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饮食限盐对合并高血压的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6年6~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內科就诊的26例24h尿钠排泄量(24h UNa)大于100mmol/d的CKD合并高血压患者,给予饮食指导,观察8周后血压、血及尿电解质、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变化.观察期间患者降压药维持不变,观察结束时24h UNa较限钠前下降≤10%认为限钠失败.结果 18例患者限钠成功,24h UNa由(243.8±71.2)mmol/d下降至(135.0±49.1)mmoL/d (P<0.01).与治疗前相比,其收缩压平均下降11.4mm Hg (P<0.01) (1mm Hg=0.133kPa);舒张压平均下降6.8mm Hg (P=0.008);平均动脉压下降8.4mm Hg(P=0.001);尿蛋白中位数由1.17g/d降至0.94 g/d.在8例限钠失败患者中,观察期开始及结束时的24h UNa分别为(166.4±41.4)mmol/d和(203.3±67.3)mmol/d (P=0.069),其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血压和尿蛋白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饮食限盐可有益于CKD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并可能有助于减少尿蛋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3种血压测量方法 进行比较,为家庭自测血压用于临床和科研积累经验和科学数据.方法 利用"代用盐对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庭成员降压效果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中收集的同一研究对象(n=220)不同方法 获得血压(门诊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测量数据,以动态血压数据作为参照,比较家庭血压及门诊血压与动态血压的一致性.干预前,217人3种血压测量方法 数据均合格;干预结束时,189人3种血压测量方法 数据均合格;将干预前和干预结束时测量合格的数据合并分析(n=406).利用Bland-Altman对3种测量方法 测得的血压水平进行组内一致性检验,并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利用McNemar卡方检验比较3种方法 的个体内一致率.结果 门诊血压、动态血压和家庭自测血压3种方法 测得的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49.5±16.4)/(87.2±9.5)、(137.8±17.1)/(83.2±10.3)和(138.0±14.2)/(82.4±9.3)mm Hg.家庭血压与动态血压的相关性优于门诊血压与动态血压的相关性,相关系数(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0.55/0.62)和(0.36/0.46).以动态血压为参照,家庭自测血压水平与动态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0.7 mm Hg,P>0.05),而门诊血压水平显著高于动态血压水平(11.7/4.0 mm Hg,P<0.05);家庭自测血压的收缩压个体内差异显著优于门诊血压(≤|5| mm Hg为28.3% vs 16.5%,P<0.05;≤|10| mm Hg为49.7% vs 33.5%,P<0.05),舒张压个体差异略高于门诊血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动态血压测量值相比,家庭自测血压比门诊血压更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综合评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2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试验组在口服降压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实施相应干预措施。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压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偶侧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132. 72±10. 53)/(69. 28±6. 49) mm Hg(1 mm Hg=0. 133 k Pa) vs (165. 54±9. 28)/(82. 46±8. 87) mm Hg,(147. 21±8. 85)/(69. 61±4. 63) mm Hg vs (164. 26±8. 99)/(81. 92±9. 74) mm Hg,P 0. 01];试验组偶测收缩压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 0. 01)。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24 h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降低[(131. 57±10. 14)/(69. 05±6. 04) mm Hg vs (161. 33±10. 10)/(80. 84±7. 86) mm Hg,(144. 30±8. 69)/(70. 51±4. 88) mm Hg vs (161. 28±8. 92)/(80. 10±7. 73) mm Hg,P 0. 01];试验组24 h收缩压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 0. 01)。2组治疗后的血压变异性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降低更为明显(P 0. 05,P 0. 01)。