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学生考试焦虑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特征。方法将30例诊断为考试焦虑症中学生患者作为实验组,与实验组性别、年龄匹配的30例健康中学生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验组在考试前后分别予P300检测及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比较组间P300各成分及SAS评分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考试前实验组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明显延长,P3波幅明显降低(t=6.823~9.051,P〈0.05或0.01)。考试后,实验组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比考试前明显缩短,P3波幅明显增高(t=5.973—11.120,P〈0.05或0.01);考试前实验组SAS评分与P3潜伏期、反应时间呈正相关关系,与波幅呈负相关关系(r=0.4,0.8,-0.51,P〈O.05或0.01)。结论中学生考试焦虑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针对缓解焦虑症状的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正常人进入老年期后,性别和年龄对事件相关电位的交互作用影响是否仍然持续。方法:应用神经心理学测试和MRI检查筛选日本冲绳县年龄在60岁以上的正常老年人40名。其中男性17名,平均年龄是72.2±8.6岁;女性23名,平均年龄是75.7±8.2岁。应用听觉“oddball”范式诱发事件相关电位P300。分析Fz和Pz部位记录到的事件相关电位内源性成分P300和N2b。结果:P300潜伏期、P300波幅和N2b潜伏期的组间差异不显著。于Fz部位,男性组的N2b波幅低于女性组(F=4.59,P=0.039)。P300潜伏期和P300波幅与年龄的相关性,仅见于男性组(Fz-P300潜伏期:r=0.584,P=0.014;Fz-P300波幅:r=-0.782,P〈0.001;Pz—P300潜伏期:r=0.587,P=0.013;Pz—P300波幅:r=-0.657,P=0.004)。P300潜伏期和P300波幅对年龄的线性回归坡度,在两组闾均有显著性差异,在男性组更为陡峭(Fz—P300潜伏期:t=2.11,P=0.042;Fz-P300波幅:t=2.55,P=0.015;Pz-P300潜伏期:t:2.70,P=0.011:Pz-P300波幅:t=3.00,P=0.005)。结论:性别因素对老年期神经系统变性过程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癫癎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癫癎临床的相互关系,并对ERP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癫癎患者在发作间期进行ERP检测。以潜伏期、波幅为观察指标。检测Fz、Cz、Pz点的N100、P200、、N200、P300波潜伏期,P300波波幅。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Cz点N100、P200、N200、P300波潜伏期延长(P〈0.01),P300波波幅病例比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0);癫癎患者头颅CT/MRI异常组较头颅CT/MRI正常组N200及P300波潜伏期延长(P〈0.05)。用两种及以上抗癎药组较用1种抗癎药组P200波潜伏期延长(P=0.00);病程〉5年组较1~5年组P200波潜伏期延长(P=0.00)。结论:癫癎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并有相应的ERP改变。ERP能够客观、灵敏地评价癫癎患者的高级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浓度与学习记忆的关系。方法:(1)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3例原发性癫痫患者及40例对照组血清的S100β蛋白浓度;②以对照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算出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对照,将63例癫痫患者按S100β蛋白的测值分为高浓度组(23例)、中等浓度组(21例)及低浓度组(19例);③认知功能评价:运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排除痴呆;运用汉密尔顿抑郁分级量表(HAMD)排除抑郁患者;运用临床记忆量表(CMS)及失匹配负波(MMN)评估记忆功能。结果:原发性癫痫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在高浓度组、中等浓度组及低浓度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高浓度组及低浓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等浓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事件相关电位MMN潜伏期在高浓度组、中等浓度组和低浓度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高浓度组及低浓度组的MMN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中等浓度组的MMN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忆商值在高浓度组、中等浓度组及低浓度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高浓度组及低浓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等浓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心理学评分,高浓度组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与相应的MMN潜伏期呈正相关(r=0.864,P=0.006),与学习记忆呈负相关(r=0.685,P=0.045);中等浓度组、低浓度组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与相应的MMN潜伏期呈负相关(r=-0.517,P=0.008;r=0.864,P=0.001),与学习记忆呈正相关(r=0.505,P=0.01;r=0.586,P=0.049)。结论: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可以作为评价癫痫患者学习记忆障碍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雌激素与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患者组)与20名正常女性(对照组)的血清雌激素水平;并用ERPP300(即P3波)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结果:①患者组雌二醇(E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靶刺激N1、N2和P3波及非靶刺激P2波潜伏期延迟,靶刺激P3波及非靶刺激P2波波幅降低;③患者组E2水平与P300潜伏期呈显著负相关(r=-0.43,P=0.02)。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存在雌激素水平下降,以及注意力、记忆力缺陷和认知加工缓慢等认知障碍,雌激素水平与认知功能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缺乏客观的检测指标和判断标准,往往被漏诊。本课题采用前瞻性研究,通过对PSD发生率、相关因素、影像学特点、认知功能缺损及其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改变,并与脑卒中非抑郁患者(N—PSD)进行对比,探讨PSD可能的发病机制、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素、P300在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以达到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的目的。方法:从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间入住我院神经内科能够完成随访,符合课题要求的首发急性脑卒中患者96例,其中脑梗死82例,脑出血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所有患者均经脑CT及MRI证实,并记录病灶部位分布,96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出院后每月随访一次,连续12个月。采用中国精神分类方案第3版(CCMD-3)抑郁状态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抑郁组(PSD组,36例)和非抑郁组(N—PSD组,60例)。