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小儿四肢静脉穿刺中两种不同方法送管的效果.方法选择新入院患儿120例,随机分二组,每组60例.常规组采用双手送管法进行留置针穿刺,改进组采用单手送管法进行留置针穿刺.结果改进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组.结论单手送管法在婴幼儿留置针的穿刺中能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方法 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120例患儿,按需要留置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传统组和改良组,每组6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的送管方法见回血后再进针2~3mm再送管方法,改良组采用见回血后单手退针再送管的方法.结果 传统组一次穿刺成功51例,成功率为85.3%,改良组一次穿刺成功有56例,成功率93.3%.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采用见回血后单手退针再送管的方法比传统的见回血后再进针2~3mm再送管的方法更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的经验。方法对200例患儿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时采用单手送管的方法。结果单手送管成功190例,失败10例,成功率95%。结论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增进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静脉留置针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小儿头皮静脉纤细,不同的疾病造成静脉充盈度的不同,加上患儿极度不配合,因而造成置管成功率低.为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两年来笔者将其所在医院儿科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三组,行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时采用三种不同的送管方法,现将三种方法及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新生儿直型静脉留置针两种不同置管方法 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将90例使用直型安全留置针静脉穿刺的新生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穿刺成功后对照组采用边推套管边退针芯,观察组采用拔出针芯后连接抽取生理盐水的2m l注射器根据血管长度边推边送入套管,然后接肝素帽或输液.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直型安全留置针的改良置管方法 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儿静脉穿刺的痛苦,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改进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及固定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及恐惧,减轻家长因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提高治疗和抢救的效率.方法:将12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改进小儿静脉留置针血管选择、穿刺和方法,对采用不同穿刺和固定方法留置静脉套管针的患儿进行观察,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天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留置失败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经过比较,改良组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均优于传统组.结论:小儿不易合作、血管过细、固定不佳、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刺激性药物的使用是导致并发症出现留置失败的主要因素.改良组的操作及固定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有效地保护了患儿的血管,减少了反复穿刺造成的感染机会,也减轻了患儿及家长的痛苦和烦恼.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改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率.利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胡艳  莫娟  徐炎 《中外医疗》2008,27(18):125-125
目的 提高周围循环不良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方法 将200例腹泻及胃肠炎所致周围循环不良患儿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的送管方法进行改进.结果 经改进后静脉留置针穿刺时的成功率由改进前的81.5%提高到96.2%结论通过改进的送管方法使周围循环不良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对12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穿刺见回血后松开绷紧皮肤的左手送管"的常规方法;观察组采用"两人合作,由一人固定肢体绷紧皮肤,另一人穿刺置管"的方法。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两人合作法可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直接送软管法行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方法:随机将106例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53例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53例采用直接送软管法;比较2组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81%(P〈0.01)。结论:直接送软管法可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改进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及固定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方法 将5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采用传统方法一人操作及胶贴固定留置针.改良组采用两人操作,助手固定患儿并绷紧血管下方的皮肤,利于外套管的送入,穿刺成功后用弹力帽固定.结果 两组经过比较,改良组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均优于传统组.结论 改良组的操作及固定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利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进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操作手法,对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该科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00名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50例和改良组50例。传统组采用双手穿刺送管法,改良组采用单手穿刺送管法。结果:改良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改良组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手法的改进,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可应用于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刘平 《吉林医学》2013,(28):5884-5885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时不同的退针方法,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7月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患儿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边进针边退内芯,双手同时操作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静脉分布情况,采用右手边进针边退内芯的单手操作方法。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单手进针法进行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可以提高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保证输液质量,患儿家属乐意接受,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进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操作手法,对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该科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00名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50例和改良组50例。传统组采用双手穿刺送管法,改良组采用单手穿刺送管法。结果:改良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改良组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手法的改进,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可应用于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林云  胡春芳  章媛 《基层医学论坛》2016,(13):1848-1849
目的 探讨强光手电照透定位技巧在小儿手足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4年10月—2015年9月住院需经手足静脉输液治疗行传统静脉穿刺失败的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强光手电照透定位技术行手、足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应用头皮静脉穿刺法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静脉穿刺留置针一次性成功率及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为80%,高于对照组的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程度达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P<0.05).结论 利用强光手电照透定位行手足静脉留置针穿刺基本上可以一次性穿刺成功,减少多次穿刺对患儿造成的痛苦,提高临床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效率,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易言群  彭仲先  赵柱莲 《西部医学》2010,22(8):1554-1555
目的探讨不合作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方法及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左手固定皮肤,右手食指后退针芯至套管内,根据血管情况决定送管长度进行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结果观察组穿刺置管成功率97%,对照组为82%。观察组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单手置管可提高不合作病员静脉留置针的穿刺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进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300例6个月~3岁小儿静脉留置针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注射部位均在手背、足背.试验组采用右手单手送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双手送管方法.结果:试验组成功率93%,对照组成功率83%.比较两组穿刺试验组优于对照组(χ2=5.91,P<0.05).结论:单手送管方法在6个月~3岁小儿手背、足背穿刺送管的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穿刺及固定方法在新生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60例就诊于儿科的新生儿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穿刺见回血后将套管和针芯同时送入血管再退针芯的进针方法,固定采用3M无菌透明敷贴覆盖针眼及部分针梗处,再用胶布交叉固定外露针梗"Y"型尾端;实验组采用改良穿刺送管方法,在见回血后将针芯退出4mm,再将套管完全送入,然后将针芯全部退出的改良方法,固定时将敷贴全部覆盖住进针处针眼及全部针梗,将余下留置针软管部分用2条胶布横行固定与敷贴上方.比较两组患儿的固定效果和感染发生情况.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情况、发生松脱情况和进针处发生感染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3.8%和75.0%,发生松脱率分别为3.8%和18.8%,感染率为1.3%和13.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方法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及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改进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160例患儿随机分成传统组件80例,改进组80例.传统组采用见回血后助手绷紧皮肤,操作者左手与右手配合一退一进将外地管送入血管的方法.改进组采用见回血后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不动,右手食指固定针芯,拇指将外地管送入血管的方法.结果 改进的方法提高了静脉留罟针的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8,(2):197-199
目的:研究单手送管法在提高婴幼儿静脉留置针一针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方法:将我科8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婴幼儿按照输液号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双手送管法,观察组采用单手送管法。比较两组患儿在留置针静脉穿刺中的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静脉留置针一针穿刺成功率(85.00%)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单手送管法提高了婴幼儿的静脉留置针一针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音乐干预对小儿静脉穿刺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6个月~1.5岁的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音乐干预,比较2组小儿一针穿刺成功率以及留置针的有效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及留置针留置时间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音乐干预能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并延长留置时间,有利于减轻患儿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