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040306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诊断与治疗/毛和平…//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一2003,18(7)一566一567 环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患儿,单侧13例,双侧3例.其中13例伴一侧输尿管异位开口;通过静脉肾盂造影、B超、膀肌镜检查确诊;15例行手术治疗,痊愈出院。]例保守治疗症状消失出院。13例行输尿管膀胧再植术者定期复查B超,手术一侧重复肾孟、输尿管积水明显减轻或消失。参3(姜红) 0403()7输尿管畸形68例/单磊…//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一2003,18(7)一567一568 B超确诊63例,确诊率93%。静脉肾盂造影确诊5。例,确诊率74%;CT检查10例,确诊8例;膀胧镜检查2魂例、确诊6…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泌尿道感染合并肾积水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并发尿路畸形的特点。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间收治的843例泌尿道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经B超检查肾盂分离4~9mm患儿为轻度肾积水,肾盂分离≥10mm患儿为中重度肾积水,分析患儿并发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其他尿路畸形及细菌培养阳性率、耐药菌发病率。结果53例轻度肾积水患儿,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7例,髓质海绵肾1例;32例中重度肾积水患儿,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3例,肾盂输尿管扩张8例,重复肾2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3例,输尿管囊肿2例,后尿道瓣膜1例。轻度肾积水患儿尿培养阳性共34例,革兰阴性菌31例(91.2%),革兰阳性菌3例(8.8%),以大肠埃希菌为主(21/34,61.8%);中重度肾积水患儿尿培养阳性共18例,17例细菌感染,1例真菌感染,革兰阴性菌17例(94.4%),其中大肠埃希菌13例(72.2%)。轻度肾积水尿培养阳性患儿耐药菌13例(13/34,38.2%),中重度肾积水尿培养阳性患儿耐药菌17例(17/18,94.4%)(x2=15.234,P﹤0.001)。结论轻度肾积水患儿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多见,中重度肾积水患儿合并其他泌尿道畸形多见;中重度肾积水患儿耐药菌比例较轻度肾积水患儿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尿路结石施行腔内微创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9例小儿尿路结石患儿施行腔内微创治疗。男47例,女32例。年龄0.5~14岁,平均7.9岁。肾结石1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4例(阴性结石和多发性结石各1例),输尿管中段结石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10例,膀胱内型输尿管囊肿内结石1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4例;膀胱结石18例;尿道结石12例(后尿道6例,前尿道6例)。结石横径0.5~2.8cm,长径0.5~1.5cm。上尿路结石中左侧24例,右侧22例,双侧3例。结果30例下尿路结石、13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行经输尿管镜碎石术(URL),1例肾盂结石、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行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PPL/RPUL),31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综合应用各种腔内治疗技术,小儿尿路结石可以实现现代微创治疗,并可作为一线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小儿输尿管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红林  李启忠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7):1132-1132,1176
目的探讨小儿输尿管囊肿诊断与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输尿管囊肿39例进行总结分析。病例均行B超和静注尿路造影(IVU)检查。IVU不显影者行CT检查14例,行MRI检查8例。行膀胱镜检查10例。结果13超确诊31例,IVU确诊17例。行CT、MRI、膀胱镜检查者均得到确诊。输尿管囊肿39例中行上肾段及输尿管切除26例。行囊肿切除加输尿管膀胱移植术7例,经尿道行囊肿电切开窗术6例。并发症:膀胱输尿管返流3例,囊肿边缘出血、输尿管残端感染各1例。结论B超适于囊肿的筛选。IVU可了解肾脏功能及畸形情况。CT、MRI对IVU不显影有帮助。膀胱镜对了解囊肿大小、位置起确诊作用。