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清前白蛋白在肝病检测中的应用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030012)任建平张俊卿刘青山东青岛南区浮山医院沈滨应用国产血清前白蛋白(PA)试剂盒测定95例肝病患者的PA,现将血清PA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的关系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近几年来我院就诊的肝病患者的血清胆汁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前白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血清胆汁酸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肝炎组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组别的血清前白蛋白和胆碱酯酶的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越低,肝病越重,预后越差.结论多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能更早、更灵敏地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对肝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临床疗效及预后的早期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徐天祥 《首都医药》2010,17(12):43-44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240例已经确诊的肝病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PA及血清白蛋白(ALB)进行检测,比较血清PA在各型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以及各型肝病组的差异。结果血清前白蛋白在肝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依次为肝硬化组→重症肝炎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且各肝病组PA降低率均高于ALB,急性肝炎组与慢性肝炎组(P〈0.05),重症肝炎组和肝硬化组最明届(P〈0.01)。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检测是反映肝脏功能的一项敏感指标,在肝病诊断中较ALB能更灵敏地早期反映肝脏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受损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正常对照组30例,2型糖尿病组172例,糖耐量受损合并空腹血糖异常组59例,单一糖耐量受损组24例,测定晨尿微量白蛋白浓度。结果:不同糖耐量受损组尿微量白蛋白浓度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2型糖尿病组升高更显著。与血糖值水平有正相关性。结论: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不同糖耐量受损中发现早期肾损伤方面有明确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AS)的氨基末端区域是钻铜镍等过渡金属稳固的结合部位,在心肌缺血发作时,其氨基末端受损或被铜占据而形成的白蛋白称为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从1999年Bar—Or等发现至今,已有众多研究显示IMA是急性心肌缺血的一种理想的生化标志物,可以为医生早期诊断心肌缺血提供新的指标。本文根据文献[5]采用白蛋白-钻结合试验(albumin cobalt binding,ACB),检测正常对照组和冠心病患者血清IMA水平,以探讨冠心病与IMA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及胆碱酯酶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乙型肝炎致肝硬化患者分为代偿期30例和失代偿期25例,同期正常体格检查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测定三组的PA、ALB及ChE的水平.结果 代偿期PA、ALB及ChE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代偿期PA、ALB及ChE的水平与代偿期相比显著下降,差异均有(P<0.05).结论 通过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PA、ALB及ChE的水平,对于观察病情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肝脏受损越严重,其PA、ALB及ChE检测值越低.  相似文献   

7.
血清胆碱酯酶和前白蛋白检测在判断肝胆病变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和前白蛋白(PA)监测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肝病患者232例及对照组68例,均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MINDRAY B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CHE、PA、血清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HE活性较对照组降低(P〈0.01),脂肪肝患者血清CHE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迁延型肝炎血清CHE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PA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慢性迁延型肝炎、脂肪肝患者由于肝细胞代偿功能而致血清PA下降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患者TP浓度高于对照组,肝硬化患者TP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Alb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 CHE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肝胆疾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及总胆汁酸(TB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现对乙肝肝硬化患者早期285例和晚期65例,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180例,测定三组的PA、ALB及TBA水平。结果早期:PA水平比正常健康体检显著下降,TBA水平比正常健康体检升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而ALB水平与正常健康体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晚期:PA及ALB水平比早期显著下降,TBA水平比早期升高。结论通过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的PA、ALB及TBA水平,对于观察肝硬化病情程度及转归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白蛋白是血浆中最多的蛋白质,血浆胆碱酯酶的半衰期短,是肝内损坏时的一种极为敏感的反映肝脏酶合成障碍的试验,其活性降低的程度往往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本文研究白蛋白与胆碱酯酶的比值来评估肝硬化损害的程度、肝脏储备的功能及肝硬化的预后。方法对110例正常体检者和110例肝硬化患者取空腹静脉血,并分别测出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蛋白/球蛋白(A/G)、白蛋白/胆碱酯酶(ALB/CHE)。结果从本试验血浆白蛋白与胆碱酯酶、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关系数据表明,CHE的活性测定有优势。同时从现代实验室的角度看,测定总蛋白用的是双缩脲法,测定白蛋白的是溴甲酚绿比色法,它们受抗凝剂、血浆的黄疸、血脂和临床输血后等影响。导致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不稳定。而白蛋白/胆碱酯酶的比值比较灵敏、稳定、准确,且球蛋白是总蛋白与白蛋白测定的差值。结论血浆白蛋白与胆碱酯酶的比值对肝硬化损伤的程度、估计肝脏储备功能及了解病情具有更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玲玲 《淮海医药》2010,28(6):526-526
慢性肝病由于各种原因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因此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检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及时反映肝脏病变的状况。肝红细胞可以制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脏细胞的受损程度与血清ALT有直接关系,它是体现肝细胞损害和坏死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血清前白蛋白(PA)和胱抑素C(Cys C)水平预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早期肝肾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 检测健康体检者(C组,40例)和AOPP患者(A组,92例)入院24 h内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分析AOPP患者肝肾功能变化与AOPP病情的关系.结果 与C组比较,A组患者总蛋白、白蛋白、PA含量稍低,而ALT、AST、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和Cys C含量稍高(P>0.05).与C组比较,AOPP重度中毒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PA含量降低,BUN、SCr和CysC水平升高(P<0.05).结论 血清PA降低和CysC升高预示AOPP,尤其是对重度中毒患者肝肾功能的早期损害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妇科术后低白蛋白血症的临床效果,以指导临床防治术后低白蛋白血症。方法:利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比较了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水平的纠正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4>0.05);比较了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8>0.05);比较了不同治疗方案患者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了不同治疗方案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1>0.05)。结论:输注人血白蛋白对纠正妇科术后低白蛋白血症影响不明显,应全面评估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原因,减少人血白蛋白的盲目使用。  相似文献   

