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在体外对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处于生长对数期的胆管癌细胞QBC939随机分为实验组(GH组)和对照组(NS组),GH组按剂量和培养时间分为50μg/L 2 h(GH50-2 h),50μg/L 24 h(GH50-24 h),100μg/L 2 h (GH100-2 h),100μg/L 24 h(GH100—24 h)四个亚组,NS组按培养时间也分为NS-2 h、NS-24 h两个亚组,2 h和24 h后分别吸取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2并将细胞计数;胆管癌细胞用不同浓度GH培养24 h后固定,以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同时在不同浓度GH干预的培养液中行细胞爬片后固定,用原位杂交法检测IGF1/2受体的mRNA(IGF1R mRNA/IGF2R mRNA)。结果培养液中加人GH 2 h后,QBC939细胞无明显增多(P>0.05),但24 h后细胞数目增多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与NS组(S%:34.60±1.37;PI:0.42±0.01)比较,GH组S%和细胞增值指数(P1)[GH50组:S%(39.36±1.62;PI:0.48±0.02);GH100组:(S%:45.74±2.15;PI:0.53±0.02)]也明显增加(P<0.05)。IGF1R mRNA/IGF2R mRNA在胆管癌中呈阳性表达,且GH可诱导细胞IGF1R mRNA表达,但不诱导IGF2R mRNA的表达增强。结论GH在体外能促进胆管癌QBC939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GH-IGF1-IGF1R轴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80岁,因右下腹痛3个月,大便次数增多伴黏液血便。CT检查:升结肠中下段见一肿块约3cm×9cm×3cm,肠腔明显狭窄,考虑升结肠占位病变,结肠癌可能。纤维结肠镜检查:距肛门70cm(升结肠)见组织球状隆起、表面覆盖坏死物、质较硬,病理:黏膜慢性炎伴少量坏死组织。于2004年1月25日收治入院。实验室检查:WBC6.5×109/L,N0.86,RBC4.28×1012/L,HGB105g/L,CEA1.47μg/L,CA19-917.73U/mL。2月2日手术,术中发现距回盲部5cm升结肠肿瘤4cm×7cm×4cm,缩窄型,结肠系膜内数枚肿大淋巴结,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回盲部升结肠起始部神经鞘…  相似文献   

3.
例1 男,41岁,因反复双下肢水肿7个月于2010年12月31日入院.查体:BP160/100 mm Hg,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指骨和髌骨无畸形.辅助检查:Hb 116 g/L,尿红细胞0~2/HP,尿蛋白量7.03 g/24 h,血浆白蛋白(Alb)25.2 g/L,Ⅲ型前胶原825.5 μg/L,血清IgG 2.65 g/L,IgA 0.52 g/L,IgM 0.44 g/L,补体C3 0.66 g/L,C4 0.07 g/L,Scr 72μmol/L.肾组织病理见图1.  相似文献   

4.
病历摘要男,31岁。因下腹部隐痛8个月,粪尿、便血1个月,于1984年4月21日入院。首发症状为下腹部不适及隐痛伴有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半月后出现尿频尿急,但无血尿。其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下腹疼痛加剧,大便3~5次/天,有时有鲜血便及里急后重感,尿内混有粪便及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发病后体重减轻7kg。经抗炎治疗无效。体查:T37.6℃,P80次/分,R20次/分,Bp14.6/9.3kPa(110/70mmHg)发育良好,头颈心肺正常。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全腹软,轻度胀气,下腹部稍饱满。可触及一成人拳头大的不规则包块,边界不清,中等硬度,压痛,不能移动。肝脾未触及,无腹水征,肠鸣音正常。直肠指检刚可触及包块下缘,指套上有脓血迹。化验:Hb1.55mmol/L(10g%),REC3.72×10~(12)/L(372/μL),WEC5.1×10~9/L(5100/μL),N76%,L23%,M1%。尿常规:微混、蛋白(++)。镜检,脓细胞(++/Hp),红细胞(+/Hp)。大便常规镜检,脓细胞(+/Hp),红细胞(++/Hp)。肝功能:Sp55g/L(5.5g/dL),A/G=1.75/1。肾功能:BUN4.82mmol/L(13.5mg/dl)。钡灌肠X线片:直肠上段有一长5cm狭窄段,边缘不规则,该段有一长条状影进入膀胱,膀胱内有造影剂。其余各段结肠显影正常。B型超声显像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BPH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近、远期变化,探讨TURP前后PSA变化的价值及PSA变化与切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209例接受TURP的BPH患者术前、术后5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的血清PSA水平变化及PSA变化与切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术前PSA水平为(9.82±9.60)μg/L,术后5天为(5.40±4.04)μg/L,术后1个月为(3.5±3.15)μg/L,术后3个月为(2.56±1.13)μg/L,术后半年为(3.47±1.04)μg/L。术后5天与术前相比,PSA下降约(4.42±8.78)μg/L,术后1个月降至术前的35%,5段时间PSA水平互相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SA4μg/L组PSA下降后仍高于PSA≤4μg/L组。TURP的实际切除质量与应该切除质量相减的均数±标准差,总样本为(-0.941±9.56)μg/L,PSA≤4μg/L组为(0.13±10.53)μg/L,PSA4μg/L组为(-3.83±5.41)μg/L。PSA的变化与切除程度呈正相关(P0.01,R=0.91),并且PSA≤4μg/L组与PSA4μg/L组PSA的变化均与切除程度呈正相关(P0.01,1=0.986,R2=0.924),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SA在TURP后呈下降趋势,于1个月左右降至正常水平,并且TURP切除的范围越足够,PSA下降的幅度越大。