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测量心外膜脂肪厚度(EAT)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2例接受冠状动脉IVUS患者,应用常规超声测量EAT,并用IVUS测算冠状动脉狭窄率及斑块类型,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疾病(CAD)组和非CAD组,再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率将CAD组患者分为轻度病变亚组、中度病变亚组及严重病变亚组;比较各组EAT的差异,观察EAT与冠状动脉狭窄率、斑块类型以及CAD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CAD组EAT值为(6.54±1.21)mm,非CAD组为(4.98±1.33)m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P<0.01)。随着CAD病变程度的加重,轻度、中度及严重病变亚组间EAT值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软斑块亚组EAT较钙化斑块亚组[(7.16±1.00)mm vs(5.34±1.40)mm,F=0.085,P<0.05]及混合斑块亚组[(6.20±1.95)mm,F=0.005,P<0.01]明显升高。EAT是CAD的独立危险因子(Wald值5.057,P=0.028)。结论超声测量EAT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可用于CAD患者的筛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基于第二代追踪冻结(SSF2)技术重建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图像所测冠状动脉跨狭窄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差值(ΔCT-FFR)与冠状动脉狭窄风险及心肌损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疑诊冠心病并接受CCTA患者,分别以标准算法及SSF2算法重建图像;比较不同方法重建CCTA显示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的图像质量,评估LAD、LCX及RCA狭窄程度,分析基于SSF2算法重建CCTA所测最窄CT-FFR及ΔCT-FFR与冠状动脉疾病报告和数据系统(CAD-RADS)分类、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相关性。结果 SSF2重建CCTA图像显示LAD、LCX及RCA质量评分均高于标准算法(P均<0.05)。LAD、LCX及RCA的CAD-RADS分类分别为2(1,3)、1(1,3)及1(1,3),其最窄CT-FFR分别为0.77±0.13、0.79±0.16及0.78±0.14,ΔCT-FFR分别为0.16±0.10、0.13±0.07及0.14±0.09。冠状动脉上述3分支最窄CT-FFR与CAD-RADS分类、cTnI、CK-MB均呈负相关,ΔCT-FFR与CAD-RADS分类、cTnI、CK-MB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基于SSF2重建CCTA图像所测冠状动脉跨狭窄ΔCT-FFR与CAD-RADS评分和心肌损伤指标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心肌桥相关冠心病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CT定量评价心肌桥相关冠心病(MB-CAD)危险因素。方法收集78例心肌桥(MB)患者的CT冠状动脉成像及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分析MB长度、MB厚度、壁冠状动脉(MCA)近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AS)、MCA成角及MCA收缩期狭窄率;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综合诊断MB-CAD,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上述MB-CAD危险因素。结果共14例(14/78,17.95%)发生MB-CAD。MB厚度为发生MB-CAD的危险因素,其OR值为19.50,95%CI(1.86~20.47),MB厚度在MB-CAD(2.7~7.1mm,中位数3.70mm)与非MB-CAD患者(0~1.9mm,中位数0.65mm)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1,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定量检测MB特征,MB厚度是发生MB-CA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人工与人工智能(AI)后处理用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显示冠状动脉解剖及病变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5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的CCTA资料,分别以人工(人工组,含1名负责图像后处理的影像科主任医师和2名负责分析图像的影像科主治医师)及深睿、数坤AI软件(记为A1组、A2组)行后处理,于容积再现(VR)图像中测量冠状动脉分支数目,于曲面重组(CPR)图像中测量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管腔拉直长度;观察LAD(近、中、远段)、LCX(近、中远段)、RCA(近、中、远段)有无管腔狭窄及其程度、有无斑块及其性质,分析3组评估结果的差异及一致性。结果 3组所示冠状动脉分支数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组、A2组所示数目均多于人工组(P=0.04、<0.01)。A1组(P=0.04、0.03)、A2组(P均<0.01)所测LAD和RCA长度均大于人工组,其余组间LAD和RCA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所测LCX长度(P=0.18)及评估LAD、LCX及RCA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1组、A2组评估LAD、LCX、RCA狭窄程度(Kappa=0.58、0.51、0.57),以及A1组(Kappa=0.55、0.57、0.62)、A2组(Kappa=0.56、0.58、0.67)与人工组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均为一般。结论 CCTA图像经AI后处理后显示冠状动脉分支较人工后处理更为完整;人工与AI后处理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钙化结果的一致性均不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肌桥前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易患因素。