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严重烧伤大鼠早期切痂植皮后骨骼肌泛素转录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大鼠严重烧伤早期切痂后骨骼肌蛋白降解率变化的内在机制。方法 应用大鼠 30 %Ⅲ度背部烫伤模型 ,随机分为伤前、单纯烧伤、早期切痂和非早期切痂组 ,切痂组分别于伤后 1天和 4天行切痂手术 ,采用无创技术和骨骼肌充分氧供离体孵育系统测定伸趾长肌肌纤维蛋白降解率 ,Northernblot方法测定伸趾长肌组织中泛素转录表达的变化。结果 伸趾长肌肌纤维蛋白降解率在伤后各时间点均显著增加 (P<0 0 1) ,早期切痂组较非早期切痂组在伤后 2、4、5天显著降低 (P <0 0 5 ,P <0 0 1)。泛素转录表达在伤后均显著增加 ,但早期切痂组呈持续下降的趋势。蛋白降解率与泛素转录表达间呈显著正相关 (r=0 94 78,P <0 0 5 )。结论 烧伤早期切痂可降低骨骼肌蛋白的高分解代谢反应 ,与泛素 蛋白酶体途径活性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烧伤后不同类型骨骼肌蛋白降解率和血浆中糖皮质激素含量的变化 ,比较不同类型骨骼肌对烧伤刺激的反应 ,分析烧伤后骨骼肌萎缩的调节因子 ,应用 30 %Ⅲ度烫伤大鼠模型 ,借助骨骼肌充分氧供离体孵育系统 ,采用氨基酸全谱分析仪测定大鼠伤后不同时间点伸趾长肌和比目鱼肌蛋白降解率 ,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大鼠血浆中糖皮质激素含量。结果发现 :烧伤后大鼠伸趾长肌总蛋白降解率和肌纤维蛋白降解率均明显增加 ,以烧伤后 12h和 2 4h为著 ,其中肌纤维蛋白降解率增幅明显 ;比目鱼肌总蛋白降解率和肌纤维蛋白降解率烧伤后均无显著变化 ;烧伤后不同时间点血浆糖皮质激素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增加 (P <0 0 1) ;伸趾长肌蛋白降解率与血浆糖皮质激素增加密切相关。说明烧伤后骨骼肌萎缩主要是由于肌纤维蛋白大量降解所致 ,快白肌比慢红肌对烧伤刺激敏感 ;糖皮质激素可能是导致骨骼肌蛋白降解增强的重要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烫伤脓毒症骨骼肌蛋白高降解的调节。方法沸水烫伤并注射内毒素建立烫伤和脓毒症兔模型,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检测伸趾长肌蛋白降解率和蛋白酶体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胰岛素治疗显著降低了伤后骨骼肌蛋白降解率和蛋白酶体的表达。结论胰岛素能抑制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活性的增强,减轻烫伤和脓毒症时骨骼肌蛋白高降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作用因素对大鼠骨骼肌蛋白代谢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12 0只 ,分别制作单纯烧伤、内毒素腹腔注射、烧伤复合内毒素攻击三种模型应用充分氧供肌肉离体孵育系统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不同刺激因素后大鼠伸趾长肌蛋白降解率的变化。结果 三种模型骨骼肌蛋白降解率均显著增强 ,尤以肌纤维蛋白为著 ;单纯烧伤后早期肌蛋白的消耗相对较小 ,内毒素腹腔注射早期肌蛋白的消耗相对较大 ,烧伤复合内毒素攻击后肌蛋白的消耗显著增加。结论 烧伤、脓毒症、烧伤合并脓毒症三种状态下骨骼肌蛋白降解率的变化与伤情有关 ,随病情的加重而加剧。  相似文献   

5.
