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跖管综合征是胫后神经及其分支经胫骨内踝后方屈肌支持带下的骨纤维管受压而引起的症候群。文献报道好发于踝关节陈旧性骨折、脱位及骨赘增生。但妊娠中晚期合并跖管综合征报道很少。我院于1986~1995年间共诊治12例患者,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
踝管综合征又称跖管综合征,是指胫神经或其分支经过胫骨内踝后面屈肌支持带(又称分裂韧带)下面的骨纤维管时,受压而引起的症候群,本病在临床上不易引起注意,经常误诊,并且报道较少,我院2007—2010年共治疗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成人腱鞘囊肿致踝管综合征1例郭义柱张伯勋关键词腱鞘囊肿;并发症;踝管综合征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686.1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7岁,主因右内踝部有一渐增大包块,伴右足趾、脚掌部麻木4个月而入院。查体发现其右内踝后下方有一约3cm×3.5cm...  相似文献   

4.
第一跖关节脱位较少见,(足母)趾脱向跖趾的较罕见.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37岁,农民.1989年11月29日驾驶机动三轮车,不慎将左膝内侧及立足内侧撞在树上.致左第一跖趾关节、左膝、左内踝,足跟部受伤.伤后3小时就诊.查体,全身情况良好,左第一跖趾关节背侧塌陷畸形,左(足母)趾较右(足母)趾缩短.左膝内侧肿胀,淤血.左内踝处有一伤口长10cm.足跟后部皮肤有多个小裂口,跟腿处凹陷.在第一跖趾关节主被动活动均受限.左膝左踝主动活动受限,被动活动不受限.X线片示:左第一跖趾关节脱位,趾骨近节脱向跖内侧.(附图)左股骨内踝粉碎性骨折,内踝轻度向后侧移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针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跖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跖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小针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40例进行封闭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77.5%,对照组疗效优良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跖管综合征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较单纯西医疗法有较强优势.  相似文献   

6.
小针刀治疗跖管综合征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跖管综合征的临床效用。方法:收治跖管综合征43例,应用小针刀加手法治疗。临床效果:优34例(80.9%),良5例(11.9%),差3例(7.1%),总优良率92.8%。结论:小针刀加手法治疗跖管综合征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徐××,男21岁,农民。于91年2月22日,在田边行走时,不慎踏响田边的“土地雷”。伤后感右足麻木疼痛难忍,不能站立行走。右足前部跖侧有流血,右踝明显肿胀畸形。无昏迷呕吐,二小时后抬送我院。查体:生命体征稳定,急性痛容,心肺,腹部,脊柱未见异常。右足前部跖侧有6cm、9cm、7cm的纵行不规则的皮肤裂伤,深至跖筋膜,右踝肿胀畸形,踝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压痛、趾端血循环及感觉存在。X线片所示:右距骨向内后脱位。入院后,即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法复位失败。改行切开复位。在内踝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0岁,农民,因下半身被塌方砸伤5d于1998年1月12日入我院.查体:腰1棘突压痛明显,双下肢感觉、运动减退,括约肌功能障碍,右内踝青紫、肿胀、压痛.影像学检查提示腰1椎体爆裂性骨折、脊髓受压,右足距骨内侧偏后有一黄豆大小的骨折片.诊断为腰1骨折并不全瘫,右踝三角韧带损伤.入院后行腰1椎管减压加Dick钉内固定术,术后双下肢感觉运动有明显恢复.右足行短腿石膏夹板固定4周解除石膏后,患者诉内踝疼痛,检查发现内踝皮下有一索状物,压痛,可活动,能推移至内踝后方踝管内,当踝内翻跖屈时,可见索状物滑向内踝前内侧.诊断为胫后肌腱脱位.  相似文献   

9.
2002年6月~2005年5月,我们收治82例跖骨折患者。其中18例伴有骨筋膜室综合征,急诊切开减压同时采用AO微型加压钢板行骨折内固定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6~48岁。右足12例,左足6例。坠落伤3例,碾压伤9例,砸伤6例。9例为单跖骨折,6例为2、3跖骨折,3例伴有跖跗关节脱位。16例经whiteside法测筋膜室压力〉4.0kPa,2例凭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为骨筋膜室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共解剖成人足背动脉100例(左49、右51),材料取自男尸40具,女尸8具,单侧下肢4侧(男2,性别不明2)。每例均详细解剖、作图和记录。结果如下: 足背动脉 典型的足背动脉起自胫前动脉,自踝关节前面的中点起,直行向第一跖骨间隙,分成足底深动脉和第一跖背动脉两终支;沿途发出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外踝前动脉、跗骨窦动脉、跗外侧动脉和弓形动脉。但有少数足背动脉不走向第一跖骨间隙,而  相似文献   

11.
我院于 1990~ 1998年共收治 8例挤压综合征病人 ,由于采取了早期诊断和早期防治措施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1~ 48岁 ;受伤后立即住院。车祸 4例 ,房屋倒塌压砸 1例 ,高处坠下 3例。脑震荡合并左下肢挫裂伤 1例 ,血胸合并右大腿挫伤 1例 ,肝破裂合并左右小腿挫伤 2例 ,脾破裂合并左大小腿挫伤 2例 ,右股骨干骨折合并左内踝骨折 1例 ,双侧闭合性股骨干骨折 1例。其中休克 3例 ,肌红蛋白尿 8例 ,酸中毒 2例 ,高血钾 1例 ,急性肾衰 1例。1.2 治疗措施合并内脏损伤均先施行急诊手术 ,…  相似文献   