方法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88例心肌桥患者,其中合并肌桥前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者67例(A组),未合并肌桥前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者21例(B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心肌桥长度、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心肌桥压迫程度(Nobel分级)、空腹血糖、血脂等因素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Nobel分级、收缩压、脉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心肌桥长度、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Nobel分级和脉压与是否合并肌桥前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3.0569和0.9740,P值均〈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易患心肌桥,心肌桥有促发或加速肌桥前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倾向,心肌桥压迫程度、脉压与是否合并肌桥前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显著相关,而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血脂、心肌桥长度与是否合并肌桥前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使用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行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搭桥治疗弥漫性右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搭桥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使用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进行心中静脉动脉化搭桥患者54例(大隐静脉桥组);使用乳内动脉作为桥血管进行心中静脉动脉化搭桥的患者21例(乳内动脉桥组)。于2013年11月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近期心绞痛复发率、近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等。结果乳内动脉桥组患者总生存率稍高于大隐静脉桥组(100.0%vs.83.3%),但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部分患者复查CTA结果显示大隐静脉桥组患者(n=39)的桥血管和心中静脉均发生明显栓塞,而乳内动脉桥患者(n=18)的桥血管和心中静脉均有明显显影,保持通畅(P0.001)。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均较术前明显增加,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搭桥术过程中,与大隐静脉桥相比,使用乳内动脉桥可以明显提高中远期桥血管和心中静脉的通畅率,是治疗弥漫性右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全肩关节镜下两种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86例肩袖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全肩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技术治疗,43例)和对照组(采用全肩关节镜下传统缝线桥技术治疗,43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Constant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12个月。(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疼痛VAS评分:两组术后1、2个月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 Constant、ASES、UCLA评分:术后2个月两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肩关节上举、内收、外展、后伸、前屈:术后2个月两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肩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功能,采用双滑轮无结缝线桥技术与传统缝线桥技...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血栓弹力图(TEC)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来评估肾肿瘤患者术前的凝血功能状态,评估肾肿瘤患者术前凝Ⅰ血状态过程中TEG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TEC与凝血五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行肾占位性病变手术的患者142例,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肾癌组(97例)与肾良性疾病组(45例)。分别用TEG和常规凝血检测评估两组患者术前的凝血功能状态及两种凝血方法的临床价值。比较肾癌组患者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病理分期的TEG参数。比较肾癌组患者的TEG参数与常规凝血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肾良性疾病组比较,肾癌组患者TEG的R值、K值缩短(P<0.01),Angle角、MA和CI值增宽(P<0.01)。常规凝血功能参数方面:与肾良性疾病组比较,肾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ⅠB)升高(P<0.01),国际化标准比值(INR).D-二聚体(DD)值上升(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值下降(P<0.05),但两组的活化酶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类肾癌患者的各项TEG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癌组ⅠⅡ.Ⅱ期患者之间的TEG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癌N期患者的K值缩短(P<0.05),Angle角增宽(P<0.05);肾癌ⅠV期患者的MA值和CI值较Ⅰ.