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年来,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为有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和预后, 呼吸治疗智慧化平台应运而生。通过实时监测患者重要生理指标、整合医疗信息, 实现可视化管理和智能辅助决策, 为危重症患者提供个性化呼吸治疗康复方案。该平台还可为医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进一步推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发展。未来, 该平台还将不断提升临床救治水平和效率, 真正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重症患者肺损伤的疾病演变或治疗过程中, 呼吸力学是连续、动态变化的。建设ICU呼吸支持数字化平台, 实现机械通气数值和波形数据的连续记录、动态分析和实时预警, 有助于加强重症医师对"呼吸动力学"的认知, 提高呼吸治疗水平, 改善患者预后, 并有利于减轻人力监测负荷, 提高工作效率。基于呼吸机波形的机械通气专项远程数据平台的建立, 为呼吸动力学数据模型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 有助于建立辅助决策系统, 实现智能化机械通气, 开创呼吸动力学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ICU是重症患者接受全方位诊疗的关键场所。然而目前ICU工作强度高、诊疗难度大、人文环境差等现实情况要求我们必须加快ICU改革步伐。因此, 利用先进技术, 打造智慧化ICU病房将势在必行。现代ICU环境数据丰富, 在常规治疗中即可收集大量患者数据, 因而使其成为可以部署智慧化数字平台的理想场所, 监测系统、电子病例所获得的大量数据为开发更准确的预测模型、更好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和更个性化的诊疗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 设计及布局良好的ICU病房将大大提升患者的入住感受, 以及增加医护的职业幸福感与归属感。因此, 智慧化ICU病房的建立是重症医学进入到快车道发展的必经之路, 也必将对ICU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动态不确定因果图(dynamic uncertain causality graph,DUCG)理论建立以关节痛症状为主诉的疾病库的人工智能诊断模型,并验证其对整体疾病库疾病及其中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结合临床经验和流行病学数据,确定关节痛为主诉的疾病库,优化疾病库内各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路径;根据DUCG理论的不确定因果知识表达方法,通过DUCG知识库编辑器,构建人工智能诊断模型;从两家三级医院的电子信息病历系统中随机选择疾病库疾病相关病历,利用DUCG测试平台和推理机进行测试,验证模型的诊断能力。结果以关节痛症状为主诉的疾病库的人工智能诊断模型共包含170个症状、体征、血清学和影像学结果变量。疾病谱包括风湿性疾病12种,感染性疾病4种。按筛选条件纳入验证病例数为192例,184例诊断正确,整体诊断模型的平均准确率为95.8%。其中测试以关节痛为主诉的风湿性疾病病例共169例,对风湿性疾病诊断准确率达97.6%。结论基于DUCG的人工智能诊断模型可弥补个人知识和专业限制,降低误诊率,减轻公共卫生保健资源的负担。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时代, 人工智能在疾病诊治及医疗保健方面发展迅速, 可分析大数据并且挖掘内在联系。机器学习应用于SLE可揭示疾病异质性特点及复杂机制, 利用大数据及算法构建模型可解决临床问题, 完善患者的分层, 优化治疗策略, 完善疾病的评估系统, 有助于精准医疗。  相似文献   

6.
