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良性胆道疾病致胆汁反流对胃运动的影响,并同步观察某些相关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B超确立试验组患者为胆道良性疾病,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采用B超、胃电测定的方法,测定各组胃运动功能;采用胃镜检查并抽取胃液,测定胆汁酸浓度确定胆汁反流;同步抽取患者和健康人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水平,并检测胃窦部黏膜中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良性胆道疾病患者胆汁反流发生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汁反流患者较无反流者胃肌电正常慢波百分比、主频及振幅显著降低(P〈0.05);胃排空时间、胃窦收缩频率及胃排空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胆汁反流患者胃窦黏膜组织NO较无反流者显著增高(P〈0.05),而胆汁反流患者空腹血浆中MTL水平显著降低(P〈0.05);良性胆道疾病患者空腹血浆CCK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良性胆道疾病致胆汁反流患者存在胃肌电紊乱及胃排空延缓,其原因可能与胆道疾病所致某些胃肠道激素水平变化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胃排空障碍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汁反流性胃炎可由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汁反流引起,前者病人未进行过胃外科手术,后者有胃外科手术史。胆汁反流不仅引起胃炎,还可导致胃溃疡等疾病,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故已受到广泛关注。我们着重探讨胃排空障碍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中的作用。一、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郭慧平柯美云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北京市100730Subjectheadingsgastroesophagealreflux/etiology;reviewliterature主题词胃食管反流/病因...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余贤恩Subjectheadingsgastroesophagealregurgitation;reviewliterature主题词胃食管反流;综述文献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7391抗胃食管反流及抗损伤作用1.1抗反流机制正常的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胃动力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以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将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118例作为试验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分别利用13C-辛酸呼气试验进行胃动力检查,利用13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ylori检查,对比研究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胃动力及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相比,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胃排空明显延迟(P0.05);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H.pylori的阳性率为33.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H.pylori的阳性率为55.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存在胃动力障碍,反流的胆汁可能对幽门螺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替勃龙和西沙必利对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 (MPFD)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  5 3例MPFD和 31例伴胆汁反流的MPFD患者随机分为 3组 ,分别给予替勃龙、西沙必利及替勃龙 +西沙必利治疗 4周。观察胃排空、血浆胃动素和胃内胆汁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胃 30min排空率均增加 (P <0 0 5 ) ,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3组空腹血浆胃动素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替勃龙和西沙必利均减少胆汁反流 ,两者联合无增强。结论 替勃龙和西沙必利均能改善MPFD患者胃排空 ,减少胆汁反流  相似文献   

7.
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排空和胃窦平滑肌电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了胃排空改变以及胃窦平滑肌电节律紊乱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1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BRG组);17例非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NRG组)和10名健康志愿者(HC组)用双核纱记标的固,液体混合标准餐用γ照相机以1帧/2分钟连续动态照相120分钟检测胃排空,根据胃排空拟合曲线计算固体相延滞期(SLP)和滞后期半排空时间(HSET),以及液体相半排空时间(HLET),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镜下胃胆汁反流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临床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者列入研究组(173例),将同期行健康检查、胃镜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者作为对照组(92例)。统计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胃胆汁反流阳性率、GERD中各型胃胆汁反流阳性率及反流性食管炎(RE)中不同分级的胃胆汁反流阳性率,比较其差异性。[结果]研究组胃胆汁反流阳性率29.5%(51/173)、对照组16.3%(15/92);GERD中RE型胃胆汁反流45.7%(21/46)、Barrett食管(BE)型26.4%(14/53)、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型21.6%(16/74);RE中A级胃胆汁反流31%(9/29)、B级64.3%(9/14)、C级100%(3/3),未见D级。胃胆汁反流阳性率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GERD中RE与BE型、RE与NERD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E中A级与B级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镜下胃胆汁反流与GERD具有相关性。GERD患者如胃镜下发现胃胆汁反流,治疗时应将胆汁反流作为重要的致病因素考虑。  相似文献   