囊肿侧肾发育不良或伴严重积水者行上肾段及输尿管切除;囊肿大者宜行囊肿切除加输尿管膀胱移植术,较小囊肿可经尿道电切开窗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泌尿系统梗阻畸形外科手术中联合内镜治疗儿童泌尿系统梗阻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小儿外科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收治的17例儿童泌尿系统梗阻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的患儿临床资料.男13例,女4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5.9岁,左侧14例,右侧3例.肾积水、UPJO合并肾脏结石11例,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狭窄合并肾盂内结石3例,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狭窄合并输尿管末端结石者2例,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狭窄合并肾输尿管多处结石1例,结石直径4~12 mm.结果 11例肾积水、UPJO(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患儿均顺利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术中均行经肾盂输尿管镜或膀胱镜检查肾盂内各盏,10例患儿成功取出结石,1例术中未见找到结石,术后辅助行体外震波碎石治疗(ESWL).6例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狭窄(UVJO)患儿均顺利行膀胱外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中4例顺利行输尿管硬镜检查术,2例顺利行输尿管软镜检查术,结石顺利取出4例,2例术中检查未能发现结石.结论 对于儿童泌尿系统梗阻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在梗阻畸形外科手术治疗的同时联合内镜治疗上尿路结石是理想、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重肾双输尿管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190例重肾双输尿管畸形病例中,6例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解剖结构及处理方法等.结果 重肾双输尿管畸形患儿190例,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6例,占3.16%.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0 d至3岁7个月,平均13.8个月.围产期行B超检查发现肾积水4例,泌尿系感染1例,腹部包块1例.病变位于左侧3例,右侧3例;3例为重肾完全型双输尿管,3例为重肾Y型输尿管,其中1例为右重肾Y型输尿管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及下肾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3例重肾完全型双输尿管病例中,1例行上组肾及输尿管切除+下组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2例行下组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3例重肾Y型输尿管中,2例行上肾输尿管下肾盂端侧吻合+下组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1例行上组肾及输尿管切除+下组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B超及IVP显示肾积水明显好转,无并发症.结论 重肾双输尿管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发病率低,易误诊.术前B超、IVP及MRU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临床应根据患儿肾功能及解剖异常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肾积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肾积水的疗效。方法先天性肾积水患儿33例,男29例,女4例,年龄53d~12岁。单侧肾积水31例,双侧肾积水2例。均采用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再通率为100%,术后仅1例有发热伴尿路感染,经抗炎治疗痊愈。结论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肾积水再通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儿童输尿管末端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22例儿童输尿管末端囊肿临床资料,均经B 超、泌尿系CT、静脉尿路造影、膀胱逆行造影检查确诊,并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囊肿切开术。22例患儿年龄3个月至15岁,平均3.6岁,其中女性15例(68.2%),男性7例(31.8%);左侧9例(40.9%),右侧11例(50.0%),双侧2例(9.1%);囊肿开口于膀胱内20例(90.9%),开口于膀胱颈尿道内口2例(9.1%);16例(72.7%)合并患侧肾积水或者输尿管扩张,7例(31.8%)合并重复肾畸形,且均为上下位肾输尿管Y形融合并以末端囊肿开口于膀胱内,4例(18.2%)伴有膀胱输尿管反流,1例(4.5%)合并输尿管末端结石,13例(59.1%)合并尿路感染;均行输尿管镜钬激光囊肿切开术,手术时间为14~46 min,平均(28±10)min,术中出血量2~10 mL,住院时间2~5 d,平均(3.1±1.0)d。