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科病人由于手术及疼痛等原因常导致术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泡表面物质丢失、小灶性肺不张等,引起肺内分流增加,严重者可引起呼吸衰竭。术后镇痛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病人肺功能、提高术后恢复期生活质量。本研究拟通过比较开胸手术病人自控镇痛(PCA)与肌肉注射镇痛法术后肺内分流和氧代谢的变化,探讨胸科手术后合适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先进仪器设备的应用,高龄开胸手术患者逐年增多,故老年开胸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要点尤为重要。老年患者大多体弱多病,各脏器功能减退,有长期吸烟史或急慢性疾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我们加强对老年患者手术前后护理,预防祛除可能发生肺不张及肺炎的因素,减少了并发症发生。本文根据我科工作实际总结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并发肺不张及肺炎的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床旁纤支镜在胸外伤及开胸术后肺不张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使用纤支镜在床旁对76例胸外伤及开胸术后肺不张患者进行黏液痰、痰栓、血块栓清除,必要时进行肺泡灌洗.结果 76例患者有67例一次治疗后肺复张,9例老年患者2~3次治疗后肺复张,有效率100%.结论 纤支镜床旁治疗胸外伤及开胸术后肺不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早期清创缝合治疗开胸术后伤口感染并脓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3月至2003年1月,采用标准前外侧或后外侧切口行开胸手术475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并脓胸8例(占1.7%).早期死亡1例,死于伤口感染后全层裂开,余肺不张、感染、呼吸衰竭;二期缝合1例;余6例采用早期清创缝合加胸腔引流灌洗,均获治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减小开胸手术切口的创伤,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探讨中断肋骨后外侧开胸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中断肋骨后外侧开胸方法施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淋巴结清扫术126例;介绍该技术的要点,比较中断肋骨开胸切口法与其他保留肋骨方法的显露面积、创伤大小及手术效果。结果 本组无1例发生术后肺不张和胸壁切口出血而需再次开胸止血,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中断肋骨开胸切口方法手术操作简单,手术视野显露好,且手术创伤小。  相似文献   

6.
胸腔手术后静脉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腔手术创伤大,病人伤口疼痛较剧烈,由此可致呼吸幅度及活动量减小而影响有效咳嗽排痰,容易发生肺不张、肺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在胸腔手术后要求有确切效果的伤口镇痛措施。本文在胸腔手术后采用两种伤口镇痛方法,即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IA)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法。今将两种术后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肺不张是胸科手术患者术后最常见的肺部并发症[1]。全身麻醉期间应用肺复张技术或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可有效减少术中肺不张的发生[2], 然而其对术后肺复张无明显预防作用。因此, 探讨减少或预防术后早期肺不张发生的有效措施具有临床意义。经鼻湿化快速充气交换通气(THRIVE)是指通过鼻导管直接将一定浓度的高流量空-氧混合气体经过加温加湿输送给患者的一种新型氧疗方式[3], 可产生一定程度的PEEP效应, 且正压效应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4]。这种新型氧疗方法所产生的持续正压效应, 可能对预防胸科手术后早期肺不张具有潜在价值。因此本研究拟评价THRIVE对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肺不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自1995年Cooper报告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此手术已成为治疗晚期肺气肿的外科方法,在我国开始起步。其主要并发症是术后肺漏气,导致肺不张、短期内肺功能不能改善、肺内感染、脓胸,甚至死亡。所以,预防和处理肺漏气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也是目前仍未解决的问题。我科自1996年1月至2002年6月,共手术24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成人急性脓胸23例报告孙江泰王永志李刚戴文成宋照芳林长春我院从1986年7月~1995年7月为23例成人急性脓胸患者实行开胸脓胸清除术,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19~63岁,平均34.9岁。左侧脓胸12例,右侧脓胸1...  相似文献   

10.
