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
目的:研制与探讨头面部引流管固定带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制的头面部引流管固定带固定头部引流管。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2016年10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留置的38例头部引流管作为对照组,2017年1月1日—3月31日留置的40例头部引流管、12例胃管、2例空肠营养管作为试验组。分别应用传统方法及头面部引流管固定带对头部引流管进行固定。比较两组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管道移位及管道折叠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病人管道移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道折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制的头面部引流管固定带能二次固定头部引流管,减少管道移位及管道折叠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自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压迫袋固定装置并探讨其应用效果。 方法 将88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自制压迫袋固定装置压迫切口,对照组直接放置压迫袋压迫切口,比较两组电极移位、囊袋血肿、皮下瘀血、术肢肿胀、切口坠涨感的发生率和压迫袋移位次数。 结果 两组术后均未发生电极移位,两组囊袋血肿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皮下瘀血、术肢肿胀、切口坠涨感的发生率及术后压迫袋移位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使用自制压迫袋固定装置能降低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术后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设计内镜专用吸氧口垫,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设计的内镜专用吸氧口垫包括口垫、鼻吸氧管、口腔吸氧管等7个部件。便利选取2021年1月—2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内镜中心收治的120例因胆总管结石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使用内镜专用吸氧口垫,对照组使用普通吸氧管及口垫。比较两组口垫佩戴时间、SpO2波动差值、鼻导管移位率及医护人员满意度。 结果 试验组口垫佩戴时间为(20.58±2.43) s,对照组为(27.30±2.89) 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795,P<0.001);试验组SpO2波动差值为2.00%(1.00%,2.75%),对照组为3.00%(2.00%,4.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332,P<0.001);试验组鼻导管移位率为0,对照组为1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110,P=0.001);试验组医护人员满意度得分为(28.35±1.39)分,对照组为(26.48±1.5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933,P<0.001)。 结论 内镜专用吸氧口垫佩戴方便,能减少患者术中SpO2波动,降低鼻导管移位率,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及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第二产程中采用改良式手-膝位分娩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1日—2020年3月31日在西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房中心分娩的290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145)和对照组(n=145),试验组在第二产程采用改良式手-膝位分娩,对照组采用屈膝半卧位分娩,比较两组分娩结局和舒适度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χ2=12.590)、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χ2=48.019)、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t=-2.579)、产时及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2.134)、分娩舒适度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t=-10.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4,P=0.995)。 结论 改良式手-膝位分娩可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缩短第二产程时间,降低会阴侧切率,减少产后出血,提高产妇分娩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回授法饮食管理对改善腹膜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及营养状况的效果。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新院区腹膜透析患者纳入试验组,老院区患者纳入对照组,分别便利抽取40例,试验组在常规饮食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回授法饮食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饮食管理。结果 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饮食依从态度总分、饮食依从行为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日饮食日记结果中蛋白质、饮食热量、总热量、钠、钾、液体摄入量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营养不良发生率降低( χ2=6.646,P=0.010),血红蛋白(t=2.247,P=0.036)、白蛋白水平(t=2.547,P=0.017)有所改善。结论将回授法应用到腹膜透析患者的饮食管理中可提高患者的饮食依从性,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制作的移动式悬吊牵引轮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脊柱中心2017年9月—2018年8月收治的125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67例,对照组58例。试验组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移动式悬吊牵引轮椅进行术前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床尾固定牵引法进行牵引治疗。比较两组脊柱柔韧性、治疗耐受时间和坚持治疗意愿、舒适度、局部皮肤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脊柱柔韧性优于对照组(t=5.317,P<0.001);试验组治疗耐受时间为(557.45±23.28) min,对照组(312.46±29.85)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93,P<0.001);试验组坚持治疗意愿(98.5%)明显高于对照组(36.2%);试验组舒适度和局部皮肤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移动式悬吊牵引轮椅可改善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脊柱柔韧性,提高其术前牵引治疗的耐受时间、治疗依从性和舒适度,避免皮肤不适,使用方便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方案,并探讨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颅内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8月—10月收治的51例患者为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疼痛管理方案,2019年5月—7月收治的51例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常规的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术后24 h和72 h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分、术后24 h和1周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满意度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静息状态下,试验组术后72 h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得分为(2.49±0.86)分,低于对照组的(3.43±0.