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樊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7636-7637
目的:探讨偏侧忽略症的康复评定方法和疗效。方法:2002-01/2004-06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收住的住院患中合并偏侧忽略症40例,治疗采用视觉代偿法,患越过中线做作业。治疗前后采用线段二等分实验,求出偏离百分数,评估疗效。结果:40例中显效33例(82%),有效7例(18%),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事件和副反应。结论:偏侧忽略症通过适当的康复训练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纠正,其恢复程度与年龄、受教育程度、训练次数和并发症有没有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侯红  吴玉霞  王彤 《中国康复》2018,33(4):283-285
目的:探讨镜像治疗对于脑卒中偏侧忽略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侧忽略患者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2例和镜像组12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针对偏侧忽略的康复训练,镜像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镜像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采用中国行为性忽略测试-香港版(CBIT-HK)量表进行评估,并分别比较常规测试评分、行为测试评分及总评分。结果:治疗3周后,2组患者CBIT-HK常规测试评分、行为测试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3项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镜像治疗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短期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侧忽略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发病3个月内的54例脑卒中后偏侧忽略患者随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音乐疗法干预,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凯瑟琳-波哥量表检查(CBS)、上肢简易Fugl-Meyer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2组患者单侧忽略的程度、上肢运动控制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2组C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FMA及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疗法可在卒中后发病初期有效改善单侧空间忽略患者单侧忽略的程度,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偏侧忽略患者线段划消(LC)和直线二等分(LB)评测表现的特点。 方法对30例偏侧忽略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前、后的LB和LC评定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治疗前,患者在LB和LC测试表现的偏侧忽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患者在LB和LC测试表现的偏侧忽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B检测出97%的偏侧忽略患者,LC检测出73%的偏侧忽略患者。 结论随着偏侧忽略的恢复,患者在LB和LC测试中所表现出的偏侧忽略程度不同。采用一种测试可能漏检偏侧忽略患者,联合两种测试对偏侧忽略的检测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后偏侧忽略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本院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测,40例纳入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康复疗法)13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予运动想象疗法)13例,实验组(常规康复治疗同时予针刺结合运动想象疗法)14例。3组治疗前后分别予偏侧忽略行为学量表评定(CB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1观察组和实验组治疗后CBS较治疗前下降(P0.01),FMA、MB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2 3组治疗前后CBS、FMA、MBI评分差值的平均效应不全相同,经过两两比较,实验组CBS、FMA、MBI评分差值均高于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项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侧忽略患者,能够改善忽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视动刺激对视空间偏侧忽略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长期疗效。 方法:将16例首次脑卒中后出现左侧视空间偏侧忽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8)和对照组(n=8),治疗组应用视动刺激技术(optokinetic stimulation,OKS)及传统视空间偏侧忽略的针对性训练。对照组患者仅进行传统视空间偏侧忽略的针对性训练,治疗周期均为2周。分别在基线期、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末4个阶段对两组患者进行偏侧忽略纸笔测试及行为学评定。 结果:OKS组患者治疗后纸笔测试和CBS评定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且效果比对照组明显(P<0.01),治疗后2周的随访,发现治疗组效果改善持续保持(P>0.05)。 结论:视动刺激可显著改善卒中后忽略患者的忽略症状及日常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1例右侧丘脑出血后合并Pusher综合征及偏侧空间忽略患者的临床疗效.万法 收集右侧丘脑出血后合并Pusher综合征及偏侧空间忽略患者1例.采用康复治疗技术(如视觉反馈训练、重心转移训练、下肢机器人训练等)纠正患者Pusher综合征,采用常规行为学治疗、作业治疗、阅读训练及传统中医方法对患者偏侧空间忽略进行干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行为特点.结果 患者经治疗后其运动功能明显提高,各体位下均无明显向患侧倾斜的表现,在他人监视下可独立步行.出院3个月后复诊发现,患者可独立步行,左手精细运动功能较差,Pusher综合征完全纠正,偏侧空间忽略症状也得到明显缓解.结论 右侧丘脑出血可发生Pusher综合征及偏侧空间忽略,早期康复治疗可纠正Pusher综合征,缓解偏侧空间忽略症状,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半侧空间忽略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所致半侧空间忽略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并对治疗组进行为期2周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半侧空间忽略评估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半侧空间忽略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半侧空间忽略程度较对照组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重度异常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所致半侧空间忽略程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技术行病变处"椎管扩大成形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神经根松解术",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3个月、6个月时采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JOA评估治疗分数,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体征变化。结果:根据Mac Nab疗效评定的标准,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差,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优秀、良好、一般、差率依次为60.0%(24/40例),35%(14/40例),5.0%(2/40例),0.0%(0/40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时点VAS及JOA评分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同组治疗后3、6个月时VAS评分,JOA总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重复经颅磁刺激的累积效应在治疗偏侧忽略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连续数天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对偏侧忽略患者的治疗中是否产生了累积效应,探讨累积效应是否是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偏侧忽略的重要机制。方法:将12例偏侧忽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对治疗组进行为期10天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每两天对这12例患者用线段划消和直线二等分测试进行评估,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忽略症状的变化趋势。结果:rTMS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时间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治疗组线段划消测试的评估结果和治疗时间之间的相关系数r=-0.659;直线二等分测试中r=-0.606。对照组线段划消测试评估结果和治疗时间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直线二等分测试结果和治疗时间之间也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偏侧忽略患者症状的改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有累积效应,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的累积效应在对偏侧忽略患者症状的改善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