结果术后21例随访,1例失访,随访时间为3~31个月,20例未见输尿管囊肿复发,10例尿路感染症状完全消失,12例肾积水或者输尿管扩张得到明显改善,1例合并结石的未见复发,1例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加重而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儿童输尿管末端囊肿操作简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对于严重膀胱输尿管反流,异位输尿管开口的重复肾患儿,术前需要做充分评估,以减少再次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泌尿系畸形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泌尿系畸形的发生情况,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5例第一诊断为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0例,女性35例,平均首诊年龄4岁5个月。结果 75例患儿中,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肾脏畸形50例(孤立肾22例,异位肾9例,马蹄肾7例,重肾8例,异位融合3例,分支状肾盂1例),隐睾8例,尿道下裂9例,其他泌尿系异常10例(4例泌尿系结石,1例双侧输尿管囊肿,2例双肾积水,1例神经源性膀胱,1例脐尿管囊肿,1例遗尿)。首次住院前仅4例完成尿道下裂修复手术,l例接受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所有病例行脊柱矫形手术时均未对泌尿系畸形进行手术干预。本组病例脊柱侧凸矫正顺利,效果满意。脊柱矫形术后随访3个月至10年1个月,平均6年3个月。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泌尿系畸形较常见,细致的体格检查、腹部B超,结合脊柱CT筛查能尽早发现,针对性随访及处理泌尿系畸形,改善患儿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不同程度肾积水下肾盂收缩频率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B超确诊为单侧肾积水的患儿24例,年龄7个月至13岁2个月,中位年龄4岁。术前所有患儿行积水侧输尿管导管逆行置入,21例同时行对侧输尿管导管逆行置入。通过Laborie尿动力检测仪连接输尿管导管进行上尿路动力学检测,记录肾盂2 min收缩频率和肾盂收缩时肾盂内压力变化情况,在后续进行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时记录术中积水侧肾盂2 min收缩频率。完成尿动力检测后所有患儿进行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对比尿动力仪和术中记录的肾盂收缩频率,同时对不同积水程度下积水侧与健侧肾盂收缩频率进行比较。结果共12例UPJO患儿通过上尿路动力学检测同时记录到双侧肾盂收缩频率。术中记录的肾盂2 min收缩频率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分别为7. 5(IQR:4. 5~10. 5)次,与尿动力仪记录的肾盂2 min收缩频率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分别为7. 0(IQR:3. 8~8. 5)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 38,P=0. 167)。对于轻中度肾积水,通过尿动力仪记录到的积水侧肾盂2 min收缩频率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分别为8. 5(IQR:7. 0~11. 5)次,而健侧肾盂2 min收缩频率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分别为6. 0 (IQR:5. 0~7. 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23,P=0. 026)。对于重度积水,积水侧的肾盂2 min收缩频率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分别为6. 0(IQR:4. 0~6. 5)次,而健侧肾盂2 min收缩频率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分别为10. 5(IQR:8. 5~11. 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21,P=0. 027)。结论通过输尿管导管进行上尿路动力学检测可成功记录到肾盂的收缩情况。对于UPJO导致的单侧肾积水,在轻中度积水时,积水侧的肾盂收缩频率明显高于健侧。而对于重度肾积水,积水侧肾盂的收缩频率较对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输尿管囊肿外科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13例输尿管囊肿患儿均行B超和静脉肾盂造影(IVU)确诊,9例行上肾段和输尿管切除,4例行囊肿切除、膀胱输尿管抗返流输尿管再植术。结果:术后1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无尿路感染;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显示无输尿管返流;IVU显示输尿管、肾盂无扩张。结论:上肾段输尿管切除、囊肿切除和膀胱输尿管抗返流再植术是治疗小儿输尿管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60例小儿急性中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7月我院共收治中毒儿童 6 0例 ,男34例 ,女 2 6例。