9.
胃内胆汁反流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胆汁和十二指肠其他内容物的反流和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等是上消化道黏膜炎症、溃疡乃至肿瘤的重要病因。胃部分切除术后 ,胃肠解剖结构的改变使十二指肠 胃反流危险增加 ,是残胃炎、残胃癌等的发病机制之一[1,2 ] 。然而 ,无手术史病人胃内胆汁反流的研究报道则较少 ,这些病人中胆汁反流与上消化道症状、Hp感染、胃内 pH值以及胃 食管反流病 (GERD)等的关系尚不尽明确。本研究通过胃内pH值和胆汁反流联合动态监测探讨无手术史病人的胃内胆汁反流与上消化道症状、GERD、胃内 pH值等的关系 ,以期加深对胃内胆汁反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的…  相似文献   

10.
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孟宪镛 《胃肠病学》2004,9(2):125-127
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称十二指肠胃反流(duoenal gaslric reflux,DGR),亦称碱性反流或胆汁反流。一定程度的DGR有助于缓冲胃内酸度.但过量DGR时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胆酸和溶血卵磷脂)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胃炎,称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reflux gastritis,BRG)。无胃手术史或其他病因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称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排空改变以及胃窦平滑肌电节律紊乱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对59例有慢性上消化道症状的慢性胃炎病人,根据胃镜下可见显著胆汁反流,胃液呈深黄色或深绿色,胃液pH≥3.0,甘胆酸浓度>58μg/ml,胃粘膜病理积分>9,判断为病理性胆汁反流(部分病人经:显象进一步证实)。胃镜下未见胆汁反流,胃液清亮,其余指标均未达上述标准者判断为非胆汁反流性。选出1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BRG组)和17例非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NRG组),上述检查正常的10名健康志愿者(HC组)作为对照受检者进食一份双核素标记的标准餐,用照相机以1帧/2分钟连续动态照相120分钟,部分受试者又在空腹时检测胃窦肌电。结果:BRG组有明显的固、液体双相排空延迟,以固相延滞期(SLP)延长较为突出,而固体半排空时间(HSET)延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SLP延长的影响:NRG组仅有HSET显著延长。进一步胃电检测结果表明,各组间平均慢渡频率(MSWF)无显著性差异,出现胃电节律失常(DRM)在各组的分布为HC组1/7、NRG组3/10和BRG组7/13,严重程度BRG>NRG>HC。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者有较严重的胃窦功能不良,且胃肌电可予进一步证实,胃底和十二指肠动力异常也可能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以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其临床特点.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幽门功能不全、胃排空能力低下、十二指肠压力增高、反流液中胆酸盐等物质反复刺激胃黏膜屏障,从而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糜烂及溃疡的发生.近年来,随着胃肠动力系列药相继问世,胃动力药与制酸剂及黏膜保护剂联合应用对治疗胆汁胃食管反流病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病程较长、病情较重者,疗效较差,至今尚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积极寻求有效方法,提高疗效,降低其复发率,是临床医家亟待解决的难题,亦是当前研究之热点.现将近10年来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疡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赵荣莱Subjectheadingsgastroesophagealreflux;hydrogenionconcentration;esophagitis,peptic;duodenalulcer;cholecystec...  相似文献   

