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胎儿心轴异常与心脏结构异常相关性。方法:选择进行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孕妇,按照胎儿心脏结构是否正常分成胎儿心脏结构正常组(A组)和胎儿心脏结构异常组(B组),采用标准四腔心切面进行心轴角度测定,探讨分析胎儿心轴异常与心脏结构异常相关性。结果:A组胎儿的平均心轴角度为(40.89±7.92)°,B组为(53.1±18.2)°,两组胎儿平均心轴角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超过正常胎儿心轴平均角度的99%正常值范围(20.3°~61.9°)为心轴异常,心轴角度>62°为心轴左偏,<20°或心轴位于中线右侧为心轴右偏,A组心脏左偏1例(0.12%),无心脏右偏;B组心脏左偏10例(33.3%),心脏右偏6例(20.0%),两组患者在心轴角度异常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胎儿心轴异常与心脏结构异常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胎儿心脏发育畸形超声和心脏轴测定指标。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来汉中市三二〇一医院孕检的孕周为22~28周的70例胎儿资料进行分析,70例胎儿分别行心脏超声联合心脏轴测定和单心脏超声四腔观测定,产后听诊及心脏超声检查分为心脏发育畸形组与正常组,对比两组患儿的心轴角度以及心轴角度异常类型。结果正常组胎儿的心轴角度显著低于心脏发育畸形组[(42.51±5.34)°比(56.25±1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仅有1例胎儿出现心轴左偏,心轴左偏率为2.0%,无1例胎儿出现心轴右偏;心脏发育畸形组有8例胎儿出现心轴左偏,心轴左偏率为38.1%;心轴右偏6例,心轴右偏率为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对于尽早发现胎儿是否存在心脏发育畸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测量胎儿心脏角度,探讨妊娠中期胎儿心轴角度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efects,CHD)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建档并进行规范化产前超声筛查的胎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病例组52例,对照组104例。按照国际妇产超声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ISUOG)指南标准,在胎儿四腔心切面测量胎儿心轴角度。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孕妇年龄及胎儿胎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5、-0.928,P>0.05)。病例组心轴角度为50.03°±24.02°,对照组心轴角度为42.64°±6.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心轴异常所占比例为30.77%(16/52),对照组心轴异常所占比例为0.96%(1/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轴角度异常的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增加了近45倍,表明胎儿心轴角度异常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十分密切。结论 胎儿心轴异常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密切相关,当超声筛查发现心轴异常时,应更加注意胎儿心脏的检查。  相似文献   

4.
张玉敏  黄浩  闻金凤  谢斌 《安徽医学》2021,42(10):1195-1196
1 病例资料 患者,27岁,孕1产0 ,孕30周,于2020 年10月在黄冈市中心医院接受孕晚期胎儿排畸检查.胎儿心脏超声结果:胎儿心脏位于左侧胸腔,房室连接一致,大动脉起源及走行均未见明显异常;肺动脉分叉处"人"字结构消失,呈"八"字结构,主肺动脉发出左肺动脉及动脉导管,升主动脉发出右肺动脉(见图1).超声提示:胎儿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孕妇孕22周时( 2020年8月) ,曾在我院接受孕中期胎儿系统排畸检查,心脏未见明显异常.孕妇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孕期无感冒、发热,无特殊环境接触史.孕期规律产检,唐氏低风险.患儿出生后,CTA示: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见图2 ).后择期行右肺动脉异常起源矫正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对中孕期胎儿严重心脏结构异常筛查情况。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在我医院进行产前超声系统评估的中期(18~24周)妊娠孕妇3145例,为A组,使用前瞻性方案评估胎儿解剖,筛查胎儿结构缺陷情况;同时,选取1977例晚期(28~32周)孕妇,为B组,筛查其结构缺陷情况,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 40例胎儿心脏结构存在缺陷,其中有33例在孕中期,5例在孕晚期,2例在产后;孕中期超声筛查出胎儿存在心脏结构畸形的敏感性为80.0%,40例胎儿中,有30例胎儿的心脏结构存在缺陷严重畸形;A组诊断出严重性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患儿有32例,B组诊断出异的常患儿有26例,A组诊断出的异常患者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在妊娠中期,80.0%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胎儿可通过超声检查诊断出来,且此类胎儿总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11-115+封三
