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窒息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幼鼠脑中谷氨酸脱羧酶(GAD),氨基丁酸A受体(GABAA)α1,β2两种亚单位受体表达的变化,探讨GAD,GABAAα1,β2在脑瘫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Philip方法,建立缺氧缺血窒息脑瘫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检测缺氧缺血后不同时间大脑、海马中GAD,GABAA受体α1,β2亚单位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单位面积(mm2)大脑皮质中GAD阳性细胞数在缺氧缺血后2h增高48%,24h接近正常,海马中变化不明显;1mm2皮层及海马中GABAA受体α1mRNA阳性细胞数在缺氧缺血后12h下降分别达49%和60%,96h最为显著,分别达66%和70%;而大脑皮质和海马中β2亚单位1mm2阳性细胞数在2h下降分别达41%和38%,48h下降最为明显均为57%。结论:缺氧缺血初期脑瘫鼠脑中GAD的增加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GABAA受体α1,β2亚单位的减少,使GABA作用于GABAA受体所产生的突触后抑制效应降低,参与了脑瘫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脑性瘫痪幼鼠脑中γ-氨基丁酸A受体mRNA表达变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窒息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幼鼠脑中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A)受体α1,β2亚单位mRNA的变化规律,及脑瘫形成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大鼠缺血缺氧后不同时间(2,12,24,48,96h)大脑、海马中GABAA受体α1,β2亚单位mRNA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鼠脑内GABAA受体α1,β2亚单位的mRNA广泛表达;脑瘫组单位面积(mm^2)皮质及海马GABAA受体α1mRNA阳性细胞数在窒息后12h分别增加20%和34%,96h分别增加57%和75%与对照组比F=7、22,3、23,P&;lt;0、05或0、01;单位面积(mm^2)皮质及海马GABAA受体132mRNA阳性细胞数窒息后2h分别下降19%和34%与对照组比F=7、12,P&;lt;0、05,12h分别下降34%和46%与对照组比F=2.56,P&;lt;0.01,24h恢复正常。结论:GABAA受体α1,β2mRNA的变化可能为脑瘫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窒息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幼鼠脑中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A)受体α1,β2亚单位mRNA的变化规律,及脑瘫形成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大鼠缺血缺氧后不同时间(2,12,24,48,96h)大脑、海马中GABAA受体α1,β2亚单位mRNA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鼠脑内GABAA受体α1,β2亚单位的mRNA广泛表达;脑瘫组单位面积(mm2)皮质及海马GABAA受体α1mRNA阳性细胞数在窒息后12h分别增加20%和34%,96h分别增加57%和75%与对照组比F=7.22,3.23,P<0.05或0.01;单位面积(mm2)皮质及海马GABAA受体β2mRNA阳性细胞数窒息后2h分别下降19%和34%与对照组比F=7.12,P<0.05,12h分别下降34%和46%与对照组比F=2.56,P<0.01,24h恢复正常。结论:GABAA受体α1,β2mRNA的变化可能为脑瘫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大脑皮质及海马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及再灌注的实验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观察缺血前、缺血期及再灌注后大鼠的顶叶皮质及海马IL-1β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缺血期与缺血产相比较无显的差异;再灌注1h后,海马IL-1β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显增加、着色显加深;再灌注2h后,顶叶皮质阳性细胞才出现数目显增加、着色显加深的现象。结论:IL-1β与全脑因-再灌注损伤有密切的关系,海马对全脑缺血-再灌注较大脑皮质更敏感、更早产生反应。  相似文献   

5.
