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后路手术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炎的可行性。方法 对17例重症腰椎间盘炎患者实施后路病灶清除,一期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结果 术后局麻药效消退后,腰痛即缓解。6mo后椎间植骨融合,神经症状完全恢复;无复发和并发症。结论 后路病灶清除,一期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是一种简单、可靠、速效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Ⅰ期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结核19例,术后抗结核治疗.术前Frankel分级:C级4例,D级12例.结果 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本组患者均获随访16~78个月,植骨块均在4~6个月融合,无植骨块松动移位发生,病灶无复发.神经功能C级4例中2例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E级;D级12例均恢复至E级.结论 采用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确切,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靠,促进骨性融合和病灶愈合,有利于早期适度活动,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靠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术后腰椎间盘炎的后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2月~2003年3月我院收治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后入路病灶清除、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脊柱融合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45岁.病变部位:腰4、54例,腰5骶13例.据病史、临床表现、ESR、MRI可明确本病诊断.7例均行后入路病灶清除、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脊柱融合术,其中2例椎间Cage植入融合,5例后外侧横突间、关节突间植骨融合.3例细菌培养阳性,4例阴性,术后剧烈腰痛明显缓解,不再需用止痛剂,使用抗生素治疗6~8周,7例均治愈.结论: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操作简单,能迅速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是治疗本病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朱智  杨锴 《中原医刊》2007,34(15):32-33
目的 探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30例,其中胸椎15例,胸腰椎4例,腰椎11例;平均年龄42岁;病程4个月~2.8年,平均9.2个月。全部病例经彻底病灶清除后I期植骨内固定,前路固定20例,后路固定10例。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13.6个月(4个月一2年),植骨全部骨性融合,后凸畸形矫正满意,有神经症状患者得到改善,无感染和窦道形成。结论 彻底病灶清除是外科治疗脊柱结核的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引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结核增加了术后节段稳定性,植骨块牢固,植骨融合率高,后凸畸形矫正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髂骨植骨融合或联合内固定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炎的安全性和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腰椎间盘炎患者47例,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后近期内疼痛缓解情况、感染控制情况及远期劳动能力恢复情况。其中20例仅行前路病灶清除术,10例行前路病灶清除及髂骨植骨融合术,15例行前路病灶清除髂骨植骨融合及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2例L3-4椎间盘炎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髂骨植骨融合及前路固定术。结果:47例手术后3~7天腰部痉挛性疼痛均有明显缓解,床上活动不再受限;手术后体温均无增高,伤口一期愈合。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或再加以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炎不增加控制感染的难度,而且对恢复劳动能力及减少腰痛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承夸  韦文  苏国生 《海南医学》2013,24(3):397-398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清除钛笼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肋骨或髂骨联合异体骨钛笼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76例.结果 本组患者经9~36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植骨均融合,内固定无断裂及松动,病变无复发,脊柱后凸畸形得以矫正.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钛笼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好,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7.
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05年10月期间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颈椎结核,12例胸椎结核和16例腰椎结核患者接受I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术后和随访期间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植骨融合及治愈情况。结果术后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改善,36个月时植骨融合。结论I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09年3月22例腰椎结核患者,在正规抗痨治疗1月后行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6~24个月,对治疗效果、脊柱后凸矫正、植骨融合及神经损害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22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级愈合,全身症状及腰部疼痛消失;后突畸形明显矫正,随访6~24个月,无1例结核复发患者,无1例内固定松动.患者植骨平均融合时间(4.2±2.1)月,22例患者术前平均Cobb角为(36±12)°,术后平均Cobb角为(16±12)°,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恢复和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对脊柱后凸畸形进行矫正,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结核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胸腰椎结核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术后随访对植骨融合、截瘫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分别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10个月~2.5年(平均18个月)的随访,16例腰痛症状均减轻,植骨区获得骨性融合;12例合并截瘫患者中,症状改善11例;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31.3°,矫正角度平均仅丢失2.9°,植骨骨性融合平均时间为4.5个月,未出现植骨块脱出、吸收,无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无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等手术并发症.结论 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能达到彻底清除病灶、稳定脊柱及使神经减压、校正后凸畸形的目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前路病灶清除联合一期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21例脊柱结核患者,术前应用四联药物抗结核并全身支持治疗14-18天,平均16天.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植骨术.结果21例脊柱结核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平均12个月(5-20个月),无手术并发症,无复发.