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对脐带异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34例入院患者进行预测,于临产前和(或)临产后分别行胎心监护,并对比分析脐带正常与异常组的围产儿病率。结果:脐带绕颈的发生率是77.31%,胎心监测对脐带异常阳性预测值是95.25%、阴性预测值94.89%。结论:脐带异常对围产儿存在严重危害,应用胎心监护产前预测脐带异常有预测值和准确率高的特点,可作为临床预测脐带异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在胎盘早剥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胎盘早剥患者52例,其中早剥面积<1/3有30例(轻型组),早剥面积≥1/3有22例(重型组),分析2组的胎心监护、超声检查和妊娠结局,并进行比较。结果 (1)胎盘早剥在临产前诊断27例,其中轻型组10例,重型组17例;产程中诊断17例,均为轻型组;产后诊断8例,轻型组3例,重型组5例。B超和胎心监护异常共同诊断22例,其中轻型组5例,重型组17例。(2)52例者中,胎心监护异常43例,其中胎心率(FHR)心动过速14例,FHR心动过缓10例,FHR静止型18例,FHR跳跃型6例,中重度变异减速2例,晚期减速14例。(3)重型组中,产后出血9例,子宫卒中5例,行B-lynch缝合止血6例,输血治疗11例;轻型组未发生上述情况。无切除子宫,无产妇死亡。结论胎心监护对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异常曲线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方法 :使用胎儿电子监护仪对 1336例孕妇 ,经腹壁对胎心率和宫缩进行监测。结果 :1336例孕妇中 ,胎心监护异常曲线者 12 8例 ,占 9.5 8%。 12 8例中产后发现异常因素 10 1例 ,占 78.91%。新生儿窒息 4 6例及死亡 2例 ,占 37.5 0 %。结论 :胎心异常曲线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江雪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2):1365-1366
目的: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临床诊断的方法,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48例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不典型胎盘早剥发生率占同期总分娩数的1.6%,诊断主要依靠B超和胎心监护仪等监测数据和临床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准确率为91.7%。结论:提高不典型胎盘早剥诊断率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B超检测结果、电子胎心监护等进行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异常曲线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方法:使用胎儿电子监护仪对1 336例孕妇,经腹壁对胎心率和宫缩进行监测.结果:1 336例孕妇中,胎心监护异常曲线者128例,占9.58%.128例中产后发现异常因素101例,占78.91%.新生儿窒息46例及死亡2例,占37.50%.结论:胎心异常曲线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徐静 《中国现代医生》2013,(18):142-143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以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胎盘早剥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盘早剥发病诱因主要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等,胎盘早剥临床表现以胎心监护异常、B超异常以及阴道流血最为常见,并发症包括子宫胎盘卒中、失血性休克、DIC以及产后出血等。结论妊娠期发生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需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同时结合胎心监护以及B超检查进行早期诊断,确诊后应及时终止妊娠,以提高母婴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及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22例因胎心监护异常而行剖宫产的病例。结果:122例胎心监护异常行剖宫产的病例中,羊水污染率35.25%,脐带异常率36.89%,新生儿窒息率9.79%。结论:胎心监护出现的假阳性增加了剖宫产率,胎心监护出现异常时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胎盘早剥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立军 《当代医学》2009,15(19):58-59
目的探讨尽早诊断胎盘早剥的方法,改善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健宫医院住院分娩的2007年1月-2008年12月胎盘早剥患者100例。结果胎盘早剥的发生率0.46%,产前确诊率40.00%,围生儿死亡率11.89%,产后出血率21.45%。产程进展过快23.57%,妊娠期高血压15.00%,胎心监护异常49.29%,腹痛48.57%,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其中细密宫缩19.14%。结论重视诱因及临床表现,特别注意胎心监护异常,有助于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胎心监护仪在第二产程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胎心监护仪对102例孕产妇第二产程进行监护。结果:102例次胎心监护图型中,22例次为正常图型,80例次为异常图型,异常图型占78.4%。在异常图型中,变异减速和晚期减速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16.7%和50%。结论:多功能胎心监护仪在第二产程中使用,能预测产时胎儿缺氧,尽早发现并及时处理胎儿窘迫,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和处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83例胎盘早剥患者的资料.结果 74.7%患者出现阴道出血,63.9%出现胎心改变;出现过胎膜早破妊高征的孕妇分别有32例和25例,B超检查和胎心监护合并后的诊断阳性率比单纯用B超检查或胎心监护高(P<0.05).结论 对于高危妊娠者,B超和胎心监护应作为产前检查的常规内容.  相似文献   

11.
