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手术前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例脑胶质瘤患者及20例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并进行MRI及DTI检查。分析低级别胶质瘤及高级别胶质瘤与相邻脑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关系及临床症状的评价,比较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胶质瘤病灶区、灶周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的MD值、FA值。结果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共13例)推移相邻脑白质纤维束,手术效果较好,切除充分,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术后较术前均明显改善。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共7例)浸润、破坏相邻脑白质纤维束,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术后较术前改善不明显。三个区域的MD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胶质瘤病灶区、灶周水肿区、正常白质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病灶区MD值高于灶周水肿区,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FA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正常白质区、灶周水肿区、胶质瘤病灶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技术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手术切除范围的判断均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对手术风险的评估及患者疾病预后的预测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颅内胶质瘤分级上的价值。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0例颅内胶质瘤(低级别16例,WHOⅠ~Ⅱ级,高级别14例,WHOⅢ~Ⅳ级),使用Philips Achieva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在术前进行常规扫描及DTI数据采集。使用PhilipsEWS工作站的Release2.6.3,Fibertrak软件,对比分析FA(fractionalanisotropy,部分各向异性)、RA(relative anisotropy,相对各向异性)和ADC(apparent diffusionco efficient,表观扩散系数)三个参数在胶质瘤不同级别中的表现。结果高级别胶质瘤肿瘤实质部分(包括强化区及未强化区)的FA值及RA值均高于低级别组(P〈0.01),ADC值低于低级别组(P〈0.01)。结论 DTI能够为鉴别胶质瘤分级提供一定信息。  相似文献   

3.
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高级别胶质瘤13例和低级别胶质瘤8例,均作了MRI平扫、增强扫描和DTI,测定两组肿瘤实质区、囊变坏死区及瘤周水肿区MD值、FA值,分别比较两组肿瘤上述三个区域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高级别组肿瘤实质区、囊变坏死区及瘤周水肿区MD值分别为(0.976±0.171)×10-9㎜2/s、(1.92±0.515)×10-9㎜2/s、(1.41±0.288)×-9㎜2/s,低级别组上述三个区域MD值分别为(1.28±0.320)×-9㎜2/s、(1.77±0.567)×-9㎜2/s、(1.19±0.218)×-9㎜2/s,高级别组肿瘤实质区MD值低于低级别组(P<0.05),两组肿瘤囊变坏死区、瘤周水肿区M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级别组上述三个区域FA值分别为0.137±0.056、0.0824±0.061、0.148±0.09,低级别组分别为0.149±0.0504、0.105±0.0623、0.160±0.083,两组肿瘤上述三个区域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测定胶质瘤肿瘤实质区MD值,有助于胶质瘤的分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3.0T MRI 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显示胶质瘤与相邻脑白质纤维束解剖关系在手术前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4例脑胶质瘤患者行常规MRI及DTI检查,原始数据采集后传入工作站,应用Functool 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处理,分别获得各自的部分各向异性图(FA图)、彩色编码张量图及脑白质纤维束图;并测定8例高级别胶质瘤肿瘤病灶区、灶周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的平均弥散系数(MD值)、各向异性指数图(FA值).分析肿瘤与相邻脑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关系,并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 16例Ⅰ~Ⅱ级胶质瘤推移相邻脑白质纤维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8例Ⅲ~Ⅳ级胶质瘤浸润破坏相邻脑白质纤维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未明显改善.