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 明确临床住院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下呼吸道痰标本分离出的真菌及其药敏率.结果 共检出真菌514株,检出最高的分别是白色假丝酵母菌372株占72.37%、热带假丝酵母菌68株占13.23%、光滑假丝酵母菌26株占5.06%;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ICU和重症监护病房;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均<30.00%;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为92.31 %、59.09%,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较高,为86.36%.结论 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各种真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临床应参照药敏结果,并考虑每种抗真菌药物的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真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老年病房2010年6月-2011年6月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2290株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7.7%,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4.3%;真菌分离率较高的科室为呼吸科;检出真菌标本痰液占78.6%,尿液标本占10.1%;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敏感率分别为99.0%和98.4%。结论老年病房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真菌感染率较高,应重视真菌病原学检查及药敏检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78例诊断为恶性肿瘤合并IPFI的各种合格标本进行检测及药敏试验,对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各类真菌189株,第1位是假丝酵母菌属159株,占84.1%,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最高为104株占55.0%,热带假丝酵母菌31株占16.4%,光滑假丝酵母菌14株占7.4%,克柔假丝酵母菌10株占5.3%,曲霉菌属是第2大类真菌,检出23株,占12.2%;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卡帕芬净的耐药率均<10.0%;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22.6%;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1.4%、50.0%;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60.0%、50.0%.结论 恶性肿瘤合并IPFI假丝酵母菌属占绝大多数,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比例下降,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比例增多;所检出的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部分真菌耐药性严重,提示应尽早进行病原学监测,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分类及药敏试验结果,以探讨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使用博赛科玛嘉CHROMagar作为假丝酵母菌属分离培养基,DADE WalkAway-40鉴定仪、RY-ID真菌鉴定板鉴定假丝酵母菌属菌种,药敏试验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结果共分离出702株真菌,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70.0%,光滑假丝酵母菌占20.8%,热带假丝酵母菌占6.3%;各种真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真菌感染仍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但在非白色假丝酵母菌中光滑假丝酵母菌比例有所上升;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和制霉菌素敏感率高,而5-氟胞嘧啶及酮康唑的耐药率相对高些,临床经验用药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北京医院近期老年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离显色培养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 20C AUX酵母菌鉴定系统进行鉴定。结果临床分离到1213株真菌,其中检出白色假丝酵母菌598株占49.3%、非白色假丝酵母菌615株占50.7%、真菌最多的部位是呼吸道占78.2%,其次为泌尿道占10.5%;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克柔假丝酵母菌对FCA天然耐药,对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的耐药率分别为61.4%、10.3%,另外光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FLC)、伊曲康唑(ITC),其他假丝酵母菌属对5-FC、AMB、伏立康唑(VRC)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医院真菌感染中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明显增加,同时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菌株,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真菌感染性食道炎病原学特点及药敏结果,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从116例真菌感染的食道炎患者中,取标本进行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118株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居多,分别为31.36%、27.97%和14.41%;胃炎占62.71%,胃溃疡占11.02%,十二指肠炎占16.10%,十二指肠溃疡占10.17%;真菌对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药物敏感性好,但对唑类药物敏感性不一。结论真菌感染性食道炎患者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妇产科患者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严格按照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用萨布罗培养基分离真菌,采用常规方法鉴定假丝酵母菌属;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结果 自387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中检出6种假丝酵母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分离率最高,为291株占75.2%,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39株占10.1%;6种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的敏感率均为100.0%,对氟康唑、克霉唑、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在6.2%~33.3%.结论 检出真菌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不同真菌耐药性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应重视真菌的检测及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肿瘤患者医院真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医院真菌感染情况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为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6年8月-2008年7月送检的肿瘤患者不同部位的960例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960例患者共检出真菌308株(32.1%);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为常见占73.1%,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次之分别占13.3%、9.1%;药敏结果显示,白色假丝酵母菌对益康唑、酮康唑、咪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3.3%、42.2%和27.1%,克柔假丝酵母菌对益康唑、酮康唑、咪康唑的耐药率次之,分别为43.9%、34.2%和48.8%;它们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肿瘤患者并发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率较高,临床应及时掌握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引起真菌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荆州市医院感染假丝酵母菌属的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控制真菌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结果 感染真菌主要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占62.1%,热带假丝酵母菌占20.3%;假丝酵母菌属对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敏感率均为100.0%;对伊曲康唑及酮康唑的耐药率为8.3%~27.3%,对氟康唑耐药率有上升趋势,为13.6%~36.4%.结论 应遵照真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结果选择抗真菌药物,才能提高真菌感染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医院痰标本酵母样真菌感染类型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痰标本通过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ID32 C鉴定条和ATB FUNGUS3药敏板对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 感染率最高的3种真菌分别是白色假丝酵母菌(71.2%),光滑假丝酵母菌(14.2%)和热带假丝酵母菌(9.5%);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肿瘤科和ICU等;药敏试验显示,白色假丝酵母菌敏感株比例最高,对5种药物的敏感株均>90.0%;3种真菌对5-氟胞嘧啶的敏感株最高,均>98.0%,对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的敏感株均>92.0%;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株只有37.0%和32.6%;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株为75.0%.结论 痰标本酵母样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各种真菌耐药率不同,应重视真菌感染检测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刘娜  张梅  高贺加 《现代预防医学》2015,(23):4403-4405