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9,P<0.001);术后1周,试验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为(21.22±1.71)分,高于对照组的(19.51±1.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5,P<0.001);试验组满意度评分为(93.67±2.20)分,高于对照组的(90.86±2.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94,P<0.001)。 结论 实施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方案,有利于缓解颅内肿瘤患者术后静息性疼痛,提高满意度及自我效能感,从而增强康复信念,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自行设计鸟巢式沐浴垫,探讨其在新生儿沐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设计的鸟巢式沐浴垫包括头部、中部和尾部3个部分。选取镇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2018年10月—2019年1月100例新生儿为试验组;2018年6月—9月10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自行设计的鸟巢式沐浴垫为新生儿进行沐浴,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盆浴方法进行新生儿沐浴。观察两组首次沐浴过程中的哭闹时间、护士手臂及腰背部的酸痛情况以及家长对沐浴的满意度。 结果 试验组沐浴过程中哭闹时间为(2.06±0.37) min,对照组为(2.56±0.49) min,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25,P<0.001);试验组家长满意率为98%,对照组为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 2=5.817,P=0.016);试验组护士手臂及腰背部的疼痛评分为(3.66±1.78)分,对照组为(5.43±1.81)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72,P=0.003)。 结论 鸟巢式沐浴垫使用方便,提高了新生儿的舒适度与安全感,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减轻了护士的手臂及腰背疼痛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自制改良型胸带并探讨其在甲状腺肿瘤患者机器人手术后的应用效果。 方法 自制改良型胸带,该胸带可根据患者体型进行调节固定,其中的冰袋组件可按需固定放置于患者胸前。选择2019年7月—2020年8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行择期机器人手术的甲状腺肿瘤患者82例,其中2020年1月—8月的40例作为试验组,使用改良型胸带,2019年7月—12月的42例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胸带。比较两组使用胸带后疼痛程度、舒适度、皮下淤血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疼痛评分为(2.1±0.2)分,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2.9±0.2)分(t=2.776,P=0.007);试验组舒适度评分为(84.9±1.4)分,高于对照组(79.7±1.1)分(t=2.871,P=0.005);试验组皮下淤血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皮下淤血发生率31.0%(χ2=1.290,P=0.256);试验组患者总体满意度95.0%,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59.5%(Z=14.642,P=0.001)。 结论 使用改良型胸带可以降低甲状腺肿瘤患者机器人手术后的疼痛,改善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设计吸引式阴道自动牵开器,并评价其应用效果。 方法 吸引式阴道自动牵开器由冲洗接头、冲洗管、固定叶片等13个部分组成。选取2019年3月—11月就诊于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妇产专科医院的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且拟行经阴道宫颈冷刀锥形切除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每组各50例。试验组进行阴道手术时采用吸引式阴道自动牵开器,对照组采用传统的L型拉钩。比较两组手术参与人员数量、手术时间,患者术中出血量、患者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医护人员满意度。 结果 试验组所需手术人员1~2名,对照组为3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19,P<0.001);试验组手术时间为(26.20±7.75) min,低于对照组的(36.28±9.66)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5,P<0.001);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为(31.20±19.75) ml,低于对照组的(48.50±32.12)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44,P=0.002);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后相关并发症。 结论 吸引式阴道自动牵开器能有效节约人力资源,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并同时吸除手术区域血液和电外科烟雾,保障医护人员及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上肢康复操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12月于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7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上肢康复操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分别比较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两组的双手握力、肩关节活动度、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及非内瘘侧头静脉直径。 结果 试验组36例、对照组38例完成研究。干预前两组双手握力、肩关节活动度、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及非内瘘侧头静脉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内瘘侧握力(t=-2.350,P=0.022)、非内瘘侧握力(t=-3.693,P<0.001),内瘘侧肩关节外展(t=-2.468,P=0.016)、外旋(t=-5.167,P<0.001)、内旋(t=-2.059,P=0.043),动静脉内瘘血流量(t=-2.020,P=0.047)、非内瘘侧头静脉直径(t=-5.229,P<0.001)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上肢康复操训练有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上肢功能及维护动静脉内瘘。  相似文献   

12.
