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retropubic prostatectomy,RRP)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prostaticcancer,PCa)最有效的方法[1]。我们把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因前列腺增生手术后发现PCa而行RRP的20例编为A组,将同期前列腺未曾手术过的连续20例PCa行RRP的编为B组,对A、B两组进行比较,以评价前列腺术后RRP的手术难度和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oadjuvant hormonal therapy, NHT)后,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RALRP)较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LRP) 和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 retropub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RRP)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3月-2012年1月以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结合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的16例高危前列腺癌的临床资料。术前采取3-6个月的LHRH-a+抗雄药物的最大程度雄激素阻断方法(maximal androgen blockage,MAB)作为NHT方案,NHT后PSA均降至0.2μg/L以下。之后,其中5例接受RALRP,5例接受LRP,6例接受RRP。三组患者治疗前基线情况(年龄、PSA水平、Gleaso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中位手术时间(operating time,OT)、失血量(esti-mated blood loss,EBL)、住院天数(hospital stay,HS)在RALRP组为225min(包括机器人到位15min)、600mI、7d,在LRP组为280min、900mi、7d,在RRP组为150min、675ml、14.5d。三组患者术后均无尿漏,术后3天拔除双侧引流管。术后病理均无切缘阳性。三组各有1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因PSA复燃而接受辅助性内分泌治疗(P=1.00)。术后3个月时,除2例RRP组患者尚存压力性尿失禁,其余患者均恢复尿控(P=0.29)。结论:对于接受NHT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而言,相对于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仍然是这些患者的更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目前局限性前列腺癌(PCa)有效的标准治疗方法[1-3],但有一定的手术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2.1%[2]。本文总结1999年7月至2010年10月近11年125例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retropublic prostatectomy,RRP)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耻骨后前列腺根治术对患者性功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可引起勃起功能障碍(ED)。治疗ED的一线口服药西地那非对此类人群是否有效呢?Shimizu T等人回顾性评价了保留神经耻骨后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RRP)后的勃起功能,以及西地那非治疗RRP后ED的疗效。1996年1月到2001年12月,研究者利用专为本研究设计的问卷,对48例接受保留神经耻骨后前列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重庆市某高校附属医院住院费用数据,比较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和耻骨后前列腺根治术(radical retropubic prostatectomy,RRP)住院费用的差异,探讨导致两者住院费用差异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所有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并行前列腺根治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的83例出院患者的病历资料(LRP 54例,RRP 29例)。摘录病案首页的社会人口学信息、住院诊疗信息和住院费用信息,住院费用信息包含药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室费用、外科材料费和其他费用,比较LRP和RRP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在年龄、住院时间、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以及合并症方面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LRP住院总费用高于RRP[LRP(55 695±11 130)元,RRP(45 955±23 011)元,t=2.148,P=0.039],2组住院总费用的主要差异在治疗费(中位数LRP 5862元,RRP4587元,Z=-2.511,P=0.011),手术室费用(中位数LRP 9620元,RRP 9265元,Z=-2.197,P=0.028)以及外科材料费(中位数LRP 24 911元,RRP 16 692元,Z=-3.009,P=0.003)。2组检查费[(LRP(8521±2179)元,RRP(8256±3288)元,t=0.390,P=0.669]和药费(中位数LRP 10 274元,RRP 10 182元,Z=-0.096,P=0.924)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教学医院,LRP的住院总费用高于RRP,其主要原因是LRP较高的手术室费用和外科材料费。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术后pT2~4NxM0期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是否受益于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NU)后90 d内开始的辅助化疗,并寻找UTUC患者术后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21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RNU治疗的398例术后病理证实为pT2~4NxM0期UTUC患者的临床数据。105例患者在RNU后90 d内接受吉西他滨加铂类辅助化疗纳入即刻化疗组,另外293例患者术后未接受化疗或未能在90 d内启动化疗而被纳入对照组。中位随访64(1~129)个月,监测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使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总生存期(OS)和癌症特异性生存期(CSS)。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评估预后因素和膀胱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即刻辅助化疗、病理分级和N分期是独立的临床预后预测因素。Kaplan-Meier曲线显示,术后即刻化疗显著改善了UTUC患者的OS和CSS,尤其是淋巴结阳性患者。105例患者化疗期间未发生严重或致命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正>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有效方法[1-3]。尽管近年来开放性RP受到腹腔镜和机器人的挑战,但开放性RP在肿瘤控制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方面仍然是治疗PCa的"金标准"[1]。RP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尿失禁、ED、吻合口狭窄、腹股沟斜疝(inguinal hernia,IH)等[1]。其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腹腔镜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联合前列腺癌根治术(ePLND+LRP)治疗的局部晚期前列腺癌(LAPC)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报告尚不多见。本研究报告本中心246例LAPC接受ePLND+LRP治疗的10年随访结果。 方法收集2006年10月到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ePLND+LRP治疗的246例LAPC患者资料,统计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肿瘤学结果和辅助治疗效果。 结果中位年龄70(65~74)岁;中位PSA为24(10~60)ng/ml。中位手术时间、失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17 min,170 ml,7 d。病理分期pT2有28例(11.4%),pT3a 117例(47.6%),pT3b 92例(37.4%),pT4有9例(3.7%)。中位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1枚(13~27),中位阳性淋巴结数目为2(1~3)。