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淼  张琼英  谭庆华 《西部医学》2021,33(4):521-524,529
目的 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 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注射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7月我院12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67)与对照组(n=53)。观察组实施套扎术 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注射术,对照组实施套扎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6个月内镜下特征(红色征、门脉高压性胃病),术前、术后6个月曲张静脉直径,门脉(门静脉、胃左静脉、脾静脉)血流速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镜下红色征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门脉高压性胃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曲张静脉直径均较术前减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速度均较术前增加,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胃左静脉血流速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 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注射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并发症轻微,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应用TH胶行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的双介入栓塞术在门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脾功能亢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7例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其中75例行PTVE+PSE术(介入组),72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手术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白细胞、血小板改变、止血率,并发症及随访5年期间死亡率、再出血率及曲张静脉再发生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止血率均为100%,肝功能改善,白细胞及血小板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手术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高于介入组;术后5年两组间死亡率、再出血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曲张静脉再发生率手术组显著高于介入组(P<0.05)。结论:以TH胶为栓塞剂行PTVE+PSE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脾亢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背景 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患者,由于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减少、凝血功能障碍、出血量大、再出血发生率高,经内镜及药物紧急治疗急性出血后,需进一步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目的 评价内镜治疗(ET)联合PSE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和EGVB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7月-2018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萍乡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和EGVB住院患者15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ET组(78例)和ET+PSE组(80例)。ET组给予基本治疗和内镜处理,ET+PSE组给予基本治疗、内镜处理和PSE治疗。比较两组静脉曲张消失率、静脉曲张复发率及再出血率;于术前、术后4、12周检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黏蛋白(LN)和Ⅳ型胶原(Ⅳ-C)〕以及门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脾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并观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T组和ET+PSE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ET+PSE组静脉曲张消失率高于ET组,静脉曲张复发率、3个月再出血率、6个月再出血率均低于ET组(P<0.05)。治疗方法和时间对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HA、PⅢP、LN和Ⅳ-C均存在交互作用(P<0.001);治疗方法和时间对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HA、PⅢP、LN和Ⅳ-C主效应均显著(P<0.001)。其中ET+PSE组术后4、12周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高于术前和同时间点ET组,HA、PⅢP、LN和Ⅳ-C均低于术前和同时间点ET组(P<0.05)。治疗方法和时间对门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脾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均存在交互作用(P<0.001);治疗方法和时间对门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脾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主效应均显著(P<0.001)。其中ET+PSE组术后12周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均低于术前和同时间点ET组;ET+PSE组术后4、12周门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低于术前和同时间点ET组(P<0.05)。两组胸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T+PSE组发热、腹痛、腹腔积液发生率均高于ET组(P<0.05)。结论 ET能有效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和EGVB,PSE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袁成雪  张世芳  张宗霞  许婷  刘应红 《西部医学》2023,35(10):1515-1518
目的 探讨硬化剂+套扎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58例的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13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曲张套扎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硬化剂注射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再出血率、复发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T1)、72 h(T2)时的门静脉压(PV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使用硬化剂+套扎术治疗效果理想,可预防再出血,并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artery embolization,PSE)联合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用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二级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诊断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78例患者,比较PSE联合EVL和单纯EVL食管静脉曲张根治率、复发率、再出血率、血白细胞、血小板、脾静脉直径、门静脉直径。结果:联合治疗在食管静脉曲张根治率、晚期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单纯套扎,但在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和早期再出血率没有差异。联合治疗明显改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量,提高患者免疫力和止血能力,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联合治疗缩小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E联合EVL治疗食管静脉中远期疗效较单纯EVL更佳,有更高的根治率、白细胞及血小板,更低的晚期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吻合器断流术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02年7月-2009年7月对3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EVB)患者分别行传统断流术(A组)及吻合器断流组(B组),其中A组12例,B组26例,分别于切脾前、后、断流术后测定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venous pressures,FPP)。术后3~6个月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了解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直径(portal vein diameter,PVD)、门静脉流速(portal vein velocity,PVV)、门静脉血流量(portal venous flow,PVF),随访术后再出血情况。结果:A、B两组切脾后门静脉压力较切脾前下降,A组术后FPP为(2.32±0.19)kPa,较切脾后上升,B组术后FPP进一步下降为(1.80±0.15)kPa,较切脾后下降(P〈0.05),B组术后FPP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查彩超示:B组术后PVD、PVV、PVF均较A组显著减少(P〈0.05);B组术后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显著改善。术后无1例发生再出血。结论:吻合器断流术降低门静脉压力效果较持久,能显著改善食管静脉曲张,并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同时不会加剧门脉高压性胃病,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EVB的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内镜曲张静脉套扎EVL联合部分脾栓塞PSE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4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并脾功能亢进患者,24例采用EVL联合PSE治疗。24例单用EVL治疗,比较两组近、远期静脉曲张根治率及再出血率、外周血象、肝功能及脾脏大小的变化。结果:EVL联合PSE治疗组远期静脉曲张根治率显著高于EVL组(P〈0.01),再出血率低于EVL组(P〈0.05);EVL联合PSE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均较术前明显回升(P〈0.05)。