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与袖套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并发症。方法:106例包皮过长(或包茎)患者按手术日期单双号分为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50例)与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疼痛程度、术后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与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1.38±2.93)min和(11.82±1.9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4±0.94)ml和(7.89±2.31)ml;术中疼痛评分分别为(0.80±0.70)分和(3.02±1.22)分;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分别为(1.90±0.80)分和(4.45±1.03)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2/50)和17.87%(10/56);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4.06±1.15)d和(14.39±1.57)d;外观满意率分别为98%(49/50)和83.93%(47/56)。与袖套式包皮环切组相比,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术中及术后患者痛苦小、外观满意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是对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的改进及创新,具有患者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及易于接受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新型包皮套扎器行包皮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750例包皮环切术的患者分为两组,450例采用新型包皮套扎器包皮环切术(套扎器组),300例采用传统包皮环切术(传统组),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恢复时间和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及术后外观满意度等。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套扎器组的手术时间(3.78±0.42)min、术中出血量(2.39±1.01)ml、术中疼痛评分(0.14±0.36)分,术后6 h疼痛评分为(0.32±0.78)分,拆环时疼痛评分(3.35±1.42)分,术后包皮完全愈合时间(7.61±1.60)d,愈合后外观满意度97.8%(440/450),术后出血及血肿0.89%(4/450);传统手术组分别为(26.24±3.99)min,(10.80±3.57)ml,(2.30±1.46)分,(3.03±1.56)分,(2.43±1.67)分,(8.57±1.37)d,86%(258/300),3%(9/300);以上8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套扎器组拆套扎器前夜间疼痛评分(1.45±1.02)分,拆环后包皮内板及系带处水肿0.89%(4/450),传统手术组分别为拆线前夜夜间疼痛评分(1.38±0.92)分,拆线后水肿2.33%(7/300),以上两项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包皮裂开各1例,均无术后明显感染及延迟愈合情况发生。结论:新型包皮套扎器包皮环切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术后出血少,疼痛轻,术后外观满意度高,安全度高,受术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新型包皮套扎器行包皮环切术与缝合器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临床效果。方法:470例包皮环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次性使用包皮套扎器包皮环切术(套扎器组)和缝合器包皮环切术(缝合器组)各235例。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愈合时间、阴茎头充血水肿、排尿困难或者费力、术后明显出血及血肿、包皮裂开、延迟脱钉及愈合后外观满意度等。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套扎器组的手术时间(3.83±0.42)min、术中出血量(2.41±1.01)ml、术中疼痛评分(0.20±0.47)分,术后6 h疼痛评分(0.48±0.94)分,术后包皮愈合时间(7.79±1.65)d,愈合后外观满意度95.8%(228/235),阴茎头充血水肿2.56%(6/235),排尿困难费力2.13%(5/235),术后明显出血及血肿1.28%(3/235);缝合器组上述指标分别为(7.49±1.84)min、(3.34±2.59)ml、(0.57±0.76)分、(3.42±1.12)分、(12.05±2.80)d、90.6%(213/235)、36.17%(85/235)、34.04%(80/235)、5.11%(12/235),以上9项指标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术后第6天夜间疼痛评分套扎器组(1.34±1.07)分,缝合器组为(1.31±0.96)分;拆环时疼痛评分套扎器组(3.36±1.41)分,缝合器组脱钉前钉挂内裤时疼痛评分(3.49±1.22)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术后明显感染及延迟愈合情况发生,包皮裂开套扎器组1例,缝合器组2例。缝合器组延迟脱钉者8(3.40%)例。结论:使用新型套扎器包皮环切术更加安全、省时、美观、患者痛苦小、护理更简单。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和内置式商环包皮环切吻合器应用于儿童包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采用2种术式治疗的312例儿童包茎患儿(年龄5~12岁)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缝合器组,n=154例),另一组采用内置式商环包皮环切吻合器行包皮环切(吻合器组,n=158),分别从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外观满意度等方面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缝合器组的手术时间为(9.36±1.58)min,术后疼痛评分为(2.23±0.34)分,平均切口愈合时间为(10.96±2.63)d,并发症发生率为11.7%,外观满意度为97.4%;吻合器组手术时间为(6.43±1.38)min,术后疼痛评分为(4.32±0.75)分,平均切口愈合时间为(19.1±3.8)d,并发症发生率为5.1%,外观满意度为97.5%。