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靶向抗肿瘤纳米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然而目前在临床肿瘤治疗和诊断中广泛应用的药物还多数为非选择性药物,体内分布广泛,尤其在一些正常组织和器官中也常有较多分布,常规治疗剂量即可对正常组织器官产生显著的毒副作用,导致患者不能耐受,降低药物疗效,所以提高药物的肿瘤选择性,减少其在非靶向部位的聚集是提高抗肿瘤药物疗效的关键。减少药物对非靶向部位的毒副作用,降低药物治疗剂量并减少给药次数,从而提高药物疗效,这种治疗方法即被称为肿瘤靶向治疗。现今在肿瘤靶向治疗领域,靶向抗肿瘤纳米药物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现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了解加深,肿瘤靶向治疗已开始在肿瘤治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应用靶向治疗肿瘤的效果取决于靶向药物自身的特性和肿瘤是否存在靶向药物作用的相应分子靶点及其改变,因此,药物病理学应运而生。在靶向治疗的新模式中,病理医师不仅要做出疾病的诊断,提供肿瘤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3.
近年,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研发和临床使用,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临床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2005年底,第一个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RCC)的靶向药物—索拉非尼(多吉美)成为业界广泛关注的研究成果。临床试验证明索拉非尼能有效治疗有效治疗肾癌、肝癌、肺癌、黑色素瘤等疾病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它与其他药物联用显示了良好的耐受性和治疗前景。本文对索拉非尼的药物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我国今后分子靶向药物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靶向药物内照射治疗肿瘤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发展内照射治疗药物的必要性出发,提出了分子核医学靶向治疗中值得关注的3类靶向抑癌药物,即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肿瘤抗体,可与肿瘤受体相结合的生物活性肽,以及原癌基因的反义寡核苷酸。结合这3类药物的发展过程,着重阐述了它们的治疗机理和优点;同时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转铁蛋白可经聚合物、脂质体等与抗肿瘤药物结合,通过转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特异结合途径,可不同程度延长药物血浆半衰期,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在肿瘤组织的蓄积量,从而提高药物的主动靶向活性。因此,转铁蛋白可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主动靶向载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治疗靶点及靶向治疗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靶向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把乳腺癌的治疗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信号转导干预治疗是针对信号转导通路中发生异常的环节来干预这种不正常的信号转导,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主要治疗药物有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蛋白激酶C(PKC)-α抑制剂、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治疗的主要药物有吉非替尼和西妥昔单抗,其它的靶点和药物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靶向治疗(贝伐单抗)、血管生成抑制(阿瓦斯丁)、细胞凋亡(G3139和组蛋白脱乙酰基转移酶抑制剂)和热点靶蛋白(Mr70000)。本文主要讲述了乳腺癌治疗的靶点及靶向治疗研究新进展。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优势很多,但还不能替代传统的手术切除和化疗,靶向治疗只是术后辅助治疗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肿瘤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世界难题,当今肿瘤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能在肿瘤发生早期做出精确诊断,从而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肿瘤患者的死亡率逐年增高;此外,肿瘤治疗药物的靶向性差,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设计并开发新型靶向肿瘤的药物载体迫在眉睫.研究表明,靶向纳米材料在肿瘤特异性诊断和治疗方面有极大的优越性.就靶向纳米材料、在肿瘤特异性诊断和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小细胞肺癌是高侵袭性疾病,其在所有肺癌的诊断中约占13%.30年来,联合铂类的化学治疗一直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而放射治疗仅适于局限期患者.由于其肿瘤倍增时间快、播散转移早以及疾病进程中形成药物抵抗的特点,使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颇具挑战.目前,新的靶向药物在临床研究中的探索让我们看到些许方向,分子靶向治疗可能成为这一挑战性疾病的最有效疗法.本文综述了这一领域中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以及治疗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  相似文献   

9.
磁性药物靶向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磁性药物靶向治疗是利用磁场使具有磁响应的药物聚焦在靶部位,提高靶部位药物的浓度,降低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性和副作用。本介绍和评估了磁性药物靶向治疗的发展,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肿瘤免疫疗法的出现改变了许多肿瘤的治疗格局,是肿瘤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虽然其在一些肿瘤类型中显示出良好疗效,然而,总体反应率仍然偏低,因此需要开发新型的免疫治疗药物及治疗策略。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细胞的一大特征,肿瘤微环境中免疫代谢的复杂性是影响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靶向免疫代谢可以减少免疫抑制,增强抗肿瘤免疫,提高现有肿瘤免疫疗法的疗效甚至克服耐药。文章综述了靶向肿瘤免疫代谢途径治疗的最新进展,包括靶向糖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和脂质代谢等,为开发免疫代谢靶向治疗潜力,寻找新靶点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6,35(10):605-605
近半个世纪以来,肿瘤的化学治疗取得了更大进展。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了解更多,从而为肿瘤的药物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即肿瘤靶向治疗。在靶向治疗的新模式中,病理医师不仅要作出疾病的诊断,提供肿瘤的预后指标,而且还要检测肿瘤中是否存在靶向药物相应的分子靶点,以作为临床医师实施靶向药物治疗的依据。由此,更突显出在靶向治疗中病理医师与临床医师合作之重要性。为顺应肿瘤治疗的新趋势,推广药物病理学的理论和应用,使广大病理工作者熟悉各种试剂的特性、组织的正确固定和处理以及标准化检测方法,并掌握检测结果的判断标准和意义,由《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办的第七届全国诊断病理暨肿瘤治疗相关的病理指标检测学术研讨会定于2006年10月20—25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  相似文献   

12.
