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挖掘和分析古今医家诊治郁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建立古今医家治疗郁病的数据库,运用相关软件使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技术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1)频数分析:古籍用药频次前10依次是甘草、香附、陈皮、茯苓、川芎、栀子、苍术、半夏、生姜、当归;当代文献依次是柴胡、白芍、甘草、当归、香附、郁金、丹参、白术、茯苓、陈皮。2)聚类分析:古籍文献中黄芩与黄连,青皮与枳壳,白术与人参,白芍与柴胡,香附与川芎,苍术与神曲,茯苓与半夏等各聚为一类。当代文献中枳壳与川芎,白术与茯苓,白芍与当归,郁金与丹参等各聚为一类。3)关联分析:古籍文献主要相关联的药物是香附、川芎、半夏、甘草、茯苓、苍术、陈皮、栀子。当代文献中相关联的药物是柴胡、白芍、当归、甘草、茯苓、香附、白术。[结论]古今医家都认为肝气郁结是郁病主要病机,疏肝理气健脾是主要治法。但古代医家更侧重理气,且用药成分更为丰富,当代医家更侧重疏肝。古代医家以香附、川芎、半夏、甘草、茯苓、苍术、陈皮、栀子为主药,体现了越鞠丸的组方精髓。当代医家则以柴胡、白芍、当归、甘草、茯苓、香附、白术为核心处方,与逍遥散一致。对于郁病的诊治,无论古籍文献还是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都具有临证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奔豚证二则     
奔豚汤由甘草、川芎、当归、半夏、黄芩、葛根、白芍、生姜、甘李根白皮组成,《金匮》中讲:“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笔者临床实践中凡有气从少腹上冲咽喉或冲胸自觉症状即用此方治疗,往往解  相似文献   

3.
黄嗣航  陈小易  刘盼 《中医杂志》2012,53(5):442-444
对《理瀹骈文》中存济堂药局“修合施送方”中的21个膏方进行药物出现频次、各类药物统计,十八反、十九畏药对统计,从而找出各项统计中以高频次出现的药物,分析得出有潜力的候选中药促渗剂.结果21个膏方中药物出现频次最高的依次是:甘草、当归、川芎、半夏、生姜、凤仙;芳香类药物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依次是:当归、半夏、生姜、凤仙、香附子、川芎、防风;生猛有毒类药物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依次是:半夏、凤仙、木鳖子、蓖麻仁、杏仁、细辛;活血化瘀类药物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依次是:当归、凤仙、川芎、穿山甲、肉桂、延胡;十八反、十九畏药对中甘草-甘遂在膏方中出现的频次最高.甘草、当归、川芎、生姜、凤仙、半夏、香附子、防风、木鳖子、蓖麻仁、细辛、杏仁、穿山甲、肉桂、延胡索等可作为候选促渗剂;甘草-甘遂可作为候选促渗剂药对.  相似文献   

4.
《光明中医》2021,36(4)
目的采用关联分析法探讨庞氏中医眼科用药规律。方法数据处理应用Clementine 12.0数据挖掘软件,统计指标采用置信度、支持度,筛查和挖掘常用中药和药物组合规律。结果整理庞氏中医眼科相关书籍及文献,总结出93首方剂共150味中药,分析结果中显示,单味中药出现频次最多的前10位依次为甘草、当归、白术、茯苓、银柴胡、生地黄、黄芩、白芍、防风、熟地黄,排除甘草的149味中药中,支持度示多频次药物组合前5位为白芍-当归、白术-当归、银柴胡-白术、银柴胡-茯苓、银柴胡-当归;置信度示多频次药物组合前6位为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白术、当归→银柴胡-白术-茯苓、茯苓→银柴胡-白术-当归、当归→白芍-茯苓、茯苓→银柴胡-当归。结论通过对庞氏相关方剂的数据挖掘发现,庞氏在治疗眼病中善用舒肝解郁明目的方法,同时展现了庞氏在活血、祛风、补虚及清热方法中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5.
唐孟杰 《江苏中医药》2016,48(12):49-50
正奔豚汤出自张仲景之《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方由甘草、川芎、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等组成。方中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半夏、生姜和胃降逆,当归、川芎养血调肝,生葛、黄芩解肌清热,甘李根白皮降其肝气。诸药调和,为祛邪降逆之  相似文献   