结论高血压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能够提高或维持其生活质量,使降压治疗效果更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住院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方法 169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的T2DM患者给予降压等综合治疗,以出院时血压130/80mm Hg(1mm Hg=0.133kPa)为界限分为达标组(n=97)及未达标组(n=72),比较两组入院时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通过回归分析观察各种因素对出院时平均动脉压水平的影响。结果全组T2DM入院时收缩压为(143±15)mm Hg,舒张压为(78±8)mm Hg,控制达标率仅17.8%;出院时血压达标率57.4%,降压药物种类平均增加1种。未达标组患者入院时收缩压[(151±15)mm Hg vs.(137±12)mm Hg,P0.05)、舒张压[(80±9)mm Hg vs.(77±7)mm Hg,P0.05]均高于达标组,且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及24h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升高。回归分析显示,平均动脉压与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血清总胆固醇及高血压病程显著正相关,与年龄负相关;平均动脉压与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正相关(r=0.303,P0.01)。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随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多而收缩压显著升高,大量蛋白尿者需要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且血压难以控制。结论 T2DM患者门诊血压控制达标率低;住院T2DM患者血压控制受入院时血压水平、高血压病程、高胆固醇血症、高尿白蛋白排泄率等因素影响;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可能是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难以控制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严格饮食限盐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血压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至2009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且病情稳定的CGN患者32例,其中15例为试验组,17例为对照组,分别给予7 d严格限盐饮食(钠100 mmol/d,钾50 mmol/d,蛋白质0.8~1.0 g·kg~(-1)·d~(-1),热卡105~125 kJ·kg~(-1)·d~(-1))和医院普通饮食,应用24 h尿钠(24h-UNa)监测饮食钠摄入,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尿蛋白的变化.研究期间所有治疗维持不变.结果 入选时试验组24h-UNa为(135.1 4±50.4)mmol/d,与对照组(137.4 4±28.6)mmol/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3).试验组研究期间每天测定24h-UNa,为(97.2 ±8.6)mmol/d.限盐后患者收缩压由(117.7 ±10.0)mm Hg(1 mm Hg=0.133 kPa)降至(106.2 ±9.9)mm Hg(P<0.001),舒张压由(76.3 ±6.1)mm Hg降至(67.5 ±5.5)mm Hg(P<0.001),尿蛋自由1.57(0.3~3.0)g/d降至0.57(0.16~2.72)g/d(P=0.006).收缩压下降与尿钠减少呈正相关(r=0.572,P=0.026);尿蛋白减少与收缩压下降(r=0.568,P=0.027)及尿钠减少(r=0.525,P=0.044)均呈正相关.对照组仅收缩压由(122.6 ±15.5)mm Hg降低至(115.8 ±10.4)mm Hg(P=0.02),舒张压和尿蛋白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患者亚组比较显示,血压变化值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尿蛋白的减少显著优于对照组[-0.4(-0.95~0.07)比0.07(-0.39~0.42),P=0.014].结论 严格饮食限盐有助于CGN患者更好地降低血压及尿蛋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高血压患者盐摄入量及与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流行病学横断面筛查研究。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通过测定24 h尿钠水平评估盐摄入量,分为低盐、中盐和高盐摄入3组,分析不同盐摄入量患者血压的控制情况。结果共入选高血压患者2 241例,其中三级医院1 544例,社区医院697例。年龄(59.5±13.8)岁,血压(141.1±18.5)/(84.6±12.7)mm Hg,平均24 h尿钠水平163.9(95%CI 160.3~167.4)mmol,相当于氯化钠9.59(95%CI 9.38~9.79)g/d。社区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盐摄入量更高,高盐摄入的患者男性比例更大,年龄较低。共96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动态血压监测,高盐摄入患者24 h、白天及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低盐和中盐摄入人群。中盐摄入人群舒张压高于低盐摄入人群。结论北京市高血压患者盐摄入量远远超标,高盐摄入患者血压控制不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与进口奥美沙坦酯比较,评价国产奥美沙坦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入选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2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10例和对照组112例,分别接受国产或进口奥美沙坦酯20mg口服治疗。4周后如诊室坐位血压<140/90mm Hg(1mm Hg=0.133kPa)则维持原剂量;血压未达标者加量至国产奥美沙坦酯40mg+安慰剂2片,或进口奥美沙坦酯40mg+安慰剂2片,服药至8周末。