功能完备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是实现高质量结核病防治服务的前提和基础,在不断发展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背景下,统筹规划,逐步构建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对于确保结核病防治工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结核病防治新形势,强调了构建智慧化结核病防治网络的必要性,阐述了如何构建智慧化网络,并以三大行动为实践案例解读如何充分发挥智慧化网络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从而全面提升结核病防治工作效率和质量,助力结核病防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为推进医院无纸化进程,保证电子病历的法律效力、减少院内感染,本文论述了传染病医院电子签名基本概念与相关技术原理,通过部署数字证书管理、数字签名验证、电子签章和时间戳系统,将电子签名服务与医院各个系统进行安全集成,实现可靠的电子签名。建立医院统一的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和业务应用安全支撑体系,保证电子病历的真实性、合法性,减少各业务环节医护人员易受感染的环节,对加强医疗管理、提高医疗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内科》2021,(3)
近年来,随着呼吸治疗专业的开展、远程物联网的兴起,呼吸治疗远程监控机械通气、院外居家呼吸康复、云端肺功能监测等呼吸治疗专业记录单(肺功能评估、康复评定、机械通气模式及参数、呼吸力学监测等)逐渐在科、教、研等领域普及,目前我院呼吸治疗记录单已全部实现了电子化,邵逸夫医院、华西医学院、台湾中国医药大学等都已实现了呼吸治疗的网络信息化。电子病历,即呼吸治疗记录单电子化凭借其容量大、易保存、易管理的优势,已替代传统手写病历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信息化、数字化病案管理不但能提升工作效率、便于查阅,还能实现各医疗机构的资源共享、同质化管理。在此背景下,呼吸治疗记录单电子化已成为未来呼吸治疗管理的重要方向与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也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过去20年, 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进程加速以及危险因素的累积, 我国房颤相关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 但知晓率和综合管理率还处于较低水平。随着房颤检测设备的进步与普及、筛查策略的优化, 房颤检出率将进一步提高, 有利于诊断治疗关口前移, 改善房颤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面对有限的医疗资源和庞大的患者数量, 借助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远程管理将发挥巨大价值, 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医疗是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诊疗方法, 为患者提供基于其数据或基于人工智能原理的机器学习模式, 来预防、管理或治疗疾病。数字医疗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包括患病风险及并发症风险预测、临床决策支持、运动、饮食管理及患者教育等方面。虽然数字医疗在糖尿病管理中面临着信息安全、数据标准化、设备和网络建设等挑战, 但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深度学习的发展, 数字医疗将在糖尿病预测、并发症风险预测、诊疗方案制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调查2016—2020年江苏省内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感染性休克患者3 h、6 h集束化治疗完成率, 分析感染性休克救治完成现状及原因。分析2016年至2020年上报江苏省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数据平台的江苏省内二、三级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相关资料, 记录江苏省内不同城市、不同级别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感染性休克患者3 h、6 h集束化治疗完成率。结果显示, 2016—2020年江苏省内各医疗单位重症医学科/ICU感染性休克患者3 h、6 h集束化治疗完成率逐年提高, 3 h集束化治疗完成率从69.82%(3 604/5 162)升至82.47%(8 915/10 7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6 h集束化治疗完成率从62.69%(3 236/5 162)升至72.54%(7 816/10 7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三级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集束化治疗完成率逐年提高, 3 h集束化治疗完成率从69.80%(3 596/5 152)升至82.23%(7 375/8 969), 6 h集束化...  相似文献   

12.
数字卫生通过构建统一标准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EHR)、电子病历(EMR)、交互式卫生信息平台、城乡社区与医院双向转诊、远程诊疗、远程教育和健康咨询等系统达到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改善服务可及性,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服务老百姓的健康的目标。依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与区域应用示范研究"项目的实施应用,浙江省已经开始数字医疗卫生探索,建立了一整套的数字医疗卫生系统,真正起到了助推医改、服务健康的技术支撑作用,对推进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数字卫生通过构建统一标准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EHR)、电子病历(EMR)、交互式卫生信息平台、城乡社区与医院双向转诊、远程诊疗、远程教育和健康咨询等系统达到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改善服务可及性,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服务老百姓的健康的目标。依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与区域应用示范研究"项目的实施应用,浙江省已经开始数字医疗卫生探索,建立了一整套的数字医疗卫生系统,真正起到了助推医改、服务健康的技术支撑作用,对推进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尤其是近年云平台、大数据、云计算、智慧终端、移动互联的迅猛进展,远程心电业已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不仅迅速在医院内得以实现,更是走入了医联体、走入千家万户,成为远程医疗的急先锋。远程心电的优势毋庸赘述,在院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心电诊断的效率、有助于心电检查进入电子病历、符合医政部门对心电诊断报告资质的要求、有利于心电科研与教学等等,一旦应用便再也不愿倒退半步。医联体之间的  相似文献   

15.
