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中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抗转移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是恶性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特征性表现,是导致临床治疗失败、影响肿瘤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如何阻断肿瘤的浸润转移是提高肿瘤治疗水平的关键。近年来研究表明,新生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必要条件之一,断绝或减少肿瘤血管供应、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是控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途径,寻找新的高效低毒血管生成抑制剂已成为当前抗转移药物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3(phosphatase of regenerating liver-3,PRL-3)是一种分子量只有20KD的蛋白磷酸酶,属于PRL家族成员。新近的一些研究表明PRL-3与肿瘤转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虽然其在肿瘤转移中具体作用及机制尚未明确,但它作为一个潜在新的肿瘤治疗靶点现已成为一新的研究热点,本文现就有关PRL-3与肿瘤转移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肿瘤转移的机制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一类新的基因——转移抑制基因——成为肿瘤转移研究新的方面,并有可能成为新的治疗方法。目前已经确定了8个抑制肿瘤转移而不影响肿瘤发生的基因,它们影响一些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包括MAPK,RHO,RAC和G蛋白耦联和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路,对于肿瘤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分阶段的、多种基因突变积累的复杂过程,是由多个激活的原癌基因、失活的抑癌基因、变化的有关融合基因,以及一系列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完成的。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以引起细胞增殖和凋亡失去控制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和转移是最重要的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且血管、淋巴管形成是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基础,大多数癌症患者死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导致死亡的原因主要是肿瘤转移直接侵犯器官,副肿瘤综合征,和或治疗引起的并发症,因此明确肿瘤的复发,尤其是转移机制,可以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考方向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发展和转移是多阶段的、复杂的、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过程,涉及肿瘤细胞与宿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其机理尚不甚清楚。近年来关于新的血管生成与肿瘤发展、转移和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迅速,证明新的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肿瘤生长、转移和转移灶生长的必要条件,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调节新血管生成的最重要的细胞因子,已成为研  相似文献   

6.
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第2位、死亡率第1位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114%,死亡率约为18%,其中约90%肺癌患者死亡原因为远处转移[1]。现代医学认为,肺癌转移与肿瘤微环境动态改变密切相关[2],通过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段,可改善肿瘤微环境,从而抑制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和功能,达到抑制肿瘤转移的目的[3]。研究[4]表明,扶正类中药在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和预防肿瘤转移方面的疗效比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更具优势。肺癌转移是一个多阶段发展的缓慢进程,基于气的固摄理论,本课题组创新性提出“大气下陷 气陷不固”致肺癌转移的观点,认为气虚是肺癌形成的病理基础,虚极致陷、固摄失司、癌毒外溢是肺癌转移的核心病机,气虚无力固摄癌毒是肺癌转移的关键,益气升提以截断发展进程为防治肺癌转移的治疗关键。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现代研究中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变化及中医理论中大气下陷的病机演变来认识肺癌转移过程,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继为防治肺癌转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关于抗肿瘤转移的认识及研究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预防肿瘤转移是控制肿瘤、提高治愈率及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西医在抗肿瘤转移及其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通过文献及基础、临床研究回顾,对中西医在该领域研究的成果及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章铭  刘帅  张丰 《医学争鸣》2015,(2):20-22
肿瘤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肿瘤转移能力的获得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但是,基因突变难以解释一些常见的肿瘤转移现象。在这里,我们提出肿瘤转移能力可能至少部分来自其起源细胞,而不是完全来自基因突变。另外,我们认为可以利用肿瘤细胞本身具有的强转移特性,定向和定位诱导肿瘤细胞并杀死之。这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循环肿瘤细胞(CTC)已被证实可能是肿瘤转移的起源,在肿瘤转移环节中扮演重要角色。CTC能够以一种非侵袭性的方式分离出来,并且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以及肿瘤细胞转移情况。在分期较早的疾病中,CTC有助于肿瘤检测、评估转移风险及治疗预后。本文主要综述CTC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在早期膀胱癌肿瘤微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生物学特征之一,也是临床治疗的难题。近年来对肿瘤抑制基因的研究已成为肿瘤转移机制研究的热点。JWA基因是周建伟等1998年发现和克隆的受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的新的细胞骨架相关基因。近年来研究显示该基因具有肿瘤转移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甲状腺肿瘤干细胞的发现、鉴定识别、与肿瘤的关系进行探讨,为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存在甲状腺肿瘤干细胞,目前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鉴别并分离甲状腺肿瘤干细胞。甲状腺肿瘤干细胞在甲状腺肿瘤的启动、复发、转移以及肿瘤的抗放化疗中均有作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是肿瘤耐药的原因之一。甲状腺肿瘤干细胞的研究,为甲状腺肿瘤的治疗与诊断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如阻断肿瘤干细胞增殖转移的信号通路,诱导肿瘤干细胞向甲状腺样细胞分化及再生。结论:肿瘤干细胞目前已成为肿瘤病因研究的热点。甲状腺肿瘤干细胞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转移以及肿瘤的治疗息息相关,但是否可以通过抑制或根除肿瘤干细胞来治疗甲状腺肿瘤需要深入研究。这些新的视野将有望为难治性和侵袭性的甲状腺肿瘤治疗带来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肿瘤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肿瘤治疗后的高转移及高复发仍是肿瘤临床治疗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分子机制仍然像一个"迷"吸引无数的科研工作者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近年来,"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的提出及其在这一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推动肿瘤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大量的证据表明,肿瘤干细胞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深入了解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对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机制,对于建立新的肿瘤诊断及肿瘤治疗方案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辅助化疗可以明显缩小肿瘤体积,减小肿瘤负荷,消灭癌灶周边的微小转移灶,缩小肿瘤灶,提高手术效率及成功率,有效地杀灭亚临床病灶的肿瘤细胞,减少转移和局部复发,是一种新的宫颈癌辅助治疗方法。但由于病程及治疗时间长,很多病人往往对是否接受治疗缺乏信心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我科在患者行辅助化疗前对患者给予心理干预,消除患者的心理阴影,使患者成功地接受新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4.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之一,也是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几年,肿瘤转移的研究已发展到细胞及分子水平。肿瘤微转移的概念也已逐步建立。准确判断有无肿瘤转移以及转移的范同,可大大提高肿瘤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的预后。然而,临床及常规病理检查很难发现微转移的肿瘤细胞,只有通过免疫组化或PCR等特殊检查才能确定。本文就肿瘤微转移的机制及检测途径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乳腺癌新生间质血管密度、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与临床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判定肿瘤转移及预后提供新的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1例乳腺癌进行了间质血管密度、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检测。结果:乳腺癌间质血管密度在淋巴结转移阳性者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肿瘤产殖活性随乳腺癌组织学级别的增高而增加;乳腺癌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随间质血管密度的增加而具有增高的趋势。结论:乳  相似文献   