肿瘤病灶区和灶周水肿区与正常白质区的M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病灶区与灶周水肿区的M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区域的F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DTI 技术可在活体清晰、无创、直观地显示脑胶质瘤与周围脑白质纤维束的关系,DTI的MD值和FA值可区分高级别胶质瘤肿瘤病灶区、灶周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DTI技术对脑胶质瘤术前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手术风险和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多参数值在脑肿瘤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评价扩散张量纤维不走过场束成像(DTT)在显示脑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纤维束关系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低级别、高级别)、脑膜瘤、转移瘤共44例.行常规T1WI、T2WI、增强T1WI及扩散张量成像.测量病灶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囊变坏死区、水肿临近正常白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DCavg值、FA值、1-VR值及RA值,分析各测量值与肿瘤的相关性.利用DTI数据进行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重建病变周围脑白质纤维束,观察肿瘤与脑白质纤维束的关系.结果 低级别、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及转移瘤的肿瘤实体、瘤周水肿区的FA值、1-VR值及RA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FA图、FA彩色编码图、DTT图均能显示脑白质纤维受累情况.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及脑膜瘤良性肿瘤周围的白质纤维束多呈推挤水肿改变,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及转移瘤恶性肿瘤周围的白质纤维束多表现为以浸润破坏为主.结论 DTI较常规MRI能更确切、直观地显示脑内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的关系,结合FA值、1-VR值及RA值能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PCa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Gleason评分进行分级。患者均行DTI检查,测定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分析FA值、ADC值与患者Gleason评分的关系。结果:低级别组DTI图表现为纤维束排列稠密、未见中断;中级别组DTI图显示纤维束排列紊乱、稀疏;高级别组DTI图显示纤维束中断;低级别组、中级别组和高级别组FA值逐渐升高,ADC值逐渐减小(P<0.05);ADC值和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FA值和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可作为无创评估PCa患者病理分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9,(5):603-606
目的:探讨磁灌注加权(PWI)、扩散张量纤维束(DTI)、氢质子共振波谱(~1H-MRS)成像扫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脑胶质瘤的48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术前行PWI、DTI、~1H-MRS扫描检查,测量瘤实质区、瘤周围水肿区及健侧CBV、CBF、FA、代谢物质成分及比值,并进行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DTT),依据术前三种功能成像结果对胶质瘤级别进行判断。结果:48例胶质瘤瘤实质区及周围水肿区CBV、CBF值显著高于健侧白质区,FA值低于健侧白质区;瘤实质区CBV、CBF值显著高于瘤周围水肿区,FA值低于瘤周围水肿区(P<0.05)。高级别瘤实质区和周围水肿区rCBV、rCBF值均显著高于低级别(P<0.05);但rFA值在高低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级别患侧Cho/Cr、Cho/NAA值均显著高于健侧,NAA/Cr值显著低于健侧,且高级别患侧Cho/Cr、Cho/NAA显著高于低级别,NAA/Cr值显著低于低级别(P<0.05)。综合三种功能成像对脑胶质瘤诊断的正确率达93.75%。结论:PWI、DTI、~1H-MRS在脑胶质瘤诊断中各有优势,术前联合应用三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可更准确的判断胶质瘤级别。  相似文献   

8.
孟海霞  马强  刘娜嘉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140-1141,F0003
目的评价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指标平均弥散系数(MD)及各向异性分数(FA)在鉴别瘤周水肿区域性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的40例幕上脑肿瘤患者的DTI资料,比较不同肿瘤瘤周水肿区及高级别胶质瘤不同成分间的MD值、FA值。结果高级别胶质瘤与转移瘤比较,MD值、FA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瘤与脑膜瘤比较,MD值、FA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FA值明显低于脑膜瘤(P〈0.01),两者MD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瘤周水肿区MD、FA的定量测量结合FA图的形态学改变,有助于鉴别瘤周水肿区域性质,进而界定肿瘤的真实际边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收集该院78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MRI常规、DTI扫描,分析患者的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水肿旁白质区的各项异性分数(FA值)、rFA值,并计算正常白质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同时分别测量灌注最明显区域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值,计算出病变区与正常脑白质区的比值rCBV、rCBF。