6.
<正> 奔豚汤为《金匮要略》方,由川芎、当归、芍药、黄芩、葛根、李根白皮、半夏、生姜、甘草组成。方中川芎、当归、芍药养血润肝,黄芩、葛根清肝泄热,半夏、生姜、李根白皮下气降逆,甘草调和诸药,具有养血、清热、降逆三个方面调节作用,用于血少,肝失濡养,气郁化热,肝气横逆上冲,发为奔豚。全方组方严密,配伍精当,具备上述三种病理状态而为病者,用之多能取验。现举例于下。一、失眠陈某,女,39岁,1987年10月21日初诊。  相似文献   

7.
奔豚汤治疗神志病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奔豚汤由生葛根、李根白皮、淡黄芩、当归、白芍、川芎、半夏、甘草组成,专治下焦肝肾气结、冲气上逆所致的奔豚气病.临床所见不少神志疾病由痰火上扰或痰气上逆而致,由于"气有余便是火",降气有助于降火,以及痰可随气升降,降气有助于涤痰,因此可用具有清肝降气、镇冲化痰作用的奔豚汤加减治疗,临床实践证明有较好疗效.现就奔豚汤治疗神志病医案2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奔豚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文奇 《中医杂志》2000,41(2):86-86
奔豚汤出自《金匮要略》,此方专为肝气郁结、化热上冲的奔豚气而设,方中当归、川芎、白芍补血养肝,葛根、黄芩清热泻火,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李根皮下气,甘草缓急和中。笔者据其具有养血平肝、和胃降逆的作用,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肝郁气逆诸病,收到良好的效果。1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张某,女,27岁,1998年2月24日就诊。患者14岁月经初潮,周期规律,但每次行经前1周出现烦躁易  相似文献   

9.
奔豚汤方出《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篇:“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原方组成:黄芩、葛根、李根白皮、半夏、生姜、当归、川芎、芍药、甘草。功能:清热降逆,和血调肝,主治肝郁化热所致奔豚证。笔者临床中紧紧抓着本方肝郁化热,气血上冲之特点,古方今用,广泛治疗肝胆、脾胃疾病和杂病,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王峰  陈宏群 《国医论坛》1992,7(3):17-17
奔豚汤系仲景《金匮要略》治疗肝郁奔豚之名方,笔者根据其药物组成及针对肝郁化热气逆上冲之病机,辨证化裁治疗多种疾病,效果满意,现举验案三则,以供同道参考。一、三阳合病张某,男,7岁,1987年6月6日就诊。患儿于日前头疼发热,鼻塞流涕,服西药阿斯匹林后热退疼减,药停则诸症又作。刻诊:头疼项强,高热汗出,口渴引饮,心烦易呕。舌红苔黄,脉浮滑。脉症合参,辨为三阳合病,邪热充斥三阳经脉。治宜清热发表,和解达邪。方选奔豚汤加味:葛根15g,白芍、李根白皮、黄芩、当归各6g,川芎、半夏、甘草、桂枝各4g,柴胡10g,石膏20g,生姜3g。日1剂,水煎服。连服2剂  相似文献   

11.
奔豚汤系仲景《金匮要略》治疗肝郁奔豚之名方,笔者根据其药物组成及针对肝郁化热气逆上冲之病机,辨证化裁治疗多种疾病,效果满意,现举验案三例,以供同道参考。1 三阳合病张×,男7岁,1997年6月6日就诊。患儿于日前头疼发热,鼻塞流涕,服西药阿斯匹林后热退疼减,药停则诸症又作。刻诊:头疼项强,高热汗出,口渴引饮,心烦易呕。舌红苔黄,脉浮滑。脉症合参,辨为三阳合病,邪热充斥三阳经脉。治宜清热发表,和解达邪。方选奔豚汤加味:葛根15g,白芍、李根白皮、黄芩、当归各6g,川芎、半夏、甘草,桂枝各4g,柴胡10g,石膏20g,生姜3g。日1剂,水煎服…  相似文献   

