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李英 《当代护士》2007,(10):31-32
目的通过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早期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促进高危儿的行为智能发育,降低高危儿的伤残率。方法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将78例高危儿随父母意见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自新生儿期开始实施系统干预和综合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和育儿,2组均在3、6、9、12个月时分别采用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进行智能发育测评。结果干预组高危儿心理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比对照组高危儿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为高危儿的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明显减少伤残发生。  相似文献   

2.
高危儿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高危儿早期异常神经行为发育的动态变化趋势和早期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高危儿348例分成干预组232例和对照组116例,应用52项神经运动发育量表进行检查,干预组根据0~3岁早期干预大纲进行干预训练,对照组家庭运动训练为主。定期采用Oesell发育量表对2组患儿干预前后进行评价。结果:早期神经行为发育变化在于预训练4、6个月时,干预组患儿的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发育商在干预18个月后2组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6、12及18个月时干预组在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行为、语言和个人一社会性行为等5大能区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可纠正异常的神经行为,提高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3.
超早期干预对高危新生儿脑瘫及智能发育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早期干预对高危新生儿脑瘫及智能发育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63例高危新生儿分为两组,干预组83例,除常规治疗外,施行早期环境干预和康复功能训练,出院后依据0~3岁小儿智能发育规律及教育大纲,随访干预治疗至2岁;对照组(常规育儿)80例,只接受常规治疗及常规育儿指导和评估。结果干预组神经行为评分第30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在3、6、12、18、24个月的发育商(DQ),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高危新生儿发育落后及后遗症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环境干预、系统的康复功能训练,以及足够的治疗疗程和随访可降低高危新生儿脑瘫和智能低下的发生率,提高高危新生儿的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结合婴儿抚触对高危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将120例高危儿随机分成干预组(60人)和对照组(60人),仅干预组接受早期干预结合婴儿抚触,两组患儿于1岁时来院进行Gesell智能测定。结果:干预组在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我照顾,认知社交四部分内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DQ分级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结合婴儿抚触,能有效改善智力及运动发育。  相似文献   

5.
不同时期早期干预对脑瘫高危儿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早期干预对脑瘫高危儿预后的影响。方法:脑瘫高危儿246例,其中93例于≤3个月开始干预治疗为超早组,80例于3个月后开始干预为早期组,73例放弃治疗为对照组。超早组和早期组患儿均接受营养脑细胞的药物治疗,并配合抚触、婴儿科学健身法等训练〉2个月。结果:患儿1岁时随访,婴儿智能测试(CDCC)量表测定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与对照组比较,超早组和早期组MDI和PDI平均值均升高(P〈0.01,0.05),与早期组比较,超早组平均值更高(P〈0.05);1岁时脑瘫发生率比较,超早组与早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干预能减少脑瘫高危儿的脑瘫发病率和障碍程度,最佳干预时期〈3个月。  相似文献   

6.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的追踪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早产儿从新生儿期开始实施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体格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就医新乡市中心医院儿科新生儿室的早产儿83例,按照父母自愿的原则,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常规育儿组40例,干预组早产儿出院后于家中在早期教育的基础上接受按摩,被动体操,和运动训练,治疗至2岁,常规育儿组只接受常规保健治疗。并设同期在我院产科出生的足月顺产儿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婴儿均于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分别进行体格(即身长、体重、头围)的测量和智能测试。结果:体格发育6,12,24月龄时,干预组快于常规育儿组(P〈0.05),干预组与足月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组6月龄CDCC智力发育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12月龄时干预组智力发育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4月龄时高于对照组(P〈0.05)。6月龄、12月龄时干预组心理运动发育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4月龄时干预组心理运动发育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精神发育迟缓、脑瘫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育儿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可明显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影响。方法:对42例NBNA评分〈35分者自恢复期起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并随访至2岁。结果:干预组发育商(DQ)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后遗症发生率低。结论:早期干预治疗能有效的促进HIE患儿的智能发育,是降低其后遗症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林秀杰 《当代护士》2014,(11):65-66
目的探讨家庭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新生儿抚触、听音乐、看红球等刺激,并指导家长对患儿进行视、听、感知觉及运动方面的干预训练.用北京-GeseⅡ婴幼儿发育检查法监测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在3、6、12个月的发育商(DQ)。结果干预组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家庭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有良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高危新生儿脑瘫预防及智能发育等的影响。方法将163例高危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83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及定期评估;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施行早期环境干预和综合康复功能训练。结果干预组第30天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评分及3、6、12、18、24个月的发育商(DQ)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头颅CT复查(3个月时)及后遗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对高危新生儿施行早期环境干预和综合康复功能训练,可降低脑瘫及智能低下的发生率,对提高患儿存活质量和整体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环境的早期干预对早产高危儿神经系统发育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并接受康复科干预的早产高危儿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0例。采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比较2组出生后6个月、12个月的适应性、大运动发育商(DQ)。结果:2组6个月龄时适应性和大运动DQ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龄时,2组适应性、大运动均较6个月龄时显著提高(均P0.05),且干预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NICU环境的早期干预可更好地促进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神经系统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早期干预对高危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NICU高危新生儿82例,按家长意愿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超早期干预,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干预、感官刺激干预及运动训练干预等.比较两组高危儿第14天、28天NBNA得分及3个月时的发育商.结果 超早期干预组高危儿第14天、28天时NBNA得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或P<0.01),且第28天时NBNA得分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月时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干预能提高高危儿的神经行为能力,促进智能发育.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ultra-early intervention on high-risk children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 (NBNA) and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Methods 82 cases of high risk-infants of NICU in our hospital, according to the wishes of par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of 4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of 42 cases. Both groups were given routine treatment and care. On this basi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o implement early intervention, including basic nursing interventions, sensory stimulation intervention and exercise training intervention and so on. Comparison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NBNA scores in 14th day and 28th day and DQ in the third month.Results The NBNA scores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in 14th day and 28th day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or P<0.01), and the NBNA score compliance rate in 28th da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mental development index (MDI), 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 (PDI)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in the third mont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s The ultra-early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high-risk children's neural capacity, to promote smart growth.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CE)对高危儿脑损伤早期干预的疗效。方法98 例3~12 个月高危儿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CE 干预,每天2~3 h,每周5 d,于治疗前及治疗6 个月后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合作编制的儿童心理发育诊断量表(0~6 岁)进行发育商(DQ)测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经过6 个月的CE 干预,观察组DQ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CE 可有效促进高危儿在运动、认知、言语、社会适应等方面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ICARE沟通模式对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确诊的AE患者共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CICARE沟通模式,疗程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评分,包括记忆能力(memory quotient,MQ)、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和脑部受损程度(development quotient,DQ);评估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护理能力;比较两组护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Q和IQ评分较前增加(均P<0.01),DQ降低(P<0.05)。观察组疾病知识的掌握和护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增加(均P<0.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均提升(均P<0.01)。结论:对有认知功能损伤的AE患者提供CICARE沟通模式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增强疾病知识的掌握和护理能力,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远程居家运动训练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出院患者运动耐力和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新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1)和试验组(n=59).对照组给予日常宣教,试验组使用运动康复软件进行远程居家运动训练.在治疗前、6周治疗后和24周随访评估6min步行距离(6MWD)和下肢肌肉力量...  相似文献   