结果 78例胶质瘤患者中,26例低级胶质瘤,52例高级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的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区、水肿旁白质区的FA值、rFA值均显著高于高级别胶质瘤的FA值、rFA值(P 0.05);低级别胶质瘤的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正常白质区的ADC值依次为(1.012±0.085)、(1.198±0.127)、(0.781±0.231),均显著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的(1.195±0.129)、(1.014±0.153)、(0.847±0.178)(P 0.05)。结论 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与常规MRI比较,其FA值、rFA值、ADC值能有效判断胶质瘤分级,为医师的治疗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多参数综合分析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星形细胞瘤临床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星形细胞瘤的患者33例,术前均行常规T1WI、T2WI、T1wI增强、DTI检查,其中5例患者术后再次行常规T1WI、T2WI、增强扫描、DTI检查.测量病灶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囊变坏死区、水肿临近正常白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DCavg值、FA值、1-VR值及RA值,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个值在星形细胞瘤分级中的应用.利用DTI原始数据进行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重建病变周围脑白质纤维柬.结果 FA图、FA彩色编码图、DTT图均能显示脑白质纤维受累情况,而常规MRI难以显示;各组中的肿瘤实质区、囊变坏死区、瘤周水肿区及水肿临近正常白质区的DCavg值、FA值、1-VR值及RA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低级别星形细胞瘤肿瘤周围的白质纤维束多呈推挤水肿改变,2例患者术后白质纤维束移位水肿减轻,预后良好,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肿瘤周围的白质纤维束多表现为以浸润破坏为主,3例患者术后无改善.结论 结合常规MR图像,DCavg值、FA值、1-VR值及RA值均有助于区分肿瘤的实质区、囊变坏死区、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结合肿瘤实体、瘤周水肿区及水肿邻近正常自质区的FA值、1-VR值及RA值有助于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鉴别;DTI及DTT可无创的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受累情况,显示重要的脑白质纤维束与脑肿瘤的位置关系,有助于患者术前计划的制定和手术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在大鼠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7只雌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57只,对照组10只,所有成活大鼠分别在接种后第1~2周(22只)和3~4周(35只)行3.0T DTI检查,获得瘤体FA值,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57只荷瘤大鼠,其中低级别胶质瘤18只,高级别胶质瘤39只,DTI显示高级别胶质瘤瘤体FA值(0.167 ± 0.035)高于低级别胶质瘤(0.147 ± 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 P<0.05).结论 DTI参数FA值可以为术前胶质瘤分级提供准确可靠、无创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DTI及DTT在胶质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判断胶质瘤良恶性和侵袭性的价值及胶质瘤与脑白质结构间关系,观察纤维束受损情况,为制定胶质瘤手术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31例不同级别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15例,高级别胶质瘤16例)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DTI检查,分别绘制FA图、DEC图并重建弥散张量纤维素成橡(DTT)图。选择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及水肿边缘作为感兴趣区,分别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相应感兴趣区内的rFA值,并观察肿瘤周围白质纤维束的改变。结果: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平均rFA值均表现出实质部分(低级别组0.428±0.078,高级别组0.366±0.055)、瘤周水肿(低级别组0.578±0.120,高级别组0.458±0.158)、水肿边缘(低级别组0.834±0.074,高级别组0.676±0.138)的顺序递增的趋势。高级别胶质瘤组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和水肿边缘的rFA值均较低级别胶质瘤组明显降低(P<0.05)。在FA图中各级别胶质瘤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低信号。DEC图中病变区颜色黯淡混杂、纤维束整体形态异常。在DTT图中低级别胶质瘤多数表现为纤维束部分中断(12/15),少数表现为受压、偏移(3/15);高级别胶质瘤中,纤维束多呈现明显的变形移位,多数表现为纤维束明显中断、稀疏(13/16);少数表现为纤维束全部或大部分中断(2/16);1例主要表现为受压移位。