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吡喃阿霉素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吡喃阿霉素 (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 45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 ,术后定期应用THP(4 0mg/ 40ml)膀胱内灌注 ,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 30min。 结果  45例患者随访 9~ 12个月 ,无肿瘤复发 44例 (97.8% ) ,复发 1例。未见有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 ,仅 2例膀胱灌药后出现短时间轻度膀胱刺激症状。 结论 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 ,病人耐受性好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吡柔比星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40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病人,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每周1次,共8次.之后每月1次.共10次.结果:40例患者定期随访12~24个月,3例肿瘤复发.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吡喃阿霉素(THP)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3例初发的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定期进行THP膀胱内灌注治疗,随访12~36个月。结果:无肿瘤复发率为88.4%,复发率为11.6%,12例于膀胱灌注期间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其中2例因为不能耐受,暂停灌注,其余患者均完成治疗。所有患者未见明显的全身性药物反应。结论:THP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病人耐受性好,无全身性药物反应。  相似文献   

4.
羟基喜树碱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rothecin,HCPT)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膀胱癌术后采用定期HCPT膀胱灌注法治疗膀胱癌患者86例,随访7月~11年,平均5.4年,定期复查膀胱镜。结果 9例T_a患者无复发,28例T_1患者5例复发(有效率82%),总有效率达84%。结论 HCPT膀胱灌注化疗是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在西方国家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年新增病例仅美国就超过了60 000例[1],而在我国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占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的首位,其中有70%~80%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膀胱癌有易复发和易进展的特点,复发率高达60%~85%,其中有30%发展为浸润性癌[3].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有10%~67%的患者会在12个月内复发,术后5年内有24%~84%的患者复发,可能与新发肿瘤、肿瘤细胞种植或原发肿瘤切除不完全有关[4].因此,对膀胱癌患者术后进行合理有效的膀胱灌注不仅是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可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进展,避免膀胱全切,降低膀胱肿瘤的死亡率[5],也是预防术后肿瘤复发和进展的主要措施.由此可见,术后膀胱灌注是保留膀胱后必不可少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表阿霉素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表阿霉素膀胱灌注防治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 方法 应用表阿霉素对 32例浅表性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早期一次性膀胱腔内灌注 ,定期膀胱镜检查和随访。 结果  32例术后随访 12~ 2 4个月 ,平均 18个月 ,4例于术后 3~ 8个月复发 ,复发率 13% ,无药物反应和并发症发生。 结论 表阿霉素早期单次膀胱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小 ,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经尿道电汽化术治疗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及前列腺电汽化术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对24例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采用汽化电切镜或等离子体双极内镜切割系统,切除膀胱癌瘤体及蒂部,直至膀胱肌纤维,对肿瘤基底周围1.0~2.0 cm的膀胱黏膜电灼.自膀胱口至精阜切除前列腺包膜内增生腺体.术后常规丝裂霉素或卡介苗 白介素 -2膀胱内灌注. 结果手术时间40~130 min,平均65 min.无膀胱穿孔和电切综合征发生.24例随访3~40个月,平均10个月,2例膀胱癌复发,均为异位复发,再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各随访6个月无复发.无前列腺窝种植转移. 结论对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及前列腺电汽化术可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IK细胞回输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67例多发性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进行免疫治疗,其中CIK细胞回输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36例,单用沙培林膀胱灌注31例。随访12—26个月,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后是否复发以及复发的时间。结果联合治疗组无肿瘤复发率97.22%(35/36),肿瘤复发率2.78%(1/36),复发1例为PT1G2-3,复发时间为术后第24个月。单用沙培林组无肿瘤复发率80.65%(25/31),肿瘤复发率19.35%(6/31),两组病例在肿瘤复发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K细胞回输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可有效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膀胱癌腔内灌注免疫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为第四位常见的肿瘤,在我国则排名第八位。90%的膀胱癌是移行细胞癌,其中70%是浅表性膀胱癌,即肿瘤局限于膀胱黏膜固有层。膀胱癌复发率较高,单纯手术治疗约有40%在两年内复发,其中浅表性膀胱癌有10%进展为浸润性膀胱癌。根据膀胱癌易复发的特点,实行术后药物膀胱灌注可以达到清除残余瘤体,预防复发和延缓进展的目的。随着肿瘤免疫学的发展,免疫调节剂应用于膀胱灌注可以调动机体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渐成为一种有效的灌注手段。现将近年来的免疫灌注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吡喃阿霉素 (THP)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43例初发的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定期进行THP膀胱内灌注治疗 ,随访 12~ 3 6个月。结果 无肿瘤复发率为 88.4% ,复发率为 11.6% ,12例于膀胱灌注期间出现膀胱刺激症状 ,其中 2例因为不能耐受 ,暂停灌注 ,其余患者均完成治疗。