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围生期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资料。治疗以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为主,对血小板计数<50×109/L者于分娩前后短期使用血小板制剂。结果: 18例中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12例。发生产后出血2例,晚期产后出血1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1.1%。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 对于妊娠合并ITP的孕妇应加强孕期监护及治疗。如无产科指征时以阴道分娩为宜。对血小板<50×109/L或有其他产科并发症者可在输血小板且血源充足的情况下剖宫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时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2010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血小板减少7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与血小板减少程度、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围生儿情况的相关性。结果: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没有显著差异,随血小板减少,出血量增加。所有新生儿均未见颅内出血及其他出血。结论:如无产科手术指征,分娩方式应以阴道分娩为宜,血小板<30×109/L,应输注血小板后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3.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1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宇迪  王琳  常青 《重庆医学》2008,37(13):1442-1444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孕期监护、分娩及产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2007年本院144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分析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分娩方式的选择,产后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144例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regnancy associated thrombocytopenia,PAT)是孕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次之是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当血小板小于或等于20×109/L时剖宫产采用全麻,产后出血、产后宫腔积血发生率高。8例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治疗或输注血小板治疗,其中5例是妊娠合并ITP或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这5例中4例是血小板小于或等于20×109/L,在中孕期因患者担心药物引起胎儿畸形要求引产。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以PAT多见,其次为ITP合并妊娠,当血小板小于或等于50×109/L以下有出血倾向,尤其是血小板降到20×109/L以下即使无出血倾向,应到血液科进行检查和治疗。分娩方式无剖宫产指征的可在严密监护下行阴道分娩,产时及产后给予缩宫素及止血治疗。不主张预防性治疗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4.
王前  伍招娣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4):341-34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95年1月~2004年12月间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小板情况分为四组,妊娠期发现血小板减少患者给予氨肽素、止血敏、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输入血小板等治疗。结果阴道分娩112例(29%),剖宫产分娩275例(71%),两种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率为8%、5%,差异无显著性(χ2=1.084,P>0.05)。血小板>30×109/L时,剖宫产出血量明显多于经阴道分娩(P<0.05),血小板<30×109/L时,两种分娩方式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1)。407例新生儿(20例为双胎)无颅内出血及其他出血症状,无围产儿死亡发生。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注意观察及给予相应治疗,产前适当提高血小板水平,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可以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6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病因分为4组: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组、妊娠高血压疾病(PIH)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及其他组(包括巨幼红细胞贫血、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有出血倾向或血小板计数<50×109/L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或输血小板治疗。结果 68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41例(60.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16例(23.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6例(8.8%),其他病因5例(7.4%)。剖宫产50例,阴道分娩18例,产后出血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2例。PAT和PIH组患者产后42d血小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及其他原因患者产后42d血小板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不同病因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最多见。对血小板计数<5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根据孕周不同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和(或)输血小板治疗。血小板计数≥50×109/L如无产科指征,可经阴道分娩,如手术终止妊娠应在术前输注血小板后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对新生儿的影响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总结分析我院从1997年1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41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血小板减少孕妇中,阴道分娩25例,剖宫产16例。产后出血3例,产后出血率7.3%。无孕产妇死亡。未发生新生儿出血,胎儿宫内死亡2例,早产4例。围生儿死亡率7.31%。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时,如无产科指征,应以阴道分娩为主。加强产后监护、警惕产后出血存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与正常孕妇的新生儿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新生儿出生后仍应予以严密监护,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7.