背景 临床注册研究是近期国内外学术界兴起的一种新的临床研究形式.美国国家心血管病数据注册系统于2005年开展了针对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注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数据库目的是在依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筹建的统一数据库平台基础上,开展植入型器械治疗注册系统和导管消融治疗注册系统.基本原理 根据研究要求,建设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信息与研究平台的专用网页.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电子化、信息化临床研究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平台,对研究中各个子项目的数据进行数据监查、数据管理、质量控制及统计分析.设计方案 为前瞻性的、多中心的、开放性注册研究,共有24家医院参加研究.依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筹建的统一数据库平台,设计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数据注册系统,包括植入型器械治疗注册系统以及导管消融治疗注册系统.前者包括心脏起搏器、ICD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植入登记数据库和随访数据库.后者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和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手术登记数据库和随访数据库.结论 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数据库平台建设将有助于规范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临床行为,实现网络数据库与临床工作平台的合理对接,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国内较为成熟的消化内镜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内镜精灵为例, 分析其成本效益, 以期为医院购置决策提供客观有效的数据支撑。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胃肠镜流量数据, 用来预测内镜精灵使用年限(10年)内胃肠镜流量, 并使用净现值法、投资回收期法及平均收益率法对内镜精灵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结果单台内镜精灵在预期使用年限(10年)内净现值约达672.41万元, 回收期为1.10年, 平均收益率达到147.84%。结论内镜精灵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医院购买成熟的消化内镜人工智能辅助诊疗设备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将长春市传染病医院院内的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及所辖县/区级定点医院区域网数据衔接搭建起来,形成医疗服务一体化的《长春市结核病定点医院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实现长春地区肺结核患者发现、管理、治疗、转归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提高结核病防控模式的运行速度。2018年开始设计并在市级定点医院(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建立市级管理平台数据中心,搭建应用服务和数据库服务,与院内HIS系统链接直接获取患者的基本信息,通过PC端完善患者的诊疗信息;同时利用并通过应用程序(APP)+微信客户端的方式,实时接收下级耐药门诊、各县/区结核病防治所11个区域网数据信息。建立VPN通道,对接省级系统平台核准国家实时数据、掌握我市疫情统计学变化。县/区级结核病防治所及耐药门诊等11个部门通过此平台可实时获取本辖区内在市级定点医院诊疗患者的完整资料,完成后续精准治疗管理。2018年12月《长春市结核病定点医院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完成,2019年4月通过HIS系统端口及PC端口与院内局域网对接,自动储存长春市传染病医院住院部及门诊发现的肺结核患者(普通及耐药患者)的基本信息与诊疗资料。2019年9月VPN通道成功与下级耐药门诊对接,耐药门诊医生利用数据库可实时掌握新耐药患者及复诊耐药患者的基本及诊疗信息,缩短纳入管理的时间及提高治疗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肝衰竭医学研究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用以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该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数据库对符合肝衰竭诊治指南的临床病例资料1997例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数据平台可以实现任意条件查询,获取相应患者资料信息并创建报表;进行全面数据分析,包括病情观察图形化显示、在线数据分析、建立在线辅助诊断、生物信息分析等。结论初步形成了肝衰竭患者数据信息平台,实现个体资料、临床资料、相关医学研究数据的信息融合,为肝衰竭的诊治和科研顺利开展提供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19.
肺癌已成为全世界第二大常见、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相对于中央型肺癌, 周围型肺癌诊疗过程中常需要做出更多鉴别诊断, 治疗手段也具备更多选择性, 因此构建针对周围型肺癌的诊疗平台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一个理想的周围型肺癌诊疗平台应该设备齐全、功能完备, 既能实现周围型肺癌从发现到诊断, 还能满足治疗相关的多重需求, 同时具备处理肺癌诊疗相关并发症的能力。本文收集了近年来肺脏介入学科发展的新技术新项目, 对周围型肺癌诊疗平台的构建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0.
目前已上市的具有临床证据支持的结肠镜检查人工智能工具正不断增加。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如临床获益和成本效益的研究数据不足、可信赖的指南缺乏、适应证和培训要求不明确, 以及应用的成本问题, 导致人工智能的应用并不顺利。为解决该问题并更好地指导从业人员, 世界内镜组织用立场陈述的方式对人工智能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地位问题进行了观点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