肺结核手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结核性脓胸.往往迁延不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自体肌皮瓣填塞术可以彻底消灭脓腔,治愈脓胸.2004年11月至2007年9月,我院施行了3例腹直肌皮瓣移植术治疗肺切除术后结核性脓胸合并支气管胸膜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07-2019-07间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均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回顾性分析近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术中出血量为(650.24±45.16)mL,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结核性病变。术后脓腔消失,未发生感染、肺不张、出血、肺漏气等并发症,均顺利出院。随访3个月,其间53例(85.48%)病情完全改善,7例(11.29%)病情好转,2例(3.23%)脓胸复发。结论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有效和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超声雾化吸入法在临床应用较普遍 ,尤其是全麻开胸病人术后因肺功能受损、呼吸道粘液分泌紊乱和清除障碍 ,易并发肺炎、肺不张。超声雾化吸入法是临床上常规用于湿化痰液、协助排痰、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主要措施之一。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病例为我院心外科 2 0 0 2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治疗Ⅱ、Ⅲ期脓胸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96例Ⅱ、Ⅲ期脓胸资料,其中单孔胸腔镜(uni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UVATS)脓胸纤维板剥除术51例,包括Ⅱ期19例和Ⅲ期32例;开胸纤维板剥除术(open decortication,OD)45例,包括Ⅱ期23例,Ⅲ期22例。分别比较Ⅱ、Ⅲ期脓胸的2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胸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4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术后漏气5天发生率、切口感染率、术后心房纤颤和肺不张发生率。结果Ⅱ期脓胸中,与OD组比较,UVATS组手术时间短[(118.3±30.7)min vs.(160.0±40.8)min,t=-3.592,P=0.001],术中出血少[(220.0±60.0)ml vs.(280.6±100.3)ml,t=-2.274,P=0.029],胸管拔除早[(7.6±2.5)d vs.(10.7±4.5)d,t=-2.640,P=0.012],术后住院时间短[(8.2±1.5)d vs.(11.3±2.3)d,t=-4.864,P=0.000],疼痛VAS评分低[(2.3±1.5)分vs.(4.5±1.3)分,t=-4.973,P=0.000],2组术后持续漏气、切口感染、心房纤颤和肺不张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期脓胸中,UVATS组术中出血少[(250.4±80.4)ml vs.(310.3±50.1)ml,t=-3.264,P=0.002],胸管拔除早[(10.6±2.5)d vs.(13.7±3.7)d,t=-3.769,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11.8±3.2)d vs.(14.2±4.1)d,t=-2.483,P=0.016],疼痛VAS评分低[(2.8±0.9)分vs.(4.9±1.4)分,t=-6.869,P=0.000],术后持续漏气少[3.1%(1/32)vs.24.0%(6/25),χ~2=3.905,P=0.048],切口感染少[0%(0/32)vs.20.0%(5/25),P=0.013],肺不张少[3.1%(1/32)vs.24.0%(6/25),χ~2=3.905,P=0.048],2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期脓胸UVATS组2例中转开胸,OD组1例术后2个月后复发,均无死亡。结论与常规开胸纤维板剥除术比较,总体上UVATS治疗Ⅱ、Ⅲ期脓胸安全、有效,可以达到与开胸手术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脓胸尤其是胸腔吻合口瘘,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是手术后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2003-04—2011-03,我们共施行二次开胸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并发脓胸8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52~73岁,平均67.5岁。其中食管胸下段癌3例,贲门癌5例,发生脓胸中吻  相似文献   

15.