缺氧适应对缺血低氧脑c—fos和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测定脑缺血低氧后不同时间c-fos和c-jun基因表达。方法:分组:对照组(A);缺氧预处理组(B);缺血低氧组(IH组);B IH组。采用链霉素亲生物系—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技术。结果:缺血低氧后30min c-fos和c—jun基因阳性细胞呈低密度分布,在3%—20%之间,1hc—fos基因表达高峰,阳性细胞呈高密度分布,皮层和海马分别为61.3%和56.8%,3h c—fos基因表达下降,12h基本消失。c-jun基因的表达高峰在3h;缺氧适应使缺血低氧脑增加的c-fos基因的阳性细胞数减少,而使缺血低氧脑增加的c-fos基因的阳性细胞进一步增加。结论:缺血低氧可诱发中枢神经系统c-fos,c-jun基因表达,且有时间依赖性;缺氧适应可抑制缺血低氧脑c-fos基因的表达,增强缺血低氧脑c-jun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及海马白细胞介素-1β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大脑皮质及海马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及再灌注的实验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观察缺血前、缺血期及再灌注后大鼠的顶叶皮质及海马IL-1β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缺血期与缺血前相比较无显著的差异;再灌注1h后,海马IL-1β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着色显著加深;再灌注2h后,顶叶皮质阳性细胞才出现数目显著增加、着色显著加深的现象。结论IL-1β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密切的关系,海马对全脑缺血-再灌注较大脑皮质更敏感、更早产生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海马CA1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影响及对学习、记忆能力的保护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2/2003在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医学研究所完成。选用7d龄SD大鼠62只,随机分为缺氧缺血模型组(n=22),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n=20)和似手术组(n=20)。缺氧缺血模型组和治疗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吸人体积分数0.08的O2。假手术组不结扎颈总动脉,不缺氧。(1)缺氧缺血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缺氧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稀释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500U/mL),剂量均为0.01mL/g。观察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在缺氧过程中的躁动和抽搐情况;记录缺氧后0,6,12,24h时间点两组大鼠发生抽搐情况(自发左旋、夹尾左旋及夹尾尖叫)只数。(2)缺氧24h后随机取缺氧缺血模型组9只,治疗组10只,假手术组9只,取脑组织,在海马及小脑部位进行冠状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海马CA1区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3)取缺氧缺血模型组,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各10只,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再行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剂量均为0.0lmL/g。48h各组再注射一次。利用跳台实验观察各组大鼠生后75d学习、记忆潜伏期和错误次数。 结果:模型组动物在缺氧缺血模型制作过程中死亡3只,治疗组及假手术组动物无死亡,均进入结果分析。(1)行为学结果:治疗组缺氧后24h自发左旋、夹尾左旋、夹尾尖叫的发生率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大鼠[(16.7%、50%、50%),(66.7%、83.3%、91.7%),P〈0.05]。(2)缺氧缺血后大鼠脑组织内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在海马、大脑皮质分布较为密集。模型组、治疗组、假手术组海马CA1区单位面积内阳性细胞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1.38&;#177;2.09),(22.63&;#177;3.17),(10.52&;#177;2.70)个/mm^2,F=296.20,P〈0.01]。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但仍高于假手术组,差异非常显著(q=21.28,P〈0.01)。(3)跳台试验:模型组学习潜伏期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延长;错误次数明显增多;记忆潜伏期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显著增加。而治疗组较模型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星改善,表现为学习潜伏期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明显减少;记忆潜伏期明显延长;错误次数显著减少。 结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海马半胱氨酸天冬氡酸蛋白酶3活性显著增高,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能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激活,减轻对新生鼠缺氧缺血的脑损伤,改善动物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前 研究显示,异丙酚对脑缺血缺氧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本文通过异丙酚(1)抗氧化特性作用直接与氧自由基反应,生成稳定的2,6-二异丙基苯氧基团,使其更容易积聚在细胞脂质双层膜上,从而提高细胞抗氧化损伤的能力,自由基可以从引起脂质过氧化损伤生物膜、钙超载和DNA断裂、促进蛋白质变性以及诱导炎症介质释放等多方面参与对神经细胞的损伤;在缺血所致神经元的延迟性死亡中,自由基起关键作用;(2)异丙酚能调节钙通道的开放而影响细胞内Ca^2+浓度。