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通过数字化三维重建与测量分析正常蒙古族青年大学生耳郭参数,为耳郭再造术、外伤性耳缺损和法医伤残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32名蒙古族青年大学生采用三维扫描仪进行耳郭三维扫描。筛选出59例(左侧28例,右侧31例)正常耳郭,根据人体测量学利用软件测量耳郭形态耳长、宽,容貌耳长、宽,耳垂长、宽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59例正常蒙古族青年大学生耳郭形态耳长(25.72±2.64)mm、形态耳宽(49.73±5.18)mm、容貌耳长(60.06±4.89)mm、容貌耳宽(28.68±3.25)mm、耳垂长(15.71±2.67)mm、耳垂宽(20.45±2.92)mm,计算出形态耳指数194.98±26.03、容貌耳指数47.91±5.36。 结论 耳郭对称性良好,耳郭容貌耳长在性别上存在差异(P<0.05),蒙古族青年大学生男性容貌耳长大于女性。蒙古族与不同地区汉族存在差异(P<0.05),蒙古族青年大学生容貌耳长大于中国西北汉族,蒙古族青年大学生容貌耳长与四川汉族相近。20~29岁河南汉族男性容貌耳长大于本文20~22岁男性容貌耳长。蒙古族青年大学生男性容貌耳长大于中国西北汉族男性的。蒙古族青年大学生容貌耳长与20岁南方汉族相近。贵州屯堡汉族男性容貌耳长大于本研究(20~22岁)蒙古族青年大学生容貌耳长。蒙古族青年大学生男女均大于印度西北部人群容貌耳长。高加索人男性容貌耳长大于蒙古族青年男性大学生容貌耳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三维重建后的耳郭进行几何形态测量,分析耳郭形态的左右对称性及性别差异。方法:对78例辽宁汉族青年人(男性38人,女性40人)进行128排螺旋CT扫描;将CT数据导入VG Studio MAX3.0中进行三维重建并对标志点进行三维坐标测量;使用WinEDMA1.0.1对三维标志点进行对称性、性别差异分析,所得结果进行bootstrap非参数检验。结果:通过对男女耳郭形态进行欧几里德距离矩阵分析显示,男女耳郭形态左右对称性均不存在显著形态学差异;但耳郭形态存在性别差异,且男性耳郭整体轮廓大于女性。结论:辽宁汉族成人左右耳郭形态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男性耳郭总体轮廓大于女性,体现在形态耳宽、容貌耳宽、形态耳长、容貌耳长,在形态差异矩阵中线段比值均大于1.05。为颅面部形态的表型研究、法医的个体识别推断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耳郭的测量与美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耳郭的修复、整形、美容提供形态学基础 ,进一步丰富形态学资料。方法 :用人体测量仪对 50 4例大学生的耳郭进行了 19项测量。结果 :容貌耳宽 :男性 30 .77± 3.73( 39.4 1~ 2 2 .30 ) mm,女性 30 .4 5± 4 .2 3( 36.2 0~2 4 .2 0 ) mm,容貌耳长 :男性 58.51± 4 .2 4 ( 68.80~ 4 1.90 ) mm,女性 56.73± 5.0 8( 64.70~ 4 1.50 ) mm,另测量了耳正中宽、容貌耳宽至耳正中宽距 ,耳上游离部长度、深度 ,耳后游离部长度、深度 ,耳根长、宽 ,耳垂长、宽 ,耳屏对耳屏间宽 ,耳屏切迹深 ,耳屏高 ,耳垂下垂度 ,耳甲腔宽、高、深 ,并对容貌耳宽、长及耳后游离部深、长进行了指数计算。结论 :耳郭的形态个体差异较大 ,但自身比例较接近。耳郭整形时应考虑自身比例  相似文献   

4.
修勤  丁士海 《解剖学杂志》2000,23(2):181-183
目的:为积累资料的探讨国人股骨髁的性别差异。方法:随机对33~76岁194例健康人(男138,女56)拍摄膝部正侧位X线片;在正位片上测量了上髁宽和内、外侧髁宽,在侧位片上测量了内、外侧髁长和高。用SPSS软件计算出5个指数和7个性别判别分析式。结果:所测7项均具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t=3.53~13.94,P〈0.01),5项指数除髁高指数外,均无显著性性别差异;7个性别判别式的回代判别率在7  相似文献   

5.
