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河南省"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河南省2011-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5年河南省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8起,其中传染病事件66起(67.35%),主要为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突发中毒事件29起(28.57%),主要为食物中毒事件。报告高峰集中在5月和10月。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72起(73.47%),主要以小学传染病事件为主。结论河南省"十二五"期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为主,事件报告存在地区差异。应重点关注学校等集体单位呼吸道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加强监测和免疫接种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网络舆情大数据和百度指数分析四川省公共卫生舆情特点。方法 利用舆情监测系统获取2018—2020年四川省公共卫生网络舆情数据,通过百度指数大众版获取公共卫生网络舆情5类舆情的搜索指数和地域分布情况。描述性分析指标的时间变化趋势和地区分布。结果 2018—2020年,四川省公共卫生网络舆情总量上升,以环境安全舆情和传染病舆情为主,分别占56.23%、29.49%。第22~28个监测期舆情上升趋势明显,舆情总量和传染病舆情峰值均出现在第28个监测期(2020年4月)。省内5类舆情关键词中,传染病和食品安全百度指数较高,2020年传染病指数上升明显。各类关键词搜索指数水平均低于全国。成都地区5类舆情关键词搜索指数居全省首位。结论 省内公共卫生网络舆情总量日益增多,应增加公共卫生网络舆情监测的主动性,重视传染病舆情的监测预警作用。省内各级疾控机构应结合公共卫生网络舆情百度指数特点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2016-03 "山东问题疫苗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发展特点以及其对四川省舆情监测工作的启发。方法以"山东问题疫苗"为关键词,通过舆情监测软件和百度搜索引擎搜索2016-03-18/04-28期间的相关网络信息。结果 2016-03-18/04-28,百度搜索"山东非法疫苗",相关结果有1 890 000条,舆情监测软件监测到102 455条;新浪微博话题"山东非法疫苗"阅读量1. 79亿次,讨论7. 9万条。分析发现本次舆情事件舆论观点分为正面、负面和干扰性观点3类,舆情发展为分为4个阶段:第1、2阶段中,曝光后3 d、6 d,舆情数量分别达到第1个高峰和最高峰;第3阶段,舆情事件发生6 d后开始下降;第4阶段舆情信息量基本平稳甚至消失。受该事件影响,四川省内共监测到2条影响较大的舆情信息,浏览量均过百万。结论从该事件监测和分析结果得出"山东问题疫苗事件"舆情演变特征和规律。本事件最明显的特征是各部门和政府的正面回应后,舆情的数量明显下降;另一方面,该事件引起强烈的社会关注,对于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事件相关部门或者政府尽早正确应对是减少群众恐慌的最有效方法。四川省内疫苗事件虽然发生在该敏感时期,但未引起大规模舆情,也印证了公共卫生舆情监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1-2015年武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和整理2011-2015年武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武汉市2011-2015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9起,一般级别(Ⅳ级)17起,占43.59%;未分级22起,占56.41%,无较大(Ⅲ级及以上)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件类别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占92.31%.10-12月与5-7月是武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高峰期,分别占5年间报告事件总数的41.02%和38.46%.64.10%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其中小学占41.03%,托幼机构占15.38%.结论 学校传染病疫情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应进一步加强高峰期在校学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监测平台,跟踪公共卫生事件发展动态,及时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开展风险评估。方法利用TRS(文本检索系统)技术实施舆情采集,建立中英文主题词库和中英文网站库,使用舆情分类和预警、网络新闻聚合、网络热点挖掘、智能关联等技术开展舆情分析,并采用Excel软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广东省公共卫生舆情监测平台共监测了551个中英文网站,共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1658条,其中发现省内传染病疫情91起,省内食物中毒事件68起,有7起食物中毒事件是首先由舆情平台监测到的。舆情平台监测到的时间比正规途径报告要早2—3h。通过对河源紫金发生因诊所不安全注射引起聚集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事件的媒体跟踪,监测“紫金丙肝”相关舆情新闻报道l480篇,发现该事件舆论发展曲线与处置后果有明显关系。对重点事件进行风险评估:2012年4月,沙特阿拉伯等西亚国家相续发现新型冠状病毒,通过舆情监测平台共收集新型冠状病毒相关中英文资料227篇,通过开展风险评估,结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没有出现人与人之阃容易传播或可持续的人际传播情况,广东省短时间内发生境外输入病例的几率较小。结论舆情监测系统是现代疾病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疫情监测的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7年"成都男子被查出艾滋等死7年复查未感染,拟起诉疾控"网络舆情事件,为提升舆情监测效率,完善应对机制提供经验。方法利用"新浪舆情通"、百度指数等采集的数据,采取描述性舆情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全网共采集到的10 166条信息,按照舆情信息量本次事件被划分为3个阶段,舆情信息量分别为9 242条、980条、853条,分别有明确的标志事件与意见领袖引导,舆情事件高峰出现在第一阶段(12~04),突发特征明显。意见领袖为头条新闻、核心传媒为新浪微博(3 070条);"四川省"和"HIV"在本次舆情事件中心的百度指数均位于全国第五,"成都市"的搜索指数在全国第3。针对此事件的观点,媒体主流观点(59%)和网友观点(72%)基本保持一致,但同时掺杂很多独立观点。