抑制VOC而使胞外Ca^2+内流减少,从而减少脑缺血后兴奋毒性物质所致钙的内流可以显著地降低死亡率;(3)异丙酚对GABAA受体在低浓度时可增强由GABA亚饱和浓度诱发的电流高浓度时,即使不存在GABA,也能直接激活GABAA受体。目前的问题是:不是没有保护效应,而是缺少大量的样本才能检测到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穹隆-海马伞切断加卵巢切除大鼠大脑皮质区、海马CA1区雌激素受体α与淀粉样β蛋白前体β位点裂解酶共存表达的变化。 方法:实验于2003—03/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14只,随机分为穹隆-海马伞切断加卵巢切除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穹隆-海马伞切断参照Klein等的方法,动物麻醉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后,参照Paxinos等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于前囟后2.2~2.5mm,中线外1.0mm处凿开颅骨,切开硬脑膜,自制双刃刀完全切断海马伞外侧缘。双侧卵巢切除参照Singh等的方法,麻醉动物后,打开腹腔,在肾脏下方的脂肪内取出卵巢,结扎并切除。对照组除不切断穹隆-海马伞和不切除卵巢外,其余步骤同穹隆-海马伞切断加卵巢切除组。免疫荧光双标细胞化学法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大脑皮质区、海马CA1区雌激素受体α、淀粉样β蛋白前体β位点裂解酶阳性细胞表达以及共存表达的变化。 结果:14只大鼠参加实验,中途无脱落,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穹隆-海马伞切断加卵巢切除组大鼠皮质区绿色雌激素受体α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42&;#177;3.99),(9.71&;#177;4.53)。P〈0.05];红色淀粉样β蛋白前体β位点裂解酶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0.00&;#177;5.16),(5.71&;#177;3.14),P〈0.05];共表达双标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00&;#177;2.94),(1.14&;#177;1.67),P〈0.05]。②穹隆-海马伞切断加卵巢切除组大鼠在海马CA1区雌激素受体α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5.14&;#177;3.80),(12.57&;#177;3.59),P〈0.01];淀粉样β蛋白前体β位点裂解酶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7.14&;#177;4.45),(6.85&;#177;1.95),P〈0.01];共表达阳性细胞数无显著变化意义[(2.01&;#177;2.08),(2.00&;#177;2.08),P〉0.05]。 结论:穹隆-海马伞切断与卵巢切除可以导致大鼠大脑皮质区、海马CA1雌激素受体α表达减少、淀粉样β蛋白前体β位点裂解酶表达增多,皮质区接存细胞表达增多,说明雌激素与淀粉样β蛋白前体代谢系统存在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卡配因抑制剂-3(MDL28170)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新生SD大鼠HIBD模型,治疗组于缺养缺血后即刻、2 h、4 h腹腔内注射MDL28170,对照组及手术组同时予生理盐水。缺氧缺血后24 h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脑皮质及海马CA1区Caspase-3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并计算海马神经元死亡数,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缺氧缺血后24 h缺血侧大脑皮质及海马CA1区Caspase-3和TUNEL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透射电镜证实有凋亡细胞;MDL28170可减少阳性细胞数量,抑制神经元死亡,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DL28170可通过抑制神经凋亡而对新生大鼠HIBD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γ-羟基丁酸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及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型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4-05~01/10-30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形态学实验中心完成。选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25)、治疗组(n=25),模型组和治疗组又各分5个时间点:即缺血1h再灌注1.5h,3h,6h,12h,24h,每个时间点5只。采用大脑中动脉拴线法,建立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颈内动脉,不阻断血流,24h后断头取脑。治疗组于再灌注前10min给予γ-羟基丁酸钠(GHBA)3.5mL/kg腹腔注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于缺血1h再灌注1.5h,3h,6h,12h,24h,各取5只大鼠处死,断头取脑,置于40g/L多聚甲醛中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行5μm厚连续冠状切,用于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比较分析各组在不同时让点的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及氨基丁酸A受体α-亚型阳性细胞数。结果:纳入动物共60只,手术过程及术后因麻醉过深、失血过多等原因,模型组死亡2只,治疗组死亡3只,进入结果分析11组共55只。①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假手术组形态学改变不明显。模型组缺血区淡染,细胞数明显减少,但结构尚存,缺血周边细胞体积缩小,胞膜皱缩,核固缩深染,细胞间隙增大,海马区变化尤为显著。治疗组较模型组细胞数增多,细胞损害较轻。②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治疗组中缺血1h再灌注1.5h,3h,6h,12h,24h海马CA1区中氨基丁酸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缺血1h再灌注6h及以后各组均显著高于相应模型组(P〈0.05)。