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良切口的眼睑分裂痣切除联合局部滑行肌皮瓣对中小范围眼睑分裂痣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1月中小范围眼睑分裂痣患者,根据具体病变情况,设计改良切口的分裂痣切除,并用局部滑行肌皮瓣行一期修复,对术后效果进行观察,评估其疗效。结果:本组共20例患者,术后效果优者达95.00%(19例),良5.00%(1例),在保证眼睑功能正常的基础上均能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结论:在保证泪道及眼睑功能正常的基础上,以改良手术切口方案部分切除色素病灶,应用周边肌皮瓣一期修复缺损区治疗,对中小范围分裂痣患者可以达到满意的功能重建及美容改善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能量脉冲CO2激光治疗眼睑分裂痣疗效。方法对23例眼睑分裂痣患者行高能量脉冲CO2激光治疗1~3次,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角膜的保护,术毕创面涂足够的眼膏。结果疗效优21例.占91.3%;进步2倒,占8.7%。结论高能量脉冲CO2激光可有效治愈眼睑分裂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种激光联合手术治疗眼睑分裂痣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20年3月对15例眼睑分裂痣患者一期行手术治疗切除病灶;二期联合多种激光治疗,以清除残余病灶,淡化植皮区色差及瘢痕。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眼睑形态自然,功能正常;激光治疗后去除残余色素痣较彻底,无明显瘢痕,植皮区肤色接近周围正常皮肤,眼睑功能正常。结论多种激光联合手术治疗眼睑分裂痣是一种优势互补、疗效较好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应用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治疗眼睑分裂痣的经验,探讨大面积分裂痣的治疗效果及方法.方法 完整切除包括眼、眉在内的分裂痣,保留泪点、睑板以及睑结膜的痣组织,取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于受区.结果 21例患者的皮片全部成活,眼睑无变形,皮片无挛缩,泪道通畅,外形满意.结论 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可有效修复分裂痣切除后创面,其颜色、质地、外观良好,适用于较大面积眼睑分裂痣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全厚皮片游离移植矫治大面积眼睑分裂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厚皮片游离移植矫治大面积眼睑分裂痣的效果及优势。方法:2002年9月~2006年8月,利用耳后或上臂内侧全厚皮片游离移植矫治大面积眼睑分裂痣6例,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12~28岁;黑痣直径3~6cm。结果:6例患者,2例行耳后皮片移植,4例行上臂内侧皮片移植。所有患者分裂痣完全切除,植皮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4年,形态、功能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全厚皮片游离移植矫治大面积眼睑分裂痣简单易行、适应证广、疗效可靠,是治疗此类疾病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能量脉冲CO2激光治疗眼睑分裂痣疗效.方法对23例眼睑分裂痣患者行高能量脉冲CO2激光治疗1~3次,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角膜的保护,术毕创面涂足够的眼膏.结果疗效优21例,占91.3%;进步2例,占8.7%.结论高能量脉冲CO2激光可有效治愈眼睑分裂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携带眼轮匝肌的斧形皮瓣修复眼睑分裂痣的方法及效果。方法:设计位于外眦部的携带部分眼轮匝肌的斧形局部旋转皮瓣,修复切除眼睑分裂痣后形成的创面。其中病变范围最小为0.4cm×1.5cm,最大为1.5cm×3.8cm。结果:本组患者16例,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12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切除区域的痣无复发,皮瓣颜色与周围皮肤一致,瘢痕轻微,效果满意。结论:应用携带部分眼轮匝肌的斧形局部旋转皮瓣修复眼睑分裂痣手术操作方便,血供良好,色泽协调,是修复眼睑分裂痣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眼睑不同部位分裂痣的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25例眼睑分裂痣患者,11例采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12例采用皮瓣(肌皮瓣)修复,2例采用皮瓣+皮片移植修复;其中3例患者采用皮片移植联合激光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眼睑外形自然,功能正常。18例患者随访1~8年,其中1例皮片移植术后5年行激光治疗2次;1例术后7年皮片移植处通过矫正性化妆,色差不明显;其余患者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对于眼睑不同部位分裂痣切除后的缺损修复,采用皮瓣、全厚皮片移植或同时辅助激光治疗,其方法简单、有效,可改善皮片移植后的色差问题。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儿童睑分裂痣27例郭瑞东华向东眼睑分裂痣是发生于上、下眼睑的色素痣,局限于上、下眼睑,不论形状和面积大小,在闭眼状态下,上、下睑色素痣互相接合组成犹若一块完整的病变,睁眼时则分为两半,多单侧发病。分裂痣皆为先天性,源于胚胎时上下眼睑未分离前即...  相似文献   

10.