结论: DTI能够在术前评价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瘤细胞侵袭性并能较全面地观察纤维束改变,可为胶质瘤手术方案的制定、判断手术效果及观察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弥散张量成像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胶质瘤分级及瘤周浸润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病理证实胶质瘤患者28例,其中9例为低级别胶质瘤(WHO分级的Ⅰ或Ⅱ级),19例为高级别胶质瘤(WHO分级的Ⅲ或Ⅳ级),分别测量不同级别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瘤周正常白质区及对应对侧正常脑组织FA值和ADC值,比较有无差异性.结果 低级别胶质瘤实质区FA值(0.14±0.03)低于高级别胶质瘤实质区FA值(0.27±0.01)(P<0.001);低级别胶质瘤实质区ADC值[(1.628±0.347)×10-9mm2/s]高于高级别胶质瘤实质区ADC值[(1.327±0.587)×10-9mm2/s](P.<0.05);低级别胶质瘤瘤周水肿区FA值(0.23±0.04)和ADC值[(1.784±0.129)×10-9mm2/s]均高于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水肿区FA值(0.17±0.02)和ADC值[(1.329±0.038)×10-9mm2/s](P.<0.001);12例胶质母细胞瘤瘤周正常白质区FA值(0.32±0.08)低于对应对侧正常白质(P<0.001).结论 弥散张量成像FA值和ADC值两个参数对于胶质瘤的分级及瘤周浸润的评价具有一定价值. C值[(1.327±0.587)×10-9mm2/s](P.<0.05);低级别胶质瘤瘤周水肿区FA值(0.23±0.04)和ADC值[(1.784±0.129)×10-9mm2/s]均高于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水肿区FA值(0.17±0.02)和ADC值[(1.329±0.038)×10-9mm2/s](P.<0.001);12例胶质母细胞瘤瘤周正常白质区FA值(0.32±0.08)低于对应对侧正常白质(P<0.001).结论 弥散张量成像FA值和ADC值两 参数对于胶质瘤的分级及瘤周浸润的评价具有一定价值. C值[(1.327±0.587)×10-9mm2/s](P.<0.05);低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定量评价高级别星形细胞瘤(Ⅲ~Ⅳ级)与脑膜瘤瘤周水肿区的弥散改变特点及二者差别。方法收集经病理学证实高级别星形细胞瘤15例,良性脑膜瘤15例。分别对二者瘤周水肿区与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 anisotropy,FA)值和平均弥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DCavg)值进行测定、对比分析。结果二者瘤周水肿区的FA值和DCavg值分别显著低于和高于对侧正常脑白质区;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区FA值较对侧正常脑白质区降低程度显著高于良性脑膜瘤。结论应用DTI技术定量评价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与良性脑膜瘤瘤周水肿区的FA值及DCavg值改变特点及二者差别,可以揭示常规MR不能发现的细微病理改变及二者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在胶质瘤分级中的研究价值。方法 31例胶质瘤患者行3.0T MR常规及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定量测量各向异性系数FA及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对低级别、高级别胶质瘤组间定量参数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以肿瘤ROI中ADC与FA值作为临界点绘制出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确定诊断阈值,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14例低级别胶质瘤的FA值为(139.4±81.3);ADC值为(1.36±0.21)×10-3mm2/s;17例高级别胶质瘤FA值为(103.1±41.5),ADC值为(1.09±0.28)×10-3mm2/s.;2两组间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DC值作为临界点判断肿瘤低高级并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9。以ADC值等于1.11×10-3mm2/s作为诊断阈值,区分低高级肿瘤的敏感度为58.8%,特异度为92.9%。以FA值作为临界点判断肿瘤低高级并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62。以FA值等于178.9作为诊断阈值,区分低高级肿瘤的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35.7%。结论 DTI中FA值及ADC值对胶质瘤病理分级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应用弥散张量成像中部分各向异性(FA)和平均弥散率(MD)两个参数对脑神经胶质瘤良恶性进行分级.方法 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患者行弥散张量MRO检查,弥散敏感系数(b值,b=0s/mm2及b=800s/mm2).在FA图和MD图上分别测量肿瘤实质与对侧正常组织感兴趣区的数值,并在各级别胶质瘤之间和胶质瘤与对侧正常组织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Ⅰ~Ⅱ级胶质瘤实质的MD值(1.561±0.363)×10-3 mm2/s,明显高于Ⅲ级MD值(1.148±0.215)×10-3 mm2/s(P<0.01)和Ⅳ级MD值(1.172±0.263)×10-3 mm2/s(P<0.01),但Ⅲ、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级胶质瘤实质的FA值(0.157±0.016)(P<0.01)明显低于Ⅲ级FA值(0.233±0.031)(P<0.01)和Ⅳ级FA值(0.237±0.033)(P<0.01).