缝合器组术后疼痛较轻,切口愈合时间较短(P0.05);吻合器组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外观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微创包皮环切术式均可以快速有效地治疗儿童包茎。虽然缝合器法术后恢复快及痛苦小,但是吻合器法安全性更高,更加适合于儿童。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商环两种不同术式行包皮环切术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不同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对2009~2012年527例成人包茎、包皮过长(商环外置组254例,商环内置组273例)进行术后带环夜间疼痛、术后并发症、下环疼痛感、术后水肿程度、术后恢复时间及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与常规商环外置包皮环切法比较,商环内置包皮环切法具有术后带环夜间疼痛轻微[疼痛评分(2.23±0.24)分]、下环疼痛明显减轻[疼痛评分(2.08±0.13)分]或无需下环、并发症发生率低(5.9%)、水肿程度轻等优点,但同时具有伤口愈合时间长等缺点。结论:成人包皮过长、包茎手术,应用商环内置包皮环切法与商环外置包皮环切法比较两者各有优缺点,但商环内置包皮环切法优点更明显、更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使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0例包茎和包皮过长患者随机分为缝合器组(包皮环切缝合器组,n=120)和传统组(背侧切开包皮环切手术组,n=60),观察两种包皮环切手术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水肿、切口美观度及术后并发症(瘀斑、血肿、感染及再手术率等)等指标。结果:缝合器组和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3±1.3)ml和(15.6±2.9)ml;手术时间分别为(7.1±1.4)min和(22.6±4.6)min;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2.0±2.9)d和(16.3±3.1)d;术后24 h疼痛评分分别为(1.9±1.3)分和(5.2±1.7)分;水肿程度及切口美观度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缝合器组不存在拆线疼痛,传统组需要拆线存在拆线疼痛。结论:使用包皮环切缝合器完成包皮环切手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快捷、切口美观、并发症少及痛苦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在包皮环切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到门诊就诊的包茎和包皮过长要求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采用两种手术方法,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129例,传统组120例,对其安全性及疗效性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包皮环切缝合器组和传统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02±0.69)min和(30.8±4.05)min;出血量分别为(1.07±1.29)ml和(8.72±2.15)ml,手术时疼痛评分分别为(0.81±0.81)分、(2.42±1.15)分;术后24 h疼痛评分分别为(1.84±1.02)分、(4.99±1.36)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95%(18/129)、9.17%(11/120);创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3.99±9.06)d、(17.48±3.49)d;术后外观满意率分别为98.4%(127/129)、95.0%(109/120);治疗费用分别为(2215.62±17.67)元、(576.47±15.58)元;与传统手术组相比,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患者痛苦小,创口愈合时间短,外观满意率高(P均0.05),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且治疗费用较高(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时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内置法与外置法商环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比较商环内置法与外置法包皮环切术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论者分别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提取资料数据后,采用Rev Man 5.1.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1 20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外置式相比,商环内置术式具有总并发症率低(RR=0.40,95%CI:0.18,0.87,P=0.02),术后伤口水肿率低(RR=0.28,95%CI:0.09,0.81,P=0.02),同时可以减轻患者术后24 h疼痛(MD=-0.35,95%CI:-0.55,-0.14,P0.001)的优点。结论:商环内置式包皮环切术相比外置式,具有减少术后总并发症率和术后伤口水肿率、降低术后24 h疼痛度等优点。由于纳入文献较少,需要更多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我们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中国商环行内置式包皮环切术的临床效果,探讨该术式对治疗成年男性包皮过长及包茎的优缺点。方法:应用中国商环对168例包皮过长或包茎的成年男性,年龄18~72岁(平均27.8岁),行内置式包皮环切术,对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脱环时间、外观情况进行观察。结果:随访获得完整数据94例[56.29%(94/167)]。