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血管成像技术中数字血管造影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10年里,数字技术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血管成像,其成像质量较早期模拟数字转换血管造影(DSA)有了巨大的进步。现各公司都开发了数字系统1024×1024矩阵,具有充足的内存,采集速度快,操作简便和运作可靠的特点,在应用数字技术的同时还具有早期胶片-增感屏(片-屏)成像功能,有快速采集、实时成像对比度敏感性高和图像可行后处理的优点,使之成为优良的血管成像方法。静脉和动脉 DSADSA 最初是用作为经静脉注射造影剂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静脉病变在16排螺旋CT双期增强血管成像的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48例诊断为肝癌伴门静脉癌栓(12例)、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12例)、布-加畸形(5例)、癌性腹膜转移(3例)下肢动静脉瘘并多发静脉瘤(1例),外伤性动脉离断伴动静脉瘘(3例),股深静脉癌栓(2例)、腹腔及后背巨大海绵状血管瘤(1例)、上肢、胸背部及下肢海绵状血管瘤(7例)及下肢静脉曲张2例行16排螺旋CT动脉期及门脉期或静脉期扫描.部分病例经DSA及手术证实.对比剂(100mI或150ml碘海醇350mg/ml或300mg/ml)以3~3.5ml/s经肘静脉注入,将动脉期和门脉期或静脉期的原始图像以1.25mm的层厚,间隔为1.25mm重建后传至工作站获取容积显示、最大强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或曲面重建图像.结果:48例静脉病变,4例AVF、3例血管瘤及1例下肢静脉造影的布加畸形在动脉期均可见早显迂曲的静脉以及团状的血管团结构,其他40例均为正常表现.在门脉期或静脉期表现各种各样:布加畸形(n=5)呈下腔静脉肝内段闭塞(n=2)、肝内肝静脉细小狭窄(n=3);门脉高压征、癌性腹膜转移及下肢静脉曲张(n=17)显示食管下段、胃底静脉、腹腔内相应肠系膜上静脉及下静脉及腹壁静脉、下肢静脉的血管迂曲扩张,门静脉以及脾静脉的增粗;门脉癌栓所致的门静脉及肿瘤所致下肢深股静脉的腔内充盈缺损(n=15),多发静脉瘤表现为下肢腘窝区多支静脉分布区的团状瘤样扩张(n=1),海绵状血管瘤(n=5)在动脉期和静脉期均可见增强强化的血管结构,静脉期还可见病灶内增粗的引流静脉.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显示静脉血管的病变并提供出病变的部位、大小范围,为一种可靠的微创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锁骨下血管损伤的救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锁骨下血管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15例锁骨下血管损伤的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6例行血管修补,3例行人造血管移植,2例行大隐静脉桥接,1例行直接端一端吻合。结果 手术修复成功12例,静脉修复后均无明显肢体肿胀,动脉修复术后1年随访,均可清晰地触及桡动脉搏动。其中2例并发臂丛神经损伤,术后1年随访未完全恢复。死亡3例。结论 对锁骨下血管损伤应做到诊断迅速,快速有效止血,及时补充血容量和纠正休克。手术修复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切口,严格遵循显微外科技术,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血管吻合、修补、自体静脉或人造血管移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管吻合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1239例血管吻合器的应用病冽,其诊断分别为:血管外伤、枪伤、断肢、人造血管内瘘、血管病等。随访是长时间为17年,最短3个月。结果1239例病人应用血管吻合器吻合的血管全部成功。结论用血管吻合器吻合血管通畅率高,吻合速度快,可缩短损伤肢体或脏器的缺血时间。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支架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血管内支架问世以来,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再狭窄发生率下降了10%,支架已经成为目前预防再狭窄的主要手段,但是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率仍高达20%-30%,放射性支架的引入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血管是人体内复杂的管道结构,变异及异常吻合较多,血管状态的改变是许多临床疾病的基础, CT血管成像(CTA)对于临床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认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今法医学和解剖学的研究人员对于CTA应用有了新的研究方向,临床放射学技术被用于尸体血管解剖研究,就放射学技术在尸体血管研究中的最新发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介绍了血管成像和介入操作中,数字化成像技术的优点,重点讨论了数字化成像在肺动脉、主动脉、周围动脉、内脏血管造影及介入技术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发现了海绵体内平滑肌松弛是阴茎勃起的机理,推动了对阳萎的科研。这一发现导致了勃起生理概念的改变,静脉闭塞机制的存在,建立诊断和定量静脉闭塞功能不全的方法,认识频发的静脉源性阳萎,动脉成象技术的改进以及实用的药物治疗方法。血管造影在研究勃起功能和功能不全诊断中起重要作用。为充分评价其功能,常规血管造影的方法是不够的,需要新设备和技术。放射  相似文献   

10.
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狭窄仍是血管成形术后最棘手的并发症,其机理尚不明了,本文总结了目前对再狭窄机理的认识,在概括了关于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这一被认为是再狭窄的主要原因的大量研究后,对近来的看法,尤其是重塑形学说予以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放射性支架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可行性.方法使用回旋中子加速器轰击不锈钢支架,使其产生并载带放射性核素59Fe、60Co、58Co、57Co、51Cr、54Mn.将放射性支架植于兔髂动脉.应用血管造影、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观察放射性支架预防再狭窄的疗效.结果血管造影示髂动脉通畅,未见辐射相关并发症;放射性支架组较非放射性支架组血管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减少[(0.37±0.14)和(0.81±0.10)mm2,P<0.01],狭窄面积百分比明显降低[(6.70±2.91)%和(13.15±1.40)%,P<0.01],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率显著下降[(2.00±1.58)%和(10.88±6.98)%,P<0.05].结论放射性支架可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在兔损伤血管内放置可行.  相似文献   

