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术的83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组(观察组)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胃肠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切除肿瘤直径及切除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较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出血少、并发症少且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其肿瘤根治效果及术后近期生存率与开腹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腹腔镜根治术治疗血管变异的远端乙状结肠和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伴血管变异远端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开腹组(58例)与腹腔镜组(62例)。开腹组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胃肠激素水平和治疗效果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136.58±62.26) mL]及住院时间[(12.78±1.73) d]均明显少于开腹组[(188.24±72.21) mL和(20.67±1.52) d,P0.05]。且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1.27±0.43)d]、排便时间[(3.45±0.86)d]及肠鸣音恢复时间[(0.63±0.58)d]均多于腹腔镜组[(3.24±1.24)d、(5.25±1.43)d、(1.85±0.69)d),P0.05];两组术前24 h胃动素和胃泌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6 h,两组患者胃动素和胃泌素均不同程度降低,且开腹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出血、肺部感染、腹腔脓肿及恶心呕吐的总发生率(5%)低于开腹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伴血管变异远端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可减轻患者腹部的创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维持患者血清中胃动素和胃泌素的相对平衡,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 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p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7月至2008年2月北京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0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组30例,开腹组74例,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1、3、7d采集并分离血浆,用ELISA方法检测pVEGF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术前pVEGF分别为(82.1±79.8)ng/L和(85.9±93.8)ng/L;术后1、3、7d:腹腔镜组分别为(94.8±97.9)ng/L、(108.8±83.1)ng/L和(122.5±90.4)ng/L,开腹组分别为(109.6±99.6)ng/L、(123.5±108.7)ng/L和(133.8±110.7)ng/L。结论: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pVEGF水平均较术前升高,腹腔镜组升高幅度略低于开腹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内术后pVEGF水平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同期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1年8月至2008年6月期间我科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2例(腹腔镜组),其中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7例,横结肠癌根治术2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10例,直肠癌Dixon手术23例、Miles手术9例、Hartmann手术1例;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8例(开腹组),其中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7例,横结肠癌根治术4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11例,直肠癌Dixon手术27例、Miles手术18例、Hartmann手术1例,对照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 2组均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有4例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30.6±23.5) min和(145.5±17.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135.5±22.5) ml 比(300.6±34.5) ml,P<0.01].清除的淋巴结数量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1.5)枚比(13.3±1.7)枚,P>0.05].直肠前切除远端切缘长度腹腔镜组明显长于开腹组[(3.1±0.4) cm 比(2.6±0.3) cm,P<0.01].腹腔镜组术后胃肠功能和排尿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进流质饮食时间: (2.3±0.7) d比(3.6±0.9) d,P<0.05;进固体饮食时间: (3.5±1.1) d比(4.7±1.2) d,P<0.05;留置导尿管时间: (2.3±0.4) d比(4.4±1.2) d,P<0.01].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8.5±0.7) d比(12.8±0.9) d,P<0.01],但住院费用仍明显高于开腹组[(3.14±0.25)×104元比(2.02±0.75)×104元,P<0.05].2组的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5%比89.1%,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效果。选取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行传统开腹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清除淋巴结数目、下床活动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18.54±36.35)min,明显延长(P0.05),术中出血量(116.94±39.56)m L、下床活动时间(73.25±14.86)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83.24±13.56)h、住院时间(10.45±1.85)d,均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2.63%,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平均清除淋巴结(14.85±3.95)枚,无明显减少(P0.05)。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辅助根治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及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性生活能力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进行结直肠癌治疗的164例患者,分别进行开腹治疗及腹腔镜下根治术治疗,比较其术后性功能障碍情况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年出现性功能障碍情况均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且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也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可有效减轻患者因治疗而出现的性功能障碍,同时对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也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结直肠癌(CRC)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方法:将CRC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吻合口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切...  相似文献   