12.
以《中华医典》为资料来源,对历代医家从肝论治崩漏的中药处方的方药进行信息提取并建立数据库,借助SPSSModeler14.1平台,对高频药物进行用药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共得到治疗崩漏的方剂42首,涉及中药64味,药物使用总频次为427次,使用频次≥10次的前11味中药为白芍、当归、甘草、柴胡、白术、牡丹皮、川芎、茯苓、生地黄、香附、栀子;有强关联的5组核心药对组合分别为白芍与当归、白芍与柴胡、当归与柴胡、白芍与白术、当归与川芎。结果提示历代医家从肝论治崩漏时,注重采用柴胡、香附、当归、白芍等药以疏肝、养肝、柔肝,同时不忘行气活血、养阴生血。  相似文献   

13.
吴朝旭  黄姗  万飞  周天寒 《新中医》2024,56(2):27-31
目的:探究《外台秘要方》治疗外感发热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外台秘要方》卷一至四关于外感发热的方剂,提取频次≥7次的高频药物,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55首方剂,药物86味。药物使用频次较高的有甘草、黄芩、淡豆豉、生姜、桂枝等;药味以苦为主,药性以寒、微寒为主。聚类分析发现甘草-麦冬-白芍-大枣-生姜-茯苓、石膏-麻黄-葛根-桂枝、柴胡-黄芩-大黄-芒硝、栀子-淡豆豉4首核心处方。关联分析发现了28个关联规则,其中(葱白→淡豆豉)、(甘草、生姜→大枣)分别具有最高的提升度。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外台秘要方》治疗外感发热的用药规律,治疗上具有顾护脾胃、调和营卫,解肌清热,和解少阳兼清阳明热证以及清宣郁热等多种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结合原文内容分析《妇科玉尺》中治疗胎前病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组方规律。方法 筛选《妇科玉尺》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方药,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功能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得到符合纳入标准方剂101首,共计132味中药,累计频次620次。其中高频药物(频数≥11)排名前5位为当归、白芍、甘草、人参、川芎;遣方用药味多甘、苦、辛,药性多温、寒、平;药物归经以脾经者居首位,肺经次之,随后为胃经、肝经。关联分析得出19个常用药物组合,前三位分别是当归-白芍,川芎-当归,川芎-白芍;得出9条关联规则,前三位分别是川芎,白芍->当归,川芎,当归->白芍,甘草,白芍->当归。最后聚类分析得到20个药物核心组合以及10首新方。结论 沈金鳌治疗胎前病以安胎为要,养血顺气;顾护脾胃,疏肝保肺;重视配伍,灵活加减。为临床治疗相关妊娠疾病提供诊疗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奔豚汤方源于《金匮要略》,由甘草、川芎、当归、半夏、黄芩、生葛根、芍药、生姜、甘李根白皮组成。原用治肝郁化火之奔豚证。本方滋养阴血、清热降逆、调和气机,辨审运用诸科,倘方证合拍,庶可获效。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近10年文献初步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内服中药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2002至2012年收录于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的中药内服治疗KOA的临床文献,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采用频数统计的方法统计中药内服治疗KOA的总体用药频次、药对频次.结果 纳入研究文献共491篇,包括572味中药、23个药对,药物总使用频次为5120次,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位依次为牛膝、当归、白芍、甘草、熟地黄、杜仲、川芎、独活、威灵仙、黄芪;药对总使用频次为891次,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位依次为牛膝和杜仲、黄芪和当归、桃仁和红花、独活和桑寄生、川乌和草乌、牛膝和当归、白芍和甘草、麻黄和桂枝、乳香和没药、黄柏和苍术.结论 近10年治疗KOA内服方的药物组成以补肝脾肾、祛风寒湿为主;药对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以及益气活血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总结《外科正宗》中治疗阳证疮疡的用药规律,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外科正宗》中治疗阳证疮疡的相关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外科正宗》中治疗阳证疮疡的高频用药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117首,涉及药物216种,使用频次≥15的药物有22味,使用频次在前3位的分别是甘草、当归和川芎;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中药组合32组(频次20次),将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前3位依次是"甘草→当归""川芎→甘草""川芎→当归";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得到24组核心药物组合,包括"金银花-防风-石决明"等组合;并获得12个新处方,包括"金银花-防风-石决明-川芎-枳壳"等处方。