目的 获得阿克陶县塔吉克族成人的头面部体质人类学特征,并通过与其他人群的聚类分析探讨其族源问题。 方法 按照《人体测量方法》对新疆阿克陶县286名塔吉克族成人(男121人,女165人)的12项头面部形态观察指标、19项头面部测量指标、12项头面部指数及其分型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阿克陶县塔吉克族成人头长、头宽、头高、额最小宽、面宽、下颌角间宽、鼻宽、口裂宽、耳上头高、容貌面高、形态面高、鼻长、鼻高、容貌耳长、容貌耳宽、颧部突出度、鼻根高度、鼻背侧面观、鼻基底方向等指标具有性别间差异(P<0.05);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县塔吉克族相比:颧部突出度、眼裂倾斜度、鼻根高度、鼻基底方向、鼻孔最大径、耳垂分型、头宽高指数分型、形态面指数分型、鼻指数分型等头面部类型指标存在地区间差异(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塔吉克族具有独特的头面部特征,单独聚为一类,并与伊朗人较相似。 结论 阿克陶县塔吉克族具有欧罗巴人种的头面部特征,阿克陶县塔吉克族与塔什库尔干县塔吉克族的头面部特征有一定差异,从头面部特征看可能与东伊朗部族人群具有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浙江绍兴地区汉族人类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方法:遵循知情同意原则,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赴浙江省绍兴地区调查了汉族687例(城市男性144例,城市女性153例,乡村男性186例,乡村女性204例)38项头面部指标.结果:男、女性随年龄增长均出现有蒙古褶率下降、眼裂变窄,眼裂倾斜度渐趋水平、鼻翼变宽、上唇皮肤部高度增加、红唇厚度减小.头长、下颌角间宽、鼻宽、口裂宽、形态面高、鼻高、鼻长、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容貌耳宽、面颊皮褶以及男性的容貌面高与年龄呈正相关,不同年龄组间这些指标值(除女性形态面高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头宽、面宽、眼内角间宽、眼外角间宽、鼻深、唇高、红唇厚度、耳上头高均与年龄呈负相关,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额顶宽度、形态面、容貌面、头面高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头长宽、头长高、容貌耳指数及口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浙江汉族人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随年龄增长,汉族闽南语族群成年人头面部指标、指数的变化规律.方法: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按照国际学术界标准,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在福建闽南地区调查了汉族679例(男322例,女357例)成年人的38项头面部指标,计算出13项头面部指数,对头面部测量指标、指数与年龄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头宽、额最小宽、面宽、眼外角间宽、唇高、红唇厚度、头水平围与年龄呈负相关.口裂宽、红唇皮肤部高、容貌耳长、容貌耳宽、面颊皮褶厚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头长宽指数、口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形态面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汉族闽南语族群头面部形态特征的一些测量指标、指数及观察指标的分型比例随年龄增长呈现一定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汉族青年人面部对称性进行测量分析,为面部修复重建和美容整形手术提供数据.方法:按<人体测量方法>和自定义的测量项目,对四川地区汉族青年人(19~24岁)面部11项测距和3项角度作双侧性测量,并计算双侧均数、差值均数、非对称率.结果:14个测量项目均呈现高度对称性;唇弓内侧嵴长等6项70%~89%的个体差值在1mm以内,耳长和耳宽71%~75%的个体差值在2mm内,口角耳屏距等3项间距78%~88%的个体差值在4mm内,耳 颞角等3项角度68%~93% 的个体差值在4°内.结论:四川地区汉族青年面部两侧器官高度对称,面部间距和角度存在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所提供的数据可为临床面部损伤修复、面部重建和美容手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四川汉族体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四川城市、乡村成人的体质特征.方法 按照Martin<人体测量方法>和<人体测量手册>规定的方法,在四川资阳地区简阳市调查342例男性(城市汉族男性137例,乡村汉族男性205例)和357例女性(城市女性151例,乡村女性206例)成人的86项体质指标,计算35项体质指数,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并将之与我国族群资料进行比较,对四川汉族体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 四川汉族(男女合计)上眼睑有皱褶率较高,有蒙古褶率低,眼裂高度多为窄型,眼外角多高于眼内角,鼻根高度多为中等型,鼻背多为直型,颧骨多不突出,鼻基部多为上翘,鼻翼高度多为中等,鼻孔最大径多为斜位;鼻翼宽度多大于眼内角宽,耳垂三角形率最高,上唇皮肤部高度多为中等,红唇厚度薄型率(49.1%)最高,中型率(40.1%)亦较高,厚红唇率低;发色为黑色,眼色多为褐色,肤色多为黄色.按头面部指数均值,四川汉族男女性均为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超狭面型、狭鼻型、长躯干型、亚短腿型、宽肩型、宽骨盆型,男性还为中胸型,女性还为宽胸型.四川汉族城市男性为中等身材,城市女性、乡村男性、乡村女性均属于亚中等身材.结论 四川汉族头面部指标值、指数值明显受到南亚类型族群与北亚类型族群的共同影响.四川汉族体部指标值更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体部指数值介于北亚类型族群与南亚类型族群之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数字化三维重建与测量分析内蒙古地区正常蒙古族青年大学生面部解剖学参数,评价面部性别差异,以便对外科美容整形、颌面部正畸等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完善面部轮廓数据库,为现代蒙古族青年男女面部整形提供美学参考。 