8.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效果。2015年1月—2017年9月,140例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70例(对照组),7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记录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切口长度、标本切除长度、淋巴结清除数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果显示,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无中转开腹。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02.41±6.47)min明显长于对照组(176.58±7.14)min,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并发症2.9%(2/70)低于对照组5.7%(4/70,P0.05)。术后并发症为15.7%(11/70)明显低于对照组37.1%(26/70,P0.05)。观察组术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更具优势,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腹腔镜外科2005年3月—2010年8月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41例患者及同期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4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有2例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180.73±19.06)min vs(136.15±11.82)min,P=0.00]。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103.59±20.90)mL vs(201.34±28.96)mL,P=0.00]。清除的淋巴结总数量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3±0.85)vs(13.1±1.49)枚,P=0.183]。直肠前切除远端切缘长度腹腔镜组明显长于开腹组([3.86±0.51)cm vs(3.48±0.51)cm,P=0.001]。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下床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2.96±0.57)d vs(3.35±0.45)d,P=0.001]([4.91±0.82)d vs(5.67±0.95)d,P=0.00]。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10.62±0.43)d vs(14.54±0.97)d,P=0.00],但住院费用仍明显高于开腹组([3.59±0.71)×104元vs(2.42±0.41)×104元,P=0.00]。2组的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1%(27/31)vs 88.57%(31/35),P=0.286]。结论: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上安全、可行,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等优点,是目前结直肠癌的一种有效、安全且微创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开腹同期切除手术方式在治疗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34例术前确诊为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其中19例行腹腔镜联合开腹同期切除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病灶作为治疗组,15例行传统开腹同期切除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9例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7±2)min,术中出血量为(106±2)mL,术后首次排气的时间为(2.65±1.58)d,住院时间为(11.26±1.89)d,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同期腹腔镜联合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及肝转移是安全有效的,且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较传统开腹手术更加安全可靠,能为部分结直肠癌晚期患者的治疗提供了较好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149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根治术73例,开腹手术76例,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常规放置胃管,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24、48及72h血浆胃动素(MTL)水平,并观察术后肠鸣音恢复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术前两组血浆MT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24、48h血浆MTL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术后72h基本恢复正常(P=0.353);开腹手术组术后24、48及72h血浆MTL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腹腔镜手术组48、72h血浆MTL水平显著高于同时期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较开腹手术组明显提前(P〈0.01).开腹手术组术后需重插胃管的患者明显多于腹腔镜手术组(P=0.043).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明显小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指导下中医药干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快速康复的疗效及价值。方法:63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施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组在对照组处理基础上术后加用理气中药外敷及相应穴位按摩。观察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WBC、CRP及并发症等。结果:治疗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46.4±13.7)h明显短于对照组(67.6±14.3)h;治疗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74.4±11.1)h明显短于对照组(85.4±13.4)h;治疗组住院时间(9.3±1.3)d,短于对照组(12.4±1.7)d(P 0.05);治疗组术后第3 d、7 d的WBC计数分别为(9.6±2.7)×10~9、(7.2±1.8)×10~9,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1±3.3)×10~9和(8.0±1.9)×10~9(P 0.05),CRP分别为(15.5±5.1)mg/L和(10.2±3.6)mg/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7.4±6.9)mg/L和(15.2±4.5)mg/L(P 0.05);治疗组有1例切口感染,对照组1例术后尿潴留,两组均无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中药外敷结合穴位按摩可促进结直肠癌术后肠功能的早期恢复,缩短进食及住院时间,并改善炎症,安全可行,在术后快速康复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经肛拖出直肠癌根治术超低位保肛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128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于腹腔镜下行经肛拖出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外科根治术,两组患者护理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38±21)min,进食时间(34±12)h,住院天数(12.0±2.4)d,术中出血(109±49)mL,切口长度(2.9±0.1)cm,止痛时间(1.9±0.4)d,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4±0.4)d,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14±22)min,进食时间(68±9)h,住院天数(15.1±3.5)d,术中出血(228±163)mL,切口长度(13.0±2.1)cm,止痛时间(3.8±1.3)d,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9±0.8)d。两组患者术后在排便功能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肛拖出直肠癌根治术超低位保肛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评价均优于常规疗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与传统根治手术疗效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126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试验观察,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63例。