术后长期随访BPH患者TURP后血清PSA水平,能减少前列腺癌的误诊及漏诊。对于监测术前PSA4μg/L的BPH患者应以其术后自身PSA基线为准,衡量其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指征及前列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正临床资料1病史回顾患者朱某,男,21岁,主因"发现泡沫尿伴血肌酐升高2年"于2017年3月14日在我科就诊。2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尿泡沫增多,于当地医院检查尿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3.6 g/d,血清肌酐231.7μmol/L、尿素氮8.4 mmol/L,B超提示双肾体积缩小、左肾囊肿,诊断为"慢性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 ,71岁 ,因反复下腹痛半年 ,大便次数增加 ,稀水样粪便伴粘冻 3个月。B超检查 :右下腹低回声团块 80 mm× 65 mm,形态不规则 ,内部回声不均匀。 CT检查 :乙状结肠右前方、末端回肠后方见软组织肿块约 89mm× 5 7mm,边缘毛糙 ,相邻系膜增厚 ,拟诊乙状结肠占位 ,病变浸润末端回肠。于2 0 0 3年 1 1月 3日收治入院。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9.5× 1 0 9/L,红细胞 3.5 2× 1 0 12 /L,血红蛋白 1 0 0 g/L,血小板 2 1 4× 1 0 9/L,CEA 2 .1 4μg/L,CA1 996.71 U/ml,CA1 2 5 2 2 .2 6U/ml,纤维结肠镜检查 :距肛门 2 0 cm处见黏膜充血水肿…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74岁,因"大便次数增多2月"于2009年4月21日入院.患者2月前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由1~2次/d增至3~4次/d,伴里急后重,未予诊治.1月前外院肠镜提示:距肛缘13 cm可见一溃疡型肿物,病理活检提示:腺癌.既往:高血压病30余年;10年前出现下壁心肌梗塞.入院检查胸片以及腹部超声未见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危前列腺癌外放疗后影响生化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接受了外放射治疗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资料,术前均未接受内分泌或其他治疗。年龄51~87岁,平均(72.79±7.32)岁;初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0.469~1 000μg/L,30.0μg/L者23例,≥30.0μg/L者11例;临床分期T_(1c)~T_4期;前列腺体积20.08~82.79 mL,平均(37.37±17.92) mL;放射剂量为1 800~7 000 cGy,平均(4 599.41±1 095.68) cGy;术后最低PSA为0~1 000μg/L,平均(70.11±214.63)μg/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为0.02~46.82 ng/mL~2,平均(3.74±8.17) ng/mL~2;1例联合使用粒子植入治疗,34例均联合内分泌治疗。观察分析无生化复发率与初始PSA值、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前列腺体积、外放射剂量、术后最低PSA及PSAD的关系。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为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随访时间2~38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平均16.66个月。10例出现生化复发。3年无生化复发率为45.2%。PSA30μg/L组的无生化复发率高于PSA≥30μg/L组(P=0.020);放疗后最低PSA2μg/L者无生化复发率优于最低PSA≥2μg/L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Gleason评分≤7分者无生化复发率优于7分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初始PSA、Gleason评分、术后最低PSA与生化复发密切相关;前列腺体积、T分期、PSAD表现了与生化复发相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疗效。方法:54例CRPC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内分泌治疗(口服比卡鲁胺50 mg/d,每4周皮下注射戈舍瑞林3.6 mg)+化疗(每3周静脉滴注多西他赛75 mg/m2+口服泼尼松5 mg,早晚各1次),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扶阳化瘀方每日1剂,分早晚服,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及24周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体力状况(Karnosky评分)、生活质量(FACT-P)及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的血清PSA值分别由治疗前的(25.9±39.3)μg/L、(22.1±33.9)μg/L下降至(20.0±21.1)μg/L、(17.9±19.1)μg/L,两组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周后,对照组与治疗组血清PSA较治疗3个月后分别小幅上升至(23.1±28.4)μg/L、(19.6±23.5)μg/L,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12周后体力状况、生活质量、中医症状评分均得到改善,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周时较治疗12周时保持稳定;但对照组治疗12周、24周后体力状况、生活质量、中医症状评分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扶阳益阴、解毒化瘀方联合化疗对CRPC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