14.
背景:除酸反流外,胆汁反流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黏膜损伤、Barrett化生也具有重要作用。胃食管胆汁反流是否与酸反流同步发生、是否具有相同的发生机制,目前相关研究尚少。目的:分析胃食管酸反流和胆汁反流在餐前、餐后不同时段分布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疑诊GERD而行食管24 h p HBilitec 2000监测者的相关信息,根据监测结果分为生理性酸反流组、病理性酸反流组和病理性胆汁反流组,分别比较各组餐前、餐后反流指标的差异。结果:无论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酸反流,胃食管酸反流均多分布于餐后。病理性酸反流组餐后每小时平均酸反流次数约为餐前的2倍(P 0. 05),最长酸反流时间则显著短于餐前(P 0. 05)。病理性胆汁反流组餐后每小时平均胆汁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和反流时间百分比均显著减少或短于餐前(P 0. 05)。结论:胃食管酸反流倾向于在餐后发生,而胆汁反流多发生于餐前,两者可能具有不同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5.
健康青年人24 h胃内pH和胆汁反流同步监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背景:生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在正常人中普遍存在,其意义尚不明确.Bilitec 2000便携式胆红素监测仪因能定量检测胆红素水平而成为公认的监测胃内胆汁反流最可靠而可行的方法,但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目的:探讨健康青年人生理性DGR的发生特点,并为其24h胃内胆汁反流监测提供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应用Bilitec 2000便携式胆红素监测仪和pH监测仪同步监测48名健康青年志愿者的24 h胃内pH和胆汁反流情况.计算3个胆红素吸收(BA)界值下的胆汁反流时间百分比,分析各时段胆汁反流参数的特点,同时行pH值与BA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健康青年人的胆汁反流程度个体差异较大,BA界值为0.14、0.20和0.25时,其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的第95百分位数分别为64.1%、49.2%和33.3%.胆汁反流以短时间反流(<5 min)最为常见,时间长于45 min的反流事件主要发生于卧位时;立位时的短时间反流频率高于卧位,卧位时的最长反流时间长于立位.夜间胆汁反流事件(BA≥0.25)和胃自发性碱化(pH≥4)多不同步发生.结论:建议应用Bilitec 2000便携式胆红素监测仪监测DGR时以0.25作为BA界值,健康青年人群生理性DGR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的参考值范围上界为33.3%.生理性DGR的短时间胆汁反流主要发生于立位,反流事件主要发生于卧位.碱性肠液反流与胆汁反流多不同步发生.  相似文献   

16.
20051475胃内胆汁反流与上消化道症状关系的研究;20051476内镜下直接喷洒色素染色对匕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20051477食管炎、食管溃疡和Barrett‘s食管的胃-食管反流与胃内pH值的关系;20051478胃食管反流病维持治疗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20051479内镜下微波治疗食管不典型增生106例;20051480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治疗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药物治疗赵荣莱Subjectheadingsgastroesophagealreflux/drugtherapy;cimetidine,ranitidine,famotidine,nizatidine,cisapride,omep...  相似文献   

18.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和诊治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人类成功地开展胃手术以来,就有胆汁反流问题,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才对胃内反流的胆汁进行较深入的研究。由于过多反流的胆汁导致胃黏膜特殊的炎症性变化,引起一组以腹痛和胆汁性呕吐为特征的临床征候群,称为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renux gastritis),由于肠胃反流呈碱性,  相似文献   

19.
胆汁反流性胃炎亦称硷性反流性胃炎,可发生于胃手术后,但未作过胃手术者,亦可罹患此病。作者主要依据纤维胃镜所见,确定各种类型的胃炎,并观察到胆汁自十二指肠反流和/或进行胃液分析时,多次抽出胆汁,诊断了4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  相似文献   

20.
胆汁反流性胃炎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自从人类能够成功地开展胃手术以来,就有胆汁反流问题,但直到本世纪的60年代以后,人们才对胃内反流的胆汁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川.胆汁反流性胃炎由于过多的胆汁反流导致胃粘膜特殊的炎症性变化,引起一级以腹痛和胆汁性呕吐为特征的临床征候群,又称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综合征(bilerefluxgAntritisslere),由于肠胃反流液呈碱性,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alkalinerefluxpens),由于胆汁反流不仅引起胃炎,尚可引起胃溃疡、胃癌和反流性食管炎等多种疾病,因而又称为肠胃反流病(duedempricrefluxdiseases).作为一大类独立的病因,研究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