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比较直肠癌患者经腹腔镜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与直肠经肛门拖出切除术后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进行腹腔镜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与直肠经肛门拖出切除术的不同手术方式患者共120例,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镜下组和拖出组两组,每组各60例,镜下组行腹腔镜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拖出组行直肠经肛门拖出切除术。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术中术后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相比,直肠经肛门拖出切除术患者少于腹腔镜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如术后1、3、6个月患者排便次数相比,拖出手术组明显恢复情况好于镜下组,P<0.05,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相比,中青年患者拖出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镜下手术组为30%(9/30),老年患者拖出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镜下手术组为26.7%(8/30),不同年龄段患者内部比较,P<0.05,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结论直肠经肛门拖出切除术的手术疗效和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均好于腹腔镜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手术操作安全,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中、低位直肠肿瘤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开展的腹腔镜中、低位直肠肿瘤切除术19例以及同期开展的21例开腹手术病人的资料,比较两组病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肿瘤位置、Dukes分期等方面无差异。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方面,腹腔镜组明显优于开腹组;而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清扫数量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专业团队、术中遵循直肠全系膜切除原则以及掌握适应证是基层医院安全、有效开展腹腔镜中、低位直肠肿瘤手术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出血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双吻合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成为可能,直肠前切除术的适应证逐步扩大。尤其是腹腔镜手术,因其视野好、骶前解剖结构暴露清楚,对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也可在达到根治效果的同时保留肛门.提高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然而,直肠前切除术后并发症是影响腹腔镜手术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其中吻合口出血是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4.
Zuo ZG  Song HY  Xu C  Li J  Ni SC  Zhou ZH  Chen SQ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9):1479-1483
目的 探讨保护性造口在超低位直肠肿瘤内括约肌切除术(IS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9年7月给予经肛ISR联合经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结肠肛管吻合术的56例无肛门外括约肌受侵的超低位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造口组(16例)与未造口组(40例)患者术后吻合口和肛门部并发症及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56例患者中16例(28.6%)行保护性造口.未造口组术后吻合口和肛门部并发症分别出现14例(35.0%)和16例(40.0%),而造口组吻合口及肛门部并发症分别仅出现1例(1/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造口组1例吻合口裂开肿瘤复发再手术行永久性结肠造口,另3例吻合口及肛门病变需造口及二期手术治疗,再手术率为10.0%.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控便能力均下降,造口组患者造口回纳术后3、6、12个月肛门功能Kirwan评分达Ⅰ级者分别为11/16、13/15、11/13,未造口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达Ⅰ级比例分别为30.0%、37.5%、45.0%,术后同期造口组患者肛门功能均明显优于未造口组患者(P<0.05).结论 保护性肠造口可减少超低位直肠肿瘤ISR后吻合口瘘,消除术后早期肛门失禁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且有利于肛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施行了30例经耻骨直肠肌内侧间隙低位直肠癌切除术。该术式腹部操作同Mikes术,会阴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切口,经耻骨直肠肌内侧间隙与腹部手术会师,保留了肛门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切除了直肠和部分肛管,操作简便,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排便功能良好,初步远期疗效满意.若适当掌握手术指征,该术式可为部分距肛缘3.5cm以上低位直肠癌在保留肛门及良好排便功能的同时得到根治的一种可取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2009年5月-2012年10月,对35例超低位直肠肿瘤经腹腔镜联合骶尾部入路行直肠癌根治术,肿瘤下极距肛门2.6-4.2 cm,平均3.9 cm,瘤体直径2.5-3.7 cm,平均3.2 cm.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0-220 min,平均185 min.术中出血40-110 ml,平均80 ml.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16-60 h,平均46 h.术后排便次数3-5次/d.无吻合口漏发生.骶尾部切口感染3例.术后病理TNM分期:Ⅰ期2例,ⅡA期9例,ⅡB期15例,Ⅲ期9例.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瘤19例,中分化腺瘤12例,低分化腺瘤4例.下切缘镜下均为阴性,肿瘤距下切缘距离2-4.5 cm,平均3.9 cm.术后随访3-30个月,中位时间20.3月,无吻合口及盆腔复发,排便功能恢复均较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肠局部切除术在直肠良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44例中、低位直肠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经骶尾后入路局部切除24例;经肛局部切除17例。对于3例直肠多发性病灶的患者,经腹局部扩大切除多发性病灶1例,同时经骶尾后入路和经肛局部切除1例,同时经腹和经肛局部切除1例。结果:术后病理学诊断显示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伴上皮异型增生17例(其中多发性腺瘤1例);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11例;直肠类癌9例;直肠早期腺癌1例;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例;直肠间质瘤1例;增生性息肉4例(其中多发性息肉2例)。全组44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无肛门失禁发生。在25例经骶尾后入路局部切除的患者中,2例并发粪瘘(2/25,8%),均于术后1月痊愈。经骶尾后入路局部切除的2例直肠腺瘤患者,术后1年出现复发(2/25,8%),1例追加Parks术,1例再次经肛局部扩大切除。结论:直肠局部切除术在直肠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中应用广泛,是保留肛门功能手术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用支撑捆扎套入法完整保留齿状线和肛门内括约肌的超低位结肠肛管吻合术。方法87例低位直肠癌在完成全直肠系膜切除后,保留距离齿状线≤1cm的直肠,剥离直肠黏膜,保留齿状线。近端结肠内置入肛门支撑吻合管,经肛门拖出与直肠残端吻合。结果87例保留内括约肌的超低位结肠肛管吻合术无手术死亡及吻合口漏,随访2~60个月,随访率89%,无吻合口复发;盆腔内软组织肿瘤复发3例,闭孔淋巴结复发2例,异时肝转移6例。术后12个月吻合口狭窄6例。术后6个月对79例排便功能进行评价,平均每日排便2~3次,可以区分排气和排便,可以控制半成形便,排便不规律52例。结论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支撑捆扎套入法可以完成保留肛门内括约肌的超低位结肠肛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9.