目的探讨研究染色体芯片检测下胎儿心脏发育异常与遗传学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接受产前检查显示异常的308例孕中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影像学检查心脏超声显示胎儿心脏发育异常孕妇18例为研究组,无胎儿心脏发育异常因高龄合并超声检查显示异常的290例孕妇为对照组,采集羊水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芯片分析。结果研究组胎儿复杂性心脏畸形15例,占83.33%,合并多发畸形3例,占16.67%;染色体异常3例,合并多发畸形1例,复杂性心脏畸形2例;芯片异常3例,合并多发畸形1例,复杂性心脏畸形2例。对照组胎儿正常78例,超声检查单发畸形178例,多发畸形34例,两组胎儿畸形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2,P=0.005);研究组染色体异常3例,占16.67%,对染色体正常的心脏发育异常胎儿进行芯片检查,芯片异常3例,芯片检查结果为10号染色体长臂末端片段缺失,对照组染色体均正常。结论胎儿心脏发育异常时合并遗传学异常几率增大,染色体芯片检测可有效诊断胎儿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胎盘和胎儿发生病理性变化时,母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FNRBC)数量的变化,为母血中FNRBC计数在无创性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 对110例8~40孕周的妇女(60例正常妊娠,30例病理妊娠,20例胎儿异常)外周血进行单密度梯度离心,瑞氏染色和细胞计数,分析母血中FNRBC数量在病理妊娠和胎儿异常时的变化及其与孕周的关系.对有胎儿异常可能的病例,孕早期(8~12周)自然流产者行绒毛细胞核型分析,孕中期(13~24周)及晚期(25周以上)取流产儿和新生儿血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 正常妊娠时,母血中FNRBC平均数量为(10.20±8.11)×103/L,病理妊娠和胎儿异常时母血中FNRBC平均数量为(23.09±12.42)×103/L和(38.93±14.87)×103/L,病理妊娠组和胎儿异常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F=25.927,q=4.236、10.674,P<0.01).正常妊娠组和病理妊娠组母血中FNRBC数量与孕周呈正相关(r=0.491、 0.500,P<0.05).而异常胎儿组母血中FNRBC数量与孕周无相关性(r=0.283,P>0.05).结论 在胎儿和胎盘发生病理性改变时,母血中FNRBC数量较正常妊娠增加,同时母血中FNRBC数量随孕周增加而增加,母血中FNRBC计数对产前预测病理妊娠和胎儿异常的发生有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8.
PTFv1异常与心脏形态功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莹 《海南医学》2008,19(9):71-72
目的 探讨PTFv1异常与心脏形态功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对82例心电图PTFv1异常改变与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描记心脏形态结构及心功能参数,同时以56例PTFv1值正常者为对照.结果 (1)PTFv1异常组LAD、LVD(分别为35.41±5.36及53.31±8.16)较正常组(分别为30.40±3.30及46.70±4.22)明显增大(P<0.01),RVD、IVSr及PWT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2)PTFv1异常组EPFV较对照组降低(P<0.01),APFV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E/A明显减低(P<0.01),E/A<1,两组LVEF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1)PTFv1值可作为左房内径的判定指标;(2)PTFv1负值增大可作为早期判断左心室功能障碍的辅助指标;(3)PTFv1的改变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车桂华  许宁 《华夏医学》2007,20(4):807-80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胎儿心脏结构异常及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对21例胎儿心内结构异常及心律失常进行了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结果:检出心脏结构异常3例,心包积液4例,心律失常14例.结论:超声检查能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异常,是产前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儿静脉导管(DV)频谱异常A波在筛查胎儿心脏发育异常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202胎(其中51例为双胎)胎儿超声心动图的筛查结果,观察胎儿心脏发育情况和不同孕周DV频谱情况,并按孕周、心脏发育异常的复杂性分组进行分析.结果:静脉导管异常A波的胎儿157胎(早筛157胎,中筛15胎).早筛异常A波的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胎儿心血管异常超声报告,建立孕妇妊娠档案,提出专业性的妊娠建议,并对选择继续妊娠的孕妇进行产后访追踪。方法 总结了196例胎儿心血管异常超声报告,分为简单型先心病和复杂型先心病。针对不同类型的先心病给予不同的妊娠建议。部分孕妇还建议做胎儿染色体检查。选择继续妊娠保留胎儿的病例进一步做出生后治疗建议和随访观察。结果 简单型先心病共计128例,复杂型先心病共计68例。