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血压老年患者血循环中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内源性类洋地黄素(ED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分别测定41例高血压老年患者和35名正常老年人的ET和EDF浓度。结果:高血压老年患者血浆ET和血清EDF浓度明显高于正常老年人(P<0.01和P<0.05);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血浆ET浓度明显低于服用钙拮抗剂治疗的患者(P<0.0l);合并有左心室肥厚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EDF浓度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的老年患者(P<0.0l)。结论:血循环中ET和EDF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降压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浆ET有关,血清EDF浓度升高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慢性肝病血清内源性洋地黄因子含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源性洋地黄因子(EDF)是体内产生和分泌的一种内源性洋地黄样生物活性物质。EDP与慢性肝病的关系国内报道尚不多见。本文应用放免法检测68例慢性肝病患者及30例健康人的血清EDF,旨在探讨EDF与慢性肝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ED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慢性活动性肝炎组较肝硬化组EDF含量为高,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治疗后血清EDF含量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析慢性肝病患者血清EDF水平增高的原因,我们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慢性肝病患者的水潴留;②慢性肝病患者门脉压力增高;③EDF在肝脏中代谢。  相似文献   

3.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53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DF)浓度,结果显示:风心病伴心衰组EDF浓度你于正常对照组(P<).05)。高心病、冠心病和先心病伴心衰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肺心病伴心且EDF浓度明显升高,并且与心力衰竭匠加重明显正相关(γ=0.7504,P<0.001)。故认为肺心病伴心衰患者用洋地黄药物治疗容易发生中毒。  相似文献   

4.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5例甲亢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和33例正常人血浆内源性洋地黄样因子(EDF)浓度。结果显示,甲亢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组血浆EDF浓度明显低于正常组,正常组0.66±0.22μg/L,P〈0.01),心力衰竭纠正后血浆EDF浓度明显升高,治疗前0.42±0.17μg/L,治疗后0.61±0.24μg/L;P〈0.01)。说明EDF分泌不足可能是甲亢心力衰竭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1例正常小儿,5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和20例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清内源性洋地黄样因子(SEDF)浓度。结果支气管肺炎组SEDF高于正常对照组,支气管肺炎组54例患儿中14例恢复期其SEDF浓度较急性期下降。且SEDF浓度和青紫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探讨脑血栓急性期病人血浆内皮素(ET)水平24h内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发病的关系。②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32例脑血栓病人和20例健康人2:00,8:00,14:00,20:00时血浆ET水平的变化。③结果脑血栓病人昼夜血浆ET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t=9.64-10.33,P均<0.001),且在24h内2:00ET水平最低,8:00最高,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22,P<0.0l)。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的脑血栓病人24h的ET水平,均较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者显著增高(t=2.11-5.17,P<0.05,0.01)。④结论脑血栓急性期病人血浆ET水平24h内有早晨高和晚上低的节律性变化,其变化与脑血栓发病早晨为高发时间的现象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研究左室和右室舒张功能衰竭患者的内皮素,内洋地黄素,心钠素的变化。方法:测定20例左室舒张功能衰竭患者使用氨氯地平前后血ET,EDF,ANP的水平。结果;EDF:左室舒张功能衰竭组高于正常对照组,收缩功能衰竭低于正常对照组;ET:两组均明显升高,收缩功能紊乱增加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保医心悸药中心气(血)虚证和心血瘀阻证患者血清类洋地黄因子(serum Endo-genous Digitalis-like Factor sEDF)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表明,心气(血)虚型患者sEDF含量变化心血瘀阻型显著下降(P〈0.01),提示EDF分泌减少可能是中医心气不足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对32例慢性支气管感染,结核性胸膜炎及肺癌合并胸膜炎的病人进行了血清与胸液的人上皮细胞生长因子(hEGF)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患者血清及胸水中hEGF含量均高于正常人;慢性支气管炎感染<结核性胸膜炎<肺癌。癌性胸液中hEGF含量明显高于血清。提示血清与胸液hEGF的检查可作为上表皮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82例原发性肝癌(PHC),48例肝血管瘤(HH)和正常对照者的4种血清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经微机统计分析,求得对PHC和HH的鉴别结果;单独检测的鉴别率:血清胆碱酯酶(SChE)为75.66%,血清α-L-岩藻糖苷酶(SαFU)为78.46%,血清β-葡萄糖醛酸苷酶(SβGa)为65.75%。联合检测的鉴别率:SChE和SαFu为80.00%;SβGa和SChE为77.32%;SChE、Sα  相似文献   