③海马CA1区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型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治疗组在中缺血1h再灌注12h及以后各组海马CA1区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型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再灌注12h及以后各组均高于相应模型组(P〈0.05)。 结论:γ-羟基丁酸可能是通过增加缺血再灌注后γ-氨基丁酸阳性神经元及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型受体的表达来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穹窿海马伞切断大鼠不同脑区雌激素受体α表达的变化,了解穹窿海马伞切断对雌激素受体α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3/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取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1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模型组大鼠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对照组不切断穹窿海马伞.所有大鼠术后第28天麻醉状态下处死,取脑组织行雌激素受体α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脑海马CA1区、皮质区、杏仁复合体区、基底前脑Meynert核等部位雌激素受体α阳性细胞表达变化.结果:1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模型组大脑皮质区和基底前脑Meynert核区雌激素受体α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对照组[(25.71&;#177;1.11),(58.69&;#177;30.26)个;(3.31&;#177;1.11),(52.31&;#177;22.52)个,P<0.01];脑海马CA1区和杏仁复合体区雌激素受体α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穹窿海马伞切断导致大鼠皮质区和基底前脑Meynert核区雌激素受体α表达减少,这种病理变化可能与基底前脑Meynert核到皮质的胆碱能神经蜕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穹窿海马伞切断大鼠不同脑区雌激素受体α表达的变化,了解穹窿海马伞切断对雌激素受体α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3/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取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1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模型组大鼠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对照组不切断穹窿海马伞。所有大鼠术后第28天麻醉状态下处死,取脑组织行雌激素受体α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脑海马CA1区、皮质区、杏仁复合体区、基底前脑Meynert核等部位雌激素受体α阳性细胞表达变化。结果:1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模型组大脑皮质区和基底前脑 Meynert核区雌激素受体α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对照组[(25.71±1.11), (58.69±30.26)个;(3.31±1.11),(52.31±22.52)个,P<0.01];脑海马CA1区和杏仁复合体区雌激素受体α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穹窿海马伞切断导致大鼠皮质区和基底前脑Meynert核区雌激素受体α表达减少,这种病理变化可能与基底前脑Meynert核到皮质的胆碱能神经蜕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缺氧适应对缺血低氧脑c-fos和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测定脑缺血低氧后不同时间c-fos和c-jun基因表达。方法:分组:对照组(A);缺氧预处理组(B);缺血低氧组(IH组);B+IH组。采用链霉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技术。结果:缺血低氧后30minc-fos和c-jun基因阳性细胞呈低密度分布,在3%~20%之间,1hc-fos基因表达高峰,阳性细胞呈高密度分布,皮层和海马分别为61.3%和56.8%,3hc-fos基因表达下降,12h基本消失。c-jun基因的表达高峰在3h;缺氧适应使缺血低氧脑增加的c-fos基因的阳性细胞数减少,而使缺血低氧脑增加的c-jun基因的阳性细胞进一步增加。结论:缺血低氧可诱发中枢神经系统c-fos、c-jun基因表达,且有时间依赖性;缺氧适应可抑制缺血低氧脑c-fos基因的表达,增强缺血低氧脑c-jun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γ-羟基丁酸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及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型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5-01/10-30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形态学实验中心完成.选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25)、治疗组(n=25),模型组和治疗组又各分5个时间点即缺血1 h再灌注1.5 h,3 h,6 h,12 h,24 h,每个时间点5只.采用大脑中动脉拴线法,建立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颈内动脉,不阻断血流,24 h后断头取脑.治疗组于再灌注前10 min给予γ-羟基丁酸钠(GHBA)3.5 mL/kg腹腔注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于缺血1 h再灌注1.5 h,3 h,6 h,12 h,24 h,各取5只大鼠处死,断头取脑,置于40 g/L多聚甲醛中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行5μm厚连续冠状切,用于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比较分析各组在不同时间点的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及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型阳性细胞数.