岳军  梅立  陈廉 《西部医学》2011,23(11):2117-2119,2122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围产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0年5月154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4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GT)87例(56.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25例(16.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23例(14.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例(7.8%),其他病因7例(4.5%)。有出血倾向或血小板计数≥50×109/L患者需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阴道分娩31例,剖宫产104例,产后出血6例。GT、PIH和ICP组患者产后42天血小板较产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ITP组患者产后42天血小板较产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不同病因中,以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最多见。对血小板〈5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预防产时或产后出血。血小板≥50×109/L,应在术前输注浓缩血小板后行剖宫产,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孕妇,如无产科指征,应阴道分娩为主,GT一般不作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处理方法、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25例(41.7%);其次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20例(33.3%)。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率为72.7%,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全部治疗有效,血小板输注有效率达75%。3种方法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41例行剖宫产,19例阴道分娩。4例出现产后出血,均存在宫缩乏力,Spearman相关分析剖宫产病例的产后出血与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之间存在负相关(r=-0.376,P=0.015)。新生儿4例出现血小板减少,其母亲均为ITP,2例有脾切除史的新生儿血小板均<10×109L-1,1例新生儿出现消化道出血及颅内出血。结论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以ITP及GT为主。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和血小板制剂是治疗的有效手段。治疗后血小板<50×109L-1或有产科指征行剖宫产,应有良好的宫缩来预防产后出血。治疗对剖宫产术中出血有一定的预防作用。ITP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应监测血小板。对于有脾切除史的孕妇应充分告知发生严重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风险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歆  张红 《中国医药导报》2009,6(9):137-13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有关原因及其相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件分析2005年12月-2008年3月我院收治的98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于妊娠28周前者11例(11.22%).发生于妊娠28周后者87例(88.78%).发生出血倾向者23例(23.47%),其血小板均<50×109/L.剖宫产34例(34.69%),术前平均血小板值均<50×109/L,产后平均出血量为400 ml;阴道分娩64例(65.31%),分娩前平均血小板值均>60x109/L,产后平均出血量为300 ml.分娩足月儿82例(83.67%),早产儿17例(16.33%).发生新生儿窒息7例(7.14%),无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新生儿死亡.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原因较多.应积极查明原因并根据病因采取积极治疗措施.而处理重点是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预防出血倾向及加强胎儿监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全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间就诊的4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给予口服氨肽素、升白胺等药物治疗;低于20×109/L时给予皮质激素、丙球和/或输入血小板等;终止妊娠前应提高血小板水平。阴道分娩及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发生比例分别为12.0%和40.0%,三组产后出血发生比例分别为75.0%、50.0%和4.2%,差异幸免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8例,其中医学源性早产6例。1例新生儿出现颅内出血,2例新生儿血小板分别为35×109/L和76×109/L,其余血小板均正常。PAT产妇在产后5周血小板恢复正常,再障及白血病患者3月后血小板仍未恢复正常。结论妊娠全并血小板减少症是常见的出血性疾患,注意观察及给予相应治疗,产前适当提高血小板水平,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围产期治疗效果及母儿结局.方法:对25例妊娠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ITP患者25例,同期妊娠分娩数为8 064例,发生率为3.1%0;22例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血小板悬液治疗,10例显效,8例良效,2例进步.2例无效,有效率91%;阴道分娩8例,剖宫产分娩17例,2例产后出血,无孕产妇死亡;25例患者共分娩新生儿26个(其中1例为双胎),均存活,新生儿出生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水平,无颅内出血及其他血小板减少或相关疾病.结论: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血小板悬液是治疗妊娠合并ITP的理想方法,可使患者血小板计数水平升高,产后出血减少且对母儿围产结局无影响;剖宫产指征应以产科指征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围生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 (PT)的妊娠结局及围生期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 68例P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中阴道分娩 2 6例 ,剖宫产 42例 ,发生产后出血 9例 ,产后出血率为 13 .2 4%。血小板计数 >5 0× 10 9/L组中 ,剖宫产产后出血量明显高于阴道产 (t =3 .3 45 ,P <0 .0 1)。无一例孕产妇发生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围生儿死亡 3例 ,新生儿头皮下血肿 2例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9例 ,其母均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结论 妊娠中晚期以糖皮质激素等内科治疗为主 ,不主张过分依赖血小板制剂 ,分娩方式由产科指征决定 ,当血小板极低时为防止母儿并发症可选择性行剖宫产 ,术前、术中、术后适当输注血小板可有效地防止分娩期母儿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彤  杨咏梅 《中国医刊》2008,43(6):59-6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及妊娠期的监护和处理。方法对8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病因、治疗方法以及分娩方式的选择。结果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62例(72.09%),子痫前期引起16例(18.6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引起6例(6.98%),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再障各1例(占2.33%)。PAT组及HDCP组血小板计数产后与妊娠期及产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TP组血小板计数产后与妊娠期及产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剖宫产占69.8%,产后出血率为2.3%。结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是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类型。对血小板持续下降或血小板<50×109/L者应明确诊断,给予病因治疗及升高血小板治疗,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分娩方式取决于产科情况及血小板水平。如血小板<50×109/L可输注单采血小板后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对泰安市中心医院在2002年6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64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患者不需特殊治疗.术前血小板〈30×109/L可输浓缩血小板。64例中39例经阴道分娩,25例剖宫产;产后出血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1例。结论多种原因可引起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治疗上应视不同的病因、血小板减少的轻重程度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分娩方式取决于血小板水平及产科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5.