11.
加温是一种对放疗中射线抵抗性细胞增敏的有效方法。加温是否对机体有损伤目前很少有人探讨。本文利用微波辐射、恒温水浴为热源对小白鼠加温,观察细胞染色体的改变,判定热疗过程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B超图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常规B超检查,并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两组B超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7例肌瘤(94.0%)有假包膜或界限清楚,。28例腺肌病(93.3%)界限欠清;41例肌瘤(82.0%)探及栅栏样图像和后方回声衰减仅各有2例(6.67%)、18例(60.0%)呈高回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B超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表明,伤立效对肾上腺素所致的小白鼠骨骼肌微循环障碍具有扩张微血管口径、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1988-1993年30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因素,包括剂量因素,边缘因素,病情估计不足及设野不合理等,其中病情估计不足造成的复发,占33.3%(10/30),克服病情估计不足,改进放疗设野布局,有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可能,CT检查应列为鼻咽癌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时机。方法:对1994-1999年收治的14例女性外阴部血管瘤和7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毛细血管瘤全部治愈,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率为28.6%(2/7),1例出现部分皮拉坏死并发症。结论:女性外阴部毛细血管瘤不宜在观察中等其自然消退,应积极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单纯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不佳,宜采用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癌误诊的常见原因是对其发病特点认识不足,术前临床资料不■实,术中处理不够慎重。为减少临床误诊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提高对此病诊断的警惕性,认真行颈部触诊,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依靠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以及石蜡块组织学检查而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胎儿脏器重量与胎儿发育的关系。方法 对213例受精龄为13 ̄38周正常胎儿的心、脾重量及体重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调查了荷泽医专一年级大学生244人(男159,女85)的身高、体重、胸围、最大胸围和腹围,并计算了有关指数,依其指数大小做了体型分类和体质分型。调查结果表明:1.身高、胸围、体重、最大胸围和腹围男均大于女,性差明显。2.体型分类,男廋长型占50.49%,中间型占48.1%,矮胖型仅占0.63%;女瘦长型占41.18%,中间型占58.5%,无矮胖型。3.体质分型,男性强占11.32%,好占18.24%,中等占53.46%,弱占16.89%,女性强占2.35%,好占31.77%,中等占45.88%,弱占20.00%。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小儿结核性脑膜炎130例,其中误诊20例,误诊率为15.4%。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6例,病毒性脑炎5例,手足搐搦症3例,不明热6例。误诊主要原因为中枢神经症状不明显,小婴儿症状表现特殊,脑脊液改变不典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设计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的方法 ,并建立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方法应用缩窄门静脉主干1/2加丝线慢性栓塞术制作犬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模型。然后,实施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即行脾切除后,保留贲门周围血管、食管曲张静脉及迷走神经,从根部离断胃冠状静脉等汇入门静脉系统的胃静脉血管,使胃的静脉血流经门奇间的交通支血管进入体循环。将已形成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犬12只随机分为脾切除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于开腹后、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测量门静脉及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术前及术后3周末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犬模型均存活。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与开腹后相比,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F=7.386,q=3.503、3.121,P<0.05);食管曲张静脉压力亦显著下降(F=8.026,q=3.661、3.240,P<0.05)。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t=0.268~1.325,P>0.05)。结论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存活率高,制作方法简单易行,模型质量可靠,有助于研究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