在基线和第8周时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结果与基线比较,治疗4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诊室坐位血压平均降幅分别为(20.24±13.13)/(15.03±6.79)mm Hg vs(18.66±10.41)/(14.24±5.90)mm Hg;8周后分别为(22.50±11.61)/(16.57±6.33)mm Hg vs(21.78±11.24)/(16.08±6.02)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24h血压平均降幅分别为(8.8±3.0)/(10.8±2.8)mm Hg vs(8.9±4.0)/(9.2±4.2)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国产奥美沙坦酯治疗能有效、安全地降低血压,其降压幅度及平稳性与进口奥美沙坦酯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睡前和晨起服药降压药物对糖尿病伴夜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48例,要求夜间收缩压≥120mm Hg(1mm Hg=0.133k Pa),随机分为两组,A组晨起服用降压药,B组睡前服药,治疗8周后转换至另外一组继续服药8周,评价治疗前后院内血压、动态血压,同时测量血肌酐、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收集尿样测量尿白蛋白、肌酐、钠、钾和渗透压。结果:睡前服药时夜间收缩压、24h收缩压、夜间舒张压、24h舒张压、夜间脉压差、24h脉压差、夜间平均动脉压、24h平均动脉压和院内脉压差均低于晨起服药,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前服药时CRP、尿肌酐和尿渗透压低于晨起服药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纤维蛋白原、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尿钠、尿钾、尿蛋白/肌酐比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睡前服用降压药时夜间血压、24h血压和CRP低于晨起服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腕表式动态中心动脉压记录仪在肾功能衰竭高血压患者中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方法连续入选80例肾功能衰竭高血压患者,分别采用腕表式动态中心动脉压记录仪和袖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同时监测患者24 h血压,比较两种血压监测仪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情况。并观察两种血压监测仪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袖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和腕表式动态中心动脉压记录仪24 h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38.2±12.5)mm Hg和(138.3±14.5)mm Hg(1mm Hg=0.133k Pa);24 h平均舒张压分别为:(90.3±15.4)mm Hg和(89.2±16.7)mm Hg;日间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43.2±14.6)mm Hg和(140.2±12.3)mm Hg;夜间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23.3±11.5)mm Hg和(128.2±14.5)mm Hg;日间平均舒张压分别为:(88.2±14.4)mm Hg和(88.2±13.7)mm Hg;夜间平均舒张压分别为:(89.3±17.4)mm Hg和(90.3±11.7)mm Hg;两种检测方法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种动态血压监测方式指标间均高度相关(r均0.9,P均0.05)。结论腕表式动态中心动脉压记录仪和袖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结果高度一致,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云平台的远程监测及综合管理对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10月解放军总医院西院心内科门诊高血压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远程监测管理组(84例)和对照组(88例),远程监测管理组采用基于云平台的远程监测及综合管理模式进行延续管理,主要包括门诊诊断评估、远程血压监测、远程健康教育、远程指导,对照组沿用传统门诊随访模式。3个月后比较清晨血压及清晨血压达标比例、血压昼夜节律分型和血压标准差的变化。结果 3个月后,远程监测管理组清晨血压从(149.1±10.3)/(90.4±10.5)下降至(134.2±9.0)/(82.9±5.8)mm Hg,清晨血压达标人数由6例(7.1%)上升至46例(54.8%),对照组清晨血压从(149.4±15.0)/(90.0±12.4)下降至(141.6±10.2)/(87.0±5.7)mm Hg,清晨血压达标人数从5例(5.7%)上升至17例(19.3%),两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远程监测管理组干预后杓型血压由35例(41.7%)增加至56例(66.7%),对照组由38例(45.2%)增加至42例(47.7%)(P0.05)。远程监测管理组的24h、白天、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且降幅高于对照组(P0.05)。远程监测管理组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相比对照组,各血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门诊随访模式,基于云平台的远程监测及综合管理指导能改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降低清晨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1.
