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氨喋呤(MTX)与米非司酮联合中药宫外孕Ⅱ号方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12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6例,观察组采用MTX和米非司酮联合中药宫外孕Ⅱ号方治疗,对照组给予MTX和米非司酮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第1疗程有效率、总有效率、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包块消失时间、输卵管通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X与米非司酮联合中药宫外孕Ⅱ号方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方法简便,疗效高,疗程短,不良反应小,可保留生育功能,患者易于接受,尤其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彩霞  刘恒炼 《中国药房》2014,(19):1787-1788
目的:观察中药经验方新宫外孕Ⅰ号方加味联合甲氨蝶呤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治疗组3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肌肉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口服新宫外孕Ⅰ号加味方。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下降程度、附件区包块大小及盆腔积液深度改变情况。结果:中药煎剂新宫外孕Ⅰ号方加味配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在临床总有效率、降低HCG、缩小附件区包块以及减少盆腔积液方面比单纯使用甲氨蝶呤更具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异位妊娠,不仅能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不良反应小,且能更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输卵管功能及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宫外孕Ⅱ号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异位妊娠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给予宫外孕Ⅱ号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β-HCG、住院时间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87.5%,对照组治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β-HCG下降至正常水平时间为(12.1+5.3)d,短于对照组的(18.9±7.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包块缩小情况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也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外孕Ⅱ号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显著,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异位妊娠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甲氨喋呤、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喋呤、米非司酮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愈患者数量及治疗7d后血β-HCG下降>15%患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血β-HCG转阴时间及包块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对照组为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早期未破裂型异位妊娠能明显缩短治愈时间,降低输卵管破裂的可能性,减少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评价联合使用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与单独口服米非司酮对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对输卵管妊娠实施治疗。结果联合用药的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β-HCG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β-HCG回落至正常范围所需时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使用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较理想,治疗后不良反应少,推荐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35例,单用甲氨喋呤治疗。观察两组治愈率、血β-HCG下降情况、转阴时间及药物副反应。结果①治愈率:治疗组治愈率88.6%、对照组治愈率6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β-HCG下降情况:治疗组、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转阴时间:治疗组、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组包块消失时间:治疗组、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治疗组、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药物副反应:治疗组、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在治愈率方面明显优于单用甲氨喋呤。  相似文献   

7.
崔蓉  李新 《淮海医药》2015,(2):139-140
目的观察分析甲氨蝶呤(MTX)配合中药口服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126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患者,将126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方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给予甲氨蝶呤治疗。甲氨喋呤用法0.4 mg·kg-1·d-1,肌注,连续5 d。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87.3%,对照组为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β-HCG下降水平、附件包块缩小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异位妊娠患者,甲氨喋呤0.4 mg·kg-1·d-1,肌注,连续5 d,同时服用中药治疗异位妊娠优于单用甲氨蝶吟治疗,疗程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杀胚Ⅰ号方联合MTX治疗治疗剖宫产后瘢痕部位妊娠(CSP)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4例CSP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将甲氨蝶呤(MTX)局部注射到孕囊,待血HCG降至2000 IU/L以下,再予清宫术;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将甲氨蝶呤(MTX)局部注射到孕囊的基础上开始口服中药杀胚Ⅰ号方,待血HCG降至2000 IU/L以下,再予清宫术,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β-HCG降低至2000IU/L以下的时间以及子宫下段超声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均<0.05);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中药杀胚Ⅰ号方联合MTX治疗CSP疗效显著,突显中医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异位妊娠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甲氨喋呤、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喋呤、米非司酮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愈患者数量及治疗7d后血β-HCG下降〉15%患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血β-HCG转阴时间及包块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对照组为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早期未破裂型异位妊娠能明显缩短治愈时间,降低输卵管破裂的可能性,减少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毛玲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9):61-61,63