结论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得出《外科正宗》在治疗阳证疮疡中善用补脾胃、调气血的药物,体现陈氏主张的"外科者不可不兼明内科",即内治活用消、托、补三法并重视顾护脾胃、调理气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挖掘整理含丹参-当归的方剂,利用统计软件系统分析其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丹参-当归药对的方剂,利用Excel软件分析中药使用频次、频率及丹参-当归配伍特征和主治中医病证频次,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通过统计共筛选出含丹参-当归药对的方剂390首,频次统计分析发现涉及中药504味,使用频次≥60的中药共22味,除丹参、当归外,核心高频药物为川芎、甘草、白芍、肉桂、地黄、牛膝6味。通过组方规律分析得到常用中药组合有丹参-当归-川芎、丹参-当归-甘草、丹参-当归-白芍。主治病证涉及105种,频次≥10的中医病证10种,以瘀血疼痛病症、妇科病症为主。通过网络可视化得到治疗月经病的核心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川芎-白芍-香附,治疗痹证的核心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川芎-肉桂,治疗虚劳病核心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牛膝-肉桂-防风。结论 与丹参-当归配伍的高频中药为白芍、川芎、肉桂等,优势病证为月经病、痹证和虚劳病,揭示了丹参-当归药对的用药规律,为该药对在临床合理用药及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数据挖掘的冠心病辨证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杨  丁长松 《中草药》2020,51(14):3742-374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分析冠心病辨证用药规律。方法首先搜集整理名家医案处方,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构建冠心病处方数据库;再借助统计学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0.0对药物频次、病位证素频次及病性证素频次的分布进行统计;最后应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等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潜藏的用药配伍规律。结果对遴选出的145首处方进行分析,涉及216味常用中药、8个病位证素和12个病性证素;挖掘出用药频次大于平均频次的药物46味,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分别为丹参、甘草、栝楼、半夏、川芎,病位证素以心、肾、脾、肝为主,病性证素以血瘀、气虚、痰、阳虚、气滞、阴虚为主;当满足最小支持度为15%且最小置信度为70%时,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药对关联规则15条,3味药组关联规则26条,其中置信度前3位的药对规则分别为薤白→栝楼、五味子→麦冬、郁金→丹参,置信度前3位的3味药组关联规则分别为薤白+半夏→栝楼、丹参+薤白→栝楼、薤白+甘草→栝楼。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辨证用药主以活血化瘀、行气导滞、补气益气、涤痰行气为法,与其主要病性证素血瘀、气虚等相符,药物大多归心经,与其主要病位证素相一致。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冠心病组方用药规律,对于临床用药指导与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清太 《四川中医》2000,18(12):53-53
奔豚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有当归、白芍、川芎、黄芩、葛根、半夏、生姜、李根皮、甘草 ,此方具有活血养血、平肝降逆之效 ,原治由惊恐所致奔豚病 ,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引起的头痛 ,每收良效 ,现介绍如下。1 高血压头痛患者李×× ,女 ,53岁 ,居民 ,1 999年 1月 2日诊。主诉头痛眩晕 1周。 1周前因情志不畅渐感头痛、眩晕 ,面部潮热出汗 ,两胁闷胀不适 ,恶心欲吐 ,嗳气纳差 ,口苦。舌红苔薄黄 ,脉弦细数。血压 2 4 74 /1 4 63KPa。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2年 ,无肾脏疾病和其它病史。诊断 :高血压。方用奔豚汤加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