方法 对60名(男30例,女30例)蒙古族青年大学生采用面部三维扫描,利用软件测量头宽、形态面长等12项指标以及头面部指数,并进行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对比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的面部差异。 结果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青年大学生左右侧眼裂宽分别为(31.76±4.81)mm、(31.47±4.3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眼裂宽分别为(35.49±2.74)mm、(27.74±1.99)mm,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间比较头宽、容貌面长、面宽、形态面长、眼外角间宽,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出男女性鼻指数分别为72.55±1.63、73.14±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面宽指数、形态面指数、额面指数、唇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形态面指数分型,男性阔面型多见占46.67%,女性超阔面型多见占56.67%;根据鼻指数分型,男女性中鼻型多见分别占50%和53.33%。 结论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青年大学生面部三维指标,男性普遍大于女性;男性形态面指数分型多见阔面型,女性形态面指数分型多见超阔面型;鼻指数分型男女性均多见中鼻型。与其他民族相比,蒙古族男女性都存在面宽较宽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数字化三维重建与测量分析内蒙古地区正常蒙古族青年大学生面部解剖学参数,评价面部性别差异,以便对外科美容整形、颌面部正畸等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完善面部轮廓数据库,为现代蒙古族青年男女面部整形提供美学参考。方法对60名(男30例,女30例)蒙古族青年大学生采用面部三维扫描,利用软件测量头宽、形态面长等12项指标以及头面部指数,并进行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对比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的面部差异。结果内蒙古地区蒙古族青年大学生左右侧眼裂宽分别为(31.76±4.81)mm、(31.47±4.3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眼裂宽分别为(35.49±2.74)mm、(27.74±1.99)mm,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间比较头宽、容貌面长、面宽、形态面长、眼外角间宽,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出男女性鼻指数分别为72.55±1.63、73.14±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面宽指数、形态面指数、额面指数、唇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形态面指数分型,男性阔面型多见占46.67%,女性超阔面型多见占56.67%;根据鼻指数分型,男女性中鼻型多见分别占50%和53.33%。结论内蒙古地区蒙古族青年大学生面部三维指标,男性普遍大于女性;男性形态面指数分型多见阔面型,女性形态面指数分型多见超阔面型;鼻指数分型男女性均多见中鼻型。与其他民族相比,蒙古族男女性都存在面宽较宽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掌骨的X线测量及其与身高的性别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掌骨的侧别与性别差异及性别判别方法,积累有关解剖学资料。方法:随机选择健康汉族大学生,进行双手后前位x线拍片,分别测量各掌骨长与中点宽,同时测量身高,将所得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男性第2、4、5掌骨宽度以及女性第3、4、5掌骨宽度左右手侧差有显著性意义,男女性别差异亦有显著意义;同时应用Fisher法分析得出4个判别式,判别率分别为87.6%和89.8%。结论:所得性别判别式对法医学性别判别应用价值较大,为体质人类学和法医学提供了有关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四川凉山彝族头面部群体遗传学特征。方法用随机整群抽样法,调查313例(男性204例,女性109例)四川凉山彝族中学生9项遗传学指标。结果 (1)彝族有眦褶率、上眼睑有褶皱率、铲型门齿率、凸型鼻梁率、宽型鼻孔率、突型下颏率、有耳垂率、尖形发际率和卷发率分别为58.47%、85.94%、95.85%、2.87%、77.32%、4.15%、72.84%、37.70%和23.00%。(2)额头发际有性别差异。结论四川凉山彝族9项头面部群体遗传学特征与其他族群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常人的手掌长度、宽度和厚度等特征,为补充体育科学、体质人类学基础资料和相关临床(行为)评估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利用活体测量法,选择拉萨市自愿参加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有效调查对象216例,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2.12±3.06)岁,其中男性136例(藏族64例,汉族72例),女性80例(藏族40例,汉族40例)。采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被试者左侧手长、指长和掌长等27项直接测量指标;通过手长和手宽计算手长宽指数和手面积等2项间接指标。结果藏族男性与汉族男性比较,手长、掌厚和手长宽指数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0.01);藏族女性与汉族女性比较,手长、手背长、手宽、掌长、掌宽、拇指长、示指长、中指长、环指长、小指长、拇指指关节宽、中指近侧指关节宽、中指远侧指关节宽、环指近侧指关节宽、中指近侧指关节厚和手面积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0.01)。