烧伤脓毒症早期心肌内泛素mRNA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烧伤脓毒症大鼠心肌内泛素mRNA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大鼠 30 %Ⅲ度烫伤复合腹腔注射内毒素(6mg/kg)动物模型 ,分为伤后 2h和 6h组 ,同时设对照组 ,通过核糖核酸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内泛素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伤后 2h和 6h大鼠心肌内泛素mRNA 2 4kb条带和 1 2kb条带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 ,其中 2 4kb条带的升高更明显 (P<0 0 1)。提示烧伤脓毒症早期心肌内重要的蛋白降解途径———泛素系统活性呈持续增强现象 ,预示蛋白降解代谢可能显著增加。结论 该发现对进一步从代谢角度研究烧伤脓毒症时心肌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核因子 κB(NF κB)对烧伤脓毒症大鼠骨骼肌蛋白分解代谢的影响 ,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 30 %TBSAⅢ度烫伤加内毒素攻击大鼠为模型模拟临床烧伤脓毒症 ,10 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脓毒症组、烧伤脓毒症 NF 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PDTC)组 ,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 (EMSA)分析骨骼肌NF κB活性的变化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酪氨酸和 3 甲基组氨酸。结果 可见烧伤脓毒症大鼠伸趾长肌总蛋白、肌纤维蛋白降解率在伤后 2h即较对照组即显著升高 ,之后逐渐上升 ,以 12h升高最显著 (P <0 0 1) ;而骨骼肌NF κB的活性于伤后 2h显著升高 ,之后呈现下降趋势 ,伤后 12h其活性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研究表明NF κB于烧伤脓毒症大鼠的骨骼肌中明显活化 ,而应用NF κB抑制剂PDTC能够明显降低脓毒症时骨骼肌代谢率 ,说明NF κB可能参与调控烧伤脓毒症时骨骼肌的异常代谢。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TNF-α对离体孵育骨骼肌蛋白代谢及泛素系统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含重组大鼠TNF-α(6000U/mL)的孵育液有氧孵育大鼠伸趾长肌(EDL),对照组孵育液除不含TNF-α外其余成分与实验组相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总蛋白和肌纤维蛋白的代谢率。核糖核酸印迹法检测EDL泛素mRNA和C2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EDL总蛋白和肌纤维蛋白分解代谢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DL泛素mRNA(2.4kb)和C2亚基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分别升高约511%和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TNF-α能与骨骼肌细胞直接发生作用,增强细胞内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活性。但TNF-α能否直接增强骨骼肌蛋白分解代谢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严重烧伤后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途径,以期为伤后代谢调理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包括一侧后肢37%体表皮肤全层严重烫伤大鼠为模型,分别抑制不同蛋白质降解途径,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比目鱼肌酪氨酸体外总释放量,并采用Westernblot法观察泛素含量的变化。结果阻断依赖ATP-泛素途径后,能显著抑制大鼠伤肢蛋白质降解。同时,泛素含量均呈明显的进行性增加。结论烫伤后骨骼肌蛋白质高分解主要是通过依赖ATP-泛素途径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严重烧伤脓毒症骨骼肌蛋白分解代谢的机制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严重烧伤脓毒症状态下的骨骼肌高分解代谢 ,目前尚无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单纯增加热卡和蛋白供给并不能较好地改善负氮平衡。生长激素等治疗 ,尽管可减少骨骼肌蛋白降解 ,但同时有很多副作用。泛素 蛋白酶体途径研究的进展 ,使作者对骨骼肌蛋白消耗的分子机制有了较好的了解 ,它是严重烧伤脓毒症时骨骼肌蛋白降解的重要途径之一。内毒素、TNF、糖皮质激素等介质是直接或间接导致骨骼肌蛋白降解的重要诱导或调节因子。抑制炎性介质NF κB途径可有效降低严重烧伤、脓毒症状态下骨骼肌蛋白降解率。早期切除烧伤的焦痂 ,泛素转录、蛋白表达下降 ,骨骼肌蛋白降解减少。应用泛素 蛋白酶体抑制剂可减少实验动物骨骼肌蛋白降解率。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 ,防治严重烧伤脓毒症状态下的骨骼肌蛋白高分解的有效方法 ,首先是消除其根源 ,防治脓毒症 ,即治病 ;其次是针对泛素 蛋白酶体途径的作用机制和调节机制进行调控 ,这将是降低严重烧伤脓毒症状态下骨骼肌蛋白降解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严重烧伤脓毒症病人骨骼肌蛋白降解变化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分析严重烧伤脓毒症病人骨骼肌蛋白降解变化及其生物学机制。