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析和总结熊继柏教授运用中药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拟定处方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整理熊继柏教授治疗肺癌的中药门诊处方,采用频数分析法统计处方中单味中药、药物性、味、归经及药物功效使用频次,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和关联分析法筛选出24味主要药味,概括其功效作用。结果按处方纳入标准,筛选肺癌处方165例,共涉及中药154味,按照功效不同主要分为8类,以化痰止咳平喘类药、清热解毒类药、活血化瘀类药、补益类药、利水渗湿类药、解表祛邪类药、理气类药、通经活络类药等为主,通过常用中药归纳出熊继柏教授治疗肺癌予清热化痰散瘀治疗方法为主。结论熊继柏教授治疗肺癌谨守病机本质和经络循行,在清热化痰散瘀的同时,予补气行血等治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研究中药治疗肺癌的特点和规律,为提高中医药临床治疗和中药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收集301例肺癌患者病例,分析处方中中药的用药频次、平均药味等。结果:301例病例治疗过程中,使用258味中药,613首方剂,用药总频数为7 953次,平均药味约13.04味,以11~15味居多,占57.59%。用药频次排名前5位的中药依次是甘草、人参、茯苓、陈皮、半夏。在常用药物涉及的20类药物中,使用频率前3位的药类分别为补虚药、清热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结论:中药治疗肺癌以扶正固本、清热、化痰止咳为主,辨证论治,合理用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钱静华治疗肺癌用药规律和特点。方法:收集、整理钱静华肺癌患者首诊处方69首,在构建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常用中药进行频次统计分析以及药物功效分析。结果:69首治疗肺癌的中药处方中,共用中药126味,共用药次1255次。其中使用次数在40次及以上者共有12味,使用最多的为黄芪,达64次(使用频率92.75%),其次为猫人参(91.30%),石见穿(88.41%),石上柏(85.51%)等。结论:钱静华肺癌处方中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者居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恶性肿瘤患者中草药使用现状,总结用药特点和规律,挖掘抗癌中药基本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调取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的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筛选出诊断为恶性肿瘤的388张处方,对处方中患者信息和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对高发癌种的基本方进行提炼。结果:恶性肿瘤患者中女性占比略高(53.35%),该病好发于50~70岁的人群(占比63.4%),前五种高发癌种分别为乳腺癌、肺癌、胃癌、结肠癌和直肠癌(总占比68.04%)。处方组成药味数集中在15~25味(占比65.47%),单剂处方金额集中在20~60元(占比56.45%),前三类高频率使用的中药为清热药、补虚药和化痰止咳药。总结提炼出了治疗乳腺癌、肺癌、胃癌的中药基本方。结论:对抗恶性肿瘤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可为开展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慢病管理模式提供理论支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药。  相似文献   

5.
中药“引经药”与“药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喜 《中医药学刊》2006,24(6):1143-1143
中药“药引”为中医处方的辅佐药。中医处方中加入“药引”后其药力可直迭病变部位,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引经药”也称使药,是组成中医处方的基本原则之一,二者在临床应用中常一起使用,相辅相成、共同提高中药疗效,简要总结了二者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食管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使用中药治疗的用药规律与药物关联情况。方法:选取314例确诊为早期食管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口服中药的患者,统计术后证型、中药治疗对症状的改善情况,对所使用的药物进行分析,统计药物功用、各证型高频用药以及用药关联度。结果:早期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证型以痰气交阻型最为常见,患者经中药调治后症状均有所好转。中药按功用可以分为18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为利水渗湿药,其次为活血化瘀药。各证型运用频率最高的药物分别为:痰气交阻证中茯苓,瘀血内结证中鸡血藤,津亏热结证中北沙参,气虚阳微证中党参。对各证型高频使用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得到不同证型中关联度较大的药对如茯苓-白术(痰气交阻证)、香附-桃仁(瘀血内结证)、北沙参-玉竹(津亏热结证)、党参-黄芪(气虚阳微证)等。结论:早期食管癌内镜下治疗后予中药汤剂口服有助于患者术后症状的改善。针对不同证型使用的中药组方有一定的规律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翟晶  王凤荣 《世界中医药》2020,15(9):1364-1368
冠心病PCI术后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逐年增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生命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将心理干预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置于同等地位。对此,系统收集和整理冠心病PCI术后伴心理问题的相关文献,共计28篇文献,有完整处方名称25首,没有处方名称自拟方3首,涉及中药15类79种中药,治疗患者2 099例。使用频率较多的中药种类:补虚药、理气药、安神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28篇文献中应用随机对照试验文献26篇,心理因素评估最常用的方式为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相似文献   

8.
