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1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症组(n=72)和重症组(n=38),另选取同期110名健康体检儿童的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比较三组SAA/hs-CRP、NLR及PCT水平,不同预后患儿SAA/hs-CRP、NLR及PCT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AA/hs-CRP、NLR及PCT单项及联合检测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结果:重症组、轻症组SAA/hs-CRP、NLR及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重症组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预后不良患儿血清SAA/hs-CRP、NLR、PCT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SAA/hs-CRP、NLR及PCT单项及联合检测预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8...  相似文献   

2.
李学勤  付迎新 《安徽医学》2020,41(7):813-815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检测的意义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北京怀柔医院儿科治疗的MPP患儿110例,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MPP组(59例)及重症MPP组(51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查体的儿童110例为对照组。全部MPP患儿依据治疗1个疗程后的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普通MPP组、重症MPP组以及对照组NLR、PLR水平,同时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NLR和PLR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LR、PLR单独和联合检测预测MPP患儿预后的价值。结果 3组患儿NLR、P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普通MPP组、重症MPP组NLR和PLR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MPP组NLR、PLR均高于普通MPP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LR、NLR与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27、0.405,P均<0.05)。NLR和PLR联合检测预测MPP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02、灵敏度为83.9%、特异度为90.5%,均高于NLR、PLR单独检测。结论 NLR和PLR与MPP患儿病情轻重呈正相关,NLR和PLR联合检测对患儿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胡霖  付白娣 《安徽医学》2022,43(12):1442-1445
目的 分析D-二聚体(D-D)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与炎症反应、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探讨二者联合检测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00例MPP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分为普通组(149例)、重症组(51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PCIS评分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MPP患儿D-D水平、PCIS评分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D水平、PCIS评分及二者联合检测对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 重症组D-D、PCT、hs-CRP、AST、ALT、LDH水平高于普通组,PCIS评分低于普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MPP患儿PCT、hs-CRP、AST、ALT水平与D-D呈正相关(r=0.331、0.345、0.238、0.143,P<0.05),与PCIS评分呈负相关(r=-0.614、-0.405、-0.377、-0.350,P<0.05);LDH水平与D-D水平呈负相关(r=-0.209,P<0.05),与PCIS评分呈正相关(r=0.132,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D-D联合PCIS评估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3,优于D-D水平、PCIS评分单独评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PCIS评分与MMP患儿生化指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此类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儿童重型与轻型支原体肺炎免疫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儿童重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与轻型MPP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状况,为临床免疫治疗寻找依据.方法 157例MPP患儿按病情分为轻症组(132例)和重症组(25例),以同期儿科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25例为对照组,检测上述所有患儿急性期免疫指标.结果 轻症组及重症组患儿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重症组患儿IgM较轻症组患儿水平高(P<0.05).两组MPP患儿Ig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及重症组惠儿CD4+T细胞比例、CD4+/CD8+T细胞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MPP患儿CD19+、CD8+T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症组CD19+T细胞比例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CD3+、CD16+CD56+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轻症组(均P <0.05).结论 MPP感染患儿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且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免疫功能低下,重症组更明显.免疫制剂对MPP患儿临床治疗有效,对重症MPP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诊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机体免疫功能指标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儿童住院部初诊172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症105例重症67例;同期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6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子指标CD3~+、CD4~+、CD8~+、CD4~+/CD8~+,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的水平。