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注冰冻液体行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0例输注冰冻液体行低温治疗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积极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颅内压、DRS评分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输注冰冻液体行低温治疗的同时给予积极护理配合,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早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于伤后12h内,给予钙离子拮抗剂、亚低温治疗、控制血糖、阿片受体拮抗剂,应用肠内外营养支持防止应激性溃疡,维持呼吸循环稳定,并加强监护.结果:伤后6个月,死亡8例,植物生存状态6例,重度残疾8例,中度残疾12例,良好8例.结论:早期综合治疗与精心的护理可明显降低重型DAI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亚低温在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的疗效,总结亚低温治疗时的护理要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与总结6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治疗后,亚低温治疗组良好17例,中残7例,重残4例,死亡3例,恢复良好率为54.8%,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积极作用与疗效已得到肯定,但易导致并发症发生,因此,在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的过程中,对每个环节的观察与护理,都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特点与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并总结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治疗特点.方法:对2年来1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受伤方式、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治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死亡1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3例,轻残2例,恢复良好5例.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具有意识障碍严重、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差等特点,应结合病人情况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各个阶段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本科2007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75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在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恢复良好27例(36%),中残28例(37.3%),重残12例(16%),植物生存3例(4%),死亡5例(6.7%)。结论虽然弥漫性轴索损伤病情危重,致死率、致残率高,但如能及时得到临床诊治和病程中各个阶段的精心护理,就能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4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昏迷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COS(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生活能力及神经缺损程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有利于减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本组存活18例,死亡2例,存活率90%。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虽然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但在药物及手术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配以精心细致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弥漫性轴索损伤126例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12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在药物及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本组存活103例,死亡23例,存活率81.74%.结论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患者在药物及手术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规范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亚低温治疗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伟  辛泉 《华西医学》2006,21(4):677-678
目的:探讨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使用亚低温治疗与其预后的关系,提高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认识。方法:分析68例不同程度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根据Gennarelli(1993)所提出的标准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三组。每型DAI患者均分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亚低温组于伤后12小时内进行亚低温治疗,肛温控制在32~35℃,持续时间3~5天;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亚低温治疗不同类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预后进行研究。结果:轻型亚低温组6例:恢复良好5例,中残1例;轻型对照组6例:恢复良好4例,中残2例。中型亚低温组17例:恢复良好9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中型对照组17例:恢复良好6例,中残3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重型亚低温组11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7例;重型对照组11例:中残1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结论:通过亚低温治疗可提高轻型及中型DAI患者的恢复良好率及降低轻型及中型DAI患者的伤残等级与死亡率,但对于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亚低温治疗无明显效果甚至有加重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胡玲  彭雪梅  陈锐  刘敏 《华西医学》2007,22(4):827-829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法医学诊断依据。方法:采用头颅半约束非撞击性旋转暴力致伤方法建立猫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在致伤后不同时间对脑组织进行了HE染色、Bielshowsky Glee银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HE染色显示2米损伤组及3米损伤组均未见特征性的改变;Bielshowsky Glee银染色显示2米损伤组未见特征性改变,3米损伤组伤后6小时见收缩球形成,伤后12小时达到高峰,持续至24小时;扫描电镜显示2米损伤组未见特征性改变,3米损伤组伤后4小时可检见收缩球形成,随着时间延长其体积逐渐增大,数量逐渐增多,于12小时达到高峰,持续至24小时。结论:扫描电镜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优于HE染色、Bielshowsky Glee银染色。扫描电镜形态学改变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及损伤时间推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12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在药物及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本组存活103例,死亡23例,存活率81.74%。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患者在药物及手术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规范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实效性。方法:对4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的患者,给予亚低温、脱水、抗感染、脑保护剂等治疗,配合纳洛酮、高压氧联合治疗及伤后早期实施有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同时并尽早给予智能训练和康复护理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预防并发症。结果:6个月后按GCS评定标准,治愈20例,中度残疾10例,重度残疾植物生存3例,死亡12例。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减轻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护理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导致患者植物状态生存或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颅脑损伤.为探索有效的护理措施,通过总结护理21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经验,提出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加强亚低温脑保护及恢复脑功能的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保护易受累的重要器官,给予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尽早给予智能训练和康复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4.
高压氧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方法:6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GCS评分平均值的变化和GOS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GCS评分平均值曲线抬高,病死率下降,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总结4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对4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4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存活3l例,其中良好13例、中残7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17例,死亡率35.4%。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上以伤后长时间昏迷,CT表现脑实质小灶性出血、密度减低或正常为主要特点,治疗以早期治疗、保持呼吸道通道、亚低温、防止并发症等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儿童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高压氧治疗的13例颅脑损伤患儿做好入舱前准备,严密观察治疗过程及出舱后的表现。结果:13例颅脑损伤患儿高压氧治疗效果显著,无1例因护理不当而导致并发症及治疗中断。结论:做好患儿入舱治疗前的准备及加强治疗过程的观察是高压氧治疗有效、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中应用MRI诊断,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1月—12月时间段内,从我院挑选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选取的研究对象的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CT检查,观察组患者应用MRI检查,对两组患者的疾病检出情况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疾病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中应用MRI诊断获得了显著的检测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重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恢复良好30例(15%)、中残30例(15%)、重残38例(19%)、植物生存12例(6%)、死亡90例(45%)。结论 重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致残率高;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其诊断MRI检壹优于CT;大部分采取保守治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20例重度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观察重点为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四肢活动情况;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体位护理,管饲膳食。伤后癫痫护理和恢复期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应用和分析。方法:对3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采用COS评分:轻型病人9例全部恢复良好。中型病人13例,其中恢复良好4例,轻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3例。重型病人12例,其中恢复良好1例,重度残疾3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2例。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是综合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