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部X线与CT联合应用于早期肺部感染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肺部感染患者80例纳入研究,本组患者均先采取X线检查,之后行CT检查。观察单纯X线与X线联合CT诊断早期肺部感染的符合率,以及不同类型肺部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非特异性细菌感染、混合感染)的CT影像征象(结节影、实变影、磨玻璃影、磨玻璃影/线样影)。结果:X线联合CT诊断早期肺部感染的符合率93.75%,高于单纯X线65.00%(P0.05)。本组不同类型肺部感染患者的CT影像征象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真菌感染以实变影与磨玻璃影共存,非特异性细菌感染主要表现为实变影,病毒感染可见磨玻璃影,混合感染则以磨玻璃影与实变影为主。结论:胸部X线与CT联合应用于早期肺部感染诊断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部X线与CT联合应用于早期肺部感染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肺部感染患者80例纳入研究,本组患者均先采取X线检查,之后行CT检查。观察单纯X线与X线联合CT诊断早期肺部感染的符合率,以及不同类型肺部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非特异性细菌感染、混合感染)的CT影像征象(结节影、实变影、磨玻璃影、磨玻璃影/线样影)。结果:X线联合CT诊断早期肺部感染的符合率93.75%,高于单纯X线65.00%(P0.05)。本组不同类型肺部感染患者的CT影像征象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真菌感染以实变影与磨玻璃影共存,非特异性细菌感染主要表现为实变影,病毒感染可见磨玻璃影,混合感染则以磨玻璃影与实变影为主。结论:胸部X线与CT联合应用于早期肺部感染诊断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部感染早期筛查胸部X线联合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0例疑似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X线检查,随后,再进行CT检查,对影像学检查为肺部感染的患者经痰培养方法进行确诊。统计胸部X线联合CT检查的肺部感染早期检出率和阳性率。结果:X线联合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6.0%,X线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联合CT检查的阳性率为66.67%,X线检查的阳性率为4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联合CT检查并经过痰培养确诊的32例患者的CT影像显示感染类型有混合感染、真菌感染、非特异性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类型,其图像特征主要呈现肺部实变影、结节影、磨玻璃影、线样影/磨玻璃样等。结论:在肺部感染早期筛查中X线检查与CT检查均有一定的准确率,而两者进行联合应用能够提高整体的诊断准确率并能够获得肺部感染类型及图像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早期肺部感染患者给予螺旋CT+胸部X线联合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到我院接受检查的早期肺部感染患者,共118例,本次研究时间选择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将在此期间到院就诊的患者按照诊断方法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59例。对照组行胸部X线检查,实验组给予X线+螺旋CT检查,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的阳性诊断率53例(89.83%),对照组41例(69.49%),实验组阳性诊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同感染类型的影像学表现各不相同,具体表现出磨玻璃影、实影、结节影以及线样影/磨玻璃样。结论:对早期肺部感染患者给予螺旋CT+胸部X线检查,能够提高阳性诊断率,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CT联合胸部X线检查肺部感染早期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0月收诊疑似肺部感染患者123例,均行胸部X线、CT检查及痰液培养。以痰液培养为金标准,对比胸部X线联合CT与单一胸部X线的准确率。123例疑似肺部感染患者中,痰液培养结果显示阳性92例、阴性31例。胸部X线+CT诊断准确率为86.96%(80/92),较单一胸部X线61.96%(57/92)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胸部X线+CT确诊患者中,CT影像学显示非特异性细菌感染34例、病毒感染4例、真菌感染19例、混合感染23例;非特异性细菌感染中实变影占67.65%(23/34)、磨玻璃影占14.71%(5/34)、结节影占11.76%(4/34)、线样影或磨玻璃影占5.88%(2/34);病毒感染中实变影占0.00%(0/4)、磨玻璃影占75.00%(3/4)、结节影占0.00%(0/4)、线样影或磨玻璃影占25.00%(1/4);真菌感染中实变影占21.05%(4/19)、磨玻璃影占47.37%(9/19)、结节影占26.32%(5/19)、线样影或磨玻璃影占5.26%(1/19);混合感染中实变影占21.74%(5/23)、磨玻璃影占65.22%(15/23)、结节影占8.70%(2/23)、线样影或磨玻璃影占4.35%(1/23)。结论 CT联合胸部X线检查可提高肺部感染早期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期肺部感染患者行胸部X线检查联合CT检查的诊断效果,以此为早期肺部感染诊断提供主要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接收的早期肺部感染患者80例,对患者予以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联合CT检查,将痰培养作为金标准。结果:X线检查对早期肺部感染的诊断灵敏度66.67%(10/15)、特异度78.46%(51/65)、准确性76.25%(61/80)低于胸部X线联合CT检查对早期肺部感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80.00%(12/15)、90.77%(59/65)、88.75%(71/80),组间对比联合检查准确度高于单独检查(P<0.05)。结论:胸部X线检查联合CT检查应用于早期肺部感染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具有极高的准确度,可作为早期肺部感染的主要检查形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胸部X线与CT联合开展检查,在对肺部感染患者早期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肺部感染患者的早期诊疗提供新的参考手段。