结果轻症和重症MPP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且重症MPP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轻症组[(43.1±16.7)%比(55.3±18.8)%、(16.1±6.8)%比(24.3±8.1)%、0.64±0.28比0.97±0.29](P <0.05),各组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和重症MPP组血清IgG、IgM、Ig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结论未接受药物治疗的初诊重症MP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较健康对照和轻症患儿明显降低,Ig水平升高。初诊MPP患儿的免疫状态检测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血清中人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表达水平与患儿预后的相关性,为早期临床识别重症MPP患儿及预后评估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确诊并治疗的重症MPP患儿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诊疗的轻症MPP患儿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essay,ELISA)法检测2组患儿血清中FIB、TSP-1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FIB、TSP-1水平与肺炎严重指数(PSI)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分析血清FIB、TSP-1水平对重症MPP患儿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ATⅢ)、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乳酸脱氢酶(LDH)、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PSI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中FIB、TSP-1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FIB、TSP-1表达水平与PSI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且观察组患儿血清FIB、TSP-1表达水平及PSI评分比对照组MPP患儿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IB、TSP-1联合预测重症MPP患儿不良预后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81.13%,曲线下面积为0.920。结论 FIB、TSP-1在重症MPP患儿血清中表达较轻症明显升高,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预后的相关性。方法:59例初诊MM病人治疗半年后,根据病人转归情况分为缓解组(n=34)和未缓解组(n=25)。探讨NLR、PLR、SII与MM病人转归的关系,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M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预后价值。结果:缓解组与未缓解组间PLR、基础疾病、年龄、性别、血钙浓度、肌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的NLR、SII均低于未缓解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I高水平是MM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5,P<0.05)。ROC曲线提示,SII对病人生存预测时曲线下面积为0.754,特异度为85.3%;NLR对病人生存预测时曲线下面积为0.722,特异度为79.4%。结论:NLR与SII可用于MM预后的评估,且SII的预后诊断价值优于NLR。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血清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Ig)G、Ig M抗体、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D-D)水平及预测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22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Ig G、Ig M抗体、CRP及D-D水平,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其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预后之间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Ig G、Ig M抗体、CRP及D-D水平预测患儿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Ig G抗体、Ig M抗体、CRP和D-D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治疗预后不佳56例(25.45%),单因素分析发现,预后不佳与预后良好组住院时间、是否集体生活、有无抗菌药物应用、Ig G抗体、Ig M抗体、CRP及D-D含量等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Ig G抗体、Ig M抗体、CRP和D-D均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g G、Ig M抗体...  相似文献   

9.
左路广  刘振奎  刘建华  卢艳辉  黄冠杰  李晓蕊   《四川医学》2021,42(11):1082-1086
目的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早期筛查、病程监控及愈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MPP组)病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健康组)、细菌性肺炎(细菌组)、病毒性肺炎(病毒组)患儿作对照,比较各组SAA、IL-6水平差异,研究SAA、IL-6水平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程中的变化以及轻、重症患儿中的差异,将SAA、IL-6纳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特异性等指标。结果 MPP组SAA水平与其他各组含量比较,高于健康组低于病毒组、细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水平高于健康组、病毒组低于细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A、IL-6含量随MPP病程总体趋于下降,轻症患儿SAA、IL-6水平与重症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A联合IL-6诊断早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性能较好,AUC为0.93(95%CI 0.90~0.97),SAA联合IL-6筛查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敏感度为85.0%,特异度为89.0%。结论 SAA联合IL-6可作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筛查、病程监控及愈后判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D-二聚体(D-D)联合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早期识别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9月由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杏坛医院儿科收治的200例MPP患儿临床资料,根据病情程度分为普通组(149例)、重症组(51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D-D、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PCIS评分,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重症MPP患儿D-D水平、PCIS评分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D水平、PCIS评分及二者联合预测重症MPP发生的价值。