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ABPA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治疗的特点。结果20例病人,女13例,男7例,平均年龄40.2岁,均有慢性咳嗽、咳痰、咳棕色痰栓史,15例发作时有胸闷、喘息,听诊闻及哮鸣音,所有病例长时间的误诊。胸部X片:单侧和(或)两侧片状浸润影,呈游走,CT显示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血清总IgE高,烟曲菌抗原皮内试验呈速发反应阳性。8例患者用激素及伊曲康唑口服治疗,12例单用激素治疗,两组病例在病灶吸收、症状改善无明显差别。结论掌握ABPA的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不困难。  相似文献   

2.
习羽  朱晖  刘敏  郭小娟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7):1211-1212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的HRCT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24例ABPA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结果 24例患者中,女性15例,男性9例,中位年龄40岁。主要临床表现:咳嗽24例,咳痰19例,喘憋17例,咯血7例,均行胸部HRCT检查,中心性支气管扩张19例,斑片状渗出影或实变影3例,支气管粘液栓6例,其中5例见高密度钙化。结论 ABPA具有相对特征性的临床及HRCT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3.
肺结核合并肺曲菌病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颜卫国  董天渊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2):1622-1623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曲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990年-2008年期间12例肺结核合并肺曲菌病的临床表现、X线、CT征象和病理证实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肺组织标本病理切片见曲菌丝体寄生在肺结核空洞内7例,支气管内3例,肺组织内2例。本组有5例依据临床表现、胸部X线、CT征象等综合诊断外,其余4例误诊为结核性支气管扩张,3例误诊为肺癌。结论本组多见肺结核合并感染,长期应用抗生素、免疫药物后的患者,临床表现反复咯血,迁延不愈,痰抗酸杆菌往往阴性时,结合X线、CT征象,应注意合并曲菌感染的可能,反复痰曲菌检查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诊断。手术病理检验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4.
成人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因早期临床表现及胸部X线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为伤寒[1]、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多种疾病.尤其对于长期从事有色金属开采工作的患者则更易误诊.我们介绍1例急性粟粒性肺结核误诊为二期尘肺的病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CT特征,分析肺吸虫病误诊肺结核的原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临床确诊14例肺吸虫病患者的临床及CT系列片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肺吸虫病误诊肺结核的原因。结果 14例患者,有明确流行病学史12例;临床表现:咳嗽、咳痰、胸痛8例;发热、盗汗4例;气促5例;皮疹2例;皮下游走性包块3例。嗜酸性粒细胞分类增高10例。影像学表现:支气管周围炎4例;肺浸润性改变9例,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斑片、条片状影,边界模糊;典型"隧道征"6例;囊状影2例。胸腔积液11例。病灶呈游走性4例。14例患者行血清肺吸虫抗体检查(ELISA法),均呈阳性反应。经吡喹酮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胸部CT在肺吸虫病及肺结核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放射科医师应正确判读肺吸虫病的CT影像学改变,还应重视肺吸虫病各期胸部CT及系列片影像学特点与肺结核的差异。可疑影像学改变应主动询问患者病史、挖掘流行病学史,必要时进行体格检查;最终结合实验室检查,尽可能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6.