所有患者未见明显的全身性药物反应。结论 THP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 ,病人耐受性好 ,无全身性药物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肿瘤残余病人行二次电切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2020年5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TURBT术后肿瘤残余病人100例,随访术后12个月复发情况,并将其分为复发组(15例)和未复发组(85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病人二次电切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同时建立Nomogram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预测效能。结果 10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二次电切术后随访12个月复发15例,1年复发率15.00%。复发组首次TURBT术前肿瘤多发、肿瘤分期T1期、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所占比例均高于未复发组,肿瘤带蒂、二次电切术后卡介苗灌注所占比例均低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首次TURBT术前肿瘤多发、肿瘤分期T1期、肿瘤低分化均为二次电切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二次电切术后卡介苗灌注为二次电切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病人二次电切术后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加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及α-干扰素在减少浅表性膀胱癌复发中的作用.方法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按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分成两组,最后79例纳入研究,包括对照组4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后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加维持膀胱灌注化疗;观察组37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后随即膀胱镜下行膀胱黏膜下吡柔比星、α-干扰素注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复发时间、拔除导尿管后尿频持续时间、发热及白细胞异常降低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随诊3年,对照组复发16例,复发率38.1%,平均复发时间7.4个月,发热2例.观察组复发7例,复发率18.9%,平均复发时间11.2个月,发热25例.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复发时间、发热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拔除导尿管后尿频持续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白细胞异常降低发生.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加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及干扰素安全有效,可减少浅表性膀胱癌的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3.
介入治疗联合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联合膀胱灌注丝裂霉素C(MMC)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 方法  2 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局部手术后随机分为二组 ,每组 14例。分别采用介入治疗加膀胱灌注MMC和MMC单纯膀胱灌注治疗。 结果  2 8例随访 12~ 2 6个月 ,平均 2 1个月。介入加灌注组肿瘤复发 1例 ,单纯MMC灌注组肿瘤复发 4例 ,两组肿瘤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介入治疗联合膀胱灌注MMC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较好 ,副反应少 ,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表柔比星(EPI)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3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定期应用EPl30mg(40mL)作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l小时。结果 经7~28月随访,平均15月,复发4例,复发率为6.3%,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仅5例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 EPI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副作用轻,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膀胱癌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期行经尿道膀胱癌加前列腺电切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膀胱癌并前列增生的手术方法,28例均同期行经尿道膀胱癌加前列腺电切术。结果:随12~30个月,有4例术后复发膀胱肿瘤,复发时间为术后16~28个月不等,平均18.6个月,无尿道及前列腺窝转移,未再次行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病例。结论:膀胱肿瘤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期行经尿道电切术可减少经费,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从1986年始,我们对膀胱癌术后患者行膀胱丝裂霉素灌注。从其中随机抽取TURBT术病人30例与1990年后行TURBT术并在术中行膀胱肿瘤周围粘膜下丝裂霉素注射患者做治疗后肿瘤复发情况对  相似文献   

17.
噻替哌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远期疗效观察顾达清,胡凤鸣1982年10月至1994年10月,我们对42例膀胱癌病人行肿瘤局部切除或膀胱部分切除后用噻替哌腔内灌注治疗,随访1~12年,4例复发,复发率9.5%(4/42)。笔者认为噻替哌具有价廉、疗...  相似文献   

18.
膀胱非浸润性移行细胞癌经尿道切除(TUR)虽然可以很顺利完成,但术后肿瘤有很高的复发率。目前采用的化疗药物或卡介苗(BCG)做膀胱内灌注,在预防膀胱癌复发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但病人必须经受反复多次的膀胱冲洗。本文作者采用口服BCG的方法证实了在降低膀胱癌复发方面也相当有效。  相似文献   

19.
膀胱     
早期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带蒂大网膜移植修补复杂性膀胱阴道瘘67例报告;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05例报告;羟基喜树碱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研究(附154例报告);联合细胞角蛋白20与膀胱肿瘤抗原监测膀胱肿瘤复发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而远期治疗效果仍不满意,术后局部复发率高达55%~73%。我院自1982年1月至1997年1月对160例膀胱癌进行了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40例局部复发,现就其局部复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