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本文采取低张声学造影方式,肌注盐酸山莨菪碱(654-2)降低胃生理性紧张收缩张力,促进胃腔充盈后粘膜皱襞舒展,减少或消除胃壁蠕动产生的动态伪像干扰,以胃超声增效液中祖国医药的理气化湿药理作用,清除胃内气泡和粘液,增强胃壁层次结构显示清晰程度,经盲法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CT和常规胃肠道造影对小肠原发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5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的胃肠道造影、CT、血管造影及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胃肠道造影和CT影像特征,并与手术和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52例小肠原发恶性肿瘤中腺癌19例,恶性间质瘤10例,恶性淋巴瘤23例。常规胃肠道造影主要表现为肠管狭窄、充盈缺损、管壁僵硬、黏膜破坏及环状皱襞消失、肠梗阻、肠套叠及溃疡形成等,41例得到了准确定位,肯定肿瘤诊断32例。CT检查20例,主要表现为局部肠壁增厚、小肠肿块、肠管狭窄、肠梗阻、肠套叠等,均得到了准确定位,肯定肿瘤诊断18例。肠系膜上动脉造影3例,均明确了出血的部位,但术前均误诊为血管畸形。结论 CT对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并能提供有关肿瘤局部浸润、淋巴结远处转移以及并发症等影像学信息,常规胃肠道造影与CT检查相结合有助于制订出更为恰当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3.
一、内镜 内镜通过选择性的活检标本能精确诊断食道壁的异常。除了进行组织学的鉴定外,内镜检查还能判定肿瘤的范围和发现粘膜下转移,故为食道癌诊断的决定性手段。 二、食道癌的X线诊断 应用胃肠道双重对比造影,亦可发现早期食道癌,能判定肿瘤大小及其生长方式。此法在诊断早期食道癌特别重要、由于大部分早期食道癌高出粘膜面,并和相邻组织性质  相似文献   

4.
小肠原发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肿瘤的CT和消化道造影诊断及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40例全部作消化道钡餐造影,其中28例进行CT扫描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消化道造影见肠腔狭窄20例,充盈缺损19例,肠梗阻13例,管壁僵硬、粘膜破坏及环状皱襞消失主要见于恶性肿瘤。CT扫描发现腹内肿物28例。结论:消化道钡餐造影对小肠原发性肿瘤有良好的显示,还可以发现CT所不能显示的粘膜面,仍是小肠原发性肿瘤简便的首选检查方法,CT为重要的补充检查,恰当地结合应用可以提高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服甘露醇溶液和肌内注射山莨菪碱在磁共振小肠造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充分肠道清洁后,患者行磁共振小肠造影前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2000 m L,肌内注射山莨菪碱。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图像质量和小肠扩张效果。结果本组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100.0%。2例出现轻度恶心。结论在充分肠道清洁后,行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前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和肌内注射山莨菪碱,可使小肠充分扩张,使造影图像达到满意的成像效果,从而提高小肠病变的诊断质量。  相似文献   