19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分析不同类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的临床特点,提高对ABPA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分析中山医院近5年确诊的19例ABP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血清IgE增高型组和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中心支气管扩张型组,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特点。结果19例ABPA患者中男11例,女8例,在确诊前被误诊为肺结核的有8例,误诊为肺癌的有3例,其他诊断包括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肺炎、Wegener肉芽肿等。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症状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ABPA伴中心型支气管扩张组的嗜酸粒细胞和血清总IgE水平比血清IgE增高型的ABPA组升高(P〈0.01),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则降低(P〈0.01)。结论不伴中心型支气管扩张的ABPA可能是疾病的早期或侵袭性较弱的一种形式,为避免肺功能出现不可逆的改变,对气喘、肺部出现游走性浸润影、嗜酸性粒细胞及IgE升高者应进一步查肺CT、烟曲菌特异性IgE和烟曲菌抗原皮内试验,以及早确诊并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肺真菌病与肺结核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10例误诊为肺结核病的肺真菌病例的临床资料、胸部影像学改变及实验室、病理检查资料.结果 根据诊断结果分类肺曲菌病5例,其中2例为侵袭性肺曲菌病,3例为肺曲菌球;诊断为肺隐球菌病2例,临床诊断2例.根据影像学改变特点分类肺炎型3例,其中1例为曲霉菌感染,3例临床诊断;表现为双肺多发性病灶4例,其中1例为隐球菌感染,2例为曲菌感染,1例临床诊断.表现为孤立性结节1例,为隐球菌感染,表现为空洞内曲菌球3例,均在肺结核空洞基础上发病.结论 肺真菌病病理改变与浸润性肺结核相似,易误诊为肺结核,鉴别诊断需从发病诱因、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改变多角度观察分析,肺真菌病的确诊最终多通过支气管镜或肺穿刺取得标本行病原体检查或通过胸外科手术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的临床特点及分析误诊的原因.方法分析临床误诊的16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和/或胸部CT、纤支镜检查结果及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9.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长期漏诊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也称哮喘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如不经治疗最终可发展为支气管扩张及肺间质纤维化、病情反复不愈,因此早期诊断、充分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及转归有重要意义。我科有1例长期误诊为肺结核并进行全疗程正规抗痨治疗而效果不理想病例,在诊断ABPA后给予激素治疗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的诊治经验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至2008年诊断的23例ABPA的临床资料,总结ABPA的诊治经验及误诊原因.结果 本组23例中22例48次被误诊.主要被误诊肺结核、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嗜酸细胞性肺炎、肺癌等,误诊时程在30个(14,114)月.结论 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程度,尽早行过敏原筛查,熟悉其影像学特征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49例肺炎误诊肺结核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严金二  孙国华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1):1472-1473
目的探讨肺炎误诊肺结核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对49例肺炎误诊肺结核患者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午后低热57.1%,咯血32.7%,盗汗28.6%;X线胸片病变位于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71.4%;白细胞总数在4.0~10.0×10^9/L之间占69.4%,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试阳性61.2%,培养阳性18.4%。结论误诊的主要原因:肺炎临床症状不典型;胸片、血常规检查与肺结核相似;对结核菌素的诊断价值估计过高和细菌培养阳性率过低。防治对策:重视病原学检查、血清抗体检测和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是防止肺炎误诊肺结核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的临床特点及误诊为肺结核的原因,提高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对11例误诊为肺结核的DPB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主要症状为长期咳嗽、咳痰及气促,均合并有慢性副鼻窦炎,胸部影像表现主要为两肺弥漫性散在分布的颗粒样结节状或粟粒状阴影,肺功能检查结果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低氧血症,3例血清冷凝集试验(CHA)效价增高(1:64以上),11例均被误诊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抗结核药物治疗无效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病情好转明显。结论 误诊原因主要是对DPB缺乏认识,以及DPB与肺结核在临床表现与胸部X线影像表现相似。对诊断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且痰抗酸杆菌阴性时,结合临床表现应考虑到DPB。  相似文献   

13.