方法:将2021年5月到2022年11月因疑似早期肺部感染而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患者设置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进行了胸部X线以及CT检测,采集入组对象的痰液样本后进行细菌培养,将痰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评估X线、CT、X线+CT的诊断效能,将单独检测与联合诊断的效能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以痰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显示88例患者中80例存在肺部感染,胸部X线检测显示阳性74例,阴性14例,胸部CT阳性79例,阴性9例,联合检查阳性80例,阴性8例;胸部X线对肺部早期感染诊断准确度84.09%,灵敏度87.50%,特异度50.00%,漏诊率12.50%,误诊率50.00%,胸部CT诊断准确度92.05%,灵敏度95.00%,特异度62.50%,漏诊率5.00%,误诊率37.50%,联合检查诊断准确度97.73%,灵敏度98.75%,特异度87.50%,漏诊率1.25%,误诊率1.25%,组间比较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均优于胸部X线和胸部CT(P<0.05);胸部X线、CT检测以及联合检查对肺部感染诊断AUC分别为0.7071(P=0.062)、0.8937(P<0.0001)、0.9712(P<0.0001)。结论:胸部X线和胸部CT对早期肺部感染都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但单独检测均存在一定的不足,胸部X线联合CT对肺部感染早期筛查效果较好,其诊断效能显著优于任何一种单独检测,对后期临床治疗的开展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具有推广应用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部CT检查在重症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诊治中的价值,为重症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重症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及X线、CT影像资料,按照临床试验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常规实验室检查联合胸部CT检查,对照组采用胸部X线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诊断阳性率情况,以及不同病原菌所致肺部感染的CT影像特征。结果:观察组行胸部CT检查后见肺部感染者26例,诊断阳性率为89.66%,对照组行X线检查发现肺部感染者15例,诊断阳性率为51.7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原菌的重症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其肺部CT影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论:重症肝炎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死亡率高,早期行CT检查是诊断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可以确定肺部病变范围,了解不同病原菌种类所致的肺部感染CT特征可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胸部CT对SARS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胸部CT检查对SARS的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疑似SARS并同时行常规胸片和CT检查的患者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1~77岁(平均43岁)。所有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均行X线胸片和CT扫描,时间间隔1~6h。结果 21例患者中16例胸片表现异常,5例表现正常。16例胸片异常的病例中,11例符合SARS表现,4例肺部阴影为伪影假象(3例肺部CT正常)或其他疾病。5例胸片正常的病例中,有3例CT显示SARS病灶。SARS典型的CT表现为演变迅速的磨玻璃影(100%)和伴有不规则实变或肉芽肿样病变的混合影。结论 X线胸片是SARS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但当胸片诊断或排除困难时应及时行胸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10.
王海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209-620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感染早期高分辨率CT表现。方法收集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08-06-2010-12收治76例肾移植术后早期行高分辨率CT扫描患者影像资料,患者均进行胸部X线及HRCT检查。结果 76例患者X线检查阴性62例,经肺部高分辨率SCT检查全部病例均发现异常。最常见的CT表现是:(1)磨玻璃样影30例;(2)小叶间隔增厚,肺间质纤维化19例;(3)小结节影27例。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者,应该早期进行高分辨率SCT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肺内病变,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肺部影像学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10例FES,其中行肺部影像检查者6例,全部6例作过胸部x线摄片,5例经CT扫描。结果:胸部x线摄片的6例中,3例两侧肺纹理增粗或散在斑片状影,1例双肺野弥漫病灶,2例无异常发现:CT检查的5例,均显示多灶性实变、磨玻璃影、结节及坠积现象。结论:影像学检查可为FES的肺部改变诊断提供直接的证据,疑有肺部FES者应尽早行胸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21例治愈出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确诊病例完整影像学资料,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HRCT短期动态影像特征。方法 按胸部CT检查时间及影像学改变过程,将病程分为早期、高峰期及转归期,并观察肺内病变在不同时期的HRCT影像学表现。结果 胸部CT有阳性改变患者16例,胸部CT始终无阳性表现患者5例。早期(1~6天,平均3天)HRCT表现为片状磨玻璃影23个,磨玻璃结节12个,实变结节伴“晕征”1个;高峰期(5~11天,平均8天)HRCT表现为单纯磨玻璃影9个,磨玻璃影伴实变影17个,磨玻璃影伴“铺路石征”6个,实变结节伴“晕征”7个,1例伴少量胸腔积液。