简单型先心病一般预后良好,建议继续妊娠。复杂型先心病均需要手术矫治心血管畸形,对于出生后不能行双心室修补或合并有染色体畸形的胎儿应建议及时终止妊娠。结论 产前咨询可以降低严重先心病的出生率,并在先心病胎儿出生后给予早期的处理,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成像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仪,对3 500例孕22~28周在常规二维超声检查中85例拟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又进行三维彩色多谱勒超声成像,在观察胎儿四腔心的基础上,增加心室流出道、三血管平面和短轴切面,进行必要的局部放大以观察心脏各切面结构和彩色血流特征。结果: 检查出的12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其中室间隔缺损4例,缺损大小约4 mm,法洛四联症2例,单心室3例,左室发育不良1例,心内膜垫缺损1例,左室横纹肌瘤1例。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多切面观察,图像丰富,形态自然、完整,具体部位结构显示更清晰,是对二维超声成像的有益补充,可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FECG)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四腔心、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三血管切面四切面法,对6 500例孕20~41周孕妇进行产前FECG筛查,以引产后尸解或产后新生儿ECG作为对照标准。结果 6 500例胎儿中,检出胎儿心脏异常69例,包括复杂性先天心脏病部分合并心外畸形39例。结论四切面检查方法简便可靠,是显示胎儿心脏结构及产前筛查胎儿CHD的重要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心脏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8年9月~2011年9月我院采用彩色多普勒筛查的4 9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 486例,对照组于孕(15~16)周进行胎儿心脏畸形筛查,观察组于孕(24~25)周进行胎儿心脏畸形筛查。结果:观察组发现27例胎儿存在心脏发育异常,出生后确诊心脏先天畸形1例,诊断符合率为96.43%。对照组发现21例胎儿心脏畸形,出生后发现5例心脏畸形,诊断负荷率为80.7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90,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在胎儿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合适的筛查时机,可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效率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7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7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集两组静息态脑功能性磁共振影像,用阴性阳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症状。基于图论方法分析两组脑功能网络脑区的全局效率与局部效率差异,对差异脑区全局效率及局部效率与PANSS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20.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双侧丘脑(左侧:0.26±0.06,0.28±0.04,t=2.03,P=0.044;右侧:0.26±0.06,0.28±0.05,t=2.08,P=0.040)、右侧眶部额中回(0.21±0.04,0.23±0.05;t=2.25,P=0.026)、右侧小脑小叶Ⅸ区(0.19±0.06,0.21±0.05;t=2.56,P=0.011)及小脑蚓部Ⅲ区(0.15±0.08,0.19±0.07;t=3.27,P=0.001)的全局效率升高,双侧海马旁回(左侧:0.25±0.05,0.22±0.05,t=-3.34,P=0.001;右侧:0.27±0.04,0.23±0.05,t=-4.96,P=0.000)、枕上回(左侧:0.27±0.03,0.26±0.03,t=-2.70,P=0.008;右侧:0.27±0.02,0.26±0.03,t=-2.73,P=0.007)、顶上回(左侧:0.27±0.03,0.26±0.05,t=-2.63,P=0.010;右侧:0.27±0.03,0.25±0.05,t=-2.76,P=0.007)、中央旁小叶(左侧:0.28±0.03,0.26±0.07,t=-2.47,P=0.015;右侧:0.28±0.04,0.25±0.07,t=-3.06,P=0.003)、左侧中央前回(0.28±0.04,0.27±0.04;t=-1.98,P=0.049)、左侧楔叶(0.26±0.04,0.25±0.04;t=-2.08,P=0.039)、左侧舌回(0.29±0.03,0.28±0.03;t=-2.28,P=0.024)、左侧枕中回(0.29±0.03,0.28±0.03;t=-2.74,P=0.007)、左侧颞中回(0.28±0.03,0.26±0.03;t=-2.73,P=0.007)、左侧颞中回颞极(0.20±0.06,0.18±0.06;t=-2.59,P=0.011)及右侧海马(0.27±0.04,0.26±0.06;t=-2.05,P=0.042)的全局效率降低(P<0.05);患者组双侧尾状核(左侧:0.33±0.06,0.35±0.05,t=2.54,P=0.012;右侧:0.33±0.07,0.35±0.04,t=2.77,P=0.007)及左侧枕上回(0.39±0.03,0.40±0.02;t=2.17,P=0.031)的局部效率升高,而双侧海马旁回(左侧:0.35±0.04,0.32±0.07,t=-3.16,P=0.002;右侧:0.34±0.04,0.32±0.07,t=-2.91,P=0.004)、左侧辅助运动区(0.36±0.02,0.35±0.05;t=-2.01,