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上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PMN)凋亡及 TNF-α、IL - 6和 IL - 8水平的变化 ,为控制术后炎症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 35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术前和术后不同时点外周血 PMN凋亡及 TNF-α、IL - 6和 IL - 8水平。结果 手术患者术前 PMN凋亡率明显低于健康人 (对照组 ) ,P<0 .0 1,TNF- α和 IL- 8水平高于对照组 ,但 IL- 6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术后 3、12、2 4、36小时 PMN凋亡呈进行性下降 ,72小时时有所升高 ;TNF- α水平术后 3、12、2 4小时呈进行性升高 ,36小时开始下降、IL- 6和 IL- 8水平术后 3、12、2 4、36小时呈进行性升高 ,72小时开始下降。结论 手术应激可致上腹部手术患者外周血 PMN凋亡延迟 ,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 ;手术创伤可能是术后炎症反应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对CHB患者血清IL-4、IL-18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奎华  赵伟  曹祥梦 《山东医药》2007,47(20):97-98
2005年4月~2006年5月,我们检测了6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干扰素(IFN)治疗前后血清IL-4、IL-18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阿苯达唑治疗肝吸虫病前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在肝吸虫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健康人作对照,健康人和肝吸虫病患者在口服阿苯达唑治疗前、后4周分别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结果 治疗前肝吸虫病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口服阿苯达唑治疗后,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吸虫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免疫功能下降,应用阿苯达唑治疗后免疫抑制得到改善;阿苯达唑对于治疗肝吸虫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IL-4、IL-18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肝硬化患者病程中血清内毒素(LPS)和IL-4、IL-18水平变化。采用鲎三肽基质染色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35例肝硬化患者活动期和缓解期上述三项指标,并设健康人40例为对照组。结果为:肝硬化患者两期LPS、IL-4、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未检出LPS),缓解期较活动期显著降低。三指标均呈正相关。结论:LPS、IL-4、IL-18在HBV所致肝硬化发病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IL-8水平。结果 36例肝硬化患者血清IL-6、IL-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一个月后肝功能恢复者血清IL-6、IL-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肝功能未恢复者血清IL-6、IL-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不明显。结论 肝功能损伤可能是白细胞介素活性增加的重要原因,细胞因子的水平与肝硬化的形成及预后有关,还原型谷胱甘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老年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CD69、IL-2及IL-6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妇女及45例中老年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IL-2及IL-6的水平.结果 乳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L-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L-6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乳腺癌患者术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高于术前水平,血清IL-2水平高于术前,血清IL-6水平低于术前(P<0.05).结论 中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前免疫功能较低,术后免疫功能明显提高,表明手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对预后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无复流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L-17水平,监测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h的心电图,并计算ST 段回降幅度。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将患者分为无复流组(TIMI血流分级≤Ⅱ级)和再灌注组(TIMI血流分级>Ⅱ级),分别为29例和61例。结果 无复流组患者术后24h及48h血清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再灌注组(P<0.05),且无复流组术后48h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术后24h水平(P<0.05),而再灌注组术后48h血清IL-17水平低于术后24h水平(P>0.05);无复流组中心电图ST段迅速回降(STR≥50%)的病例数明显少于再灌注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7水平及患者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是影响心肌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L-17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无复流的发生密切相关,患者介入术后IL-17水平,尤其是术后48h水平,可作为诊断心肌无复流的一个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夏玲  张继先  杨炯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7):1026-1029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并间质性肺病患者(CTD-ILD)与非结缔组织病引起的间质性肺疾病(IFP+NSIP)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2(IL-32)和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选择8例结缔组织病并间质性肺病患者(CTD-ILD),其中包括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并间质性肺病患者(RA-ILD组),2例硬皮病(SSA)并间质性肺病患者(SSA-LD组);10例非结缔组织病引起的间质性肺疾病(IPF+NSIP),其中包括8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IPF组),2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患者(NSIP组);选择10例正常人(control组),采用特异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血清中IL-32、IL-12的水平。结果 CTD-ILD组外周血血清中IL-32、IL-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D-ILD组外周血血清中IL-32、IL-12水平明显高于IPF+NSI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血清中IL-32与IL-12水平差异有助于鉴别诊断CTD-ILD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L-17、IFN-γ及IL-4等细胞因子在复治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复治肺结核患者治疗前组(20例)、治疗3个月组(16例)、治疗8个月组(14例)的IL-17、IFN-γ和IL-4水平。对照组为18例健康志愿者。统计分析比较各组间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性。结果 IL-17、IL-4水平,治疗前组高于治疗3月组、治疗8个月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小于0.05);治疗3个月组高于治疗8个月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小于0.05);而IFN-γ水平与IL-17、IL-4水平恰恰相反。治疗8个月组与正常对照组三者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随着抗结核疗程的进行,IL-17、IL-4水平逐渐降低,而IFN-γ水平逐渐升高。