12.
13.
姚丽萍 《西南军医》2010,12(6):1167-1169
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类能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不仅参与人胚胎血管生成,同时也参与出生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大量的研究显示,动员和移植的EPCs可提高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能力,促进损伤血管的修复和再内皮化,这为治疗以坏死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因此EPCs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新生的关系及其在治疗性血管新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引言数字系统已应用于放射学的几个方面。它具有快速成像、贮存、提取和传递的优点。数字血管造影系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数字血管成像(DVI)已对许多医疗中心的血管造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胶片造影比较,这些系统虽然空间分辨率差,但对比敏感度和分辨率高,如在动脉内注入对比剂,可减少用量和浓度。由静脉注入造影剂(IVDSA),常常可以获得可以接受的动脉图像。但在某些方面,IVDSA使一些临床和放射科医师对数字系统的重要含义产生了不适当的认识。实际上公平而论,IVDSA并不像过去所说的那样优越。一般认为无创、简单、快速和安全是IVDSA  相似文献   

15.
PTA后再狭窄与血小板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近年来各国学对PTA术后再狭窄问题的探索过程,了解到多数学认为再狭窄的形成机制可能由PTA术后血以聚集、血栓形成并机化以及平滑肌细胞增生等一系列过程所致,在此过程中血以与损伤的血管壁之间的反应及其后果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MR增强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狭窄及闭塞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增强血管成像(3D CE-MRA)在颅内动脉狭窄及闭塞诊断中的价值及准确性.方法 选择103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行3D CE-MRA检查,其中41例并行三维飞越法MR血管造影(3D TOF-MRA)检查,35例行DSA检查.对35例同时行3D CE-MRA、3D TOF-MRA和DSA检查者在显示动脉闭塞及狭窄能力上的优劣进行比较.结果总计发现217处不同程度的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3种检查方法在发现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支数及程度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3.418,P<0.001);3D TOF-MRA与3D CE-MRA或DSA在发现动脉狭窄或闭塞程度及支数间存在差异(χ2=4.389,P<0.05;χ2=11.22,P<0.01),3D CE-MRA或DSA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χ2=3.101,P>0.05).结论 3D CE-MRA具有快速、有效、无创等特点,在诊断颅内动脉闭塞及狭窄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紫杉醇局部瞬时用药对血管成形术(PTA)后再狭窄及PAI1、tPA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采取腔内局部瞬时给药,通过形态测定观察损伤后30 d紫杉醇对血管壁新内膜增生、狭窄率及血管重塑的变化,并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对不同浓度紫杉醇局部瞬时释放对血管壁PAI1及tPA表达的影响进行评估.结果 损伤后30 d,紫杉醇高浓度(180 μg/30 μL)2 min、10 min组及低浓度(90 μg/30 μL)10 min组新生内膜厚度、面积、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及狭窄率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内、外弹力膜围绕面积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PAI1 mRNA在新内膜中的表达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PAI1在新内膜中的表达,高浓度10 min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别(P>0.05);新内膜中tPA蛋白的表达,高浓度2 min组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紫杉醇局部瞬时用药可以在有效抑制新内膜增生的同时不影响局部PAI1及tP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对150例临床怀疑颈或脑血管疾病,或拟了解脑肿瘤供血的患者MRA进行分析。其中脑动脉瘤10例,脑动静脉畸形15例,脑动脉硬化50例,脑肿瘤2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或椎动脉供血不足40例。认为MRA可100%的一次性获得血管1~2级分支的三维影像,对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硬化、脑肿瘤供血诊断有着明显优势。对椎动脉的显示亦有其独到之处。不仅能清楚展示血管病变大小、形态、部位。而且结合MRI还可显示由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组织病理改变并判断愈后,有着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多种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技术对模拟狭窄血管的体外模型和四肢血管性疾病应用研究分析,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度。材料与方法 (1)实验研究:对不同狭窄程度、长度的模型行二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2D TOF MRA)、幅度对比血管造影(MCA)、增强幅度对比血管造影(MCA)、增强幅度对比血管造影9CE MCA)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 MRA)检查,测量并计算狭窄程度、长度和分级准确度。(2)临床应用:对20例怀疑有四肢血管相关性疾病的患者行3D CE MRA、2D TOF MRA和幅度对比MRA(MC MRA)。比较其图像质量和血管显示情况。结果 (1)实验研究:2D TOF MRA、MCA、CE MCA和3D CE MRA对明显狭窄(69%)的分级准确度分别为36.4%、9.1%、18.2%和72.7%,3D CE MRA对明显狭窄(≥50%)的评估优于其他MRA方法(P<0.001),但比起真实值仍有明显高估(P<0.001)。(2)临床应用:2D TOF MRA、MCA和3D CE MRA的动脉显示率分别为92.6%、94.4%和98.1%,以及对12例血管瘤的异常血管显示分别为0例、6例和11例。3D CE MRA均能较好地显示血管狭窄程度、供血血管起源、病变部位及病灶对血管的关系。结论 3D CE MRA无论是图像质量、狭窄程度的评估还是病灶的供血血管及病灶与血管关系的显示具有明显优势,但对狭窄程度的高估仍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