脓胸常发生于肺炎、胸腔手术或创伤之后 ,约66%的脓胸源于肺周围积液 ,约 4 0 %肺炎患者可发生脓胸。本研究比较外科和内科治疗晚期脓胸的结果。方法 :将加利福尼亚大学 Irvine医疗中心 1992~ 1997年收治的脓胸患者分二组 ,A组进行胸膜纤维板剥除术 ,B组内科治疗 (胸腔插管造口及抗生素药物治疗 )。诊断 :包括胸片、CT胸片、胸腔穿刺、胸部超声。描述积液性质、胸膜厚度及积液深度。发病前处理包括对任何侵入性胸腔操作和任何正常胸腔完整结构破裂 ,分为因非脓胸的胸腔插管造口、选择性或急症开胸术、穿透性胸外伤、闭合伤 (导致挫伤、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截肋引流术在脓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于九原区医院胸外科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胸外科21例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33~65(42.5±4.5)岁。脓胸位于左侧胸腔9例,右侧胸腔12例。患者均采用截肋引流术进行治疗。结果 21例截肋引流术均获得成功,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应用抗菌素7~10 d。术后3~7 d拔除上胸腔引流管。术后10~21 d当胸腔引流液少于20 ml时,将脓腔内引流管引流改为开放引流,23~40 d完全拔出脓腔引流管。术后胸部X线片示18例患者肺膨胀良好,无残腔;3例患者有少量包裹性积液。21例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6个月至5年,患者症状消失,胸部X线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残腔,无复发。结论截肋引流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对于急慢性脓胸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肺结核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1967年3月到2004年10月间肺结核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85例,其中支气管狭窄45例,气管狭窄4例.43例行肺叶切除术,其中袖式切除8例;37例行全肺切除术,其中袖式切除4例,气管右下壁部分切除后使用右主支气管内壁组织修补术3例;3例行气管节段切除成形术;1例行左上叶支气管、肺动脉双袖式切除术;1例行开胸活检术.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肺叶切除术35例(不包括袖式肺叶切除术)中,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1例、脓胸1例;全肺切除术33例(不包括袖式全肺切除术)中,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3例、脓胸4例;两种术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叶切除术后肺不张发生率(5/35)低于袖式肺叶切除术(3/8)(P<0.01).随访3~10年,随访率98%;1例患者术后7年后死于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结论 肺结核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外科治疗应切除病变组织,根据狭窄的部位、长度、程度及狭窄远端的肺组织是否正常决定手术方式,并结合围手术期正规抗结核治疗,尽量少作全肺切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肋骨打孔关胸法,用于缓解开胸术后疼痛,减少早期肺部并发症可行性。方法选择100例行开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每组50例,A组用肋骨打孔关胸法,关胸时在切口的下位肋骨上用骨科用克氏针分别打3—4个眼孔,用10号丝线自7L眼穿入,结扎;B组直接绕肋关胸,用10号丝线直接绕过上下肋骨缝合3—4针,结扎。术后于相同时间分别采用视觉模糊评分法(VAS)评价术后疼痛度,观察术后胸部疼痛感,早期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日。结果采用肋骨打孔关胸可以避免对肋间神经的损伤,明显减轻开胸病人术后的疼痛。在术后恢复过程中,早期未发生肺不张、感染等肺部并发症,明显缩短住院日。结论肋骨打fL关胸用于减轻术后疼痛,减少肺部并发症,缩短住院日是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术后呼吸功能改变是常见的并且是术后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1910年Pasteur已描述了腹部手术后的肺不张。1933年Beecher第一次提出剖腹术后肺容量的减少是术后呼吸衰竭主要因素。以后又被其它的研究者所证实。功能残气量(FRC)被认为是所有呼吸容量中最重要的。FRC减少与肺不张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胸部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ARF)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经验。方法根据64例胸部肿瘤患者术后发生ARF的情况,如原发病、手术后的肺疾病、呼吸肌力和手术并发症等进行不同的机械通气治疗,其中61例进行有创通气治疗,3例进行无创性正压通气。对12例肺不张或严重肺部感染者进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结果64例ARF中54例治愈,10例死亡。12例肺不张或严重肺部感染者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均有效;随访54例,随访时间2个月,无ARF复发。结论胸部肿瘤患者术后发生ARF应选择恰当的通气模式,进行个性化机械通气治疗,良好的机械通气有利于治疗术后并发症;对有肺不张或严重肺部感染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BAI。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