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汪丽玲 《临床荟萃》2011,26(5):380-38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情变化中的临床意义,为准确评估病情、判断疗效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科近3年住院COPD患者64例,分别在急性加重期(n=64)、缓解期(n=60)、病情恶化加重期(n=4),测定CRP,比较不同病情时的CRP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CRP〉8 mg/L为阳性。结果 COPD恶化加重期和急性加重期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71.3±12.4)mg/L、(56.8±15.3)mg/Lvs(6.4±4.8)mg/L(P〈0.01),而COPD恶化加重期CRP水平又明显高于急性加重期(P〈0.05)。COPD急性加重期CRP阳性率明显高于缓解期(96.9%vs 3.3%,P〈0.01)。结论基层医院CRP测定可作为COPD病情评估,疗效判定及预后的可靠指标,CRP明显升高提示COPD患者病情恶化、预后不良,可为重症患者及时转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患者治疗前后血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78例,分别测定入院时及病情缓解后稳定期的血PA和CRP,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较稳定期PA明显下降,并且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R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PA、CRP可作为评估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病情控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bg)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30例COPD病人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及30例体检者血清CRP、Fbg的含量,同时测定其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COPD病人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血清CRP及Fbg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151.61、70.45,q=7.12~22.40,P〈0.05、0.01)。急性发作期病人治疗后处于缓解期时CRP及Fbg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q=20.06、9.61,P〈0.05、0.01)。血清CRP及Fbg水平与FEV1%及PaO2均呈负相关(r=-0.82~-0.68,P〈0.01)。结论检测血清CRP、Fbg对于COPD急性发作期病情和疗效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分期及不同分级血中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肺功能损害程度与CRP浓度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42例,入院时及经治疗病情好转进入缓解期出院前均进行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和1秒率(FEV1/FVC)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包括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测定;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CRP浓度.同时,选择1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CRP测定.结果 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血清CRP浓度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增高[(6.283 ±3.168)mg/L与(0.134±0.040)mg/L,t=4.12,(P<0.05)],COPD急性加重期Ⅳ级患者增高最明显,但各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比缓解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83±3.168)mg/L与(4.104±1.013)mg/L;t =4.35,P<0.05].COPD患者肺功能FEV1变化与血CRP浓度变化呈负相关(r=-0.618,P<0.05),FEV1/FVC变化与血CRP浓度变化呈负相关(r=-0.629,P<0.05).PaO2与血CRP浓度变化呈负相关(r=-0.605,P<0.05),PaCO2与血CRP浓度变化呈正相关(r=0.613,P<0.05).结论 CRP浓度的增高可能与呼吸困难程度及肺功能损害程度有关,但是CRP作为COPD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的独立指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浓度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散射浊度法分别对42例确诊为COPD的住院病人治疗前后血清中CRP含量进行检测;同时与37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血清中CRP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COPD患者急性期血清中CR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缓解期CRP含量降低,与正常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CRP增高可作为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判断指标,也可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严重程度COP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的变化。方法采集COPD急性期、COPD稳定期患者及体检健康者静脉血,并检测血清SAA、CRP、TNF-a、IL-8含量。COPD受试者SAA、CRP、TNF-a、IL-8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COPD急性期组较对照组SAA、CRP、TNF-a、IL-8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A、CRP均与TNF-a、IL-8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SAA的曲线下面积值为0.839,CRP曲线下面积值为0.750,前者大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AA含量越高,反映COPD越严重,可作为COPD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3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缓解期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血浆Fib的含量,同时进行动脉血气测定。结果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CRP、Fib含量较缓解期及对照组均明显升高,缓解期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血清CRP、血浆Fib含量均呈负相关(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血清CRP、血浆Fib含量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监测CRP、Fib的含量对于COPD患者的病情、疗效判断、预测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临床确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在疾病急性期均给予反复呼吸道感染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患儿在非急性期不给予特殊治疗,观察组患儿在非急性期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两组患儿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的6月末空腹采静脉血,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与免疫指标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CD3、CD4、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血CD3、CD4、CD4/CD8略有升高,CD8略有降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血CD3、CD4、CD4/CD8,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年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升高,CD8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多莫德可显著提高患儿的免疫水平,改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C-反应蛋白及肺功能指标检测对哮喘患者的诊断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荣  赵苏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2):2049-2051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哮喘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到201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哮喘患者和25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哮喘不同时期及对照组的血清CRP、肺功相关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数(FEV1%)、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进一步观察不同病情哮喘患者血清CRP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个哮喘组CRP明显升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慢性持续期、缓解期和对照组比较,急性发作期哮喘组血清CRP、WBC及PaCO2均明显增高,急性发作期哮喘组FEV1%、FEV1/FVC%及PaO2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哮喘患者,合并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者、合并细菌感染者血清CRP、WBC明显高于单纯哮喘者,互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合并细菌感染者血清CRP表达最高。结论血清CRP结合肺功能检测可作为判断哮喘患者病情的一个比较重要指标,有助于哮的诊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及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1)与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伤的相关性。方法6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紫癜性肾炎33例,无肾炎31例),采用ELISA法及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急性期和缓解期的血清TNF-α、IL-6、IL-2及血浆vWF、ET-1水平,并与正常儿童对照。结果两组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清TNF-α、IL-6、IL-2及血浆vW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缓解期均明显下降。紫癜性肾炎组患儿急性期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缓解期虽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F=4.973,P〈0.05),血清IL-6、IL-2及血浆vWF缓解期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肾炎组患儿缓解期血清TNF-α、IL-6、IL-2及血浆vW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浆ET-1水平在急性期、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功能评分与vWF、TNF-α呈正相关(rho=0.73,rho=0.92,P均〈0.01)。