淋巴结阳性和手术切缘阳性病例分别为48例(19.5%)和31例(12.6%)。38例(15.4%)出现并发症,其中17例(6.9%)为Clavien Ⅰ级,19例(7.7%)为Clavien Ⅱ,2例(0.8%)为Clavien Ⅲ。中位随访时间127.8个月。10年无生化复发率和无转移生存率分别为58.5%(144/246)和73.6%(181/246),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6%以及85.3%。术后1年控尿率为96.7%。随访期内接受辅助放疗,内分泌治疗、挽救性淋巴结清扫和局部治疗分别为23例(9.3%)、219例(89.0%)、59例(24.0%)和7例(2.8%)。 结论ePLND+LRP结合辅助治疗措施治疗LAPC的10年肿瘤根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采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与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Radical prostatectomy for prostate cancer after pubic bone,RRP)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20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RP组69例、RRP组51例,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差异.结果 LR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20.6 ±61.5)min显著的高于RRP组(P<0.05),LRP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的低于RRP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RP组患者的手术总并发症为2.90%,显著的低于RRP组的15.6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RP组的切缘阳性率17.39%与RRP组的19.61%差异不显著(P>0.05),LRP组术后1年、2年的生化复发率8.70%、26.09%与RRP组的7.84%、21.5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RP组的术后1年完全尿控率92.75%与RRP组的94.12%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RP组的术后勃起良好率66.67%显著的低于术前的97.10%(P<0.05),RRP组的术后勃起良好率56.86%显著的低于术前的98.04%(P<0.05),两组患者术后勃起良好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03,P>0.05).结论 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采用LRP治疗与RRP治疗取得相似的临床效果,但是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量少、患者恢复较快、手术并发症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单中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临床特征、术后标本切缘阳性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2019年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5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518例患者平均年龄(67.9±7.3)岁,术前中位总前列腺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盆腔淋巴结清扫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对266例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均诊断为局限性前列腺癌,平均年龄(66.5±5.5)(58~82)岁。高危者68例,中危者155例,低危者43例。130例行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etropubic radical prostatectomy,RRP),33例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103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obot 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RALRP)。其中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standard 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sPLND)者181例,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extended 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ePLND)者85例。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范围包括双侧闭孔及髂外淋巴结,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在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尚切除髂内淋巴结及髂总淋巴结。淋巴结阳性患者术后均予辅助性内分泌治疗。结果:手术时间(operating time,OT)sPLND组(12.6±0.2)min,ePLND组(30.6±2.1)min(P=0.0012);平均失血量(estimated blood loss,EBL)sPLND组(25.7±5.5)ml,ePLND组(60.2±8.3)ml(P=0.0021);清扫淋巴结数目sPLND组(9.0±2.3)枚,阳性病例率8.3%,ePLND组(26.2±5.8)枚,阳性病例率17.6%(P=0.024)。术后平均住院天数(hospital stay,HS)sPLND组(7.8±0.2)d,ePLND组(9.8±0.4)d(P=0.11)。sPLND组11例(6.1%)出现淋巴清扫术后相关并发症,ePLND组11例(12.9%)出现淋巴清扫术后相关并发症(P=0.058)。在sPLND组和ePLND组分别计算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天数和并发症比率,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85例ePLND中,手术时间在RRP组、LRP组、RALRP组分别为(28.8±0.4)min、(47.8±0.9)min和(26.5±0.3)min(P=0.06);失血量在RRP组、LRP组、RALRP组分别为(30.3±2.5)ml、(62.7±5.2)ml和(38.1±3.7)ml(P=0.11);术后住院天数在RRP组、LRP组、RALRP组分别为(10.2±0.8)d、(8.8±0.5)d和(7.5±0.3)d(P=0.51)。结论:盆腔淋巴结清扫可以对前列腺癌提供精确的分期,同sPLND相比,ePLND耗时、失血量较多,但能获取更多的淋巴结,并发症也较多。低危前列腺癌患者,不必常规行淋巴结清扫,中危和高危患者,sPLND和ePLND均可选择,但推荐对高危患者行ePLND。是淋巴结清扫的范围,而不是危险度影响了手术的难度。以不同的手术方式行ePLND,机器人手术和开放手术具有一定的优势。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改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对术后预防腹股沟疝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78例行LR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行改良LRP(治疗组),34例行未改良LRP(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年龄、BMI、前列腺体积、PSA、既往腹部手术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9、12个月的腹股沟疝发生情况,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腹腔镜前列腺癌术后腹股沟疝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术后疝发生7例(20.59%),治疗组术后疝发生1例(2.27%)。改良手术方式是术后疝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改良手术方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术后疝的发生率(P0.05)。结论:行改良LRP可降低术后腹股沟疝的发生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行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LRP)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116例高龄前列腺癌(PCa)患者(≥75岁),均行LRP术,分析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定义为术后30 d内发生的并发症。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75.8 min,平均出血量154.7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5.9 d。