6.
红霉素注射液是小儿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山莨菪碱缓解已得到公认,但山莨菪碱能引起小儿烦躁、心悸等不良作用,因此我们采用思密达。服以缓解红霉素的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在消除阿奇霉素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方面的效果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149例应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过程中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山莨菪碱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处理,比较两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缓解情况。结果:山莨菪碱能迅速缓解阿奇霉素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5min内,总有效率达97.4%,而对照组5min内的总有效率仅2.7%;15min时,实验组所有患者症状完全缓解,对照组30min后仍有45.2%的患者症状无缓解。结论:山莨菪碱能迅速、有效消除阿奇霉素所致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盐酸山莨菪碱系抗胆碱药,能阻断M受体,使介质乙酰胆碱不能与受体结合,松弛气管和胃肠道平滑肌,并能改善机体循环。该药毒性较低,临床应用广泛,过敏反应报道较少。现将我院收治的因肌肉注射(肌注)盐酸山莨菪碱致过敏性休克1例患者的抢救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将肠道 X 线双重造影、选择性动脉血管造影、CT、超声及核素扫描在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介绍如下。一:X 线双重对比灌肠造影:小肠双重对比灌肠造影(简称 SBE)目前这种检查已广泛开展,国内也已有很多报告,更可喜的是已有部分基层医院利用国产设备开展这一检查,并且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可更清晰地显示结肠粘膜的微细结构。对用常规检查不易诊断的病变如小息肉、早期癌等均可作出诊断。王恭宪等报告500例这种造影,可以查出直径在2cm 以下的小结肠癌(17例)张覃泉等指出结肠息肉以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显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足三里穴位注射小剂量山莨菪碱代替常规肌肉注射山莨菪碱应用于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中,以减少山莨菪碱的用量。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期间行气钡双重造影的患者35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65和对照组189例,分别行小剂量穴位注射及普通剂量肌肉注射山莨菪碱,10~15 min后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图像质量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对比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率(14.5%)显著低于对照组(99.4%)。结论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中,穴位注射小剂量山莨菪碱可以代替常规肌肉注射山莨菪碱进行低张造影,达到足量用药的相同的胃肠低张效果,获得满意的图像,从而达到减少药物剂量、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患者痛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克隆病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25例胃肠道克隆病的临床与X线征象。病变多见于回肠及回盲部。多发性病变占84%,肠道狭窄80%,溃疡52%,粘膜卵石征36%,脓肿和炎性包块20%。讨论了胃肠道钡剂检查及CT的作用,并强调了气钡双对比造影发现粘膜病变在早期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胃肠道X线检查采用低张双重造影以来,对胃肠道病变,尤其是早期癌肿的发现有所提高。 残胃由于手术后变化多,能削特征消失,粘味行走发生改变以及视剂不能存留等因素致使检查困难,正确诊断率尚偏低。采用低张双重造影检查残胃能对残胃病变的正确率有所提高。gold和OH曾首先介绍过残胃双对比造影。现将我近十年来曾行残胃低张双重造影检查,资料比较完整337例作一分析估价。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的CT表现(附10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10例经双对比造影和内镜检查证实的病例,实时螺旋扫描,工作站三维重建。结果:CT表现:肠壁轻度增厚10例,粘膜面呈锯齿状7例,肠壁分层3例,肠系膜密度增高2例,系膜淋巴结增大2例,肠管变细、缩短,肠袋变浅或消失7例,结论:CT能提供传统双对比造影检查方法以外的影像学信息;溃疡性结肠炎的CT表现包括粘膜面、肠壁、肠管形态、肠系膜等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直肠内脱垂套叠的排粪造影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肠内脱垂套叠的排粪造影诊断吴有泉①白宝忠②李东冰1材料与方法本组87例患者为来院求治的便秘病人,男18例,女69例,年龄31~71岁,便秘史3~28年,均有排便困难,排不尽,便形变细等。肛指诊有肠粘膜堆积,肠镜见肠粘膜皱襞宽厚及松驰性改变。排粪造影...  相似文献   

15.
国外开展纤维内镜下摘除胃肠道粘膜下良性小肿瘤已有10余年历史,但各家褒贬不一。笔者于1979年在国内首次成功地应用内镜下高频电凝摘除胃肠道粘膜下小(<2厘米)肿瘤以来,迄今已治疗粘膜下病变12例。本文就经纤维内镜治疗胃肠道粘膜下良性病变的可行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小肠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行CT小肠造影患者72例,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1500~2000ml,检查前20分钟肌注山莨菪碱10mg后,随机分为常规剂量(120k V、250m As)和低剂量(100k V、150m As)两组进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每组36例,检查后将诊断结果与小肠镜检结果、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扫描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经肠镜结果及病理结果证实有小肠疾病患者56例,其余16例未发现小肠病变。常规剂量CT小肠造影诊断敏感性87.09%、特异性80.00%、准确率86.11%。低剂量CT小肠造影诊断敏感性90.00%、特异性83.33%、准确率88.88%。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无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辐射剂量分别为17.04±4.16和47.2±11.12,前者明显低于后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1500~2000ml,检查前20分钟肌注山莨菪碱10mg后,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小肠造影可获得与常规剂量扫描小肠造影同样的诊断准确率,并能较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和肠道粘膜屏障功能的维护,我们在应用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的过程中,出现4例十二指肠淤积,经积极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原发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诊断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提高原发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我院近10a收治的86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原发胃肠道恶性淋巴临床表现以腹痛、体重下降、消化道出血、食欲减退、腹块和发热为主。病变分布胃46例,小肠10例回盲部13例,结肠15例,直肠2例,X线和内窥镜是主要的检查方法,B超、CT及血管造影有辅助诊断意义,内镜下超声量 新的有前景的方法,确诊依靠病理,普通活检阳性率不高,粘膜大活检有助于诊断。结论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相对少见,临床表现及影像易与其他胃肠道疾病混淆,容易误诊,临床疑诊病例,应设法取病灶组织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962-3963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148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均行行胃镜检查及胃肠道超声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应用胃肠道超声造影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病变的位置、层次以及周围情况,对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差异小,对于胃部肿瘤等恶性病变的诊断率对比胃镜检查结果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超声检查具有操作便捷、无创、安全等特点,对于胃镜和X线钡餐检查而言是非常有效的辅助检查方式,在临床中适合应用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筛查。  相似文献   

20.
胆囊多发性胆固醇性息肉较为少见,该病主要是体内胆固醇代谢发生障碍时,在胆囊粘膜面出现单个或多个聚集在一起的小结节状息肉。这是由于固有膜内出现大量泡沫状细胞(胆固醇巨噬细胞)而极度肿胀的多个粘膜皱襞拥挤在一起而成。B超检查有其特征性表现。现将我院收治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