Ⅱ、Ⅱ期升高(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肾癌患者的TEG参数比较,有淋巴结转移肾癌患者的K值缩短(P<0.05),Angle角MA和CⅠ值增宽(P<0.05);TEG参数的R值与APTT呈正相关(r=0.445,P<0.01);K值与PTA星正相关(r=0.206,P<0.05),与PT.FIB.DD呈负相关(r=-0.221.-0.485.-0.208,P<0.05);Angle角与FIB呈正相关(r=0.389,P<0.01),与APTT呈负相关(r=-0.257,P<0.05);MA值与FIB、DD呈正相关(r=0.642.0.279,P<0.05);CI值与PT.FIB和DD呈正相关(r=0.205.0.536.0.288,P<0.05),与APTT呈负相关(r=0.278,P<0.01)。结论肾肿瘤患者术前血液易处于高凝状态,而且高凝状态与晚期病情呈正相关。用TEG来评估肾癌患者术前的凝血状态更准确,与常规凝血实验检测具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大隐静脉桥序贯和单纯吻合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近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2018年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共完成大隐静脉顺行序贯吻合438例,与同期165例大隐静脉单纯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序贯吻合组与单纯吻合组各纳入130例患者。序贯吻合组患者中男78例、女52例,年龄60(52,68)岁。单纯吻合组患者中男80例、女50例,年龄61(52,70)岁。对两组患者的近中期临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基本匹配,围手术期资料具有可比性。序贯吻合组与单纯吻合组患者术后死亡率(1.5%vs.1.5%,P=1.000)和并发症发生率(4.6%vs.6.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间12~60(28.3±8.9)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vs.4.0%,P=0.796)。序贯吻合组与单纯吻合组平均桥血管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11.8)mL/min vs.(28.0±9.5)mL/min,P=0.597]。序贯吻合组手术时间短于单纯吻合组[(142.5±21.2)min vs.(186.3±27.6)min,P<0.001],序贯吻合组引流量少于单纯吻合组[(204.7±39.6)mL vs.(271.3±48.3)mL,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桥序贯吻合技术优于单纯吻合,可减少主动脉吻合口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引流量,近中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的临床特点,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1996年10月至2007年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对34例MB患者施行冠状动脉心肌桥手术治疗,其中单纯MB10例;MB合并冠心病4例,心脏瓣膜疾病15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3例,马方综合征1例,房间隔缺损1例。34例MB患者均由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30例,Ⅲ级4例。心肌桥位于左前降支32例,后降支1例,回旋支1例,长度为1~6cm。行心肌桥松解术1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9例。结果行心肌桥松解术患者,术中右心室穿孔1例,经修补后治愈;心肌桥松解术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左心室破裂死亡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0例,随访时间15~124个月;其中有2例单纯MB患者行松解术后仍有心绞痛症状,均用药物控制。30例MB患者术后心功能分级Ⅰ级25例,Ⅱ级2例,Ⅲ级3例。结论MG的外科治疗可依据心肌桥的长度,位置的深浅及是否合并壁冠状动脉近端粥样硬化,选用心肌桥松解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这两种手术方法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腔镜大隐静脉采集法(endoscopic vein harvesting,EVH)对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恢复和桥血管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采用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0年12月至2012年2月华西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按所采用的静脉桥血管采集方式,将患者分为腔镜大隐静脉采集法(EVH)组和开放大隐静脉采集法(CVH)组,评价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随访期间采用介入或CT冠状动脉造影评价桥血管再狭窄情况。结果共纳入51例患者,其中EVH组24例,CVH组27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基础病变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7.2±9.8)min vs.(68.3±14.5)min,P>0.05;(62.4±11.3)min vs.(65.2±10.3)min,P>0.05]。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VH比较,EVH能显著缩短桥血管采集时间[(35.6±6.4)minvs.(45.2±11.4)min,P<0.05],降低腿部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0.0%(0/24)vs.18.5%(5/27),P<0.05]。CVH组随访9.1个月,EVH组随访9.4个月。随访期间两组并发症(胸痛、大隐静脉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糖尿病行CABG的患者,EVH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快速的桥血管采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关节镜下采取双排与单排缝合桥修复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效果对比分析。 方法前瞻性收集简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18例老年肩袖损伤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关节镜下行单排锚钉固定)与观察组(关节镜下行双排缝合桥修复术),两组各59例,比较两组不同程度损伤患者手术前后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并对比两组术后再撕裂发生率。 