比索洛尔的降压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和评价比索洛尔临床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共收入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舒张压 95至 115 mm Hg) 2 9例 ,经停用其他降压药物 1周后给予比索洛尔 5~ 10 mg每日 1次治疗 ,每周测量血压及心率并记录不良反应 ,进行相关体检。其中 8例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了 2 4h动态血压监测 ,10例接受了心率变异性的测定。结果 :经 8周治疗 ,患者的收缩压 /舒张压平均下降了 ( 18.4±9.5 ) / ( 13.4± 6.1) mm H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5 ) ,总有效率为 82 .8% ,心率平均下降 12 .4次 / min。不良反应少且多为轻度头晕、乏力及胸闷等。动态血压监测显示 2 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了 17.5 / 12 .2 mm Hg,谷峰比值分别为 5 9.7%和 69.2 % ,R- R间期标准差平均增加 2 2 ms。结论 :比索洛尔每日 1次可有效控制血压 ,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伴广泛性焦虑患者给予心理干预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血压的控制作用。方法入选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期间于北京礼士路社区居住的老年高血压伴广泛性焦虑的患者28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61~84岁,平均(72±6)岁。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并加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疗程12周。干预12周后观察血压变化、焦虑评价量表(SAS)评分等指标。结果 28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分别为[(136.2±9.1)mm Hg vs.(164.6±8.9)mm Hg](1 mm Hg=0.133k Pa),[(81.3±8.8)mm Hg vs.(105.7±9.4)mm Hg];SAS评分干预后较干预前下降,为[(38.22±6.64)分vs.(56.63±12.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以改善老年高血压伴广泛性焦虑患者血压和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13.
<正>(1)对年龄60岁的一般患者,当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时考虑采取降压药物治疗。目标血压为140/90 mm Hg,舒张压限值要基于高度可靠证据获得。(2)对年龄≥60岁的一般患者,当收缩压≥15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时开始采取降压药物治疗。目标血压为150/90 mm Hg。(3)对有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启动药物治疗的血压阈值为140/90 mm Hg。目标血压为140/90 mm Hg。(4)对非黑人患者,起始降压药物应包括噻嗪类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CCBs)、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社区广场舞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抽签法选择2018年4-7月在福州市的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最终符合入选标准者85例,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4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社区广场舞干预,干预时间为12周,3次/周,1 h/次,广场舞干预采用中等强度运动,比较干预前、干预12周后两组的血压及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有19人、对照组有18人失访,最终共有48名中老年人完成了研究,其中干预组22人,对照组26人。干预12周后,与基线比较,干预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干预后(排除失访者)(125.05±11.40)/(80.14±8.01)比基线(134.50±12.58)/(85.27±7.70) mm Hg,均P0.05],而对照组血压下降无统计学意义[(137.96±12.59)/(82.73±8.64)比(141.00±14.70)/(84.19±9.33)mm Hg,P0.05]。血脂水平方面,干预后仅干预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下降[(2.22±0.67)比(2.65±0.61)mmol/L,P0.05],而两组其他血脂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区广场舞能够有效降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LDL-C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衰弱指数的分布情况及其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住院患者105例,依据衰弱指数评估量表分为衰弱组20例(0.45≤衰弱指数1)、衰弱前期组40例(0.20衰弱指数0.45)及非衰弱组45例(0衰弱指数≤0.20),同时收集人口学资料、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昼间平均收缩压、昼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降压药物数量及慢病情况。结果衰弱组24h平均收缩压明显低于非衰弱组和衰弱前期组[(115.95±12.26)mm Hg vs(124.74±12.96)mm Hg,(124.76±12.19)mm Hg(1mm Hg=0.133kPa),P0.05],昼间平均收缩压明显低于非衰弱组[(116.63±12.08)mm Hg vs(126.10±14.17)mm Hg,P0.05]。衰弱前期组平均降压药物数量明显高于非衰弱组[(2.13±0.99)种vs(1.42±1.10)种,P0.05]。衰弱指数与年龄、降压药物数量、脑卒中、恶性肿瘤、关节炎、慢性肾脏病、共病数量呈正相关,与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昼间平均收缩压、昼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老年住院患者中,衰弱发生率随增龄而增加;衰弱患者应适当减少降压药物数量,避免血压过低。  相似文献   

16.