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除肠管长度、术后愈合情况等计量资料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转移率采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54.6±20.3)ml和(162.8±80.6)ml;开腹组的手术时间为(172.8±30.2)min,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为(252.2±60.4)min,腹腔镜组与开腹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23,t=6.385,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为(2.1±0.3)d和(3.6±0.3)d;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住院时间为(10.9±2.5)d和(19.1±11.9)d,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62、6.754,P0.05);且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转移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并能够对患者的损伤较小,住院时间短,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能够在临床治疗结直肠癌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评价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接受治疗的49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7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22例行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复发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自主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熟悉腹腔镜手术的操作技巧,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是安全、可靠的,疗效确切,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梗阻性结直肠癌导管减压后行3D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6月96例行手术治疗的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肠梗阻导管置入减压,然后50例行3D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3D(腹腔镜手术组),46例行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开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腹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组(5.9 h vs.5.2 h,P0.05),平均总住院费用高于开腹手术组(3.3万元vs.2.7万元,P0.05),但平均术后排气时间(2.4 d vs.3.0 d,P0.05)、留置尿管时间(2.7 d vs.3.9 d,P0.05)、住院时间(15.2 d vs.23.8 d,P0.05)均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和肠梗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80.0%vs.82.6%,P=0.744)。结论:3D腹腔镜手术治疗导管减压后梗阻性结直肠癌术后恢复快,且围手术期并发症与预后方面与开腹手术相似,可作为梗阻性结直肠癌治疗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手术及开腹手术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辅助组和开腹组,每组40例,分别实施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标本肿瘤学指标。结果腹腔镜辅助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住院总费用明显多于开腹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术后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开始进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早于开腹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标本肿瘤学指标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腹腔镜治疗直肠癌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手术64例,其中直肠癌Dixon手术51例(79.7%),经肛门内括约肌直肠癌根治术(ISR)1例,Hartmann术1例,Mile手术11例;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51例,其中直肠癌Dixon手术38 例(74.5%)、Mile手术11例,Hartmann术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 两组均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有4例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51.4±20.0)ml比(180.0±64.7)ml,P<0.01].两组平均手术时间、保肛率、清除的淋巴结数量、直肠前切除肿瘤远端切缘长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开腹组[(2.5±1.0)d比(3.8±1.2)d,P<0.05],腹腔镜组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10.6±2.8)d比(13.5±3.1)d,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镇痛需求率、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或少于开腹组(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8个月,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复发率和总生存率分别是7.8%和9.8%,95.3%和9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手术疗效,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与预后。方法:选择84例直肠癌患者,其中42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42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完成率(88.1%vs.92.9%)、保肛率(81.0%vs.76.2%)、淋巴结清扫数量[(13.2±7.6)vs.(13.6±7.8)]、肿瘤近切缘距离[(10.2±5.8)cm vs.(10.1±5.4)cm]与远切缘距离[(3.5±1.2)cm vs.(3.6±1.3)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154.6±76.3)min vs.(122.1±57.5)min,P0.05],但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98.3±47.6)ml vs.(174.4±82.2)ml,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9.2±2.3)d vs.(11.4±4.6)d]、术后排气时间[(2.6±1.1)d vs.(3.5±1.7)d]、术后进半流质饮食时间[(3.6±1.1)d vs.(4.3±1.4)d]、并发症发生率(11.9%vs.31.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2.4%vs.4.8%)及1年(83.3%vs.81.0%)、3年(78.6%vs.73.8%)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同的疗效,且具有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康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术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8例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患者(腹腔镜组),同时选取临床资料与腹腔镜组相近的,行开腹近端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开腹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64±38)min、(80±33)ml、(27.5±3.1)个、(2.5±0.8)d和(10.0±2.2)d.出血量、术后胃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胃周淋巴结组别观察两组淋巴结数目,腹腔镜组的NO.4、10、11d淋巴结平均清扫数目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