结论血清TNF-α、IL-6、IL-2及血浆vWF参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TNF-α、vWF有望作为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CRP与白细胞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466例因肺炎住院的患儿为观察对象。根据临床实验室细菌培养鉴定结果、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等,将患儿分为细菌组(133例)、病毒组(168例)、支原体组(165例)。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104例为对照组。采集患者发病急性期和恢复期清晨的空腹血,检测发病急性期CRP和白细胞含量,及发病急性期和恢复期CRP血清含量,然后将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细菌组、支原体组和病毒组各指标结果(CRP血清水平、白细胞计数、LYMPH%、NEU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别在急性期和恢复期CRP血清水平比较,细菌组和病毒组不同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在急性期和恢复期CRP血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CRP与白细胞,可以提高患儿肺炎诊断准确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交联纤维蛋白二聚体(D-D)含量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发生和发展的关系,为临床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在本院呼吸科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46例、COPD缓解期患者42例及健康体检者45例,抽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浆中D-D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D含量在COPD急性加重期分别与对照组及COPD缓解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中D-D含量高,处于血栓前状态D-D定量检测对临床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COPD患者血清TNF-α、IL-8及MMP-9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煦  赵飞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948-95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抽取COPD急性期、缓解期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静脉血,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8及MMP-9水平。【结果】C0PD急性期组TNF-α和IL-8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缓解期组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急性期组及缓解期组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o.05)。【结论】TNF-α、IL-8及MMP-9参与了COPD的炎症过程,TNF-α及IL-8可在一定程度反映COPD患者病情变化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和内皮素-1(ET-1)与肺功能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COPD急性加重期、缓解期患者外周血,另外选择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血清中IFN-y、TNF_a和ET-1的水平。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清IFN-γ、TNF_a和ET-1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PD缓解期患者IFN-γ、TNF-a和ET-1的水平比较,急性加重期患者IFN-γ、TNF_a和ET-1的水平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血清IFN-γTNF-a和ET-1的水平与肺功能及病情变化密切相关,血清IFN-7、TNF-a和ET-1水平的变化可衡量cOPD病情严重程度和判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CA125,探讨二者在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8例活动期UC患者、31例缓解期UC患者及69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RP及CA125水平。结果1.活动期UC组患者血清CRP及CA125水平都高于缓解期UC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UC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125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重型UC患者血清CRP及CA125水平高于轻、中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CRP及CA125水平可作为评价UC患者病情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变化的意义。方法:检测3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CRP浓度、白细胞计数(WBC),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CRP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恢复正常,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OPD急性加重期使用激素治疗后WBC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CRP参与COPD急性加重期炎症过程,又是反映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和判断疗效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AECOPD 44例、缓解期28例)和36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25(OH)D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AECOPD组血清25(OH)D水平[(14.9±5.9)ng/m L]明显低于COPD缓解期组[(20.8±8.0)ng/m L]及正常对照组[(23.9±8.6)ng/m L](P0.05),而COPD缓解期组血清25(OH)D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血清CRP水平[(44.5±13.3)mg/L]明显高于COPD缓解期组[(8.72±2.76)mg/L]及正常对照组[(2.68±1.72)mg/L](P0.05),COPD缓解期组血清CRP水平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25(OH)D缺乏可能是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之一,补充25(OH)D可能对COPD急性加重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末梢血CRP和WBC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末梢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儿科275例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别测定末梢血CRP和WBC计数,以5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结果:细菌感染组CRP、WBC计数均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感染组CRP、WBC计数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感染组CRP、WBC计数阳性率与病毒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CRP、WBC计数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血检测CRP、WBC计数联合检测有助于儿科感染性疾病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Foxp3^+、CD4^+和CD25^+的变化及3种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CD4^+Treg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reg数量,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IL-10、TNF-α、TGF-β水平。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缓解期外周血Foxp3^+、CD4^+、CD25^+T淋巴细胞(CD4^+Treg)占单核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略高于急性加重期,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COPD急性加重期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缓解期组低于急性加重期组,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OPD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组TNF-α水平明显升高,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TGF-β浓度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但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正常对照组IL-10与CD4^+Treg成正相关(r值为0.655,P〈0.05),COPD急性加重期TNF-α与CD4^+Treg成正相关(r值为0.4,P〈0.05)。结论:CD4^+Treg可能参与COPD的发病及急性加重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 D‐二聚体、心肌肌钙蛋白 I(cTnI)和血清 N 末端 B 型钠尿肽原(NT‐proBN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及治疗缓解期的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0例 COPD 患者急性加重期及治疗缓解期 D‐二聚体、cTnI 和 NT‐proBNP 水平,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4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3项指标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COPD 急性加重期 D‐二聚体、cTnI 、NT‐proBNP 水平分别为(1.83±1.14)μg/mL 、(1.16±0.60)ng/mL 和(819.62±172.37)pg/mL ,均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的(0.53±0.24)μg/mL 、(0.55±0.12)ng /mL 和(250.80±79.90)p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COPD 缓解期D‐二聚体、cTnI 和 NT‐proBN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的(0.22±0.10)μg/mL 、(0.13±0.05)ng/mL 和(85.81±31.13)pg /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cTnI 和 NT‐proBNP 水平在 COPD 患者中明显升高,其联合检测对于 COPD 的诊断、进展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