年龄 4个月~ 11岁 ,平均 4 76岁 ,≤ 1岁 3例 ,≤ 3岁 2 3例 ,<7岁 2 4例 ,<14岁 10例。城市 11例(18 33 % ) ,农村 49例 (81 6 7% )。平均住院 4 35d。1 2 中毒种类及途径 药物中毒 2 4例 (4 0 0 % ) ,有机磷类农药中毒 8例(13 33 % ) ,灭鼠药 19例 (31 6 7% ) ,灭蝇药 5例 (8 33 % ) ,食物中毒 4例(6 6 7% )。中毒途径顺位为消化道 5 5例 (91 6 7% ) ,呼吸道 4例 (6 6 7% ) ,皮肤接触 1例 (1 6 7% )。1 3 中毒原因 误服 2 6…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儿重复肾畸形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年6月-2007年9月60例经手术治疗的小儿重复肾畸形病例的临床资料.60例均行B超检查,确诊55例,误诊为肾上极囊肿5例.60例患儿均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均提示重复肾,其中2例上下肾部均有不同程度的肾盂积水和输尿管扩张,进一步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诊断下肾部膀胱输尿管返流、下肾部输尿管膀胱交接部梗阻各1例.结果 重复肾畸形患儿60例均行手术治疗,行上肾部切除及其输尿管切除58例,重复肾并上下肾部积水手术2例,其中1例下肾部输尿管末端梗阻致下肾部积水,上肾部输尿管囊肿,行上肾部及其输尿管切除,术后输尿管囊肿萎陷,下肾部输尿管末端梗阻解除,症状消失,术后6个月复查IVP,下肾部肾盏杯口清晰,无肾积水,肾功能良好,疗效满意;另1例为下肾部输尿管返流致下肾部积水,上肾部输尿管囊肿,行输尿管囊肿切除,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6个月复查排尿膀胱尿道造影,膀胱输尿管返流消失,排尿正常,无泌尿系感染.结论 术前诊断不明或误诊的原因多系患儿临床症状与其他疾病症状相类似而误诊为其他疾病,应强调对可疑征象的辅助检查.如重复肾畸形诊断明确,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腹腔镜治疗肾盂成形术后再次梗阻患儿的可行性。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例肾盂成形术后再次梗阻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4岁2个月;患侧为右侧4例,左侧2例;首次手术4例为开放肾盂成形术,2例为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提示肾盂前后径较术前无缓解,均>30 mm,术后患儿出现腹疼、泌尿道感染等症状,均采用腹腔镜进行修复,再次行肾盂成形术,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和导尿管。结果所有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术中病理学检查提示肾盂输尿管高位吻合1例,吻合口瘢痕致梗阻2例,吻合迂曲折叠致粘连梗阻1例,异位血管压迫1例,局部止血纱布未完全吸收导致压迫性梗阻1例,手术时间范围为140~220 min,平均165 min,无中转开放手术,无输血,无肠管或阑尾代输尿管,导尿管于术后7~10 d拔出,输尿管支架管于术后6~8周拔除。术后随访满意,所有患儿的肾积水程度均得到有效缓解率。结论运用腹腔镜治疗肾盂成形术后的再次梗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肾双输尿管合并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性肾积水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86~2004年间收治重肾合并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肾积水8例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6例,年龄7个月~10岁,平均4.8岁。病变位于左侧3例,右侧5例;上肾积水2例,下肾积水5例,上下肾积水1例;3例为重肾完全型双输尿管,5例重肾Y型输尿管。结果 3例重肾完全型双输尿管中,上肾积水1例因肾实质薄无功能行上肾切除术,下肾积水伴上肾输尿管膨出症1例行上肾切除下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另1例下肾积水因临床症状轻微,IVP示积水半肾的肾盏变钝不明显,未行手术门诊随诊。5例重肾Y型输尿管中,上肾积水1例行上肾盂与下输尿管吻合,下肾积水3例行上肾输尿管下肾盂吻合 下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1例上下肾均积水行上下肾盂吻合 下肾盂成形术。术后3~6个月复查IVP肾积水明显好转。结论 重肾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肾积水发病率很低,术前不容易明确诊断或被误诊。腹部B超、IVP或MRU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治疗应根据息肾功能、形态而定,如息肾功能严重受损,行患肾切除,反之,根据积水的部位、输尿管的形态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泌尿道感染患儿肾积水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2010—2020年间98例因泌尿道感染住院行泌尿系彩超发现肾盂分离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98例泌尿道感染肾积水患儿基于泌尿道扩张分级系统进行分级:正常42例、1级17例、2级28例、3级11例。