摘要:目的 研究2012-2014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给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微生物自动鉴定药敏仪进行真菌的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 2012-2014年共分离真菌菌株295株,白色念珠菌138株(占46.8%),热带念珠菌104株(占35.3%),光滑念珠菌37株(占12.5%),克柔念珠菌13株(占4.4%),其他真菌3株(占1%)。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三种主要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均为0%,对5-氟胞嘧啶有较低的耐药率(≤13.3%)。白色念珠菌对酮康唑、氟康唑及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有逐年增加趋势。结论 白色念珠菌是我院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感染率逐年上升,耐药率越来越严重,今后应加强抗真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泌尿系统假丝酵母菌属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及预防假丝酵母菌属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所有中段尿培养假丝酵母菌属阳性株,分析其科室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3500份中段尿培养标本中,有1055份阳性,阳性率为30.1%,其中171份标本检出假丝酵母菌属,检出率为16.2%;主要发生在老年医学科、老年ICU、急诊科及ICU,分别占46.2%、28.1%、6.4%、6.4%;171株假丝酵母菌属对氟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和克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2.6%、50.3%、26.9%、11.7%、4.1%和3.5%;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 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在医院感染性疾病中的比例有上升趋势,引发泌尿系感染的假丝酵母菌属多为抵抗力弱的老年患者和ICU患者;对氟康唑耐药率最高;临床应重视对怀疑泌尿系感染的患者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观察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1980~2000年收治的42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一般资料、复发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分级变化及手术疗效。结果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多发生于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大多在手术后2年内复发;膝关节是复发的好发部位;大多数复发病例以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影像学上有膨胀性、皂泡样改变。长期随访证实经治疗的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再复发1次2例,再复发4次1例。结论骨巨细胞瘤术后2年内应加强随访观察;骨巨细胞瘤术后再次出现局部疼痛,影像学检查有膨胀性、皂泡样改变提示肿瘤复发;就病理而言,复发并不意味着恶变;手术应以彻底性为原则,手术方式的选择应考虑到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复发部位、侵袭范围、肢体功能的保留和重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下呼吸道痰标本中真菌种类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为预防真菌感染及针对性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0月云南亚高原地区3所医院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真菌,对其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 887株真菌中,白假丝酵母菌最多,占65.18%,同时,分离出毛霉菌属(0.69%)、构巢曲霉菌(0.16%)等少见菌株;分离的菌株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100.00%、90.14%和88.98%;对氟康唑和咪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4.29%和36.62%;5种常见酵母菌对制霉菌素均敏感,但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咪康唑的耐药率达35.94%~40.88%,白假丝酵母菌对5 氟胞嘧啶的耐药率为19.51%。结论对老年人临床抗真菌治疗需要考虑真菌类别及药敏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深部真菌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6月-2010年6月临床标本进行培养,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或ATB鉴定卡作菌种鉴定,ATB-Fungus3药敏板进行药敏试验,并作回顾性分析和统计。结果分离到真菌386株,在痰液中检出率最多,占47.7%;真菌感染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58.81%,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7.62%;分离的菌株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均<10.00%,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结论分离的菌株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株增多,应加强对真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医院内真菌感染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为预防真菌感染、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出真菌,然后接种在科玛嘉显示培养基进行显色,并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PI20CAUX酵母菌鉴定到种,利用ATB FUNGUS3真菌药敏板条进行MIC法药敏试验。结果湖南省肿瘤医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期间,真菌感染来源的主要病区依次是胸部内科(35.2%)、重症监护病房(29.0%)、老干内科(17.4%);真菌感染的标本主要来自痰(69.6%),其次,尿液占9.2%,大便和分泌物各占7.4%、6.8%;在500株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4.6%,其次是热带假丝酵母菌25.8%、近平滑假丝酵母菌9.2%、克柔假丝酵母菌8.2%;500株真菌中,23.08%白色念珠菌(63/273),30.0%非白念(68/227)对5-氟胞嘧啶不敏感;30.8%非白念(70/227)对氟康唑不敏感,其中87.8%克柔念珠(36/41)对氟康唑耐药;17.2%非白念(39/227)对伊曲康唑不敏感;8.4%非白念(19/227)对伏立康唑不敏感;8.8%非白念(20/227)对两性霉素B不敏感。所有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均敏感。结论临床感染的真菌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非白色念珠菌的感染有上升趋势,药敏结果显示非白念对5-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因此,常规开展真菌药敏试验,进行耐药性监测,可以为预防真菌感染、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假丝酵母的感染情况,分析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真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假丝酵母感染患儿标本77例,进行菌株的分离、鉴定。并从患儿年龄、基础疾病及标本来源、检出病原菌种类、菌株药物敏感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真菌感染患儿的平均年龄为6岁。标本主要来源于咽拭子,白假丝酵母的分离率最高(63.6%),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克柔假丝酵母和其他假丝酵母。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假丝酵母对两性霉素B(AmB)、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性较高。其中,白假丝酵母对AmB、5-FC、氟康唑(FCZ)及伊曲康唑(ICZ)的敏感率依次为100.0%、91.9%、83.7%、69.4%;对ICZ、FCZ、5-FC的耐药率依次为4.1%、2.0%、2.0%。结论:儿童真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最多见,分离菌株对FCZ和ICZ的耐药性较高,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并根据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进行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18.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药敏结果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目的对350株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了解患者真菌性医院感染现状,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按常规方法培养,采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对于少见的念珠菌采用PCR技术鉴定;对真菌用棉蓝染色直接镜检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50株真菌标本中,念珠菌属329株,占94.00%;真菌(丝状菌)21株,占6.00%;分离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分别为氟康唑92.40%、两性霉素B 97.57%、伊曲康唑93.01%、5-氟胞嘧啶88.10%。结论院内真菌感染以念珠菌属最为多见,特别是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药敏结果显示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胞嘧啶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但氟康唑对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有较高的耐药性;对送检标本及时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和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