15.
胡美娟  孙倩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8):1051-1053,1057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服务模式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入住该院NICU诊治的早产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个体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个体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服务模式干预,记录与调查两组早产儿的预后。结果个体组早产儿护理1个月和3个月后的体质量与身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组早产儿护理3个月后的智力发育指数与心理运动发育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护理3个月后的行为神经评分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并且个体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组早产儿护理期间的再住院率为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服务模式在NICU早产儿中的应用能促进其生长发育,加快早产儿的神经发育与智力发育,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康复模式对脑瘫患儿整体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现代医学康复+传统医学康复+家庭医学康复”的三结合康复模式治疗,观察组应用“医学、教育、家庭与医务社工”四位一体全人康复模式治疗,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88项)、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发育商(DQ)、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评价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2组GMFM-88项评分、PDMS-FM评分、DQ值、PedsQL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均P<0.01),观察组各项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医学、教育、家庭与医务社工”四位一体全人康复模式能显著提高脑瘫患儿整体功能,即实现了从身体功能、活动和参与、个人及环境因素三个层面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7.
张亚菲  刘旸  张通 《中国康复》2020,35(11):576-581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MI)治疗对脑卒中后脑功能重塑的影响。方法:将1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运动想象组(MI)6例、执行运动(EM)组5例、对照组(CG)5例。3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MI组、EM组分别进行运动想象、实际动作治疗,每次30min,每周5次,为期4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评价,并使用功能磁共振(fMRI)观察患手对指实际动作、想象时偏瘫对侧感觉运动区的激活情况,定量分析治疗前后cSMC区的激活强度t、LI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MI组及EM组FMA、STEF评分较前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MI组上述评分均更高于其它2组(均P<0.05)。治疗后,3组MBI评分均有提高,但组内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想象与运动执行的激活部位相似:治疗前运动想象激活区主要位于双侧SMC区、双侧SMA区,治疗后,各组双侧SMC区激活强度有增大趋势,MI组对侧SMC区激活显著(P<0.05),且对侧偏侧化优势较CG组显著(P<0.05)。结论:运动想象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患者手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运动想象促进脑功能重塑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目标-活动-运动环境疗法对全面性发育落后患儿的疗效,为治疗全面性发育落后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安徽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康复中心收治的177例全面性发育落后患儿,将全面性发育落后(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GDD)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目标-活动-运动环境(goals-activity-motor enrichment,GAME)组与常规治疗组(以引导式教育原理为主),GAME组:85例,常规治疗组:92例。治疗前及治疗后8、12个月对两组患儿进行Gesell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 scale,GDS)、ADL量表评估(activity daily living scale,ADL),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8、12个月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与ADL评分的差异性;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后12个月时进入正常化的发生率。结果:(1)发育商:治疗前GAME组DQ(52.13±14.11)与常规治疗组DQ(51.73±16.25)无显著性差异(t=0.177,P>0.05);治疗8个月后,GAME组DQ(69.01±13.27)高于常规治疗组DQ(62.46±17.6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09,P<0.05);治疗12月后,GAME组DQ(79.89±12.44)高于常规治疗组DQ(71.34±18.1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634,P<0.05)。(2)ADL评分:治疗后GAME组和常规治疗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GAME组与常规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月和12月时,GAME组ADL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预后:治疗12月时发展为正常儿:GAME组20例,常规组21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GAME疗法对全面性发育落后患儿的认知提高优于常规疗法;(2)GAME疗法对改善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常规疗法;(3)GAME疗法和常规疗法均能促进全面性发育落后患儿的DQ值正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