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肿瘤2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用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6例无外括约肌受侵的低位直肠肿瘤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加经肛内括约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肿瘤下缘距齿状线 2 cm者,行内括约肌部分切除;肿瘤下缘距齿状线 1.0 cm、<2.0 cm者,行内括约肌次全切除;肿瘤距齿状线<1.0 cm或侵及齿状线者,行内括约肌全切除,结肠肛管行端端吻合.结果 26例患者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为0~3 cm.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6例,中分化腺癌16例.乳头状癌1例,绒毛状腺瘤癌变1例.巨大绒毛状腺瘤2例.病理分期:pTNM Ⅰ期11例,ⅡA期8例,ⅢA期4例,ⅢB期1例;T分级:T1 8例,T2 15例,13 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发生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早期肛门经常粪污,每日大便3~10次.术后1年控便时间可达5 min以上,患者排便次数减少,最少为每日1次,或每日2~4次.但内括约肌全切除者仍偶然粪污.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术后5个月吻合口肿瘤复发1例,术后10个月肝转移1例,术后26个月心源性猝死1例.结论 对于癌灶局限于直肠壁内的超低位直肠癌,采用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可以达到根治效果,并保留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Miles术式的基础上,采用U形肌袢成型重建原位肛门治疗低位直肠癌和肛管癌。方法为72例低位直肠癌和肛管癌患者实施保留耻骨直肠肌双重U形肌袢成型重建原位肛门,同时建立直肠角和直肠瓣的新术式。结果本组72例,于术后4~6d开始出现便意感,1个月左右排便有自控意识,排便次数1~2次/日。1年内,优41例,良19例,差12例。结论本术式是在Miles术式基础上完成重建肛门,能彻底切除肿瘤,重建肛门排便功能良好,生活质量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直肠癌根治术61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Li SY  Yu B  Liang ZJ  Yuan SJ  Chen G  Chen G  Bai X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9):1259-1261
目的探讨Miles手术和保肛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984年1月至2004年12月20年间,共收治618例直肠癌患者,对其行Miles手术和保肛术式治疗。其中1984年1月至1993年12月前10年中,收治患者273例,行Miles术136例,各种保肛手术137例。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后10年中,收治患者345例,行Miles手术102例,各种保肛手术243例。对前后10年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复发与转移情况,术后生存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共有492例患者进行随访,时间1个月~20年,平均5年,随访率为79.6%。前10年术后局部复发率为6.9%,其中Miles术为6.7%,各种保肛术为7.1%。后10年术后局部复发率为5.1%,其中Miles术为4.8%,各种保肛术为5.2%,其中套人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为4.9%。前10年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为64.7%,其中Miles手术为66.3%,保留肛门手术为63.4%。后10年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为68.0%,其中Miles手术为66.3%,保留肛门手术为68.7%,其中套人式结肠直肠粘膜吻合保肛术为71.3%。结论直肠癌术式应根据病变部位、生物学特性、临床分期、个体化进行选择,近10年来保肛手术逐渐增多,约占70%,保肛术后5年生存率与Miles手术基本相同,但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套人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比较腹腔镜辅助Dixon根治术与腹腔镜辅助Miles根治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我院符合入组及排除标准的低位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按照术式分为Dixon组(41例)和Miles组(4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质量、术后康复情况及预后、复发资料。结果〓Dixon组与Miles组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无显著的统计学分布差异。尽管Dixon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优于Miles组,但Miles组的术后费用显著少于Dixon组的患者。两组患者的术后获取淋巴结总数及获取阳性淋巴结个数无明显的差别,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亦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ixon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7.0%,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7.3%,Miles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4%,与Dixon相比差异未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Dixon组患者术后5年预期总体生存率为60.6%,与Miles组的56.2%相近,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间,Dixon与Miles组患者复发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12.2%及11.9%。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Dixon根治术肿瘤根治程度与腹腔镜辅助Miles根治术无明显差别,安全可靠,长期生存预后不逊于Miles手术。  相似文献   

13.