目的探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3种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方法的优劣。方法将已婚育龄妇女建档管理,并定期进行体检。疑似病例,行β-HCG测定和B超检查,确诊异位妊娠后,应用随机分类法分为3组(Ⅰ、Ⅱ、Ⅲ)。治疗药物:Ⅰ组单用甲氨喋呤(MTX),Ⅱ组选用甲氨喋呤配伍来非司酮(Ru486)(MTX+Ru486),Ⅲ纽选用甲氨喋呤配伍5-氟尿嘧啶(MTX+5-Fu)。结果Ⅰ组治疗成功率75%,Ⅱ组治疗成功率87.5%,Ⅲ组治疗成功率80.77%。采用统计学处理,Ⅱ组治疗成功率明显优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MTX+Ru486联合用药治疗异位妊娠成功率高,起效快,且不良反应小。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洁尔阴治疗尖锐湿疣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洁尔阴治疗本院门诊的尖锐湿疣患者48例总结分析如下:回资料与方法l.l临床资料近5年本院JI诊收治的尖锐湿疣86例,其中阴道发病48例(558%);诊断依据:患者本人或性伙伴有不洁性生活史,肉眼检查阴道粘膜有大小不等的、淡红色赘生物,质较脆,易出血,形状有乳头状、菜花状、疣状。1.2治疗方法患者取卧位,自行将洁尔阴原液10~20ml用阴道冲洗器注入阴道深部,抬高臀部防止药液流出,保持约10分钟,然后起立,让药液流出,每天1~2次,1周为1个疗程。2结果用药2个疗程,治愈35例(729%);部分病灶消失43例(89.6%);无效5…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关预后系统对我国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伴骨髓纤维化的预后效力,探讨AML/MDS伴骨髓纤维化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AML及MDS伴骨髓纤维化患者病例资料,采用PMF-IPSS、DIPSS、IPSS-Chinese、DIPSS-Chinese、MYSEC-PM、 MDS-IPSS、IPSS-R、WPSS对其进行预后分组及评估,并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PMF-IPSS、DIPSS、IPSS-Chinese、DIPSS-Chinese、MYSEC-PM、 MDS-IPSS、IPSS-R、WPSS均不能对AML/MDS伴骨髓纤维化患者进行准确预后,在MDS-IPSS、WPSS基础上增加骨髓纤维化分级可改善其预后效力。有脾肿大(P=0.015)、有输血依赖(P=0.008)、纤维化分级≥2级(P<0.001)、CRP>5.0 mg/L(P=0.032)是AML/MDS伴骨髓纤维化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目前缺乏AML/MDS伴骨髓纤维化的预后系统,脾肿大、输血依赖、纤维化分级及CRP与其预后相关,或许可为预后评估及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斯的明复合罗哌卡因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PCEA均用罗哌卡因178 m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0 ml.A组加新斯的明2 mg,B组加新斯的明3 mg,C组加吗啡4 mg,D组加新斯的明2 mg和吗啡2 mg.记录术后6、12、24和48 h的VAS评分、循环变化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A组术后48 h内各记录时点的VAS评分均比B、C、D 3组高.4组术后血压和心率变化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C组术后瘙痒的发生率(26.7%)明显高于其他3组.结论 罗哌卡因178 mg PCEA加新斯的明2 mg和吗啡2 mg的镇痛效应与单加吗啡4 mg相当,而副作用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2例,按照是否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分成合并组和单纯组,而后对这两组的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合并组患者的男性所占比例、吸烟者比例、患者年龄、发病年龄、抗环瓜氨酸抗体、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骨破坏发生率均较单纯组高.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可能与诸多临床指标均存在较大的相关性,临床应给予关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拟行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患者,在术中密切注意各种操作细节,可降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发生率,提高RFCA成功率.方法:选择自2000年6月至2006年1月共55例AVNRT拟行RFCA的患者,常规放置CS电极、HRA电极、HIS电极、RV电极,行心内电生理检查(EPS),确诊为AVNRT.消融导管经股静脉送至右房,采用影像与心内电图相结合确定靶点,在希氏束和冠状静脉窦口之间进行仔细标测,寻找小A大V,确定靶点图的标准为A/V为小于0.5,无H波,于窦性心律下行射频消融,功率为20 W-30 W,在放电过程中,严密监测,如有AV间期延长、快速交界心律(>150 bpm)、消融电极向上移位等立即停止放电,重新标测;成功标志为:放电15秒内出现交界性心律,在该部位继续放电,直至交界性心律消失.消融的终点为:静滴异丙肾上腺素不能诱发原有的心动过速,无AH跳跃,无心房回波,消融成功.结果:55例AVNRTK患者均为慢径消融,成功率100%,无1例复发,其中2例在术中出现一过性I度AVB,立即停止放电,观察1-3 min均恢复正常房室传导,而另1例在术中出现Ⅲ度AVB,立即停止放电,但始终未恢复正常房室传导,成为永久性ⅢAVB.结论:在AVNRT的RFCA中,应严密监测,可降低Ⅲ度AVB发生率,提高RFCA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6,(3):82-84
目的探讨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皮下注射胸腺肽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IL-6、TNF-α、CD4~+、CD8~+、CD4~+/CD8~+。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显效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80.48%),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IL-6、TNF-α、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出现明显降低,CD4~+、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均出现明显升高,观察组IL-6、TNF-α、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临床疗效较好,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免疫功能明显提高,可作为一种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有效的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联合尿道切开镜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骶管麻醉下用F8/9.8输尿管镜检查尿道狭窄情况,直视下将导丝通过狭窄段尿道置入膀胱。如尿道狭窄段无小孔通道,可从膀胱造瘘管内注入美蓝液,再用力按压膀胱,同时观察闭锁远端有无蓝色液体渗出。改尿道切开镜循导丝的后尿道于12点处切割狭窄环,前尿道于6点方向切开,边切割边推进尿道镜,直至24F尿道内切开镜进入膀胱。术后常规留置F18~F22三腔气囊导尿管4~6周,运用抗生素治疗,拔管后定期行尿道扩张1~3月。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一次切开成功。本组手术时间35~83 min,平均46 min。术后住院5~8 d。留置导尿管拔出后l周内排尿通畅,19~21F尿道扩张器通过顺利。无尿失禁、尿外渗、继发性出血,尿道热等发生。结论输尿管镜直视下留置安全导丝,再行尿道切开镜治疗尿道狭窄可有效减少尿道穿孔或假道的发生,是一种并发症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比较快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机械通气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其优势和不足,总结经验,以更好的指导临床护理的进行。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近3年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70名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密切的护理,观察病情和护理效果,并加以总结。结果对机械通气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适当护理后,患者得到较好恢复,病情有所缓解,成功脱离呼吸机,同时有效减少其他并发症状的出现,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结论适当的护理,能够使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较快恢复,摆脱呼吸器帮助,病情得到有效缓解,有效率较高,同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