结果治疗前两组四种撕裂程度Constant-Murley、UCLA、ASE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只有轻度撕裂三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巨大、重度、中度撕裂的三种评分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再撕裂发生率17/59(28.81%)显著高于观察组6/59(10.17%)(χ2=6.535,P=0.011)。 结论老年肩袖损伤采取双排与单排缝合桥术均可行,但双排缝合桥术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且对于患者巨大、重度、中度撕裂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脏手术患者升桥侧卧位适宜的腰桥角度,确保手术患者的体位安全。方法将60例安置升桥侧卧位行肾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两组术前均按常规安置升桥侧卧位,对照组腰桥角度安置为100~120°,干预组腰桥角度安置为121~140°。结果两组术中尿量异常及血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健侧腰部皮肤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肌酐、血钾和肌红蛋白水平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肌酸激酶水平干预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脏手术患者升桥侧卧位适宜的腰桥角度为121~140°,在充分暴露术野方便医生操作的同时,可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缝线桥分层修复术治疗肩袖分层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符合选择标准的54例肩袖分层撕裂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8例行关节镜下缝线桥分层缝合修复,对照组26例行关节镜下缝线桥全层缝合修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撕裂类型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肩关节前屈活动度、体侧外旋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并比较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活动度及肩袖再撕裂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83,P=0.000)。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两组术后12个月时UCLA、ASES、VAS、Constant评分及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试验组4例(14.3%)、对照组5例(19.2%)患者发生肩袖再撕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7,P=0.626)。结论关节镜下缝线桥分层修复术治疗肩袖分层撕裂,在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再撕裂方面与传统缝线桥全层固定术比较无明显差异,而且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80 kVp管电压冠状动脉CTA(CCTA)联合体积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V(ASiR-V)图像重建应用于超重和Ⅰ级肥胖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接受CCTA检查的超重和Ⅰ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80 kVp组和100 kVp组,每组60例,分别于80、100 kVp管电压下行CCTA,并采用权重为60%的ASiR-V进行图像重建。对比2组图像质量,各部位CT值、SNR、对比噪声比(CNR)、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对比剂剂量及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80 kVp组和100 kVp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CTDIvol、DLP、对比剂剂量、有效辐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主动脉根部、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80 kVp管电压CCTA联合60%ASiR-V图像重建应用于超重和Ⅰ级肥胖患者,可获得与100 kVp管电压相当的图像质量,且对比剂剂量及有效辐射剂量均减少。  相似文献   

16.
Gao CQ  Zhang T  Li BJ  Xiao CS  Ma XH  Wu Y  Dong B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1):820-822
目的 了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术 (OPCAB)术中左前降支 (LAD)狭窄程度与左乳内动脉 (LIMA)桥血流量的相关性。 方法 将行OPCAB治疗的 16 7例患者 ,按LAD狭窄程度 (<75 %、75 %~ 95 %、>95 % )分为 3组 ,A组 31例、B组 6 2例、C组 74例 ,常规用LIMA与LAD吻合 ,吻合完毕时用即时超声血流探测仪直接测量并记录LIMA桥血流波形、平均流量、舒张期流量、收缩期流量、搏动指数 (PI)及平均动脉压 ,进行LIMA血流量的对比研究。 结果  3组间平均动脉压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C组LIMA桥平均血流量 (2 8 3± 3 2 )ml/min ,舒张期流量 (5 5 1± 5 3)ml/min ,均显著高于A组 [(11 1± 1 2 )、(2 6 3± 2 8)ml/min]和B组 [(16 3± 1 6 )、(34 8± 3 2 )ml/min](P均 <0 0 1) ;B组平均流量、舒张期流量大于A组 (P <0 0 1、P <0 0 5 ) ;PI值C组小于其他两组 (P <0 0 1) ,B组小于A组 (P >0 0 5 ) ;而收缩期流量各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OPCAB中 ,LAD狭窄程度越高 ,LIMA桥血流量越大 ,PI值越小 ,而收缩期血流量与狭窄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评估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的可靠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例经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确诊的CTO患者共207处病变的CCTA资料,观察CCTA与ICA显示CTO特征的一致性、差异及符合率,包括冠状动脉闭塞段头端形态(钝形/锥形),闭塞段内有无钙化、纡曲、近端分支及闭塞段长度是否≥20 mm。