双叶皮瓣在眼睑分裂痣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眼睑分裂痣是发生在眼睑皮肤或睑缘、睑结膜上的色素痣,在闭眼状态下,上、下睑色素痣互相接合形成一块完整的病变,睁眼时则分为两半,多单侧发病.分裂痣皆为先天性,在胚胎时即已存在,出生后仍能继续生长,影响眼部外观及功能.临床中以手术治疗为主,主要有局部皮瓣转移、全厚皮片移植等方法,但不同方法各有其适应证及优缺点[1-2].自2003年以来,笔者对7例患者应用颞部双叶皮瓣修复眼睑分裂痣,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少华  王燕华  吕建萍  李记森  王伟精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2):1377-1378,I0006
眼睑分裂痣是发生在眼睑皮肤上相对少见的一种色素痣。治疗方法颇多,临床上多需手术,每种方法各有其适应证及优缺点[1-2]。我们自1993年以来治疗眼睑分裂痣15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5例患者中,男5例,女10例。年龄为15~25岁,仅累及上下睑外1/3者4例,中外2/3者8  相似文献   

12.
眼睑分裂痣为先天性发生于上、下眼睑的色素痣,闭眼时合二为一宛如一块完整的病变,睁眼时则分为上、下两半,单侧发病,影响眼部功能和容貌。由于睑缘结构精细有睫毛,术后维持眼睑外形、睑缘弧度和睫毛方向的常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掌握眼睑分裂痣切除后缺损的修复技巧非常重要,如治疗不当可能造成眼睑缩窄、睑外翻或内翻倒睫,甚至危害视力和巩膜外露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眼睑分裂痣的手术方法,总结保持泪道通畅的技巧.方法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采用手术切除上下睑病变区皮肤,用硬膜外导管重塑泪道,保持泪道通畅,创面取全厚皮片游离移植合并结膜睑板瓣修复缺损的方法,进行Ⅰ期修复眼睑分裂痣.结果临床治疗患者11例,切除痣体的最大面积,上眼睑约3.0 cm×4.0 cm,厚3~4 mm;下眼睑约1.5 cm×3.0 cm,厚约2 mm,均获得Ⅰ期愈合,术后泪道通畅,形态满意.结论手术切除痣体后,全厚皮片植皮合并结膜睑板瓣修复缺损,重塑泪道的同时,Ⅰ期修复中度大小的眼睑分裂痣.该手术方法简单易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眼睑分裂痣的手术整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睑分裂痣的手术方法,总结保持泪道通畅的技巧。方法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采用手术切除上下睑病变区皮肤,用硬膜外导管重塑泪道,保持泪道通畅,创面取全厚皮片游离移植合并结膜睑板瓣修复缺损的方法,进行Ⅰ期修复眼睑分裂痣。结果临床治疗患者11例,切除痣体的最大面积,上眼睑约3.0cm×4.0cm,厚3~4mm;下眼睑约1.5cm×3.0cm,厚约2mm,均获得Ⅰ期愈合,术后泪道通畅,形态满意。结论手术切除痣体后,全厚皮片植皮合并结膜睑板瓣修复缺损,重塑泪道的同时,Ⅰ期修复中度大小的眼睑分裂痣。该手术方法简单易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眼睑分裂痣的治疗,因同时波及上下睑板的缺损以及周围组织皮肤的缺损,在修复上手术难度较大,常常需分期完成手术.自1994年至2000年6年间,笔者收治5例上睑分裂痣的患者,采用分层设计多瓣转移的方法,Ⅰ期完成修复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颞侧眼睑分裂痣Ⅰ期手术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颞侧眼睑分裂痣Ⅰ期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术中先完全切除患侧浸及皮肤、睑缘及睑板的痣组织,并制作共蒂双斧状皮瓣。