结果:重症组D-D、PCT、hs-CRP、AST、ALT、LDH水平均比普通组高,PCIS评分比普通组低(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重症MPP患儿PCT、hs-CRP、AST、ALT、LDH水平与D-D水平均呈正相关(r=0.410,0.466,0.289,0.270,0.209,P<0.001),与PCIS评分均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支原体载量指数(MPLI)、肺炎支原体抗体、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炎组)及50例门诊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对照组),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P-DNA含量计算MPLI,被动凝集发检测肺炎支原体总抗体(MP-IgM+MP-IgG+MP-IgA),胶体金法检测血清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8.结果 肺炎组MPL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肺炎支原体抗体、CRP、IL-8高于对照组(P<0.05);肺炎组轻症患儿MPLI明显高于重症(P<0.05),肺炎支原体抗体、CRP、IL-8低于重症(P<0.05);肺炎组治疗7 d时MPLI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肺炎支原体抗体、CRP、IL-8低于治疗7 d时(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MPLI明显下降,肺炎支原体抗体、CRP、IL-8明显升高,检测以上指标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背景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可导致多种肺内外损伤,包括血栓性疾病,严重危害患儿健康,对其凝血状态的评估,常规凝血检测局限性大,血栓弹力图(TEG)可全面快速评估儿童凝血状态,但有关TEG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评估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TEG在MPP患儿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12例MPP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重症MPP(SMPP)组(n=52)、非SMPP组(n=160),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血小板计数(PLT)、常规凝血参数、TEG参数,分析TEG参数与常规凝血参数、PLT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PP患儿病情的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对MPP患儿病情的预测价值。 结果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SMPP组相比,SMPP组的反应时间(R)和凝血形成时间(K)缩短,最大振幅(MA)、凝固角(α角)、凝血综合指数(CI)、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A与PLT、FIB呈中度正相关(P<0.001);R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呈弱正相关(P<0.001);K与PLT、FIB呈弱负相关(P<0.001);α角与PLT、FIB呈弱正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I〔OR=5.698,95%CI(3.329,9.753),P<0.05〕、D-D〔OR=5.061,95%CI(1.724,14.859),P<0.05〕是MPP患儿病情的影响因素,两者联合所得的MPP病情影响因素预测模型CI+D-D为:Y=1.777CI+1.624D-D-5.264。CI、D-D、CI+D-D预测MPP病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5〔95%CI(0.830,0.941)〕、0.716〔95%CI(0.632,0.799)〕、0.901〔95%CI(0.850,0.95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05、0.545、-0.65;灵敏度分别为0.750、0.615、0.769;特异度分别为0.907、0.784、0.914。 结论 TEG对MPP患儿病情有一定预测价值,但不能取代常规凝血参数。TEG与常规凝血联合,可进一步提高对MPP患儿病情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儿童血清IgG、IgM抗体、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7例MP感染儿童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00名为对照组;研究组患儿再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34)、中度组(n=33)及重度组(n=30);研究组患儿入院接受规范治疗1个疗程后,将好转、有效纳入预后良好组(n=76),无效纳入预后不佳组(n=21).分析各组儿童血清IgG、IgM抗体、CRP及D-D水平及临床意义.结果:研究组患儿血清IgG、IgM抗体、CRP和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gG、IgM抗体、CRP和D-D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23,0.516,0.318,0.457;P<0.05);预后良好组患儿IgG、IgM、CRP和D-D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IgG、IgM两者联用评估预后AUC分别为0.736、0.618、0.817;CRP、D-D两者联用评估预后AUC分别为0.734、0.759、0.864.结论:MP感染儿童血清抗体与炎症指标可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CRP、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症组43例和重症组42例,另选取同期45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于体检当天检测CRP、D-二聚体水平,轻症组、重症组于入院第2天、入院第14天检测CRP、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其与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入院第2天轻症组、重症组的CRP及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重症组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轻症组、重症组的CRP及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轻症组、重症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症组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二聚体、CRP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CRP、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为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侯雪  刘燕  杨晓丽  李静 《西部医学》2021,33(8):1176-1179,1188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自噬相关蛋白抗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5月山西省人民医院住院的轻症、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液标本及正常门诊体检儿童外周血,分离白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白细胞中LC3II、LC3I、Beclin-1的表达量,计算LC3II/I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比较上述指标在3组儿童血清中的表达量,并分析自噬和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①共纳入MPP组50例,其中轻症28例,重症22例;对照组(正常体检儿童)25例。