手术时间为(5.03±0.71)min,脱环时间(18.83±6.70)d。回院取环31例(18.45%),取环时间(18.68±5.55)d,1例术中发现为尿道上裂,未行包皮环切。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术后2周水肿35例(37.23%),4周水肿9例(9.57%),其中重度水肿2例(2.13%),疼痛评分:手术时(2.01±2.46)分、术后24 h(4.52±2.53)分,1例患者发生外环滑脱,感染3例(3.19%),延迟脱环30例(31.91%)。结论:应用中国商环对成人行内置式包皮环切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术后并发症少、疼痛感弱、切口外形美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经典式及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的经验,比较三种包皮环切术式的各自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包皮环切术(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经典式及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分别为112例、123例及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阴茎外观满意率等指标。分析三种手术各自特点和经验总结。结果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经典式及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手术时间分别为5.6±3.5 min、25.6±6.7 min及34.3±5.4 min(P0.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0.7 m L、12.3±5.8 m及4.1±2.3 m L(P0.001),术后24 h疼痛评分分别为3.1±1.1分、5.4±1.2分及3.5±0.9分(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8%(11/112)、16.3%(20/123)及11.1%(12/108)(P=0.286),术后阴茎外观满意度分别为97.3%(109/112)、85.4%(105/123)及95.4%(103/108)(P=0.001)。以上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组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阴茎外观满意率高,但费用偏高;而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相对于经典式包皮环切术手术时间稍长,但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疼痛评分低且阴茎外观满意度较高,因此,对于青春期男性及成人患者可考虑推荐袖套式包皮环切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与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自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320例包茎和包皮过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两种手术方法,其中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158例,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162例,对其安全性、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吻合器组和缝合器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6±1.3)min和(5.4±1.2)min,失血量(1.2±0.8)ml和(1.3±0.9)ml,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16%(5/158)和4.32%(7/162),花费(1 121.2±15.6)元和(2 142.6±10.8)元,伤口愈合天数(16.1±7.2)d和(7.5±2.3)d,术后伤口感染率15.82%(25/158)和7.41%(12/162),术后1个月水肿率9.26%(15/162)和29.11%(46/158)及患者随访满意度63.92%(101/158)和90.12%(146/162),两组比较前3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5项差异有显著性,缝合器组疗效均显著优于吻合器组(P0.05),但缝合器组花费贵于吻合器组。结论: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进行包皮环切术,除费用较贵外,其疗效更好、并发症更少、患者恢复更快、满意度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治疗对门诊包皮环切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120例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诊断为"包茎、包皮过长"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各60例,均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进行包皮环切术。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半小时开始行耳穴压豆治疗,每日1次,治疗14d。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满意度,比较护理干预后患者4d内疼痛的缓解情况以及术后4d内夜间疼痛的总次数;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及钉子完全脱落时间,以及两组患者术后水肿、出血、感染、切口裂开、二次手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满意率为98.3%,对照组满意率为8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d,试验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以及4d内夜间疼痛总次数低于对照组[(2.5±1.2) vs (4.6±1.7),P0.05,(7.3±2.12) vs (12.1±2.5),P0.01];试验组钉子完全脱落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10.4±2.1) vs (12.9±3.5)和(14.3±2.7) vs(7.2±3.1),P均0.05];在降低患者术后水肿、出血、感染、切口裂开、二次手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13.3%vs 28.3%,P0.05]。