针刺对肺癌手术患者肿瘤坏死因子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肺癌手术患者应用针刺提高免疫功能研究对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erosis factor,TNF)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酶标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lassay,EusA)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含量;针药麻组与全麻组肺癌手术患者各30例,分别在术前、术后第8日、术后第12日测量TNF含量作比较。结果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含最在术前作两组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在术后第8日及术后第12日作比较(P〈0.05)均有显著差异,针药麻组明显优于全麻组。结论针刺能提高肺癌手术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对肺癌手术患者有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药熨法在腹部普外科手术后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10名患者按手术时间分成随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6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术后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2h内加用中药药熨腹部。结果治疗组24h内肛门排气55例,占84.6%,对照组24h内肛门排气15例,占33.3%。治疗组术后肛门平均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药熨在腹部普外科手术后的应用能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减少肠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处方活血止痛汤熏洗在骨折术后关节康复的护理。方法:选择住院的腕关节、肘关节骨折及膝关节骨折熏洗的患者共56例,其中腕关节骨折患者18例,肘关节骨折12例,膝关节骨折26例,应用活血止痛汤熏洗的方法,观察骨折患者患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6例骨折术后患者总有效率为96.42%。结论:中药处方活血止痛汤熏洗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锻炼中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 ,TCMISS),分析名中医治疗老年肺癌与中青年肺癌用药规律的异同,以期更精准的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收集建库至2018年12月间期刊文献中名中医治疗肺癌的处方。依据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处方,并按年龄进行分组。针对两组处方运用TCMISS进行频次统计、规则分析及新方发现,进而比较两者用药规律的异同。结果 老年肺癌涉及中药249味,中青年230味。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规则组合老年肺癌22条,中青年47条。两年龄段肺癌患者用药共同点是补气养阴、化痰解毒。用药以寒为主,兼顾热药;以肺、脾、胃为主,兼顾五脏。不同点为老年肺癌多用甘性补虚药,中青年肺癌多用苦性泻实药。补虚方面老年患者注重补气,中青年患者气阴同补。泻实方面,中青年肺癌较老年肺癌偏重于化痰散结药使用。新方分析中,老年肺癌补阴的方式为补气养阴,中青年肺癌为补血养阴。结论 老年肺癌与中青年肺癌用药同中有异,前者治疗重在补气,后者重在补气养阴、化痰散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化疗结合中药益气补肺汤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期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结合中药组(MVP化疗方案加益气补肺汤组)与单纯化疗组(MVP化疗方案组)各30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其对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比较在NK、CD3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比较在NC I-L评分、卡氏评分(KPS)和体重变化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化疗结合益气补肺汤能明显提高其细胞免疫水平,上调NK细胞活力,从而调节机体的自身抗肿瘤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分析中药坐浴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收集肛瘘术后创面治疗文献中的中药坐浴处方,通过软件的中药统计分析、关联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得到处方的主要药物、药对、药物功效及核心网络。结果:共纳入75个处方,116味中药,10味频次≥14的高频药物,计算得出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等。结论:方中主要药物为黄柏、苦参、芒硝、蒲公英、金银花、苍术、五倍子、大黄、冰片、赤芍、乳香、没药、黄芪、当归,以清热解毒、燥湿功效为主,佐以行气活血之药。  相似文献   

14.