坎地沙坦加氢氯噻嗪对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坎地沙坦加氢氯噻嗪(复方坎地沙坦酯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过2周清洗期后,进入坎地沙坦酯片8 mg单药治疗期,对4周后血压未达标者(达标血压为<140/90 mm Hg),以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多中心试验方法 ,分别服复方坎地沙坦酯片(坎地沙坦酯16.0mg/氢氯噻嗪12.5 mg)或坎地沙坦酯片16 mg单药治疗8周.结果 经过2周清洗期,共有392例进入单药治疗期,坎地沙坦酯8 mg单药治疗(n=353)2周后,血压下降值(10.2±0.6)/(6.5±5.7)mm Hg;4周的下降值为(10.8±10.9)/(6.6±6.1)mm Hg,4周血压达标率为15.3%(54/353例),组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在以后8周随机双盲对照期,复方坎地沙坦酯组(134例)与坎地沙坦酯单药组(142例)4周时的血压分别下降为(9.3±11.7)/(8.7±6.2)和(5.4±10.8)/(5.4±6.1)mm Hg;8周时为(11.1±11.2)/(10.7±6.6)和(7.8±11.1)/(7.8±6.3)mm Hg(组内及组间比较P<0.01).随机期4周时联合治疗组血压达标率分别为64.9%(87/134),单药组为39.4%(56/142),8周时分别为79.9%(107/134)和51.4%(73/142)(组间比较P<0.01).不良反应事件,在单药治疗期为6.2%(22/353),复方坎地沙坦组为2.9%(4/134),坎地沙坦酯组2.8%(4/14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坎地沙坦酯片较之单用坎地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血脂康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中对血压和脉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血脂康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中对血压和脉压的影响.方法 将经氨氯地平(5 mg,1次/d)降血压治疗后达到轻度高血压标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血脂康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低脂、低盐饮食及按原剂量服用氨氯地平;血脂康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脂康600 mg,2次/d,连续服用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2周时血压和脉压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血脂康组治疗12周收缩压降低,分别为(149±9)mm Hg与(130±8)mm Hg;脉压缩小,分别为(64±11)mm Hg与(48±7)mm Hg(均为P<0.05);12周时组间比较,血脂康组优于对照组,收缩压分别为(130±8)mm Hg与(144±9)mm Hg,脉压为(48±7)mm Hg与(60±10)mm Hg(均为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中,应用常规剂量血脂康治疗可以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上皮钠通道在调节机体血压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其基因变异可影响血压的变化。本研究拟验证上皮钠通道基因变异与高血压、高血压人群服用氢氯噻嗪后的降压效果,及与氢氯噻嗪低血钾及高血糖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两组高血压病例对照人群(分别为1 642例及609例)检测上皮钠通道基因型。并对542例高血压患者给予2周的氢氯噻嗪单药降压治疗,测量基线血钾、血糖等生化指标。经过长期随访,共获得456例患者的随访资料,平均随访31个月,再次测量血钾、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 SCNN1Ars2071244的G等位基因在两组高血压病例对照人群中均与高血压显著相关(OR:1.528,95%CI:1.138~2.051,P=0.005及OR:2.032,95%CI:1.292~3.194,P=0.002)。矫正年龄、性别等因素后在两组人群中相关性仍显著(OR:1.429,95%CI:1.042~1.960,P=0.027及OR:1.779,95%CI:1.098~2.884,P=0.019)。氢氯噻嗪服药两周后,携带rs2071244G等位基因的患者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均比携带CC基因型的患者具有更显著的降压效果。携带rs2071244G等位基因的患者收缩压下降26.7 mm Hg,携带CC基因型的患者收缩压下降20.1 mm Hg(P=0.026)。携带G等位基因的患者舒张压下降13.2 mm Hg,携带CC基因型的患者舒张压下降9.8 mm Hg(P=0.014)。在高血压人群中,服用氢氯噻嗪之前及服用后随访时,SCNN1Ars2071244不同基因型之间血钾及血糖水平、血钾及血糖变化幅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皮钠通道SCNN1A基因变异rs2071244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对氢氯噻嗪的降压效果更敏感,但与氢氯噻嗪对血钾、血糖的不良反应无关。  相似文献   