结论耳穴压豆治疗能显著缓解门诊包皮环切术患者术后疼痛,缩短切口愈合时间,使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提高手术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2种不同类型的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在行包皮环切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包茎及包皮过长的患者438例随机分成两组,采用2种不同类型的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其中试验组采用A型(钢钉联合硅胶垫片作为缝合介质)包皮环切吻合器226例,对照组采用B型(单纯使用钢钉作为缝合介质)包皮环切缝合器212例,对其安全性、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愈合时间、远期水肿及瘢痕形成发生率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0.7±0.6)mL和(1.3±0.5)mL,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88%和6.13%,钉子完全脱落时间(17.1±3.9)d和(22.7±4.1)d,术后伤口感染率9.73%和5.19%,术后1个月水肿发生率22.6%和10.4%及换药时重度疼痛患者比率27.1%和76.9%,上述6项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在止血效果、换药疼痛感、钉子完全脱落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不足之处主要是:近期水肿及感染的发生率更高,但两组的远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商环式、经典式、袖套式3种包皮环切术的优缺点。方法 2009年7月~2011年10月,按就诊时间结合患者意愿分为3组,行包皮背侧切开包皮环切术107例(经典组),袖套式包皮环切术116例(袖套组),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商环)行包皮环切术119例(商环组)。对比3组手术时间、疼痛评分、失血量、伤口愈合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包皮外观满意率、治疗费用等。结果与经典组及袖套组相比,商环组手术时间短[(27.5±5.6)min vs.(36.0±4.4)min vs.(4.5±0.9)min,F=1889.000,P=0.000],出血量少[(12.7±6.1)ml vs.(3.7±1.6)ml vs.(0.6±0.1)ml,F=354.031,P=0.000],术后24 h疼痛评分低[(5.5±1.3)分vs.(5.2±1.2)分vs.(1.6±0.9)分,F=404.029,P=0.000],术后包皮外观满意率高[87.9%(94/107)vs.92.2%(107/116)vs.99.2%(118/119),χ2=11.786,P=0.003],但拆环(线)的疼痛评分高[(3.2±1.5)分vs.(3.0±1.8)分vs.(8.7±1.0)分,F=557.214,P=0.000],伤口愈合时间长[(13.9±2.0)d vs.(12.1±2.6)d vs.(23.6±4.8)d,F=392.169,P=0.000],治疗费用高[(310.4±15.3)元vs.(332.2±13.8)元vs.(882.0±8.2)元,F=75 540.000,P=0.000],3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13.1%(14/107)vs.10.3%(12/116)vs.7.6%(9/119),χ2=1.872,P=0.392]。结论 3种包皮环切术各有优缺点,商环式操作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包皮外观满意度高,但拆环时疼痛明显,伤口愈合时间长,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使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缝合术、包皮环扎术、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包茎、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A组)、包皮环扎术(B组)、传统包皮环切术(C组)对276例(每组92例)包茎、包皮过长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24 h疼痛评分(VAS),术后感染、出血(血肿)、水肿、包皮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作对比分析。结果:A组、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52±2.45)min、(7.24±1.8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93±0.82)ml、(1.51±0.72)ml;术中疼痛评分分别为(1.37±0.68)、(1.20±0.79)均低于C组(28.36±4.22)min、(9.52±3.29)ml、(3.06±0.75),(P0.05);但B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3.18±0.82)明显高于A组(1.85±0.63)、C组(1.82±0.75),(P0.05);A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43%)低于B组(14.13%)(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缝合术操作简单、安全、微创、美观,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粘弹力绷带在一次包皮环切缝合器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2017年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147例包皮过长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禁忌证,随机分为四组:传统包皮环切术+纱布组(A组)、传统包皮环切术+绷带组(B组)、环切缝合器组+纱布包扎组(C组)、环切缝合器+自粘弹力绷带组(D组),分别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茎水肿程度进行测量。结果:D组和A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2)min和(25±3)min,D组和C组术后1h出血量分别为(0.5±0.3)ml和(1.5±0.6)ml,环切缝合器组手术时间较传统环切组缩短(P0.05),而加用弹力绷带后出血量减少(P0.05)。