结论:EVL联合PSE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并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近期、远期都有较高的食管静脉曲张根治率及较低的再出血率,并能有效改善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远期疗效肯定,EVL联合PsE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一种合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采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防治预案。方法对11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COX模型分析治疗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出血程度、脾大程度、术后有无坚持治疗和出血后采用何种方法治疗是影响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手段,为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应当慎重选择患者,避免术前有出血病史和脾脏明显增大者,术后应积极给予有效的降低门静脉压力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套扎术、硬化剂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08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套扎术组60例、硬化剂组48例。结果套扎术组与硬化剂组止血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套扎术组近期再出血率、远期再出血率、并发症均明显低于硬化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与硬化剂治疗相近,但并发症发生率低,近、远期再出血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在治疗门脉高压症中的地位与作用.方法 对3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组,A组15例,行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B组15例,行单纯PSE术,术前、术后分别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侧支循环情况,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脾功能亢进均得到缓解,A组术前术后门脉内径无明显变化,术后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降低(P<0.05),奇静脉内径变小(P<0.01),血流量下降(P<0.01),血流速度降低(P<0.01);B组门静脉管径变小,流速降低,流量下降(P<0.01),但奇静脉管径无明显改变,流速降低,流量下降.两组奇静脉血流量下降幅度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随访3~12个月,B组出现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6例,继发性门脉血栓形成1例,而A组仅出现1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结论 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能有效治疗门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和脾功能亢进,该方法 操作相对简单,侵袭性小,尤其适用于肝功能差难以耐受外科分流及断流手术的患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al embolization,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的双介入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10例肝硬化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给予PTVE治疗预防出血,3~7 d后,再行PSE降低门脉压及改善脾功能亢进。随访3月,观察止血率、再出血率、血象、肝功能、胃镜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10例患者中8例完成栓塞治疗及后续PSE治疗,2例急性出血患者迅速止血。随访3月,全部病例肝功能改善、血细胞回升至正常水平,无再出血和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3例胃镜复查显示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均减轻,1例消失。结论:PTVE联合PSE的双介入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对13例门脉高压症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实施内镜曲张静脉套扎-部分脾栓塞术联合治疗。效果如下:13例患者曲张静脉均完全闭塞;其中9例活动性出血均止血成功(除1例早期再出血外,随访2~16月,未见复发出血);脾栓塞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显著上升(P<0.05),血红蛋白浓度无明显改变。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提示本联合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门脉高压症出血和脾功能亢进,并能减少闭塞曲张静脉所需重复内镜套扎的次数及近期再出血。  相似文献   

13.
内镜曲张静脉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3例门脉高压症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实施2内镜曲张静脉大扎-部分脾栓塞术联合治疗。效果如下:13例患者曲张静脉均完全闭塞;其中9例活动性出血均止血成功(除1例早期再出血外,随访2-16月,未见复发出血);脾栓塞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显著上升,血红蛋白浓度无明显改变。示发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提示本联合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门脉高压出血和脾功能亢进,并能减少闭塞曲张静民需重复内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 138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开颅组和钻孔组,分别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血肿引流术,评价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 开颅组肺部感染、再出血和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钻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ADL经Kappa检验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停留ICU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钻孔血肿引流术能明显降低HICH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改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经腹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6年1月1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EVB患者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和吻合器经腹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结果:18例患者随访时间3~42月。无1例发生术后死亡、吻合口漏和肝性脑病。1例(5.6%)出现吻合口狭窄,3个月后缓解。至今无1例再出血。11例(61.1%)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显示食道下段、胃底静脉曲张消失,7例有轻度的食管静脉曲张;12例术前有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患者术后明显改善。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和吻合器食道下段横断吻合术能有效地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保守治疗、微创颅内清除术和开颅手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出血量约30~50 mL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1例,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三组,分别给予保守治疗,微创治疗及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7d、14 d及28 d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治疗1个月的临床疗效及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 治疗7d和14 d,微创组评分低于保守组及手术组(P<0.05),手术组评分低于保守组(P<0.05);治疗28 d,微创组评分低于保守组(P<0.05).治疗1个月微创组总有效率为65.2%,手术组总有效率为62.5%,均高于保守组的25.0%;微创组死亡率30.4%,手术组死亡率为33.3%,均低于保守组的66.7%,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保守组ADL分级Ⅰ-Ⅱ级1例,Ⅲ-Ⅴ级6例.微创组Ⅰ-Ⅱ级13例,Ⅲ-Ⅴ级3例.手术组Ⅰ-Ⅱ级5例,Ⅲ-Ⅴ级10例.微创组与保守组、微创组与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术后患者存活率高,短期神经功能恢复快,长期独立生活能力优于手术组和保守组,是30 ~ 50 mL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作为门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前提升血小板的可行性,探讨PSE术后进行脾切除联合门奇断流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本组15例患者行PSE术后,观察PSE对血小板上升时间的影响,并明确血小板上升到适宜手术的时间。PSE术后2周内行脾切除联合门奇断流术,术中观察脾脏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并明确PSE后进行手术的最佳时机。结果 PSE术后血小板开始升高,1周时达峰值;脾脏与大网膜及周围组织发生粘连,粘连程度与PSE术后手术时间呈正相关。结论 PSE纠正脾功能亢进,改善凝血功能障碍作用明显,可作为门脉高压而脾亢明显的患者行脾切除、门奇断流术的一种术前准备措施。PSE术后2周内是进行脾切除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镜下套扎术(EVL)联合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疗效.方法 97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1例用EVL联合奥曲肽治疗;对照组46例仅用奥曲肽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止血率、术后4、8、12周内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止血率为96.1%,对照组止血率为8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术后4、8、12周内再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 < 0.05).结论 EVL联合静脉应用奥曲肽治疗EVB效果明显,可降低再出血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