危重型病例高峰期病变数量及累及范围高于普通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RCT检查有助于检出早期及亚临床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多于患病第2周诊断为重型/危重型,HRCT复查对危重型患者具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胸部CT和X线检查在胸部弥漫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经病理证实为胸部弥漫性疾病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胸部CT及X线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图片质量及阴阳性率情况,并对胸部CT检查图像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胸部CT检查图片优良率(87. 50%)明显比X线检查(71. 8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胸部CT检查阳性率(100. 00%)比X线检查(80. 2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胸部CT图像具体表现中斑片状影21例、磨玻璃影29例、结节影27例、蜂窝影3例、网状影11例及栗粒影5例。结论:胸部CT检查与X线检查相比具有更高的清晰度,更加利于临床医师对疾病影像特征进行判断,确定疾病具体类型,利于提高临床对胸部弥漫性疾病的诊断率,为患者治疗提供良好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肺部影像学表现。方法 复习20例SARS病人X线胸片及其中2例CT的影像特点。结果 影像显示肺实质磨玻璃片状影19例(95%),网格状影1例(5%),普通胸片正常2例于CT检查发现片状影。结论 普通X线片可作为SARS首诊影像检查手段,CT是早期诊断SARS最佳的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马连菊  张郡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0):1140-1141
目前,胸部外伤患者常规摄X线胸片,但对于肺部隐蔽部位的创伤以及轻微创伤,X线胸片常易漏诊。曾有作者报道早期胸部CT扫描有助于明确重型颅脑创伤合并胸部损伤的诊断,从而降低肺部感染、ARDS、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率,有助于缩短昏迷时间,提高救治效果。应用CT检查可以提高肺创伤的正确诊断率,但胸部CT传统检查对患者的辐射剂量大,CT球管损耗也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胸部高分辨率CT诊断结缔组织病所致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ILD)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临床确诊CTD-ILD患者的X线胸片、常规CT及高分辨率CT影像资料.结果 高分辨率CT检出CTD-ILD 17例(65.4%),常规CT检出9例(34.6%),X线胸片检出4例(15.4%),高分辨率CT检出率高于常规CT(x2=6.125,P=0.013)和X线胸片(x2=10.286,P=0.001); CTD-ILD患者X线胸片主要表现为网状影、蜂窝状影、胸膜增厚及胸腔积液;早期CTD-ILD患者高分辨率CT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或片状浸润影,随病情进展出现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线、网格状影,病变晚期呈蜂窝状改变;常规CT显示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不如高分辨率CT.结论 高分辨率CT可发现肺部、胸膜的细微病变,是早期发现CTD-ILD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急诊发热伴胸部病变患者的的临床特点及胸部CT表现类型,以总结诊断经验来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因急诊发热、症状重、胸部CT示肺部明显异常、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而收治入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急诊发热伴胸部病变患者老年人多,伴有慢性基础疾病的多,重症肺炎患者比率大,预后较差;发热原因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其胸部CT异常以磨玻璃及实变、胸水等肺部感染征象为主;非感染性疾病胸部CT以胸腔积液较常见。结论急诊发热伴胸部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复杂,胸部CT可以明确显示胸部病变类型,为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8.
肺实变是指肺泡内气体被病理性液体或组织代替,常见于肺的急性炎症,如大叶性肺炎、非典型性肺炎等.肺实变的发生机制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肺部反复感染,堵住了某个重要通道,如果长时间没有消除炎症,从这个通道开始向下的部位就会因为长期没有氧分的供给而坏死、变硬,失去肺功能.肺实变随着肺的炎症的消退而消失,并恢复肺功能[1].既往临床对肺实变的诊断以胸部X线、CT检查为主.本研究拟比较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胸部X线、CT检查对肺周围型实变诊断符合率,以探讨超声对肺实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8):3430-3431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采取X线诊断、CT诊断及X线联合CT诊断进行临床影像学检查,对比三种方法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X线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0.75%,CT诊断临床符合率为82.08%,X线联合CT诊断符合率为100.00%,X线联合CT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独X线诊断与CT诊断,CT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准确率均较高,而CT诊断符合率相对高于X线诊断,将两种临床诊断方法联合使用准确率更高,具有极高临床应用以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的胸部CT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3年2月1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胸部CT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2例(20%)轻度中毒患者胸部CT检查为阴性,8例(80%)患者胸部CT检查为阳性.8例胸部CT检查阳性的患者中,4例中中毒患者的早期表现为两肺下叶磨玻璃影,后期逐渐发展为两肺间质纤维化;另4例重度中毒且死亡患者的早期表现为两肺肺纹理增多及磨玻璃影,中期逐渐发展为两肺片状实变影,晚期出现胸腔积液、肺水肿、心包积液.结论:胸部CT检查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诊断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