肾积水1、2和3级的患儿共合并泌尿系畸形36例(64.3%),发生率高于正常组(18例,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P=0.035)。肾积水存在的泌尿系畸形主要包括,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16例、膀胱输尿管反流16例及膀胱输尿管连接处狭窄8例等。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及膀胱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均以左侧为主,膀胱输尿管反流以双侧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肾积水分级组手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3级组手术率为较高。泌尿道感染存在泌尿系畸形的手术率(29.63%)高于无泌尿系畸形的手术率(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积水病因常见为泌尿系畸形,其中以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及膀胱输尿管反流最常见,其次为膀胱输尿管连接处狭窄。肾积水分级及泌尿系畸形可考虑作为诊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小儿假性胰腺囊肿是较少见的疾病。随着现代影像学的进展和各种诊断手段的不断提高,大大提高了本病的确诊率。治疗的主要手段为外科手术。我院自1995年~2002年共收治小儿假性胰腺囊肿14例,均行外科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男9例(64.3%),女5例(35.7%),男女之比约2:1。年龄2岁8个月~13岁,平均8.6岁,其中2岁8个月至9岁4例(28.6%),10~13岁10例(71.4%)。发病时间4d~1年,平均5个月。有腹部外伤史11例(78.6%),急性胰腺炎病史2例(14.3%),未发现明显诱因1例(7.1%)。1.2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11例(78.6%),腹胀,恶心呕吐6…  相似文献   

18.
1978~ 1999年 ,以囊肿切除肝外胆道重建术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2 0 0例 ,效果满意。临床资料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2 0 0例 ,男 71例 ,女 12 9例 ,6个月以下 8例 ,7~ 12个月 2 4例 ,~ 2岁 37例 ,~ 3岁 17例 ,~ 4岁 31例 ,~ 5岁 15例 ,~ 14岁 6 8例。肝外胆道扩张囊型 16 1例 ,梭型 39例 ,经BUS、PCT、CT确诊 ,合并肝内胆管扩张6例 ,肉眼肝外胆道穿孔 5例 ,病理检查早期胆汁性肝硬化 2例。囊型术式为囊肿切除 ,肝管空肠Roux y吻合 15 1例(无瓣 137例 ,矩形瓣 14例 ) ,间置空肠肝管十二指肠吻合 10例 (矩形瓣 8例 ,套叠瓣 2例…  相似文献   

19.
重肾双输尿管畸形下肾积水的临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少见的重肾双输尿管畸形下肾部积水功能受损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报告2004至2007年间我院收治的4例重肾双输尿管畸形下肾部积水功能受损病例,男3例,女1例,年龄为6个月至10岁,其中下肾部并发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性肾积水者3例,1例完全型双输尿管者作下肾离断性肾盂成形;另1例不完全型双输尿管者作下肾部肾盂与上输尿管端侧吻合术;下肾部肾巨大积水功能丧失1例作下肾切除.不完全型双输尿管畸形下肾部并发反流积水功能受损1例,作共同通道段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结果 经术后6~18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经B超、利尿性肾图(DR)及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检查,2例下肾部并发.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息儿积水缩小,肾功能提高,1例下肾部反流患儿反流消失.结论 重肾双输尿管畸形下肾部积水,功能受损病例较少见,为取得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则术前需根据不同病例进行仔细地个性化评价.  相似文献   

20.
输尿管浆肌层切开治疗输尿管狭窄1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 8年 9月~ 2 0 0 2年 4月我科采用输尿管浆肌层切开治疗输尿管狭窄 13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13例 ,男 9例 ,女 4例 ,年龄 2 .5~14岁 ,平均 7.5岁。右输尿管狭窄 8例 ,左输尿管狭窄 5例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7例 ,输尿管损伤后遗症 3例 ,输尿管局部炎症造成狭窄、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狭窄、不明原因各 1例。术前均经静脉肾盂造影 (IVP)及B超检查 ,示肾积水和狭窄段以上输尿管扩张 ,2例严重肾积水 ,经CT检查仍有部分肾实质。二、手术方法 选择基础麻醉和 (或 )连续硬膜外麻醉。病变在输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