脂质体是理想的药物载体,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无免疫原性、表面易功能化等众多优点,并已在肿瘤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应用。对于肿瘤治疗来说,脂质体本身虽然具有一定的被动靶向能力,但单一的被动靶向对提高药物在肿瘤组织的富集率的作用非常有限,主动靶向是提高药物富集率的有效措施。因此几十年来,主动靶向脂质体药物载体获得广泛研究。本文综述了基于载体与肿瘤细胞表面特异性结合的主动靶向脂质体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该领域存在的机遇、挑战和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分子靶向药物作为一种新型治疗药物,与传统治疗药物相比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可以增强对肿瘤的杀伤力,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现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药物治疗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一些分子靶向药物投入临床应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得到了进一步证实。本文对近年来NSCLC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肿瘤治疗,尤其是肿瘤的靶向治疗中重要的靶标。以其为靶点开发的抗体药物已经广泛用于癌症的治疗,尤其是转移性结直肠癌、头颈部癌症等的治疗。本文综述了靶向EGFR的抗体药物相关研究背景及最新研究进展,将为开发针对该靶点新型抗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杰  田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34):6382-6388
背景: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及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靶向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的进展,以促进其临床应用。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1997-05/2011-12相关文献。在标题、摘要、关键词中以“targeted therapy,bone target,stem cell,osteoporosis,treatment”或“靶向治疗,骨靶向,干细胞,骨质疏松,治疗”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靶向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有关者,同一领域则选择近期发表在权威杂志上的文章。 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148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8篇文献进行综述。靶向治疗骨质疏松已成为骨质疏松治疗中的研究热点。目前研究领域涉及药物靶向、分子靶向、激素靶向、受体靶向及干细胞靶向治疗等,其中药物、分子及激素靶向疗法为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常用药物有四环素、双膦酸盐类、Denosumab等。但目前靶向治疗骨质疏松尚未完全成熟,所导致的临床不良反应限制其应用进展,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6,35(9):528-528
近半个世纪以来,肿瘤的化学治疗取得了更大进展。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进行,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了解更多,从而为肿瘤的药物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即肿瘤靶向治疗。在靶向治疗的新模式中,病理医师不仅要作出疾病的诊断,提供肿瘤的预后指标,而且还要检测肿瘤中是否存在靶向药物相应的分子靶点,以作为临床医师实施靶向药物治疗的依据。由此,更突显出在靶向治疗中病理医师与临床医师合作之重要性。为顺应肿瘤治疗的新趋势,推广药物病理学的理论和应用,使广大病理工作者熟悉各种试剂的特性、组织的正确固定和处理以及标准化检测方法,并掌握检测结果的判断标准和意义,由《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办的第七届全国诊断病理暨肿瘤治疗相关的病理指标检测学术研讨会定于2006年10月20-25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作为药剂学研究热点领域之一的靶向给药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这些抗肿瘤靶向载药运输系统存在诸多缺点如靶向效率低等而限制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高肿瘤靶向效率已成为纳米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的瓶颈问题.因此,迫切需要设计并开发新型靶向药物递送载体.最近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肿瘤趋向性和可迁移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它们能够作为理想的抗肿瘤靶向药物递送载体来治疗实体瘤和转移瘤.综述了利用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肿瘤治疗的靶向药物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概述了该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肿瘤细胞引起多样性和易突变性很难直接用药物治疗, 并且肿瘤细胞的耐药性也已成为治疗的一个瓶颈.靶向肿瘤血管的抗体治疗通过靶向实体肿瘤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增殖的相关靶点, 切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本文中总结了近年来世界各国已上市或处于临床阶段及实验室阶段的靶向肿瘤血管抗体药物, 并阐述了该治疗策略的特点及部分抗体药物的作用机制, 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相关解决方法, 为靶向肿瘤血管的抗体治疗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分为单靶点药物和多靶点药物,两者在肿瘤临床治疗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临床研究发现即使最初对靶向药物表现出良好反应性的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有效期后都会出现耐药性.因此,研究耐药性的机制对预防或延缓耐药性的出现至关重要.研究发现,不管是单靶点药物还是多靶点药物,其耐药机制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20.
肿瘤干细胞与肿瘤耐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耐药是肿瘤治疗的主要障碍,肿瘤干细胞(CSC)是造成肿瘤耐药的最根本原因,故肿瘤治疗的关键应以CSC为治疗靶点。CSC概念的提出为癌症靶向治疗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提供了选择性杀伤CSC的靶向分子疗法,即新的药物应有选择的杀伤CSC而不损伤正常的干细胞,克服肿瘤耐药、防止治疗后的复发与转移,达到真正的治愈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