②MPP轻症组、重症组外周血白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II/I比例及Beclin1表达量高于对照组,MPP重症组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MPP轻症组、重症组IL-6、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MPP重症组IL-6、TNF-α水平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自噬相关蛋白LC3II/I比例、 Beclin1表达量与IL-6、TNF-α均成正相关(P<0.05)。结论 MPP中发生了自噬,自噬和病情程度有关,病情越重,自噬程度越高。MPP中细胞因子水平增高,炎症反应明显。自噬和细胞因子呈正相关,提示MPP发生自噬影响细胞因子改变,从而影响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IgM、IgG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在小儿支原体肺炎(MPP)诊疗中的检测价值。方法:根据胸部CT或X线影像学表现,将100例MPP患儿分为支气管肺炎组(n=67)和大叶性肺炎组(n=33)。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40名健康同龄儿童,记为健康组。检测MPP患儿和健康组儿童MP-IgM、MP-IgG阳性率和血清CRP、PCT表达水平,并观察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CRP、PCT水平变化。结果:MPP组MP-IgM、MP-IgG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χ~2=17.400、17.197,P<0.01);支气管肺炎组MP-IgM阳性率和大叶性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IgG阳性率低于大叶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5,P<0.01);MPP患儿入院时血清CRP、PCT水平分别高于恢复期及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肺炎组和大叶肺炎组血清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IgM、MP-IgG和血清CRP、PCT水平检测对早期诊断小儿MPP、评估感染程度和病情转归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高分辨率CT(HRCT)征象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18例急性期MPP患者,依据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为重症组(CPIS评分6分)90例,轻症组(CPIS评分≤6分)128例;另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经HRCT扫描,HRCT征象分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和支气管肺炎,并取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所有患儿经阿奇霉素治疗,评估术后疗效。分析MPP患者HRCT征象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重症组患儿IL-6、TNF-α水平分别为(94.31±12.60)、(33.71±4.50)pg/mL,均高于轻症组(64.30±9.81)、(22.13±4.11)pg/mL和对照组(11.20±3.51)、(12.52±2.40)pg/mL;而IL-10水平为(8.52±2.50)pg/mL,低于轻症组(14.31±3.81)pg/mL和对照组(23.41±5.30)pg/mL;且轻症组患儿IL-6、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轻症和对照组间HRCT征象(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治疗后有效率为81.1%,低于轻症组患儿的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的HRCT征象(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与IL-6、TNF-α、CPI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2、0.64、0.64,P=0.00、0.01、0.00),与IL-10、预后(无效、进展、显效、痊愈)呈显著负相关(r=-0.47、-0.42,P=0.01、0.00)。结论 MPP的HRCT征象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病情严重程度,并能有效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急性期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实验分成3组,即MPP轻症组(22例)、重症组(18例)、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23的表达,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PP轻症组和重症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23的表达、IgM水平显著增高(P〈0.01)。重症组外周血CD23的表达及血清IgA、IgG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P〈0.01或〈0.05),而重症组的血清IgM水平与轻症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23的表达及血清IgM含量显著升高,重症MPP患儿IgA、IgG也显著升高。MPP患儿存在体液免疫失调。  相似文献   

19.
马卉  任明芬△ 《广东医学》2020,41(23):2390-2393
目的探讨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血清炎性因子及心肌酶水平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MPP患儿作为观察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健康儿童50例设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测定两组心肌酶指标,包括血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PK-MB)。结果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IL-6、IL-10、TNF-α及心肌酶指标LDH、CK、CPK-MB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MPP患儿的血清炎性因子IL-6、IL-10、TNF-α及心肌酶指标LDH、CK、CPK-MB均高于恢复期MPP患儿(P<0.05)。轻症MPP患儿的血清炎性因子IL-6、IL-10、TNF-α及心肌酶指标LDH、CK、CPK-MB均低于重症MPP患儿(P<0.05)。普通MPP患儿的血清炎性因子IL-6、IL-10、TNF-α及心肌酶指标LDH、CK、CPK-MB均低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P<0.05)。结论住院MPP患儿血清炎性因子与心肌酶均呈高表达,急性期、重症MPP与RMPP的升高更明显,可作为患儿病情程度及临床转归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微RNA(miR)-126联合miR-138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0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MPP患儿114例,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发热时间、病情严重程度、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miR-126、miR-138水平;分析MPP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及miR-126联合miR-138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14例MPP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预后不良19例。预后不良组重症占比及WBC、PLT、IL-6、TNF-α、CRP、miR-126、miR-138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性别、年龄、发热时间、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严重程度及WBC、TNF-α、CRP、miR-126、miR-138水平为MPP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