结论该事件以微博为主要传播媒介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舆情监测工作有必要提质扩面,加强自媒体监测范围与引导能力,提升响应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6—2015年浦东新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完善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5年浦东新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浦东新区共发生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7起,发病1 138例,其中死亡2例。事件分级以一般事件为主,占78.38%;以呼吸道传播疾病为主,占81.08%,其中水痘最多(59.44%)。28起发生在乡镇,占75.68%;25起发生在学校,占67.57%;2011—2015年共发生5起,事件数较前5年的32起明显减少。结论浦东新区2006—2015年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一般事件为主,高发地点为乡镇和学校,病种以水痘为主,2011—2015年此类事件已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播、进展速度较快,危害群体广泛,从挽救生命和减少经济损失角度讲,应及早识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迅速作出有效反应。本研究探讨症状监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意义。方法选取2个县作为监测点,分别依托欧盟项目"中国农村地区传染病症状整合监测系统"(症状监测组)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法定传染病实时报告系统(传统监测组),采集2016-05-01-2018-05-30数据上报员上传至监测系统信息,匹配两组监测条目后,统计两组监测系统运行情况,并对比两组对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时间。结果症状监测组小学缺勤记录14 206人次;药店销售记录990 231条;医院门诊急诊176 122人次,监测症状记录52 897条,占门诊急诊总量30.03%;共监测到病例1 402例。传统监测组共上报病例1 365例。症状监测平均监测预警时间为(6.96±2.36)d,长于传统监测的(3.24±1.9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14,P0.001。结论症状监测能早期识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增强公共卫生监测预警能力,可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07年全国报告的水源性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水源性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 结果 2007年全国报告水源性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3起,占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量的2.56%,多发生在4-9月份,75.3%事件发生地在农村地区.93.2%由生活饮用水污染引起,未经消毒处理和供水系统管网破损是引起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结论 加强农村地区(包括乡村中小学校)生活饮用水管理和监测,提高居民防病意识,是有效预防控制水源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刘文东  吴莹  梁祁  艾静  李媛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071-1074
目的深入分析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以及应急能力建设提供依据。方法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中下载2006-2009年江苏省网络直报的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结果 2006~2009年全省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26起,发病24462人,死亡51人,波及人口数近210万。所有事件中以传染病事件为主,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霍乱是引起突发事件最主要的病种;扬州市、南京市、徐州市是发生事件数量最多的地区,4~6月是高发月份,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场所;事件分级以一般事件为主,未分级事件构成比重高达47.38%。结论该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逐年增加的长期趋势,应加强流行季节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高度重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制工作,同时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开展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4~2008年期间,江都市传染病突发事件的流行病特征.[方法]用Excel软件分析2004~2008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的关于江都市传染病突发事件的数据及调查报告.[结果]2004~2008年,江都市共上报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8起,其中传染病突发事件25起,发病3 170人;以水痘、流感为主.病种间罹患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病种事件持续时间不同;2~5月、10~12月发生致较多;63.64%的事件上报时间在发病高峰出现以后.[结论]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是该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重点;事件上报不及时是目前需要解决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1-2015年金华市水痘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制定水痘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2015年金华市上报的所有水痘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全市共报告水痘14 83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4.82/10万。每年5~7月、11月~次年1月为高发时段;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病例为主,职业构成以学生最多。全市报告水痘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起,均发生于小学,罹患率为2.09%、0.69%、1.23%。结论 金华市水痘发病率较高,15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为水痘的高发人群。建议实施水痘疫苗2针次接种,并将其纳入免疫规划。  相似文献   

13.