统计PSD组发病时间及临床表现,并选取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史、酗酒史、慢性病史、负性生活事件、病灶部位分布等可能的危险因素在PSD组和N—PSD组间进行单因素分析,以有显著差别的指标进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来确定其影响程度。随访时对两组患者采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评分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进行认知功能评测,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P300潜伏期、波幅差异及MMSE评分的变化。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阳性参数采用Logistic(Forward:Wdald法)逐步回归分析来确定其影响程度,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1、一般资料:在96例脑卒中患者中,36例发生抑郁,其发病率为37.50%(36/96),其中轻度抑郁21例(58.33%);中度抑郁12例(33.33%),重度抑郁3例(8.33%)。PSD组与N—PSD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文化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酗酒史、近期有负性生活事件、慢性病史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PSD组与N—PSD组间单因素分析有差别的指标(酗酒史、慢性病史、近期有负性生活事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上三个因素均进入议程,发生PSD的OR值分别为3.516、3.047和3.987,P〈0.05。2、临床表现和发病时间:大部分PSD患者均有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或疲乏感、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少数严重患者有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病程分布以卒中后3~6个月发生PSD最多见(19例,52.78%)。3、病变部位:96例脑卒中患者中,病灶位于左侧27例,位于右侧45例,多发24例;病灶位于左侧半球合并PSD率最高(59.26%),右侧次之(33.33%),多发病灶抑郁率(20.83%)最低(P=0.013)。4、MMSE评分:PSD组MMSE平均评分为(20.14±3.01)分,N—PSD组为(22.77±3.7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S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受损的比例(41.67%)明显高于N—PSD组(20.00%,P=0.022)。5、P300检查:PSD组P300检查30例出现异常(83.33%),平均潜伏期(383.14±13.20)ms,平均波幅(6.14±3.29)μV;N—PSD组检查9例出现异常(15%)平均潜伏期(342.70±15.38)ms,平均波幅(16.50±3.28)μ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6、比较PSD组P300潜伏期及波幅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发现:P300潜伏期与MMSE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881,P〈0.001),P300波幅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863,P〈0.001)。结论:1、PSD是脑卒中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37.50%左右,多发生在脑卒中后3~6个月之间,以轻度抑郁多见。2、PSD的发病可能与病灶位于左侧半球、近期出现负性生活事件、酗酒、慢性病有关。3、PSD患者常伴有认知功能受损。4、P300可为早期诊断PSD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氧化损伤的情况。方法75例血清总胆红素(TBIL)高于正常上限值(ULN)的CHB患者,按TBIL为ULN的倍数分为A、B、C、D、E五组。测定患者血清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D)、维生素C(VC)、维生素E(VE)浓度,并做出统计分析。11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16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为携带者组。结果各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DA、XOD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VE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XOD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VC、V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HB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中,MDA、XOD浓度与TBIL水平呈正相关(r=0.670,P〈0.01;r=0.737,P〈0.01);VC、VE浓度与TBIL水平呈负相关(r=-0.463,P〈0.01;r=-0.247,P〈0.05)。各患者组间的比较:除A、B组间外,其余各组间MD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与D、E组间XOD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D、E组,B、C、D组与E组间VC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E组间VE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体内存在氧化-抗氧化功能障碍,血清TBIL水平升高时氧化损伤程度加重。HBsAg携带者体内氧化损伤程度不高。抗氧化损伤可能有助于CHB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酒依赖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父母、同胞或子女)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进行对照研究,以了解酒依赖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及酒依赖的遗传易感性。方法:收集40例男性酒依赖患者以及40例一级亲属和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听觉ERP检测。结果:酒依赖组和亲属组ERP的P3波(P300成分)波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而P3波幅在患者组和亲属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酒依赖组N2、P3潜伏期延长(P〈0.01),而N2、P3潜伏期在亲属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ERP反映酒依赖认知功能损害,可以作为酒依赖认知功能损害评估的重要检测手段之一;P3波幅可能是酒依赖的遗传易感性标志,可以作为预测酗酒的指标;对酒依赖一级亲属进行听觉ERP检测可早期发现高危人群,及时提供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caspase-1和IL-1β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半胱氨酸酶-1(e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以及两者与脑组织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0例HIE患儿(分轻、中、重三组)及22例正常对照组新生儿第三天血清caspase-1和IL-1β的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轻、中、重度HIE组血清caspase-1水平显著增高(P分别〈0.05,〈0.01,〈0.01);HIE组间两两比较,中度与轻度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组与其他两组比较血清caspase-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2)轻、中、重度HIE组血清IL-1β与对照组比较,中、重度HIE组显著增高(P〈0.01);轻度HIE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HIE组间血清IL-1β两两比较,中度与轻度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3)血清caspase-1与IL-1β呈正相关(r=0.7934,P〈0.0001)。