但Ⅲ、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灶侧MD值和FA值与对侧正常组织感兴趣区MD值与FA值间有显著性差异.FA图像可清楚显示肿瘤与白质纤维的关系.结论 弥散张量成像MD和FA两个参数对于胶质瘤的分级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28层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32例脑胶质瘤患者分为低级别组(Ⅰ~Ⅱ级)21例和高级别组(Ⅲ~Ⅳ级)11例,分别行CT灌注扫描,测量病灶区域和对侧正常脑组织区域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相对脑血流量(r CBF)、相对脑血容量(r CBV)。结果病灶区域CBF、CBV值明显高于对侧正常区域(P<0.05);高级别组病灶区CBF、CBV、r CBF、r CBV均明显高于低级别组(P<0.05);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正常区域CBF、CB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组CBF、CBV离散程度较高级别组大。结论 128层CT灌注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黄强  李海涛  谢延风  石全红 《重庆医学》2013,(21):2456-2457,2460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上的表现特点与病理级别相关性。方法将41例脑胶质瘤患者依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低级别胶质瘤和高级别胶质瘤,术前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DTI及1H-MRS检查,测量患侧占位核心实质区与对侧镜像区表观弥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胆碱复合物(Cho)、N-乙酰天冬氨酸(NAA)和肌酐(Cr)。结果高、低级别胶质瘤肿瘤实质区ADC值和FA值与镜像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级别胶质瘤之间的ADC值和FA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实质区与对侧镜像区NAA/Cr、Cho/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级别胶质瘤NAA/Cr、NAA/Ch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低级别胶质瘤1H-MRS和DTI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高级别星形细胞瘤12例,行常规MR平扫、增强扫描及DTI检查。在ADC图和FA图上分别肿瘤周围水肿区、肿瘤强化区、邻近区域正常脑白质ADC值及FA值,在FA图上明确肿瘤与正常脑白质关系。结果水肿区、肿瘤强化区ADC值和FA值与正常脑白质区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水肿区与肿瘤强化区之间比较,ADC值差异有显著性,FA值差异无显著。FA图上可清楚显示肿瘤实质区脑白质纤维破坏及与周围正常脑白质关系。结论ADC值及FA值能帮助区分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与正常脑白质区,FA图能明确肿瘤与周围正常脑白质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辅助高级别胶质瘤导航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3年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6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DTI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手术均在显微镜下完成,DTI组:皮层切口根据术前DTI显示的肿瘤与功能传导束的关系,选择避开传导束的脑沟进入。对照组:选择距离肿瘤较近的脑沟内进入。观察DTI组患者胶质瘤不同部位DTI的平均弥散系数(MD)、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观察两组患者肿瘤切除率、术后神经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DTI组患者肿瘤病灶区、灶周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的MD值分别为(1.266±0.261)×10^-9、(1.125±0.140)×10^-9、(0.820±0.089)×10^-9mm^2/s,与正常白质区的MD值比较,肿瘤病灶区、灶周水肿区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TI组患者肿瘤病灶区、灶周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的FA值分别为(0.173±0.025)、(0.220±0.029)、(0.405±0.046),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TI组患者肿瘤全切率为92.3%(24/26),对照组为80.0%(24/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9)。DTI组患者术后未见新发神经功能缺损,对照组患者有3例术后肌力减退加重,3例视力减退加重,两组神经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0.0%、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 DTI技术可清晰地显示脑胶质瘤与周围脑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关系,可区分高级别胶质瘤肿瘤病灶区、灶周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划定了肿瘤的界限。对选择适宜的手术途径,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了脑组织结构重要的功能区及传导束,从而对保障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