提示动态监测这些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对判断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木贼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大鼠血清IL-1、IL-8及TNF-α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 观察木贼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脂及血清 IL- 1、IL- 8、TNF-α的影响。方法 高脂饲料复制 SD大鼠高脂血症和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同时给以不同剂量木贼水煎剂灌胃 ,实验 1 0 w后 ,测定各组动物血脂水平及血清 IL- 1、IL- 8、TNF- α含量。结果 木贼预防性用药后与模型组比较血脂降低 (P<0 .0 1 ) ,血清中 IL - 8明显减少 (P<0 .0 1 ) ,高剂量给药还可降低血清 IL - 1含量 (P<0 .0 1 )。结论 木贼预防性用药可调控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 IL- 1、IL- 8的含量 ,有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Graves病患者IL-4和IL-2水平及其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观察Graves病(GD)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4和IL-2水平的变化,探讨GD甲亢免疫动态的改变及糖皮质激素对GD甲亢时Th1/Th2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复元活血汤加味对肺挫伤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IL-6、IL-18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60例肺挫伤病人按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治疗,治疗组80例在治疗组基础上运用加味复元活血汤,并对比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CRP)。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中IL-6、IL-18和CRP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率、ARD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复元活血汤可减轻细胞因子介导,抑制炎性反应,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IL-4、IL-6、TGF-β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42例肺结核患者及28例健康人血清IL-4、IL-6、TGF-β水平,并进行t检验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肺结核患者血清IL-4为(0.56±0.72)pg/ml,健康对照组为(0.21±0.0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组血清IL-6、TGF-β为(0.06±0.04)pg/ml、(0.10±0.07)pg/ml,健康对照组为(0.07±0.05)pg/ml、(0.10±0.06)pg/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治组与初治组TGF-β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P<0.05)。肺结核患者血清IL-4、TGF-β的含量呈正相关(r=0.90,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血清IL-4、TGF-β含量升高,可能参与结核病的免疫过程;检测IL-4、TGF-β对肺结核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强  曹德胜 《山东医药》2010,50(21):3-3
随着对高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机制的研究,许多研究证实,白介素(IL)不仅参与SAP的局部炎症反应,而且在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为探讨高原SAP患者血清IL变化的临床意义,我们对25例高原SAP患者进行了血清IL-2、IL-8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乌司他丁对ARDS患者TNF-α、IL-1β、IL-6、IL-8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ARDS)发病机制尚未阐明 ,近年来 ,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受到重视。 TNF-α、IL- 1 β、IL- 6、IL- 8属于促炎因子 ,乌司他丁是抗炎因子 ,有关乌司他丁对 ARDS患者TNF- α、IL- 1 β、IL- 6、IL- 8的影响少见报道。近年来 ,我们对 61例 ARDS患者进行了有关研究。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 61例 ARDS患者 ,年龄 2 8~61岁 ,均符合 1 992年欧美 ARDS联席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病因为创伤 1 6例 ,严重感染 1 9例 ,误吸 1 2例 ,急性胰腺炎 6例 ,肺癌、食管癌放化疗后 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细胞因子IL-2R、IL-6、IL-8、TNF-α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155例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方案治疗后达完全缓解且无进展生存期≥24个月的DLBCL患者(持续缓解组)和45例R-CHOP方案治疗后达完全缓解但是在2年内复发的DLBCL患者(复发组)。持续缓解组患者于治疗前、第6个周期治疗开始前以及持续缓解治疗结束1年后采血,复发组患者于治疗前、第6个周期治疗开始前及复发时间点采血。采用IMMUNITE 1000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细胞因子IL-2R、IL-6、IL-8、TNF-α的含量。结果:IL-2R、IL-6及TNF-α含量在Ⅲ~Ⅳ期、ECOG评分≥2分、结外受累个数≥2个、IPI评分≥3分的DLBCL患者中显著升高(P<0.05);IL-8在IPI评分≥3分和双表达淋巴瘤(DEL)的患者中显著升高(P<0.05);IL-6在non-GCB亚型中显著升高(P<0.05)。复发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细胞因子IL-2R、IL-6、TNF-α...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IL-12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周喜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340-4341
大肠癌术后患者病变发展中,营养状况不良与血清中相关炎性细胞因子有一定关联。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8、IL-23均是促炎因子,对机体的免疫和营养功能的调节均有重要作用,有观点认为大肠癌术后不良营养状态患者血清中TNF-α、IL-18和IL-23的表达升高,对营养失衡起一定促进作用〔1,2〕。本文探讨大肠癌患者营养状况与血清中TNF-α、IL-18和IL-23表达的关系及营养支持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1.1材料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大肠癌根治术患者87例。年龄54~78(平均65.7)岁,男47例,女40例,术前均  相似文献   

19.
张梅  王辉  王晓辉  马凯  刘文英 《山东医药》2010,50(27):66-66
2008年1~12月,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3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IL-2、IL-6、IL.8水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杨晶  邝相如 《临床肺科杂志》2014,(12):2189-219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痰中IL-23、IL-17及IL-10变化及其与BODE指数的关系。方法所有志愿者接受体重、身高、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6分钟步行实验测量以BODE评分,用ELASA法检测36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及22名健康对照组诱导痰中IL-23、IL-17及IL-10。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OPD稳定期患者IL-23、IL-17升高(P0.05),IL-10降低(P0.05);COPD稳定期患者痰中IL-23、IL-17与BODE指数正相关,IL-10与BODE指数负相关(rs分别为0.670、0.609、-0.526,P0.05)。结论 IL-17、IL-23、IL-10可能参与COPD的发病,且IL-17、IL-23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正相关,IL-10与病情的严重程度负相关。检测IL-17、IL-23、IL-10水平有助于评估COPD的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