老年肺动脉血栓栓塞误诊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老年肺动脉血栓栓塞(肺栓塞)的特点及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老年肺栓塞的早期识别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老年肺栓塞误诊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肌钙蛋白Ⅰ、血气分析、D-二聚体、胸部X线及其他影像等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误诊的原因。结果 70例老年肺栓塞患者中,临床表现胸闷、呼吸困难57例(81.4%),胸痛27例(38.6%),咳嗽15例(21.4%),晕厥13例(18.6%),误诊疾病主要为冠心病46例(65.7%),心功能不全7例(10.0%),肺部感染5例(7.1%),慢性阻塞性肺病3例(4.3%),脑梗死3例(4.3%)。肺栓塞临床分类大面积1 9例,次大面积37例,小面积14例。结论老年肺栓塞多合并基础疾病,患者非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心电图的改变、肌钙蛋白I及心肌酶的升高、胸部X线浸润阴影为误诊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肺炎误诊肺结核的因素。方法对内科57例肺炎误诊肺结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率22.3%(57/256);临床表现为午后发热56%,盗汗28%,痰中带血17.5%,X线胸片病变位于肺尖后段、下叶背段占59.6%;白细胞总数在4.0×109~10.0×109/L占64.9%;痰普培阳性14%。结论(1)误诊原因:临床症状不典型,胸片及血常规检查难与肺结核区别;(2)预防措施:对胸片显示斑片阴影、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可用广谱抗生素行至少2周抗菌治疗观察,反复痰查结核菌及普通细菌培养,不宜选用链霉素或利福平抗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肺部表现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有肺部表现的3例MPA患者的诊断过程、误诊原因和胸部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MPA患者都有肺部损害,以发热、咳嗽、咯血、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胸部影像主要表现为两肺弥漫性斑片状或大片磨玻璃样和实变阴影。3例MPA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确诊前曾被误诊为肺炎、肺结核、间质性肺炎等。确诊后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临床症状及肺部表现近期内迅速好转。结论肺是MPA的常见累及脏器之一。误诊原因主要是对本病及其肺损害的特点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07年1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33例老年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33例患者以发热及咳嗽、咯痰、倦怠乏力、纳差为主要临床表现;涂阳患者7例,痰结核分枝杆菌罗氏培养阳性患者4例;影像学检查表现为双肺大小、密度、分布“三均匀”的粟粒结节影32例;营养风险评估≥3分32例,30例合并低蛋白血症,29例患者全血总淋巴细胞计数≤1.2×109/L;32例患者合并高危或慢性基础疾病,并发结核性脑膜炎8例,骨关节结核6例;有16例患者出现误诊;30例患者接受个体化抗结核治疗,25例患者病情好转。 结论 老年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多病情危重,合并症多,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营养不良多见,但经积极个体化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病情可以好转。  相似文献   

17.
成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202例临床及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临床资料的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8年收治的成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202例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误诊情况及治疗反应。结果(1)中青年患者占80.2%, 老年患者占19.8%。(2)痰涂片查抗酸杆菌(AFB)阳性率为20.7%;31例AFB阴性患者中35.5%纤维支气管镜检抗酸杆菌阳性。(3)12.9%X线胸片早期表现为肺间质磨玻璃样改变,51.5%表现为大小、密度、分布均匀的粟粒结节。(4)胸部高分辨CT显示55.0%急性血行播散型表现双肺弥漫分布的大小、密度均匀的粟粒结节;另48例亚急性和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表现以上中肺野为主的3~7mm大小、密度及分布不均匀的结节。46.8%的肺野内可见斑片、结节、纤维条索状影;43.1%伴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5)20例活组织检查60%病理阳性。 (6)44.6%合并肺外结核,常见于脑膜、浆膜腔、淋巴结、脑、肝、脾、骨等。(7)42.1%入院前被误诊为其他疾病。(8)除8例外其余患者抗结核治疗后体温在3d到12周内降至正常。(9)79.7%在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胸片显示病灶不同程度吸收。结论痰涂片、HRCT、纤维支气管镜及器官组织活检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杨松  张耀亭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1):1167-1168
目的了解疾病控制中心(CDC)对肺结核的误诊误治情况。方法2005年来对从CDC转诊的肺结核病人的临床、胸部X线、螺旋CT、病理学等资料回顾性分析,对其误诊误治原因进行评价。结果误诊误治共10例。延误诊断药物性肝炎2例,其中1例因重症肝衰竭死亡,支气管-肺泡癌误诊为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3例,肺腺癌及肺鳞癌误诊为浸润型肺结核各1例,发生肺结核耐药1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肺部感染2例。结论严格执行DOTS、及时转诊和不断提高CDC人员的诊治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吸收延迟肺炎误诊肺结核的原因,提高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对16例吸收延迟肺炎误诊肺结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患者临床表现发热10例,其中高热3例,中度发热4例,低热3例;盗汗2例;查痰结核菌均阴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在4.0~10.0×109/L之间12例;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试阳性7例;X线胸片病变位于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16例;有肺结核病史2例。结论 误诊的主要原因:吸收延迟的肺炎临床症状不典型,X线胸片、血常规检查与肺结核相似,对PPD的诊断价值估计过高。 对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抗炎治疗动态观察,是防止吸收延迟的肺炎误诊肺结核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