吕祝武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0):1300-130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围产期的处理及母儿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38例孕妇及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殿(ITP)10例,发生率26.3%;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24例,发生率63.2%;妊高征合并血小板减少4例,发生率10.5%;伴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4例;产后出血3例。阴道分娩8例,其中产妇颅内出血1例;剖宫产分娩30例。无孕产妇死亡,无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无颅内出血发生。进行孕期治疗,血小板>50×109/L,无需特殊处理,血小板<50×109/L需要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治疗,术前、术中予血小板悬液输注。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根据不同病因及病情轻重的程度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处理及时,母婴均较安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及血小板悬液是治疗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21例ITP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合并ITP的发病率为0.17%.21例患者中5例有出血倾向,均无脾脏增大.实验室检查21例患者中85.7%血小板计数>50×109/L,13例患者行骨髓穿刺检查均显示巨核细胞增生活跃,但成熟障碍,8例患者行PAIgG检查7例阳性.21例患者中9例经阴道分娩,12例行剖宫产术,有1例发生产后出血.新生儿均成活,未发生颅内出血.结论 ITP确诊主要靠实验室检查,同时需排除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HELLP综合征和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对血小板>50×109/L,无症状的孕妇不需要治疗,可考虑阴道试产;当血小板<50×109/L时,可考虑给予相应治疗并在血源充备的情况下行剖宫产术.不主张使用干预性措施预防新生儿PI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性血小板减少(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对母儿的影响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0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61例G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小板计数10~20×109/L 2例,占3.3%;21~50×109/L 12例,占19.7%;51~99×109/L 47例,占77%.阴道分娩38例,剖宫产23例(血小板计数<50×109/L 8例,产科因素剖宫产15例.无1例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新生儿未发现异常情况,脐血血小板计数均正常.结论:GT患者母儿预后好,GT在妊娠及分娩期不需要特殊治疗,除非血小板计数<20×109/L或血小板计数<50×109/L伴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inc purpura,ITP)对胎儿及新生儿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1年6月~2012年8月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56例,分别于孕16周、28周及39周检测母亲血小板数量,56例胎儿于分娩后取胎儿脐静脉血检测血小板数量。结果 6例血小板≤50×109/L且经阴道分娩新生儿有3例(33.3%)发生颅内出血,2例血小板<10×109/L且经阴道分娩新生儿均发生颅内出血。结论胎儿血小板低于50×109/L者应选择剖宫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研究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征和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13例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81.5%(92/113)属于轻度血小板减少,剖宫产和自然分娩两种方式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别,产后血小板多在一周内恢复正常。结论:血小板减少症诊断首先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如无产科手术指针,分娩方式应以阴道分娩为宜,血小板<30×109/L,应输注血小板后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措施。方法:对6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小板减少出现最早孕周为20+6周,≤28周出现16例(25.81%),>28周出现46例(74.19%),大部分孕妇血小板减少出现在妊娠晚期。对血小板<50×109/L者用泼尼松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同时考虑剖宫产。结论:糖皮质激素是治疗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有效药物,术前血小板<50×109/L可输注浓缩血小板。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不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