陆斐  金爱东  任英  封秀琴 《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0):1157-1164
目的 构建全髋关节置换患者48 h全程护理模式并探讨其应用效果。 方法 组建研究团队,通过文献检索结合医院实际流程,构建全髋关节置换患者48 h全程护理模式。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骨关节科2020年6月—2021年3月入院的髋关节置换患者52例作为试验组;2020年1月—5月入院的髋关节置换患者73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48 h全程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科室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住院总费用、平均住院日、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最高疼痛评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5 d再入院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住院总费用(t=8.593,P<0.001)、平均住院日(t=31.374,P<0.001)、术后首次进食时间(t=31.374,P<0.001)、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t=19.620,P<0.001)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最高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6,P=0.783);两组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15 d再入院。 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患者48 h全程护理模式在加速患者康复的同时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15 d再入院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科学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青年肺结核患者营养护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 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现况调查和专家会议法形成青年肺结核患者营养护理方案。选取某三级专科医院2019年8月1日—10月30日入院的青年肺结核患者为试验组,实施青年肺结核患者营养护理方案;选取2019年4月1日—6月30日入院的青年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护理;比较入院时、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两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和生活质量。 结果 入院时、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试验组体重高于对照组(F组间=12.955,F时间=5.735,F交互=36.713,均P<0.05);出院后3个月,试验组CD3+、CD4+高于对照组(t=16.548,P=0.037;t=18.607,P=0.028),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t=5.351,P<0.001),但生理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和社会功能维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0.417,P=0.678;t=1.020,P=0.310;t=0.539,P=0.591)。 结论 青年肺结核患者营养护理方案可改善患者体重、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5月—12月在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妇幼专科医院建卡并规律产检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2例。试验组采用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孕期保健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后血糖水平、分娩结局、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空腹血糖(t=-4.286、P=0.021)及餐后2 h血糖(t=-3.512、P=0.039)均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血糖下降水平更明显;试验组自然分娩率( χ 2=7.276)、会阴损伤率( χ 2=7.698)、巨大儿发生率( χ 2=5.82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为(37.63±5.62)分、对照组为(50.67±8.69)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74,P=0.039);干预后试验组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为(41.16±3.12)分、对照组为(54.13±4.22)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25,P=0.044)。 结论 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可有效提高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自然分娩率,改善分娩结局,减少负性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体表感觉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 2021年1月至11月,北京康复医院ACLR后住院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8例。对照组每天常规康复训练45 min,试验组每天常规康复训练30 min、体表感觉训练15 min,共8周。干预前后检测患者足偏角和患侧足底七区冲量百分比。 结果 干预后,两组健、患侧足偏角均显著减少(t > 4.615, P < 0.001),试验组患侧足偏角更小(t = 2.263, P < 0.05)。干预后,两组足跟内侧区和足跟外侧区冲量百分比显著增加(t > 4.221, P < 0.001),试验组更高(t > 3.651, P < 0.01);两组中足区、前足中部区和前足外部区冲量百分比明显减少(t > 3.174, P < 0.01),试验组前足中部区和前足外部区冲量百分比更少(t > 2.366, P < 0.05);试验组前足内侧区和足趾区冲量百分比明显减少(t > 3.508, P < 0.01),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 < 1.608, P > 0.05)。 结论 体表感觉训练可进一步改善ACLR后患者步行中的足偏角和患侧冲量分布,优化足底各区域负荷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心脏外科手术患者ICU过渡期护理质量。方法 设计ICU过渡期护理清单。便利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盐城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需要行心脏手术的患者156例,其中2018年1月—12月的81例患者为试验组,2017年1月—12月的75例患者为对照组。试验组在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ICU过渡期护理清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转科交接时间,术后48 h、ICU转出前、ICU转出后1周3个时间点的静息状态疼痛程度,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满意度,访谈医护人员对清单的看法。