16.
Rho亚家族是一类小分子G蛋白,在细胞信号转导及细胞运动中起重要作用,参与恶性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各个过程中.Rho蛋白在许多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表达增高,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可以用来判断肿瘤侵袭转移能力,并可能成为肿瘤治疗新的靶点.本文就Rho亚家族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E-钙粘蛋白是参与细胞间粘附连接的主要分子,发挥着维持细胞极性和组织结构完整性的功能。肿瘤组织中E-钙粘蛋白介导的细胞间粘附力减弱,使细胞获得浸润性和游走迁移能力。在细胞迁移到新的位置后,E-钙粘蛋白重新表达,有利于肿瘤细胞在继发部位生长增殖,形成新的病灶。E-钙粘蛋白功能调控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种机制,编码基因修饰,基因转录抑制及microRNA调节。其中microRNA通过影响E-钙粘蛋白的转录或表达在肿瘤转移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肿瘤转移的临床诊断和靶向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就肿瘤转移过程中E-钙粘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及相应调控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临床治疗肿瘤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手术治疗和放疗有着明显的效果,但手术治疗不适宜发生远处转移的肿瘤。化疗方案应用广泛,但同样会危害人体正常细胞,某些会引发肿瘤。近年来人们十分看好的肿瘤生物治疗方法,给肿瘤治疗带来新的希望,但该法属初始阶段,且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罗珊 《四川医学》2001,22(6):586-587
70年代初Folkman[1] 首次提出“肿瘤生长与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 ,将肿瘤生长分为血管前期及血管期 ,认为血管前期肿瘤生长缓慢 ,体积较小 ,无转移 ,血管期肿瘤迅速生长并发生转移。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在血管生成领域内的研究应用 ,血管生成理论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 ,并为肿瘤的诊断 ,预后判断 ,疗效观察和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血管生成机制及检测方法肿瘤血管生成指肿瘤周围组织内的血管网以出芽方式形成新的血管并长入肿瘤细胞中 ,支持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在新血管形成前肿瘤组织最大生长直径仅数微米 (细胞≤ 10 6 ) ;一旦肿…  相似文献   

20.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s.MSG)是近年来认识和提出的一类与肿瘤有关的基因,由于此类基因在非转移肿瘤中呈高表达,而在转移肿瘤中低表达,同时并不影响肿瘤的生长,故认为其与抑制肿瘤的转移作用有关而得名,遂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