结果纳入动物共60只,手术过程及术后因麻醉过深、失血过多等原因,模型组死亡2只,治疗组死亡3只,进入结果分析11组共55只.①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假手术组形态学改变不明显.模型组缺血区淡染,细胞数明显减少,但结构尚存,缺血周边细胞体积缩小,胞膜皱缩,核固缩深染,细胞间隙增大,海马区变化尤为显著.治疗组较模型组细胞数增多,细胞损害较轻.②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治疗组中缺血1 h再灌注1.5 h,3 h,6 h,12 h,24 h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缺血1 h再灌注6 h及以后各组均显著高于相应模型组(P<0.05).③海马CA1区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型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治疗组在中缺血1 h再灌注12 h及以后各组海马CA1区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型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再灌注12 h及以后各组均高于相应模型组(P<0.05).结论γ-羟基丁酸可能是通过增加缺血再灌注后γ-氨基丁酸阳性神经元及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型受体的表达来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引起脑性瘫痪的常见病,目前对其治疗尚未有特效的方法。目的:探讨氮氖激光穴位照射与电针穴位刺激两种疗法对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后海马神经元存活、发育及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h-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oline acetyl tranderase,CHAT)表达的作用,比较与分析两种疗法作用的差异,探讨治疗HIBD的新方法。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实验对照研究。地点与材料:研究的地点为第二军医大学和郑州大学解剖教研室。材料为58只7d龄Wistar大鼠(购自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体质量12—15g,雌雄不拘。干预: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缺血缺氧组、缺血缺氧后氮氖激光穴位照射组(简称激光组)和缺血缺氧后电针穴位刺激组(简称电针组)。缺血缺氧组-电针组动物参照于晓虹的半球性脑缺血缺氧实验模型法制作左半球缺血缺氧模型,激光组-电针组均选择“大椎”和“百会”穴位分别给予激光照射与电针刺激,22d后取脑作组织切片,HE、Nissl染色以及BDNF和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主要观察指标:光镜下观察神经元及其尼氏体,检测灰度值与记数ChAT和BDNF阳性细胞以及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对照组海马神经元结构清晰,胞浆内充满深蓝色尼氏体(灰度值122.90&;#177;12.10);缺血缺氧组海马神经元变性、坏死,尼氏体明显减少(灰度值188.31&;#177;10.43);激光组-电针组海马神经元变性、坏死以及尼氏体丢失减轻,灰度值分别降低(130.56&;#177;6.16.135.19&;#177;7.00)。②对照组海马ChAT和BDNF免疫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9.74&;#177;4.85和13.42&;#177;5.56;缺血缺氧组海马ChAT免疫阳性细胞数减少(13.96&;#177;7.62),BDNF免疫阳性细胞稍增多(21.93&;#177;5.12);激光组海马ChAT和BDNF免疫阳性细胞均显著增多(26.42&;#177;6.02和33.02&;#177;7.58);电针组海马ChAT和BDNF免疫阳性细胞亦有增加(25.54&;#177;5.05和27.63&;#177;7.15)。③对照组与治疗组神经元灰度值、ChAT和BDNF阳性细胞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5),且激光组较电针组变化明显。结论:氮氖激光和电针穴位刺激对缺血缺氧后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对神经元的存活、发育及其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并且氮氖激光效应较电针者为强,这一作用差异的机制推测氮氖激光除与电针共有的生物效应外,是否还兼有改善损伤神经元某些修复酶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宴验证宴。  相似文献   

17.
向赟  鲁雄兵  许晓莉  雷皓 《中国康复》2004,19(3):139-141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脑脊液及海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的实验动物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CSF)中TTNF-α、IL-6含量变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前、后大鼠海马及顶叶皮质IL-6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1h后CSF?中TNF-α、IL-6含量均显著增加;缺血/再灌注30min海马的IL-6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着色明显加深,缺血/再灌注lh顶叶皮质神经元的IL-6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着色明显加深。结论:TNF-α、IL-6可能参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顶叶皮质和海马的IL-6免疫反应性变化的时间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刘雯  林霓阳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5):175-177,i002