12.
解剖书刊对踝管(Canalis malleolaris,Tarsal Tunnel)的记述,大同小异。踝管位于内踝的下方,由屈肌支持带(分裂韧带)、内踝和跟骨围成。从屈肌支持带向深面发出三个纤维隔,形成四个筋膜鞘,为从小腿后面来的屈肌腱和神经血管所穿过。它们的排列次序自前向后是:1.胫骨后肌腱;2.趾长屈肌腱;3.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4.拇长屈肌腱。关于踝管综合征(Tarsal Tunnel Synrome)的发病原因,现已证实就是由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烧伤创面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应用4种穿支皮瓣:腓动脉外踝上前穿支皮瓣、腓动脉外踝上后穿支皮瓣、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第一跖背动脉远端穿支皮瓣,根据需要选取不同的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烧伤创面。结果本组共15例,其中腓动脉外踝上前穿支皮瓣,即外踝上筋膜皮瓣4例;腓动脉外踝上后穿支皮辨,即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6例;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即内踝上筋膜皮瓣3例;第一跖背动脉远端穿支皮瓣2例。本组患者移位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随访l~24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好,足踝部及供区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选取邻近的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烧伤创面具有不牺牲胫后动脉、腓动脉等主要血管,对足部的血供与功能无明显影响;供区损害少,不破坏供区外形与功能;皮肤质地好,皮下脂肪少,弹性及皮色与足部近似;不需要吻合血管,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4.
我院近年来采用跖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因外伤、慢性溃疡、肿瘤等导致的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8例 ,术后效果满意 ,现报告于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见表 1。表 1 本组皮肤缺损及皮瓣情况序例性别年龄(岁 ) 皮肤缺损原因 皮肤缺损部位及大小 (cm)皮瓣大小(cm)愈合情况1女 6瘢痕慢性溃疡右跟部 (5× 3 .5) 6× 4全活2女 2 2外伤性皮肤坏死右跟部 (4× 3) 5× 4全活3男 32蛇咬伤皮肤坏死左足底内侧 (8× 4) 9× 5全活4男 2 7皮肤鳞状细胞癌左跟部 (7× 7) 8× 7全活5男 40皮肤慢性溃疡左内踝 (3 5× 3) 4× 3 5全活6男 41骨…  相似文献   

15.
63例跖肌的初步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对63例下肢长、跖肌长,跖肌腱长和腱浅深两部的长度进行了测量,并推算出下肢长和跖肌总长及腱长的比例关系,其中跖肌腱约占下肢长的1/3。肌腱一半为深部,一半为浅部。2、按跖肌四型分类:一般型43.9%,止端展宽型47.4%,跖合型5.3%,无腱型3.5%。对各型的出现率和缺如率与前人进行了比较。该肌肌门位置并不固定。切取该肌腱应在内踝上方6厘米皮下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踝管综合征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2003年3月~ 2010年6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踝管综合征21例.男性15例,女性6例.患者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1个月.21例中14例有外伤史:11例踝关节扭伤;3例跟骨骨折.4例腱鞘囊肿;2例脂肪瘤,1例神经鞘瘤.手术方法:完全打开屈肌支持带,显露踝管,观察其内组织的病理变化情况.如腱鞘囊肿、骨赘形成予以切除,曲张静脉团予以结扎切断,跖筋膜增厚予以切开减压.病变段神经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松解.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最长3.5年,最短1年,平均2年2个月.末次随访时,17例术后恢复良好,感觉运动基本正常;3例感觉恢复正常,足内肌力部分恢复;1例感觉大部分恢复,足内肌未见恢复.结论 踝管综合征保守治疗2~3个月无效时,应抓紧时机手术治疗.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7.
22例基底细胞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遗传学研究(法语);皮肤病和抑郁症状(法语);CO2激光治疗疣状表皮痣(法语);掌跖或跖部汗疱症的相关因素: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伴原发性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的药敏综合征(法语)  相似文献   

18.
跖管综合征临床上比较少见,而且不被人注意,易误诊和漏诊。本组8例患者,均给予手术证实。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1990年6月~11月半年间,我科在应用多巴胺治疗心脏手术后低血压中发生肢体局部皮肤坏死3例,报告如下。例1 男性,16岁。先心病紫绀型法乐氏四联症,在体外循环下作纠治术。术后发生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常规应用多巴胺以200μg/ml浓度,按体重每分钟6~12μg/kg速度从颈内静脉滴入。术后第5天改由右下肢内踝处大隐静脉滴入,持续7天后见内踝皮肤呈紫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前跗管综合征病因的探讨,达到正确诊断和治疗,防止误诊误治。方法 21例病人,年龄19-42a,平均25.3a;左足12例,右足9例,均为单侧发病;发病诱因为踝关节扭伤、跑、训练后等。伴有足背部酸胀痛,足背内侧及第1、2趾皮肤麻木,前跗管部位压痛等临床表现。17例给予前跗管封闭疗法,4例行前跗管切开减压术。结果 21例均治愈。随访6-3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前跗管综合征临床报道较少,多发生在部分或,容易漏珍,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