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转科交接时间明显缩短(t=2.16,P<0.05),3个时间点静息状态疼痛程度明显降低(均P<0.01);试验组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ICU转出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和医生对应用该清单的满意度均>96%;访谈医护人员,对该清单的使用给予了肯定。 结论 使用ICU过渡期护理清单能够缩短心脏术后患者ICU转运时间,减少心脏围手术期患者的术后应激与并发症,提高医、护、患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前口服葡萄糖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旨在减少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98例行甲状腺癌手术的糖尿病患者为试验组,采用随机分组法将试验组患者分为试验组1与试验组2,选取2016年1月—12月52例行甲状腺癌手术的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试验组1术前口服温开水,试验组2术前口服5%葡萄糖溶液,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禁食禁水方法。分别比较3组的血糖、血清C反应蛋白、咽喉疼痛程度、切口感染率、切口延迟愈合率等指标。 结果 血糖方面,试验组1及试验组2术晨口服液体2 h后血糖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血糖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C反应蛋白方面,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 d血清C反应蛋白与试验组1、试验组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咽喉疼痛方面,对照组与试验组1、试验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与试验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切口延迟愈合、口渴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前口服5%的葡萄糖溶液不增加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后血糖,能减轻患者的咽喉部疼痛与口渴感,能降低术后应激,减少患者切口延迟愈合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四阶梯式早期康复活动方案并评价其效果,以期为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活动提供参考。方法 成立早期康复活动研究团队、在文献检索及半结构化访谈后形成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四阶梯式早期康复活动的初步方案,经过专家论证后形成最终方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6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CCU住院的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采用四阶梯式早期康复活动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活动方案。采用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6 min步行试验、住院时间、第1秒用力呼气量、脑利纳肽水平等作为监测指标。结果 试验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得分(52.64±5.60)分,低于对照组(56.89±6.59)分(t=-4.877,P< 0.001);试验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279.86±84.66) m,优于对照组(248.78±93.73) m(t=2.441,P=0.016);试验组CCU住院时间(8.97±2.80) d,少于对照组(10.48±3.80) d(t=-3.182,P=0.002);试验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2.18±0.49) L,高于对照组(1.92±0.35) L(t=4.338,P< 0.001);试验组脑利纳肽水平(697.88±135.58) pg/ml,低于对照组(755.29±141.74) pg/ml(t=-2.905,P=0.004)。结论 四阶梯式早期康复活动方案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制订了个体化的活动策略,通过团队管理的手段保障其早期活动的安全性,能够切实提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心肺功能的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设计并制作动静脉内瘘手术器械台,并探讨其应用效果。 方法 自制的动静脉内瘘手术器械台包括器械台面板、手部支撑组件、支撑杆、底座和万向轮5个部分。选取2021年1月—12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20例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排程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动静脉内瘘手术器械台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现有手术器械台。比较两组皮肤消毒用时、患者及医护人员对手术器械台的满意度。 结果 试验组皮肤消毒用时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936,P<0.001)。试验组手术患者对手术器械台有利于支撑、舒适度及省时节力3个方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421,-3.235,-4.449,均P<0.05);试验组医护人员对手术器械台有利于消毒、操作便捷、省时节力3个方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861,-2.709,-4.464,均P<0.05)。 结论 动静脉内瘘手术器械台操作便捷、有利于患者支撑、方便手术医生消毒、省时节力,有助于提升手术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改良早产儿经口置入胃管置管长度的测量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在新生儿中心实施经口置入胃管的30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8月—2021年4月,经口置入胃管的155例早产儿作为试验组,胃管置管测量长度的方法为从患儿鼻尖到外耳廓中点2倍的距离;将2018年3月—2019年7月经口置入胃管的151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胃管置管测量长度的方法为从患儿鼻尖到耳垂到剑突的距离,比较两组胃管管端到位率、胃肠减压前3 d每日的引流量、呕吐发生率及胃肠减压总时间。结果 试验组经口置入胃管管端到位率为85.81%,对照组为15.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2.44,P<0.001);试验组胃肠减压前3 d引流量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38、t=15.78、t=11.06,均P<0.001);试验组胃肠减压期间呕吐发生率为9.68%,低于对照组的20.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5,P=0.008);试验组胃肠减压时间为(6.90±3.57) d,短于对照组的(8.27±3.88) 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74,P<0.001)。结论 采用改良的早产儿经口置入胃管置管长度测量方法,能有效提高胃管管端到达理想位置的精准度,避免胃管管端位置过浅或过深,并提高胃肠减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