P=0.047)、左侧顶下缘角回(0.35±0.03,0.34±0.05;t=-2.65,P=0.009)、左侧小脑脚Ⅱ区(0.37±0.03,0.36±0.04;t=-2.01,P=0.046)、左侧小脑小叶ⅦB区(0.37±0.03,0.35±0.07;t=-1.98,P=0.049)、右侧后扣带回(0.36±0.04,0.34±0.07;t=-2.07,P=0.041)、右侧顶上回(0.37±0.03,0.36±0.05;t=-2.19,P=0.031)、右侧楔前叶(0.36±0.02,0.35±0.04;t=-2.36,P=0.020)、右侧中央旁小叶(0.37±0.02,0.36±0.06;t=-2.07,P=0.041)及右侧颞中回颞极(0.33±0.08,0.30±0.09;t=-2.09,P=0.038)的局部效率降低(P<0.05);患者组双侧中央旁小叶及左侧颞中回颞极的全局效率与阴性量表分呈负相关(r=-0.25,-0.25,-0.26,均P<0.05),右侧海马的全局效率与PANSS总分呈正相关(r=0.23,P=0.049),左侧颞中回的全局效率与PANSS总分呈负相关(r=-0.23,P=0.049),右侧中央旁小叶的局部效率与阳性量表分呈负相关(r=-0.24,P=0.038)。结论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网络可能存在区域性静息态脑功能网络传递效率及容错能力的改变,部分脑区效率的异常改变可能与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彭雪芳  余卫国  杨淑君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04-105,F000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非高危胎儿产前心脏筛查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以便尽可能地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出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回颐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12月解放军第四二一医院联合应用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和四腔心切面法对孕18~24周的非高危胎儿进行心脏筛查的3780例临床资料。结果经引产尸解及产后随访证实,本组共检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26例(其中严重先天性脏病12例),心脏畸形的总发生率为6.9‰。24例经产前多普勒超声筛查检出,漏诊2例(法洛四联症1例、室间隔缺损1例),产前超声检出率为92.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获得较满意的胎儿心脏声像,胎心结构清楚,能检出大多数胎儿心脏畸形.是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方法,在非高危胎儿产前心脏筛查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对脐带异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34例入院患者进行预测,于临产前和(或)临产后分别行胎心监护,并对比分析脐带正常与异常组的围产儿病率。结果:脐带绕颈的发生率是77.31%,胎心监测对脐带异常阳性预测值是95.25%、阴性预测值94.89%。结论:脐带异常对围产儿存在严重危害,应用胎心监护产前预测脐带异常有预测值和准确率高的特点,可作为临床预测脐带异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胎儿期左位下腔静脉及双下腔静脉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行超声检查显示左位下腔静脉(18例)和双下腔静脉胎儿(16例)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表现,总结其特征。结果: 左位下腔静脉超声表现为胎儿上腹部横切面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位置表现正常,即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右前方;而于肾门水平下方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左后方,于肾门水平跨越腹主动脉前方,向右上方斜行,形成右侧的下腔静脉,最后流入右心房。双下腔静脉超声表现为胎儿下腹部横切面脊柱前方见三根血管横断面。腹部冠状切面腹主动脉两侧均见静脉伴行,并均延续自同侧髂静脉。34例下腔静脉异常胎儿中,合并其他系统异常17例,其中心脏异常13例。结论: 左位下腔静脉和双下腔静脉有典型产前超声表现,产前超声容易诊断。左位下腔静脉和双下腔静脉常合并其他系统异常(尤其是心脏畸形),须仔细排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成像及彩色多普勒显像对胎儿先天性心脏联合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对2004年5月-2006年5月间的孕22~28周妊娠妇女,在常规二维超声检查检出8例拟为胎儿先天性心脏联合畸形者又进行三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在观察胎儿四腔心的基础上,增加心室流出道,三血管平面和短轴切面,进行必要的局部放大以观察心脏各切面结构和彩色血流特征。最后,确诊8例胎儿患有先天性心脏联合畸形。结果检查出的8例胎儿先天性心脏联合畸形中,其中矫正型大动脉转位1例,法乐四联症3例,左室发育不良1例,心内膜垫缺损2例,左室双出口1例。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所提供的先天性心脏联合畸形,图像丰富,形态自然、完整,具体部位结构显示更清晰。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天性心脏联合畸形进行多切面观察,是对二维超声成像的有益补充,可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