19.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5):420-427
目的评价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的选择性非肽类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ARB)1.1类口服降压药阿利沙坦酯联合氨氯地平或联合吲达帕胺,在单药治疗未达标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9月9日至2018年12月7日,在全国44家研究中心选择年龄18~75岁、体质量指数(BMI)18.5~30.0 kg/m~2、血压140/90~180/110 mm Hg的EH患者。给予阿利沙坦酯片240 mg/d,用药4周后评估血压是否达标,达标者继续用药8周,未达标者1∶1随机分配到阿利沙坦酯片240 mg+吲达帕胺缓释片1.5 mg组(A+D)或阿利沙坦酯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组(A+C)治疗8周。主要观察治疗12周坐位血压降低幅度和达标率(坐位血压140/90 mm Hg)以及安全性指标。结果共入选2 212例患者,其中纳入疗效分析共2 126例,平均年龄(55.1±10.2)岁。疗效结果显示,1 463例阿利沙坦酯单药治疗4周有效(68.8%),坐位收缩压/舒张压较基线降低(14.7±12.2)/(8.0±8.4)mm Hg(P0.001)。不达标者在阿利沙坦酯基础上联合氨氯地平或联合吲达帕胺治疗8周后,联合氨氯地平组相较于单药治疗4周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14.0±12.2)/(8.3±9.2)mm Hg,达标率为57.7%(169/293);联合吲达帕胺组与单药治疗4周时相比,收缩压/舒张压下降(14.4±12.1)/(8.2±8.2)mm Hg,达标率为62.8%(181/288)。联合吲达帕胺组与联合氨氯地平组相比,血压降幅和达标率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氨氯地平组为8.7%,联合吲达帕胺组为11.7%。结论阿利沙坦酯单药治疗未达标联合吲达帕胺或联合氨氯地平,可进一步提高达标率,2组间达标及疗效相同,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是否能作为一项有效安全的对血压明显增高患者较为快速降压的治疗方法。方法本文纳入30例收缩压≥175或≥160 mm Hg伴有头痛者的门诊成年高血压患者[女性18例,(63.5±12.8)岁]。先以2∶1比例随机分为舌下含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组,20例)或安慰剂(10例)两组,以观察5 min的血压变化。随后,安慰剂组患者改含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与其他20例患者一样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20 min的效果。电子血压计测量含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前(0)和含服后5、10、15和20 min的血压。以20 min时与基线的血压差异为最大降低幅度;血压百分降低幅度(PD)=最大降低幅度/基础血压。结果在安慰剂对照试验阶段,安慰剂组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组的基本情况,收缩压[(187.2±15.1)比(186.7±12.6)mm Hg]和舒张压[(96.5±19.4)比(94.1±12.7)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组5 min时的收缩压PD明显大于安慰剂组[(7.8±3.8)%比(2.1±4.4)%,P0.05]。在所有30例患者治疗观察中,含服硝苯地平控释片20 min使收缩压从(185.6±14.0)降到(160.6±17.5)mm Hg,舒张压从(94.5±17.2)降到(88.1±20.2)mm Hg;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降压幅度分别为25.0和6.4 mm Hg。与此同时,心率降低(3.0±3.8)次/min。结论对于收缩压≥175或≥160 mm Hg伴头痛的高血压患者,舌下含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在多数患者中能较为快速、平稳和有效地降低血压而不增加心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