董云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0):90-91
目的 分析胎盘早剥发生原因与诊断方法,探讨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7年,本院胎盘早剥72例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处理结果。结果 胎盘早剥临床表现多样,产后对母儿影响大,围生儿死亡率15.3%。结论 重视不典型临床表现的胎盘早剥,对无原因胎心异常伴早产、晚期先兆流产、高张子宫胎心监护基线异常,均应考虑本病,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孕晚期避免长时间仰卧位,可预防胎盘早剥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胎心监护异常的孕妇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医院同期接诊的胎心监护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妇宫内窘迫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同时对比造成胎儿窘迫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产妇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为41%,新生儿窒息率为11%,对照组为8%、3%,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在胎儿窘迫的危险因素发生率为66%,对照组为38%,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心监护在早期诊断胎儿窘迫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但是,由于胎心监护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时的假阳性率较高,假阴性率较低,在诊断过程中还应联合多种方法进行监护,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周一萍 《吉林医学》2011,(9):1800-1800
目的:探讨胎心监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临床价值,分析妊娠晚期胎心监护情况与预后相关性。方法:胎儿电子监护仪对80例羊水过少者进行监测,主要观察胎心无负荷试验、基线、胎心率情况。结果:80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产妇中,出现胎心监护异常的为14例,发生率为17.5%,其中晚期减速5例,胎监混合型4例,胎心基线异常5例。同时妊娠晚期羊水量越少,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越高,胎心监护异常与羊水过少具有相关性。结论:胎心监护能了解提高胎儿宫内羊水过少状态,从而提高其诊断正确率,与胎儿预后也有很强的相关性,能为临床及时采取措施纠正胎儿宫内羊水过少状态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韩文秀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4):4429-4430
目的:了解活跃期持续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方法:对孕周34周~44周单胎头位试产者312例,肛查宫口开大3cm,即行持续胎心监护,对监护图进行分析、评定及处理异常情况。结果:活跃期持续胎心监护,对高危妊娠意义更大,胎心监护正常者,胎儿窘迫发生率很低,胎心监护异常者还存在着一定的假阳性,并不一定都存在胎儿窘迫,预测率约60%~75%。结论:单靠胎心监护异常,即诊断胎儿窘迫,势必增加剖宫产及阴道助产几率,还需结合临床及其他监测方法,全面分析,准确判断,以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产前、产时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入住妇产科的2800名待分娩孕妇进行观察。对所有产妇在产前、产时使用胎儿电子监护仪经腹壁对胎心率和宫缩进行监护,对电子胎心监护图形进行分析,并分析胎儿窘迫的因素以及胎心监护仪诊断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统计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胎心监护异常曲线患者304例,占10.86%(304/2800)。在异常的304例产妇中产后发现异常因素的有241例,占79.36%(241/304)。新生儿窒息62例及新生儿死亡1例,占20.72%(63/304)。胎儿窘迫的因素有脐带因素(占47.62%)、羊水过少(占14.29%)、胎盘因素(占17.46%)等。结论产前产时胎心异常曲线对胎儿窘迫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有胎儿窘迫相关因素的患者应对其密切监护,并采取积极手段进行处理,可适时进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16.
陈丽珍 《华夏医学》2008,21(2):284-285
目的:探讨产时胎心监护异常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75例孕妇因产时胎心监护异常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图形及其分娩后的新生儿结局的临床资料。结果:产时胎心监护异常手术介入图形组的新生儿窒息率、病率明显高于胎心监护异常可继续观察的图形组(P<0.05),且胎心监护异常手术介入图形组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的新生儿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产时连续胎心监护能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根据胎心率异常程度及胎儿能够娩出的时间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病率。  相似文献   

17.
冯萍 《吉林医学》2013,34(3):405-407
目的:通过对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探讨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胎盘早剥的临床资料。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58%,轻型36例,占73.4%,重型13例,占26.5%,无诱因的33例,占67.34%。产前确诊率为48.98%,误诊率为51.02%;尤其轻型胎盘早剥产前误诊率高达61.11%,轻型胎盘早剥B超阳性检出率只有38.88%,而重型胎盘早剥B超阳性检出率占55.46%,但误诊率仍达15.4%。结论:胎盘早剥发生多无明显诱因,大多临床表现隐匿,B超诊断胎盘早剥虽然是一种重要辅助手段,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诊断应由临床医生提高警惕,把握患者细微的变化,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B超以及电子胎心监护早期诊断及处理,方可降低母儿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27例胎盘早剥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产前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同颓性分析2003年8月~2009年8月我院收治的胎盘早剥患者27例临床资料.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26%.19例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48.1%),25.9%合并胎膜早破.大部分孕妇临床表现不典型,产前诊断率为48.1%,B超检出率为69.2%,围产儿死亡率为40.7%.Ⅱ度和Ⅲ度胎盘早剥的产前诊断率、剖宫产率明显高于Ⅰ度胎盘早剥(P<0.05=.结论:识别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B超以发电子胎心监护,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是提高胎盘早剥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87例胎盘早剥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提高对胎盘早剥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87例胎盘早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盘早剥的病因以妊娠期高血压病为首位;临床表现为腹痛、阴道流血、血性羊水及胎心异常;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结论胎盘早剥对母婴生命威胁大,重视诱因可预防胎盘早剥的发生;重视临床表现并结合B超、胎心监护有助于早期诊断;正确的治疗可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方法、危险因素,及其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胎盘早剥患者的资料,比较单一B超确诊率和胎心监护联合B超确诊率,有、无绒毛膜羊膜炎的胎盘早剥患者的围产儿结局,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并与45例正常孕产妇比较,观察其危险因素。结果产前胎心监护联合B超确诊率较单一B超确诊率高。重型胎盘早剥患者较轻型者剖宫产率高,产后出血、子宫胎盘卒中及凝血功能异常者多,围产儿死亡率高(P〈0.05)。有绒毛膜羊膜炎者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高于无绒毛膜羊膜炎者;胎盘早剥组高龄产妇、高血压、吸烟史、羊水量异常、胎膜早破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胎盘早剥与母婴预后关系密切,因此应重视本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