分析"乙肝疫苗"事件网络舆情热度演变规律,为今后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提供参考依据。使用百度指数,选择全国作为研究区域,研究2013年12月~2014年1月"乙肝疫苗"事件的网络舆情热度状况。"乙肝疫苗"事件网络舆情经历了"发生期-小幅回落期-高峰期-恢复休眠期",全程29d,出现了1个高峰、2个小高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具有发生发展迅速、热度回落相对缓慢的特点;公众与媒体关注度的趋势基本一致,但又各有侧重并相互影响;网络舆情热度趋势演变与事件处置进展关系密切,及时发布权威透明正面的信息,掌控舆论走向,能有效提升网络舆情的应对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1-2013年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3年甘肃省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甘肃省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21起,其中以传染病事件和突发中毒事件为主,分别占事件总数的90.95%和8.60%,4~6月份和10~12月份是突发事件的高发季节,学校是突发事件的易发场所,发生数量占事件总数的90.95%.结论 为有效地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做好常规接种和流动人口的查漏补种工作,并做好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梁浩  刘建平  李思果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2):1813-1814
目的对深圳市2010-2011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以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方法收集深圳市2010-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的疫情数据和资料,进行汇总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市2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7起,发病2 384例,死亡6例;传染病暴发疫情54起,占94.7%,食物中毒3起,占5.3%;其中4月(19.3%)和9月(21.1%)为高发月份;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4起,占59.6%。结论提高认识,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强化决策,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学校卫生工  相似文献   

16.
为及时发现和科学研判突发事件的公共卫生风险,我国已建立和实施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本研究通过梳理分析2014—2018年全国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情况,发现5年间受到关注的公共卫生风险事件以传染病类事件为主,其次是食物中毒类事件,以及气候、环境和自然灾害相关事件。识别了10种受关注程度最高的公共卫生风险事件,并分析其关注度趋势变化和重点受关注月份,从而为下一步风险评估、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哈尔滨市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哈尔滨市所有学校2010-2015年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数据,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5年哈尔滨市各类学校共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8起,累及71260人,发病1836例,无死亡例,罹患率为2.58%.农村小学的报告事件数最多(32起),其罹患率(4.47%)显著高于城市学校的罹患率.2010-2015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报告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3-6月和9-12月为发病的高峰月份,报告事件数占全年报告事件总数的45.9%和43.1%.病种以流行性腮腺炎(29起)、流行性感冒(28起)和肺结核(28起)为主,共占突发传染病事件的66.41%.结论 呼吸道传染病是学校主要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且多发生于春季和秋冬季,以农村小学居多,相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2002~200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了解云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及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2~200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接报、处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云南省2002~2004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03起,以传染病暴发疫情(310起,占61.6%)和食物中毒(157起,占31.2%)为主,绝大部分发生在农村地区,6~9月为高发月份(219起,占43.5%),学生和农民为高发人群(占92.7%),5~15岁为高发年龄(占6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的敏感性、及时性呈逐年增高趋势。结论云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繁,形势不容乐观,必须制定并采取应对措施对其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2004~2009年宾阳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宾阳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和及时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分析2004~2009年宾阳县学校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9年宾阳县学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2起,发病6 358例,无病例死亡,发生起数和发病数分别占全县总起数和总发病数的91.07%及96.06%;发生事件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占事件总起数的95.10%;以3~5月、10~12月及1月为高发月份,共报告94起,占总起数的92.16%。结论各级政府、教育、卫生行政等部门应高度重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各负其职,降低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霍飞  高浩宇  刘长娜  董校  王凤山 《职业与健康》2013,(23):3205-3206,3209
目的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和基于预防控制(简称防控)工作的舆情监测模型,并在重大传染病防控中应用与实践。方法以近期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为主要监测对象,通过对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分析、评估,建立适合公共卫生工作的舆情监测体系,规范信息的获取、处理、挖掘分析、利用等方法。结果建立了包括疫情追踪、防控进展、公众关注等9大模块的舆情监测分析体系,全面及时地向各级领导、专业人员提供信息支持与分析。结论新的舆情监测模式,在重大传染病防控中,起到了重要的决策信息支持与分析的作用,并可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处理时,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能为各级行政部门在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的情况下,快速建立舆情防控提供进一步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