13.
靳宝英  徐玮  董庆来 《天津医药》2006,34(7):487-487
心肌缺血是由于心肌细胞没有受到充足的血液灌注而发生的生理功能受损。近年来发展了白蛋白钴结合试验(ACB)测定人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和前白蛋白及其它酶类联检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和前白蛋白(PA)及其它酶类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98例住院肝病患者及57例正常对照血清TBA及PA含量,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肤酶(GGT)、碱性磷酸酶(AKP)、总胆红素(TBIL).结果:各肝病组与正常...  相似文献   

15.
经对165例正常人和肝胆类疾病病人血清中前白蛋白测定,结果发现凡肝细胞受损,前白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肝脏受损越重,前白蛋白下降越明显。该项测定指标,对肝胆类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都具有显著意义。前白蛋白测定可作为一项很好的肝功能指标,其特异性优于其它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6.
邹公民  覃兆科 《中国药业》2007,16(15):50-51
目的 观察抗结核药物短程化疗对肝功能的损害情况.方法 18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在SHRZ方案化疗中不分年龄,不分痰涂阴阳,入院时肝功能正常,均列入短程化疗组,观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情况.结果 化疗中肝损伤率迭41.11%,其中患者受损比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组为59.25%,HBVM阴性组为32.75%(P<0.05);肝功能受损男性占51.43%,女性占9.54%(P<0.01).结论 制订化疗方案之前应了解病史,特别是与肝脏受损程度有关的疾病,以便短程化疗能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微量白蛋白尿(MAU)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及程度的关系。方法121例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的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S组)59例及颈动脉正常组(对照组)62例。所有患者均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硬化斑块指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硬化程度密切相关,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病变越严重,微量白蛋白尿可能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及硬化程度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段母婴传播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临床生化及肝脏病理特征.方法 对母婴传播慢性乙肝患者107例按年龄划分,检测血液生化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球蛋白比值 (A/G)、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肝脏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纤维化程度分期等,统计分析年龄、血液生化指标、肝脏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纤维化程度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均随肝功能受损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加重,肝组织炎症有随年龄增加而呈加重的趋势,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2.831, P〈0.01),肝纤维化亦随年龄增加呈加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0.084, P〈0.01),HBV DNA复制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无关.结论 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均有随年龄增加而呈加重的趋势,HBV DNA复制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及前白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近几年来就诊的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及前白蛋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病毒性肝炎白蛋白降低并不明显(P<0.05),而胆碱酯酶、前白蛋白降低明显(P<0.01);在其他各型病毒性肝炎中胆碱酯酶、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明显减低,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及前白蛋白能更早更灵敏地反映肝脏的损伤、恢复程度,三者联合检测对了解临床疗效、判断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在不同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轻度胰腺炎(MAP)40例、中度胰腺炎37(MSAP)和重度胰腺炎10例( SAP)患者第0、1、4、7天的CRP、PA、WBC等的水平,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P患者CRP、GLU、WBC均有升高,且MSAP、SAP组CRP与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SAP、SAP组PA明显下降。结论动态监测AP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白细胞计数对评价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