低位直肠癌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间应用双吻合器行保肛手术的7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直肠闭合及吻合均成功,术后切缘病理均未见癌细胞浸润,无吻合口漏及手术死亡。73例(93.6%)随访9~65个月,盆腔复发2例(2.7%),腹腔广泛转移1例(1.4%),肝脏转移7例(9.6%),吻合口局部复发1例(1.4%,术后11个月再行Miles术)。结论双吻合技术可为低位直肠癌患者提供保肛机会,使用得当可有效预防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与常规开放性手术施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方法将39例低位直肠癌病人分为腹腔镜组(17例)和开放组(22例),比较两组在手术切除的彻底性、功能性神经保护、近期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保肛率为100%。术中出血量为60-250ml,病人术后恢复胃肠功能并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为30h,住院时间平均为10d。病人术后均未应用止痛剂,无因术后并发症而死亡的病例。各方面治疗效果均优于常规开腹手术组。结论用腹腔镜方法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不仅可达到开腹根治术的目的,而且具有操作安全、微创、恢复快、保肛率高的优点。但其远期疗效还有待于大宗病例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手术方法、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0年6月3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患者(腹腔镜组)的围手术期情况,并按年龄、性别、肿块下缘距肛门距离、Dukes分期等匹配条件从同期开腹直肠癌手术(Miles术)中抽取30例(开腹组)作为参照,并对两组肿瘤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随访结果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略多于开腹组,两组术中平均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肠段切除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除1例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29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85±3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0.0±30.5)ml,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平均为(30±10)h。1例术后并发肠梗阻,1例并发造瘘口肠管缺血坏死,无死亡病例。结论低位直肠癌更加适合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切除,视野暴露充分,安全可靠,出血量少,肠道功能恢复快,具备操作安全、精细,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应用直肠冲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9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冲洗组(A组)和单纯手术组(B组),各49例。在经腹低位直肠前切除中,A组进行远端直肠冲洗并将冲洗液进行细胞学检查。将两组2年局部复发率和1、3、5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有27例找到癌细胞,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413%,B组为3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72.3%、52.3%,B组分别为95.7%、65.4%、43.0%,两组术后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远端直肠冲洗是必要的,可以提高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Li SY  Liang ZJ  Yuan SJ  Yu B  Chen G  Chen G  Bai X  Zuo FY  Wei XJ  Wu E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7):1170-1172
目的探讨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31例中低位直肠癌经腹肛门根治性切除行套人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1例术后随访率为85.3%(197/231),中位随访时间为5.9年(2个月-14年)。术后发生吻合口瘘8例(3.4%),吻合口狭窄3例(1.2%),术后12—24周时排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术后局部复发率为5.1%(10/197),肝转移率为15.2%(30/197)。肺转移率为2.5%(5/197),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为71.6%。结论套入式吻合保肛术既能减少吻合口瘘发生,又可保留良好的肛门排便控制功能,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中低位直肠癌一种安全有效的保肛术式。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即时行改良联合术重建原位肛门的效果,对3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术后即时行Ⅰ期改良联合术原位肛门整形重建。改良联合术:(1)肛门内括约肌为双层双环肌套Ⅰ(2)肛门外括约肌重建包括外括约肌的重建和外括约肌浅部与深部的重建;(3)直肠瓣为三个交叉的重建人工直肠瓣;(4)直肠后壁与肛尾韧带缝合固定形成的〈90°的角为重建的直肠角。结果显示,38例患者术后5~6d有便意感,2~3周有控便能力。术后随访总优良率达94.7%I5年生存率达76.3%。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即时行改良联合术原位肛门整形重建效果显著,既能避免腹壁人工肛门的痛苦,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Bacon’s直肠癌根治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及远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63例,按术式分组,其中30例行改良Bacon’s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A组,33例行腹腔镜下双吻合器术直肠前切除术患者为B组。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排便能力、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术中术后各项指标以( ±s)描述,独立样本t检验;累积生存率比较应用Log-Rank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3个月及12个月时排便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较B组短(P<0.05);术后6个月时排便优良率显著优于B组(χ2=4.237,P=0.039),住院费用显著低于B组(t=8.290, P=0.000);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3.3%、8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69)。 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下行改良Bacon’s直肠癌根治术或行双吻合器术直肠前切除术,在并发症、生存率上无明显差异,但前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及排除能力改善更显著,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复发的原因分析(附9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Dixon术式)术后吻合口复发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1996年间所收治的91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复发病例的资料。结果:对前切除术后吻合口复发患者,再次行根治性Miles术式47例,姑息性切除27例,单纯探查11例,余6例放弃手术。其中行根治性Miles术的患者术后获随访32例,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77%和45%。结论:盲目扩大前切除术适应证,将增加术后吻合口复发率,直肠指检、纤维结肠镜加活检是诊断吻合口复发的主要手段,对吻合口复发应积极争取行再次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