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脊柱结核,固定可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手术治疗腰段脊柱结核56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常规短程化疗,定期复查,检测X片及血沉.结果 5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30个月),1例于术后4周再次出现窦道,重新行手术清除病灶.余经定期X线摄片复查证实植骨块均在术后6~8个月融合,未见植骨块松动移位,局部无复发,患者弯腰和下蹲活动无受限.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段脊柱结核,能提高植骨融合率,缩短卧床时间,降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前路病灶彻底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病灶彻底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及结核病灶内植入内固定器械的安全性。方法 :全组 16例 ,平均 4 5岁。其中胸椎结核 7例 ,胸腰段结核 5例 ,腰椎结核 4例。采用经胸或腹膜外入路 ,彻底清除病灶 ,髂骨椎间植骨融合 ,同期内固定。应用TSRH 8例 ,Ventrofix 3例 ,Z -plate 5例 ,术后卧床 8周 ,不需支具外固定 ,抗结核治疗 12~ 18月。结果 :平均随访 19个月 ,疗效满意 ,伤口均一期愈合 ,脊柱后凸畸形改善 ,矫正角度 13°;无植骨块松动脱落 ,无内固定器械断裂 ,结核病灶愈合 ,无结核局部复发 ,无窦道形成。结论 :彻底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并内固定 ,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利于结核病灶的稳定与修复 ;在结核病灶内植入内固定器械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一期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前路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9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前路内固定治疗。结果 :91例脊柱结核患者平均随访 13月均治愈 ,无局部复发 ,植骨全部骨性融合 ,融合时间平均 3.7月 ,后突矫正角度 2 0°,治疗优良率达 95 .5 %。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前路内固定是安全和有效的 ,并在重建脊柱稳定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期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primary anterior debridement, interbody autografting, and anterior internal fixation on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thoraco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 METHODS: Ninety-one cases of thoraco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 were treated with primary anterior debridement, interbody autografting, and anterior internal fixation. RESULTS: All cases were treated without any recurrence after follow-up for an average of 13 months. Spinal fusion occurred in 3.7 months on average with 20 degree of kyphosis correction achieved after surgery and 95.5% of the patients obtained good results. CONCLUSION: Primary anterior debridement, interbody autografting, and anterior internal fixation for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thoraco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 are safe and effective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construction of spinal stability.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椎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2例胸椎多节段结核患者,实施前路病灶彻底清除、椎间植骨、一期前路内固定术.植骨材料选用肋骨、髂骨或充填自体骨的钛网.术后随访12-24月,观察术后局部疼痛缓解、结核复发、ASIA分级、后凸畸形矫正及胸椎稳定性情况,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期经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本组21例,平均31岁.其中C1-2 2例,C2-3 3例,C4-5 9例,C5-6 3例,C6-7 3例,C7 T1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其中,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15例,钛网植入内固定6例;应用钢板内固定19例, Apofix1例,枕颈融合1例.所有病例术后均采用颈围或头颈胸石膏外固定3个月,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平均随访21个月,其中1例使用钛网植入的病例中未融合,取出钛网再次髂骨植骨内固定后愈合;其余病例结核病灶愈合,颈椎生理弧度得以恢复,术后随访未见矫正角度明显丢失;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术后3~6个月植骨融合,内固定器械无断裂,无结核病灶局部复发.结论在抗痨治疗的基础上,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可恢复病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解除脊髓压迫、重建颈椎稳定,有利于结核病灶的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后路经皮弓根钉固定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骨一科采用后路经皮弓根钉固定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腰段脊柱结核患者16例,其中持续性腰痛13例,伴有下肢放射痛2例,下肢肌力、感觉减退者4例,术前均给予HREZ四联抗结核药治疗两周.术后继续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为3HREZ/9HRE.结果 手术时间为150~240 min,平均210 min;术中出血为300~1000 mL,平均700 mL.Cobb角矫正率为75%.一例术后出现腰丛神经症状,6个月后恢复.一例出现前路切口窦道,行结核杆菌耐药基因检测提示利福平耐药,更换敏感抗结核药后窦道延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症状明显缓解,下肢肌力、感觉减退者均恢复.至末次随访,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结核复发等情况.结论 后路经皮弓根钉固定前椎后联合入路具有创伤小、病灶清除彻底、高融合率等优点,是治疗腰段脊柱结核的一种创新、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杨利斌  杨素敏  侯文根  路坦 《重庆医学》2015,(35):4972-4974
目的:探讨前路清除病灶、植骨联合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收治的31例腰骶椎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病变部位为下腰椎及骶椎,术前抗结核治疗3周以上,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髂骨)。术后卧床休息6~12周,持续使用抗结核药物12~18个月。结果随访12~43个月,有1例形成窦道,双侧形成脓肿,经再次手术切除窦道、清脓后愈合,植骨块无移位,结核病灶均愈合;13例有神经症状者基本恢复;31例术后随访未见椎体滑移,椎体高度、后突畸形矫正及椎体稳定性恢复满意,植骨于术后5~9个月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前后联合入路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和充分脊髓神经减压,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及坚强的三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本组 36例 ,男 2 0例 ,女 16例 ,年龄 12岁 6 8岁。病变部位 :颈椎 4例 ,胸椎 7例 ,胸腰椎 15例 ,腰椎 10例。病变涉及 2个节段 30例 ,3个节段 6例 ,手术采用病灶清除 ,一期椎体间植骨 ,选用前路钛板固定 5例。结果 :平均随访 10个月以上 ,优良率 97% ,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病灶彻底清除 ,椎体间一期植骨融合 ,有利于恢复脊柱的即刻稳定。骨内固定后可纠正及预防脊柱畸形 ,骨融合率高 ,患者能早期离床活动 ,减少晚期腰背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