术后7d和14d,四组包皮水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包皮环切缝合器术中使用自粘弹力绷带,可减少出血和血肿,并且不会加重包皮水肿,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商环包皮组织剪切除术与电刀切除术治疗男性包皮过长或包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接受商环包皮组织剪切除术或电刀切除术共54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手术时疼痛评分、术后24 h内疼痛评分、去环前24 h疼痛评分、去环时疼痛评分、去环后离开疼痛评分、伤口愈合天数、术后水肿的发生率、切口裂开发生率。结果:组织剪切除术与电刀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0~72(59.99±5.39)s和30~52(39.94±4.94)s(P0.05),电刀组速度更快;手术时疼痛评分分别为0~3(1.02±0.74)分和0~3(1.08±0.59)分(P0.05);术后24 h内疼痛评分分别为5~9(6.74±1.01)分和5~9(6.56±1.06)分(P0.05);去环前24 h疼痛评分分别为0~3(1.14±0.69)分和0~3(1.10±0.64)分(P0.05);去环时疼痛评分分别为3~5(3.56±0.47)分和4~6(4.77±0.58)分(P0.05);去环后离开疼痛评分分别为2~5(2.73±0.74)分和2~4(2.85±0.75)分(P0.05)。手术时疼痛评分、术后24 h疼痛评分、去环前24 h疼痛评分、去环后离开疼痛评分无差异,去环时疼痛评分电切组较组织剪组高。伤口愈合天数分别为11~17(14.11±1.26)d和21~58(39.78±7.55)d(P0.05),组织剪组较电刀组愈合时间短;术后切口裂开的发生率分别为4.03%(17/422)和9.17%(11/120)(P0.05)。在术后外观方面,前后两者的受术者满意率均为100%。结论:电刀切除术与组织剪切除术相比速度更快、切缘创面外观更整齐,组织剪切除术相比电刀切除术去环时疼痛更轻、伤口愈合时间更短,更推荐组织剪切除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包皮环切术中环切器内环内置与内环外置的疗效和手术并发症。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间在我院就诊的包皮过长患者1211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内环内置组(598例),内环外置组(613例),结合完整的随访数据,对比分析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3d疼痛程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皮创口愈合时间、术后1个月外观满意率、总体费用以及术后性交时满意率、术后包皮水肿恢复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在患者术中及术后3d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皮创口愈合时间方面,内环内置组均优于内环外置组。而对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体费用方面,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发现,两组在术后1个月外观满意率、术后1个月外观满意率、性交时满意度、包皮水肿恢复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内环内置法在保持常规操作方式优点的同时,更加有利于包皮创口的愈合、降低并发症和疼痛程度,是对成人包皮环切手术方式的改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与传统手术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40例包茎和包皮过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传统手术组(n=70)和缝合器组(n=70),观察两组包皮环切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切口水肿程度、术后感染及切缘整齐度等指标。结果:缝合器组在手术时间[(7.71±1.30)min vs.(30.11±3.11)min]、术中出血量[(2.58±0.73)ml vs.(8.92±1.40)ml]、切口愈合时间[(10.02±0.93)d vs.(15.88±1.28)d]方面均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而且术后切口水肿程度及切缘整齐度也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较传统手术操作简单、切缘整齐美观,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传统包皮环切术、改良包皮环切术、包皮环切缝合器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回顾我院泌尿外科门诊行传统包皮环切术(n=106)、改良包皮环切术(n=110)、包皮环切缝合器(n=125)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3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h和6d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完全愈合时间、患者满意度(手术满意度、恢复满意度、外观满意度)、手术费用。结果传统术组手术时间为(22.0±2.6)min,改良术组为(12.1±3.1)min,缝合器组为(6.8±2.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6±2.4)mL、(7.6±3.5)mL、(2.6±1.3)mL,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术组和缝合器组术后3h疼痛评分低于传统术组(P0.05);各组术后6d疼痛评分和完全愈合时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术组和传统术组的手术费用及恢复满意度优于缝合器组(P0.05);改良术组和缝合器组的手术满意度优于传统术组(P0.05);改良术组和缝合器组的外观满意度优于传统术组,而术后并发症较传统术组少(P0.05)。结论改良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手术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外形美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