根据病变切除范围的大小及皮瓣转位后的张力,做相应睑缘缩短。通过睑板下移做睑缘重建。根据睑板切除的高度计算上睑提肌-Muller肌的延长量。皮瓣转位覆盖缺损的眼睑皮肤,在低张力下缝合。结果8例8只眼均为单侧,术后经22个月至3年的随访,患眼睑缘位置正常,皮肤无明显色差,瘢痕不明显,患眼睑裂大小及上下睑活动良好,未见痣复发。结论针对较大的颞侧眼睑分裂痣,治疗中除需考虑皮瓣修复的设计外,睑板缩短、睑缘重建和上睑提肌力量的均衡也同样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眼睑分裂痣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痣,通常发生在单眼上下眼睑的相邻部位。在睑裂闭合状态下,上、下睑色素痣互相吻合宛如一块完整的病变,睁眼时一分为二。关于眼睑分裂痣治疗的文献报道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全厚皮片移植、皮瓣转移以及扩张皮瓣等方法。每种方法各有其适应证和利弊。现对目前报道的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外科医师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起到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邻位及远位岛状皮瓣一期修复眼睑分裂痣的设计与技巧.方法 切除眼睑分裂痣上、下睑病变后,根据缺损的部位、形态及面积,选择应用眼轮匝肌蒂岛状皮瓣、耳后SMAS蒂岛状皮瓣或逆行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一期修复上、下睑皮肤缺损,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 2003年以来,共收治患者16例,其中应用眼轮匝肌肌皮瓣10例,耳后SMAS筋膜蒂皮瓣3例及逆行颞浅动脉岛状皮瓣3例.切除痣体的最大面积上睑为2.5 cm ×2.0 cm,下睑为4.0 cm×3.0 cm.1例耳后SMAS筋膜蒂皮瓣及1例逆行颞浅动脉岛状皮瓣术后出现皮瓣远端静脉回流障碍、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其余14例皮瓣全部成活良好.结论 根据病变的部位、形态和面积等选择合适的邻位或远位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分裂痣切除术后皮肤缺损,效果满意,且供区隐蔽、无继发畸形.  相似文献   

19.
分层设计多瓣转移I期修复眼睑分裂痣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眼睑分裂痣的治疗,因同时波及上下睑板的缺损以及周围组织皮肤的缺损,在修复上手术难度较大,常常需分期完成手术。自1994年至2000年6年间,笔者收治5例上睑分裂痣的患者,采用分层设计多瓣转移的方法,Ⅰ期完成修复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5例,男3例,女2例,年龄17~36岁。病变分布:1例色素痣达上下睑缘宽度的1/2,2例波及上下睑缘1/3,1例位于外眦部侵犯睑缘0.5cm,1例位于上下睑缘正中部形如剖开两半黄豆大小。术后随访时间6月~5年,效果满意。2典型病例某男,14岁,右…  相似文献   

20.
眼睑分裂痣发生于胚胎时期,上、下睑各半,闭眼时合二为一,成为一块完整的的眼睑色素痣.眼脸分裂痣主要影响容貌,手术切除是惟一的治疗方法,以往多采用直接拉拢缝合或游离植皮的方法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我们采用横W形皮瓣推进外眦韧带固定和重睑成形术修复6例.一、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1例,女5例;年龄10~31岁.右眼2例,左眼4例.病理诊断:皮内痣4例,混合痣2例.面积最大者上睑为2.2 cm×1.3 cm,下睑2.1 cm×1.3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