收集同期收治的 9例严重烧伤脓毒症病人 (烧伤脓毒症组)和 9例整形病人 (对照组 )的血、2 4h尿及股四头肌标本 ,通过放免法测定血皮质醇和TNF α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 2 4h尿中 3 甲基组氨酸(3 MH)的排出量 ,核糖核酸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股四头肌泛素系统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 ,烧伤脓毒症组外周血内皮质醇和TNF α的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2 4h尿内 3 MH排出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3 MH排出量与外周血皮质醇和TNF α的浓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r=0 93或r=0 95 ,P <0 0 1) ;股四头肌泛素mRNA 2 4kb条带和1 2kb条带的表达分别较对照组增强 5 2 %和 34% ,C2 亚基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强 4 6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股四头肌泛素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强明显 ,差异有显著意义。说明重症烧伤脓毒症病人骨骼肌蛋白降解显著增强 ,体内糖皮质激素及TNF α含量增加 ,从基因水平激活细胞内蛋白降解途径———泛素系统可能是重症烧伤脓毒症病人骨骼肌蛋白降解增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烧伤后创面组织原癌基因c-fos、c- myc 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的表达顺序及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深Ⅱ度烫伤模型,将42 只大鼠分为7 组,即正常对照组、烫伤后3 h、6 h、1 d、3 d、7 d 和14 d 组。用SP免疫组化方法研究烫伤后不同时间点内源性c-fos、c- myc 和bFGF蛋白的表达规律及分布特征。结果:烧伤可以诱导c-fos、c- myc 和bFGF表达,但三者的表达模式不尽相同,正常皮肤即有c-fos 表达,伤后3 h 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1 天以后降至最低水平,其阳性颗粒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细胞胞浆及真皮成纤维细胞的胞核内。c- myc 的表达在伤后3 天达最高值,阳性信号分布于真皮层成纤维细胞的胞浆中;而bFGF则在伤后6 h 开始出现,伤后第1 天达最高值,主要分布于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的胞浆中。结论:烧伤可以诱导皮肤创面组织原癌基因c-fos、c- myc 及bFGF的表达,其表达具有时相与部位分布特征。三者表达的时相性提示在烧伤后早期原癌基因与生长因子基因之间具有相互调控作用,而这种调控作用对后期组织修复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肺组织TNFmRNA表达及其细胞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染引起的各种介质过度释放,尤其是肿瘤坏死因子(TNF)在肺损伤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应用斑点杂交、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了大鼠烧伤后TNFmRNA在肺组织的表达及其细胞定位。结果证实,烧伤后肺组织TNFmRNA表达迅速升高,伤后6小时达顶峰,24小时仍维持较高水平,其动态变化与腔静脉血浆内毒素变化一致。原位杂交发现,在伤后3-6小时主要是肺间质巨噬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和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表达T  相似文献   

13.
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严重烧伤后中性粒细胞(PMN)凋亡情况及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STF)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将24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烫伤组(30%Ⅲ度烫伤)和对照组,分离伤后0、12、24hPMN,继续培养16h,碘化丙啶(propdiium oddide,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百分率,并用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分别刺激对照组大鼠PMN,检测凋亡百分率,结果发现:烫伤组大鼠PMN凋亡百分率较对照组大鼠降低,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均抑制PMN凋亡并呈剂量依赖关系。说明严重烧伤后PMN凋亡延迟,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在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大鼠30.0%Ⅲ度烧伤后心、肺损伤程度及病理改变。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另取8只做为对照组,分别在烧伤后3、6、12、24、48和72h各时相点剖腹取出心、肺标本做病理学检查。结果:烧伤后3h,心、肺脏器即出现明显损伤,持续48-72h。结论:大鼠高原严重烧伤后心、肺损伤出现时间早,而且呈持续状态,显然与高原缺氧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