目的:观察KATP通道开放剂克罗吗啉对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热休克蛋白70表达、病理学损伤变化的影响。从基础水平探讨KATP通道开放剂保护脑的作用机制,为其在实际应用上寻求依据。方法:实验选用72只7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缺氧缺血组&;lt;结扎左颈总动脉后予8%氧2h),给药组(缺氧缺血前给予克罗吗啉),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再分为24,48,72h3个亚组,共12组,每组6只。每组分别在24,48,72h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方法检测缺氧缺血和克罗吗啉干预后不同时间点脑皮质热休克蛋白阳性细胞数表达情况及病理学改变。结果:干预后24,48,72h给药组大鼠脑皮质中热休克蛋白70阳性细胞数[(40.87&;#177;7.97),(82.25&;#177;8.50)(77.75&;#177;10.35)个/视野]明显多于缺氧缺血组[(17.25&;#177;2.30),(51.75&;#177;9.00)(44.37&;#177;6.14)个/视野](P&;lt;0.05)。干预后24,48,72h缺氧缺血组大鼠脑皮质中热休克蛋白70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正常组(P&;lt;0.01)。结论:KATP通道开放剂对缺氧缺血后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诱导神经元热休克蛋白70合成的增加,阻滞了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KATP通道开放剂克罗吗啉对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热休克蛋白70表达、病理学损伤变化的影响.从基础水平探讨KATP通道开放剂保护脑的作用机制,为其在实际应用上寻求依据.方法实验选用72只7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缺氧缺血组(结扎左颈总动脉后予8%氧2 h),给药组(缺氧缺血前给予克罗吗啉),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再分为24,48,72 h 3个亚组,共12组,每组6只.每组分别在24,48,72 h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检测缺氧缺血和克罗吗啉干预后不同时间点脑皮质热休克蛋白阳性细胞数表达情况及病理学改变.结果干预后24,48,72 h给药组大鼠脑皮质中热休克蛋白70阳性细胞数[(40.87±7.97),(82.25±8.50)(77.75±10.35)个/视野]明显多于缺氧缺血组[(17.25±2.30),(51.75±9.00)(44.37±6.14)个/视野](P<0.05).干预后24,48,72 h缺氧缺血组大鼠脑皮质中热休克蛋白70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正常组(P<0.01).结论KATP通道开放剂对缺氧缺血后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诱导神经元热休克蛋白70合成的增加,阻滞了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羟丁酸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脑海马CAl区神经元损伤和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8/2003-04在江苏省麻醉医学研究所进行。取新生后7d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羟丁酸钠50,100,200mg/kg组,每组分缺氧后1,3,24,72和168 h 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羟丁酸钠各剂量组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即刻腹腔注射羟丁酸钠50,100,200mg/kg,每8小时1次,共计给药7d,缺氧缺血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ml/kg。各组在缺氧完成后1,3,24,72和168h取脑切片作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海马CA1区细胞病理改变,细胞凋亡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染色计算脑海马CA1区中的凋亡阳性细胞表达数目,并观察新生大鼠体质量增长情况。结果:经补充后15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体质量增长率:缺氧缺血组大鼠在缺血缺氧后72,168h时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羟丁酸钠50,100mg/kg组新生大鼠在72,168h时明显高于缺氧缺血组(P〈0.01),且羟丁酸钠100mg/kg组明显高于羟丁酸钠50mgkg组(P〈0.01)。羟丁酸钠200mg/kg,kg组大鼠各时间点体质量增长率与缺氧缺血组无明显差异(P〉0.05)。②光镜下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缺氧缺血组脑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紊乱,锥体细胞减少,羟丁酸钠50,100mg/kg组锥体细胞病理改变明显减轻。③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染色凋亡阳性细胞数目:缺氧缺血组缺血缺氧后3h时明显高于假手术组(t=28.7,P〈0.01),24h时达到高峰,染色最强,其后逐渐减弱,但在168h时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t=12.8,P〈0.01)。羟丁酸钠50mg/kg组在缺氧缺血3,24,72h时明显低于缺氧缺血组(P〈0.05,0.01),168h时与缺氧缺血组无明显差异。羟丁酸钠100mg/kg组在缺氧缺血3,24,72,168h时明显低于缺氧缺血组(P〈0.01),在缺氧缺血168h时明显低于羟丁酸钠50mg/kg组(t=4.45,P〈0.01),其余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羟丁酸钠200mg/kg组凋亡阳性细胞数目无明显变化。结论:①腹腔注射50,100mg/kg的羟丁酸钠时缺氧缺血大鼠的体质量增长明显加快,苏木精-伊红染色也显示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减轻,提示羟丁酸钠通过对脑缺血缺氧的保护作用,促进了新生大鼠的生长发育。②腹腔注50,100mg/kg射羟丁酸钠可使缺氧缺血3h后凋亡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尤以100mg/kg的作用明显,说明羟丁酸钠能够抑制神经元凋亡的发生,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与作用时间及用药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