李萌  王博  张越 《吉林中医药》2023,(4):475-479
目的 探析张越中药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9年3月-2021年12月期间吉林省名中医张越于吉林省肿瘤医院门诊治疗肺癌患者的中药处方,整理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对处方药物的用药频次、气味归经、关联、聚类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病历248例,男女患者比例相当,年龄集中在50~80岁,其中最小年龄26岁,最大年龄90岁。用药频次≥80的有16味药,浙贝、黄芪、白术、佛手等药物为高频药物。药物多苦、甘、辛味,四气以平药居多,主要归肺、脾胃、肝经。治法主要是清热解毒、燥湿化痰、生津养血、补气升阳等。结论 张越中药治疗肺癌强调“治人而非治病”的整体辨证思路,扶正祛邪兼顾,寒热平调,扶正重点在于补气健脾,疏肝益肺;祛邪重点在于清热解毒,化痰软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中医扶正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0—2021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有关中医扶正治疗肺癌的文献,汇总所涉及的中药处方,对处方进行中药分类分析、中药关联性分析及中药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76篇文献,涉及76首中药处方,总计89味中药,中药总频次为612次,高频药物为20味。中药分类分析结果显示以补气药为主,使用频次达214次,其次为利水渗湿药,使用频次为43次。中药关联性分析显示黄芪-茯苓-白术、黄芪-党参-白术、党参-贝母-白花蛇舌草三组的关联度最高。结论:中医扶正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遵循以扶正培本为主的原则,兼具活血、化瘀、祛痰、解毒等祛邪之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丽水市中医院眼科中药处方进行结构分析,发现现存或潜在问题并提出管理建议。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丽水市中医院眼科2021年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采样方法为随机分层抽样法,每月采样处方量为200张,研究期间内总采样量为2 400张,对纳入中药处方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眼科中药处方功效、剂型、种类、常用药、不合理用药类型等结构特点。结果:调查共涉及20种功效的中药,功效以清热药(48.91%)、扶正药(42.34%)为主。包括口服类15种(75.00%),外用类5种(25.00%)。处方剂型以滴眼剂(58.34%)、片剂(28.23%)比较多见。处方累积使用中药4251次,平均每张处方中药1.77种。1种中药单用处方以1 335张居于首位,占55.63%,2种中药联用处方以1 010张排在第2位,占42.08%。单张处方1~2种中药累积占比达97.71%,是该院眼科中药处方主要用药种类构成。常用中药有鱼腥草滴眼液、和血明目片、珍珠明目滴眼液、障眼明胶囊、牛黄上清胶囊、银杏叶片等,包括扶正药3种、清热药2种、祛瘀药1种。仍有1.04%的中药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以缺少中医诊断或诊断不规范(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足趾屈伸训练结合中药足浴对早期肺癌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8例早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采取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采取足趾屈伸训练结合中药足浴。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趾屈伸训练结合中药足浴可有效改善早期肺癌患者术后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手段探讨结肠癌术后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方法:从文献中收集近二十余年治疗结肠癌术后的中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并以关联度分析结果为基础,依据相关度与惩罚度约束,进行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获得治疗结肠癌术后新处方;根据结果绘制出用药关联规则的网络图。上述操作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TCMISS)完成。结果:对筛选出的126个处方进行分析,明确了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规律,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24个核心组合和12首新处方。结论:基于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的数据挖掘手段,适合中医方剂用药规律的挖掘、分析和总结。以补益药为主并灵活配伍清热解毒药、化痰药、活血化瘀药,同时根据不同证型斟酌药物的配伍组合对于提高结肠癌术后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药“药引”为中医处方的辅佐药。中医处方中加入“药引”后其药力可直达病变部位,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引经药”也称使药,是组成中医处方的基本原则之一,二者在临床应用中常一起使用,相辅相成、共同提高中药疗效,简要总结了二者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熏洗防治肛裂术后并发症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VIP)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4月15日关于中药熏洗治疗肛裂术后的文献,构建中药熏洗防治肛裂术后并发症的数据库,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对录入的处方进行用药频次、性味归经、组方规律、药物核心组合、新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按照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后,得到符合要求的文献452篇,纳入中药处方70首、中药105味。其中,用药频次≥10次的药物共19味。四气分类以寒性为主,其次为温,五味以苦、辛为主,其次为甘、涩、咸,药物归经以肝经、大肠经为主。在用药模式版块中最后通过聚类、提取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4组、新处方7个。结论 中药熏洗防治肛裂术后并发症以清热祛湿、泻火解毒、活血祛瘀、生肌敛疮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