结果 CCTA与ICA检出冠状动脉闭塞段头端钝形(Kappa=0.50)、闭塞段内有无钙化(Kappa=0.48)、闭塞段近端有无分支(Kappa=0.56)及病变长度≥20 mm(Kappa=0.53)与否的结果具有中度一致性(P均<0.01),二者判断闭塞段是否纡曲的一致性好(Kappa=0.80,P<0.01)。CTA与ICA对冠状动脉闭塞段钙化[38.65%(80/207)vs.21.74%(45/207)]及闭塞近端分支[31.40%(65/207)vs.43.48%(90/207)]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闭塞段头端钝形[35.75%(74/207)vs.36.71%(76/207)]、闭塞段纡曲[20.29%(42/207)vs.23.19%(48/207)]及病变长度≥20 mm[38.65%(80/207)vs.41.06%(85/207)]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CTA与ICA检出冠状动脉闭塞段头端钝形、钙化、纡曲、近端存在分支及长度≥20 mm的符合率分别为76.81%(159/207)、77.29%(160/207)、93.24%(193/207)、79.23%(164/207)及77.29%(160/207)。结论 利用CCTA能可靠评估CTO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质增生对不同部位骨密度测定的影响。方法以本院就诊有明确骨质增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试验组),将无骨质增生患者作对照(对照组)。首先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构成、髋部和腰椎骨密度T值、骨量分布情况的差别,然后将两组腰椎T值和髋部T值进行组内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试验组腰椎T值显著高于髋部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腰椎T值与髋部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髋部骨量与腰椎骨量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髋部骨量与腰椎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腰椎正位T值与髋部T值存在正相关(r=0.657,P<0.01);对照组腰椎正位T值与髋部T值也存在正相关(r=0.968,P<0.01)。结论髋部骨密度检查可提高腰椎骨质增生患者骨质疏松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Gao CQ  Zhang T  Li BJ  Xiao CS  Wu Y  Ma XH  Liu GP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2):1429-1432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左乳内动脉(LIMA)和大隐静脉(SV)桥血流的变化。方法将547例行CABG患者分为非体外循(OPCAB)组(403例)和体外循环(CCABG)组(144例)。常规用LIMA与左前降支(LAD)吻合,其余靶血管使用SV吻合。于全部吻合口吻合完毕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下,用即时血流测量仪(TTFM)直接测量并记录桥血流各项参数。结果搏动指数(PI值)、无效血流率及舒张期峰流量,LIMA桥OPCAB组分别为2.7±1.8,(2.2±4.3)%,(46.8±2.7)m l/m in,CCABG组分别为2.8±2.0,(3.4±3.1)%,(52.8±3.7)m l/m in;SV桥,OPCAB组分别为2.8±0.1,(1.8±0.3)%,(85.8±3.2)m l/m in,CCABG组分别为2.6±0.2,(1.3±0.2)%,(93.9±5.6)m l/m in,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平均流量及收缩期峰流量,CCABG组[SV桥(62.9±3.9)与(106.9±7.3)m l/m in,LIMA桥(32.5±23.5)与(41.6±4.4)m l/m in]均大于OPCAB组[SV桥(47.2±1.7)与(58.0±2.7)m l/m in,LIMA桥(26.5±19.9)与(27.0±1.6)m l/m 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1,6.77,5.16,5.96,P均<0.01);CCABG组血管阻力LIMA桥与SV桥分别为(3.6±0.3)与(1.6±0.2)mm Hg.m l-1.m in-1,小于OPCAB组的(4.7±0.2)与(2.7±0.1)mm Hg.m l-1.m in-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P均<0.01)。结论CCABG组与OPCAB组对比,桥血管的通畅率无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作为第二动脉桥血管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沈阳军区总医院连续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1:75例,男49例,女26例;年龄(56.8±8.2)岁;应用桡动脉作为桥血管材料;组2:100例,男66例,女34例;年龄(57.7±8.1)岁;使用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材料,不用桡动脉作为桥血管材料;两组患者左乳内动脉使用率均为100%。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其它临床参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30d内均存活。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24h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重症监护时间、机械辅助通气时间虽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组1较组2有减少趋势。术后因心功能不佳需较长时间心血管活性药物支持方面,两组间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组2患者的比率高于组1[16%(16/100)VS.12%(9/75)]。组1患者术后无新发心肌缺血和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组2有3例患者出现新发心肌缺血,新增2例IABP辅助。结论桡动脉作为桥血管取代部分大隐静脉,不仅并未增加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桡动脉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