藏族青年掌指形态不同性别间比较,除掌厚、掌尺侧厚和手长宽指数外(P>0.05),其他测量指标值均为男性大于女性(P<0.05,0.01);汉族青年掌指形态不同性别间比较,除掌宽和手长宽指数外(P>0.05),其他测量指标值均为男性大于女性(P<0.05,0.01)。结论藏族男青年的掌指形态较汉族呈现出手掌较厚和手长略短的特点,藏族女青年的掌指形态在长度、宽度和厚度上小于汉族女青年。女性掌指形态在长度、宽度和厚度上均小于男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云南蒙古族头面部群体遗传学特征。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调查云南省通海县208例(男性105例,女性103例)蒙古族9项头面部群体遗传学指标。结果 1)云南蒙古族有内眦褶率89.5%,上眼睑皱褶率91.4%,铲型门齿率96.19%,凸鼻梁率32.4%,宽鼻孔率80%,突型下颏率32.4%,耳垂率76.2%,额头发际有尖率21%,卷发率7.7%;2)除了耳垂类型和鼻梁类型外,其余7项指标类型出现率在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3)9项特征彼此间相关性极小;4)与内蒙古9个蒙古族人群相比,多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 与北方内蒙古蒙古族群体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指甲的测量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指甲的再植再造、修复整形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测量255例大学生的指甲长、指甲宽和手长、手宽等15项指标,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计算出男女各项指标的测量值。各均值的性别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各指甲长之间,各指甲宽之间均呈正相关,而指甲长与手长之间无相关关系,由其余各指推算拇指甲长的回归方程可靠。结论:临床指甲再造和整形时可依据各指甲长之间的回归方程来推算应设计的指甲长度,而不应按手长估计,同时要考虑指甲宽长间的比例。  相似文献   

17.
修勤  丁士海 《解剖学杂志》2000,23(2):181-183
目的为积累资料和探讨国人股骨髁的性别差异,方法随机对 33~76 岁 194 例健康人(男 138,女 56)拍摄膝部正侧位 X 线片;在正位片上测量了上髁宽和内、外侧髁宽,在侧位片上测量了内、外侧髁长和高。用 SPSS 软件计算出 5 个指数和 7 个性别判别分析式。结果所测 7 项均具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t=3.53~13.94,P<0.01),5 项指数除髁高指数外,均无显著性性别差异;7 个性别判别式的回代判别率在 75.45%~89.73%间。结论股骨髁的 X 线测量对性别判别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心电图QRS电压标准诊断左室肥大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临床上常用的几项心电图QRS电压标准诊断左心室肥大(LVH)的价值及性别差异。方法:选择2003-2007年我院体检及住院患者496例,依据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正常组(男207例,女83例)和左心室肥大组(男126,女80例)。计算各项QRS电压标准诊断左心室肥大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并比较各项电压标准诊断左心室肥大的性别差异。结果:各项QRS电压标准诊断左心室肥大的特异性均〉95%。在单项指标中,Rv5〉2.5mV标准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分别为62.8%和85.1%,明显高于Rv6及RavL电压标准。在复合指标中,Cornell指数和Sokolow指数诊断左心室肥大的敏感性和准确率明显高于RⅠ+SⅢ指标。男、女性采用相同的电压阈值,其诊断性能存在明显性别差异。结论:Cornell指数、Sokolow指数及Rv5电压标准是诊断左心室肥大的较好的指标。男、女性采用不同的电压阈值标准,可望进一步改善目前心电图诊断左室肥大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T盒转录因子3/5(TBX3/TBX5)基因5个位点(rs2242442、rs1061651、rs8853、rs11067101、rs6489956)多态性与指长比(2D∶4D)间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体质测量法和多重PCR检测法,分析799名宁夏汉族大学生双手2D∶4D及TBX3和TBX5基因位点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及其间的关系。结果 :宁夏大学生女性左手和右手2D∶4D均显著高于男性;TBX3和TBX5基因5个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论男性还是女性,5个SNPs位点多态性与2D∶4D均无显著关联。结论 :宁夏汉族大学生群体2D∶4D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尚未发现TBX3和TBX5基因位点多态性与2D∶4D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人类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方法调查了汉族湘语族群730例的头面部指标共38项,并计算了12项头面部体质指数,对湘语族群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随年龄增长,湘语族群有蒙古褶率下降,眼裂变窄,眼裂倾斜度内角高率增加,眼色变浅,上唇皮肤部高度增加,上红唇变薄,鼻翼宽的宽型率增加;湘语族群头长、鼻宽、形态面高、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容貌耳宽、面颊皮褶与年龄呈正相关,头宽、面宽、眼内角间宽、眼外角间宽、唇高、红唇厚度、耳上头高与年龄呈负相关,并且上述指标值在不同年龄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湘语族群容貌面、形态面、头面高指数与年龄均呈正相关,头长宽、头长高、口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上述指数值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湘语族群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