结论 (1)血清caspase-1水平与HIE临床分度基本一致,可作为早期辅助诊断HIE及协助临床分度的指标。(2)急性期HIE血清IL-1β测定有助于HIE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抑郁和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与抑郁和脑白质疏松症(LA)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临床记忆量表(CM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检查70例PD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的认知功能及情感状态,并比较其认知障碍的程度。结果:①PD组、PD合并LA组、抑郁组MMSE及CMS评分除无意义图形再认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②PD合并LA组MMSE及CMS评分均娃著低于无LA组fP〈0.01);③抑郁组MMSE及CMS评分除无意义图形再认外均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1);(4)PD合并LA组中度认知功能障碍5例(27.8%),痴呆11例(61.1%);PD抑郁组中度认知功能障碍6例(17.6%),痴呆13例38.2%)。结论:PD合并LA及伴发抑郁状态者更易产牛认知功能障碍,合并LA组存在较全面而严蘑的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组认知功能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词语记忆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疑病症患者述情障碍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相关性.方法 随机将年龄在18 ~65岁之间符合ICD-10疑病症诊断标准患者35例作为研究组,选择3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多伦多述情障碍20个条目量表(TAS-20)测评和P300检测,并将结果加以分析、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PZ点N1、P2、N2、P3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或<0.01),研究组PZ点N2、P3波幅明显延长(P<0.05或0.01);研究组TAS-2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PZ点N2、P3潜伏期与TAS-20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正相关(r=0.34~0.47,P<0.05或<0.01),PZ点N2、P3波幅与TAS-20总分及各因子分值则呈负相关(r=-0.31 ~-0.49,P<0.05或<0.01).结论 疑病症患者述情障碍可能与认知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DD)和广泛性焦虑(GAD)患者非匹配负波(MMN)的特点。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Bravo脑诱发电位仪,对69例DD组、41例GAD组和58名正常人(NC组)的MMN作了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D患者MMN潜伏期延迟,波幅降低。与此,GAD组的MMN潜伏期变化方向与DD一致。结论:MMN技术可作为P300检测的一种补充手段,MMN和P300联合应用可作为DD和GAD患者临床应用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并推测其发生机制。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80例PD患者作为PD组,5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仪分别对PD患者和健康者进行VEP、BAEP和SEP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PD组VEP的P100潜伏期(115.1±10.6)ms较健康对照组(103.2±9.0)ms明显延长(P〈0.01),P100波幅(6.25±3.02)弘V较健康对照组(7.70±2.62)pV增高(P〈0.05);PD组BAEP的I、Ⅱ、Ⅲ波的潜伏期和Ⅲ-V及I—V峰间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SEP各波潜伏期及波幅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PD患者的VEP和BAEP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提示PD患者可能伴有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与视觉俜导诵略的桶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和抑郁症共病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成分及l临床特征。方法:收集符合CCMD-3和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8例糖尿病和抑郁症共病患者和28例抑郁症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ERPP300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病组与抑郁组的HA—MA评分(40.70±6.41分和3i.60±11.15分)有显著差异(P〈0.05),P300潜伏期(355.61±47.64ms和302.57±25.9lms)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波幅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意义(P〉O.05)。结论:抑郁症和糖尿病共病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加重,P300潜伏期延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前臂段运动传导(fMCV)与腕管综合征(CTS)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以符合纳入标准的CTS患者66例(126只患手)为病例组,年龄、性别匹配的96例健康志愿者的非利手为对照组,均行神经电生理检测。采用正中神经末端运动潜伏期(DML)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作为CTS严重程度指标,并研究其与fMCV的相关性。结果:①尺神经: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各电生理参数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t检验,P〉0.05);②正中神经:在病例组(n=126)和对照组(n=96),DML(ms)分别为5.0±1.3、3.0±0.3,腕-掌段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s)分别为22.2±7.3、56.9±8.3,fMCV(m/s)分别为53.7±5.5、59.2±3.6,拇短展肌CMAP波幅(mV)分别为7.3±2.9、10.1±1.9。以上所有参数的值均经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③相关性:在病例组,fMCV与DML呈负相关(r=-0.35,P〈0.05),与拇短展肌CMAP呈正相关(r=0.18,P〈0.05)。结论:fMCV的异常与CTS患者的严重程度相关,且正中神经逆行性变为其可能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对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22例LI患者的ERP,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LI患者组ERP的N1、P2、N2、P3潜伏期和P3波幅分别为(107.32±23.32)、(202.73±29.74)、(310.09±31.49)、(365.41±46.46)ms和(-2.31±2.95)μV.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LI组ERP的N2、P3波潜伏期及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N1、P2潜伏期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1).结论:LI患者可伴有认知功能的损害,ERP可以早期发现并诊断认知功能障碍,并可于临床表现及MMSE认知量表均未异常时发现认知障碍,是有一定客观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