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33.6%(39例),包括尿漏、尿路感染、肺炎、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结论 LRP术仍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术中严格操作,术后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3D和2D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因前列腺癌接受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其中接受3D经腹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者18例,接受传统2D经腹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者32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分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情况等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两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穿刺活检的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均具有可比性。与常规2D腹腔镜手术时间[(180.2±69.1)min]、术中出血量[(236.5±60.6)ml]、术后引流时间[(7.1±1.1)d]、术后住院时间[(20.2±5.5)d]相比,3D腹腔镜手术时间[(118.3±55.1)min]、术中出血量[(89.1±35.2)ml]、术后引流时间[(5.3±2.1)d]、术后住院时间[(14.4±7.2)d]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均明显减少(P均0.01)。两组患者术后病理切缘均阴性,且术后6个月尿控均完全恢复。结论:3D腹腔镜增加手术的精确性,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不增加患者的负担,值得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引起低危型前列腺癌(PCa)患者术前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发生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50例低危型PC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体质指数、TPSA、PSAD、F/T、前列腺体积、阳性穿刺百分比和术前临床分期,比较各相关因素中术后大体病理未升级者与术后大体病理升级者之间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代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发生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术后大体病理Gleason评分较术前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发生升级者55例,占36.67%。(2)前列腺体积、阳性穿刺百分比和术前临床分期等因素的术后大体病理未升级例数与术后大体病理升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列腺体积与阳性穿刺百分比为低危型PCa患者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前列腺体积较小与穿刺阳性百分比较低可能是低危型PCa患者术后Gleason评分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调查发现该病已成为美国男性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1]。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已经在我国大中型医院广泛开展,但LRP难度大、耗时长,术后尿失禁及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较多。开放性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open radical retropubic prostatectomy,ORRP)的应用比例虽然也在下降,但仍是局限性前列腺癌治疗的"金标准",LRP的相关并发症、近期与远期手术  相似文献   

17.
Padma-Nathan H进行了一项研究大多数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RP)后发生ED的病人接受了PDE5抑制剂的治疗,药物似乎对患者产生了不同的功效。到目前为止,仅有普通ED病人的PDE5抑制剂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根治术是治疗前列腺癌的常用方法,术后部分患者会发生勃起功能障碍(ED)。Zippe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探讨了前列腺癌根治术后ED患者对西地那非的反映是否受神经血管束的存在与否、手术到用药的时间间隔、药物剂量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研究了91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后ED患者的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在我院治疗的T2a期肾癌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及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在伊犁州友谊医院泌尿外科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08例T2a期肾癌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56例,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者52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临床指标。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住院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第3、6个月血肌酐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组术后第12个月及36个月血肌酐显著低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3年,其中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组复发率为7.14%,根治术组复发率为9.62%,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相比较,肾部分切除术在治疗T2a期肾癌时不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同时能够充分地保护肾功能,在情况允许时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整合膜蛋白22(SMIM22)基因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其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至2019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二院的20例前列腺组织样本,其中PCa 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10例。采用t检验分析癌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GE0PCa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中PCa组织样本和正常前列腺组织样本SMIM22mi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SMIM22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使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SMIM22表达水平与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化复发的关系研究。结果在TCGA数据库中PCa组织和正常前列腺组织中SMIM22表达水平分别为(75.5+3.7)和(28.7士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GSE35988数据集中PCa组织和正常前列腺组织SMIM22表达水平分别为(1.17+0.28)和(-0.06+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标本经RT-qPCR检测发现PCa组织中SMIM22 miRNA水平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MIM22是术后生化复发的影响因素(HR=0.502,95%CI;0.297~0.848,P=0.010)。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MIM22是术后生化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HR=0.573,95%CI:0.338~0.970,P=0.038),而且其预测作用独立于Gleason评分和病理T分期。结论SMIM22在PCa组织中高表达,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PCa组织中SMIM22表达水平可作为术后生化复发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