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勇  娄静  毕德明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6):70-70,7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例患者均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针灸、芒硝外敷及中药治疗。结果:20例患者均恢复正常肠道功能,住院时间6~12天,平均10天,有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显著,疗程明显缩短,避免盲目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应用复方大承气汤结合西医方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60例,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为96.67%。结论复方大承气汤治配合中西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4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宽肠理气汤、艾灸、药棒按摩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4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47例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8~27d痊愈;1例保守治疗1周后症状加重行剖腹探查术,术后切口感染,经换药治疗18d后治愈出院。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经验。方法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西医非手术方法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中药。结果 治疗组总体疗效、胃肠减压量、肛门排气时间、症状缓解情况以及住院时间诸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较单纯西医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为术后常见并发症。1997-2006年,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31例,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经验。方法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西医非手术方法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中药。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胃肠减压量、肛门排气时间、症状缓解情况以及住院时间诸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较单纯西医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的诊治方法和策略。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分析26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治愈时间为5~12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营养支持及中药灌肠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治疗方法可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龚航军  刘岗等 《江苏中医》2001,22(11):16-17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方法:分析3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体征、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38例均经禁食、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同时结合中药胃管注入和芒硝腹部外敷后治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于术后2周内起病,术后可能有少量排气或排便,有效明显的肠梗阻体征。多因粘连与炎症引起,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大多有效。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联合中药复方大承气汤上注下灌、针刺推拿 ,治疗炎性肠梗阻病人 41例。结果 :41例病人均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治愈。提示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4例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治疗后痊愈;1例复发再次用药后缓解治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李泓 《西部中医药》2010,23(5):25-2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56例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2组均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1剂/d,水煎分服。2组患者均以治疗7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8.57%,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显效率为56.82%,有效率79.57%,2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时间、治疗时间等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疗效显著,并可缩短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症状完全消失及治疗时间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胃管注入及保留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9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补液、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酌情给予解痉止痛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保留灌肠及胃管饲入。结果观察组在肛门排气、胃管拔除以及住院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胃管注入及保留灌肠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疗程,达到单纯西医治疗难以达到的良好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8月至2009年8月2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表现、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25例均行胃肠减压、肠外营养、应用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治愈,无一例出现肠坏死而需要手术治疗。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早期(2周左右)发生的肠梗阻,有别于肠麻痹以及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等机械梗阻,宜先行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处理,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优于对照组的75.00%,观察组肛门排气、腹部症状消失、液气平面消失等所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加快肠功能恢复,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对我科自2004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的15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中,治愈142例,占94.67%;好转6例,占4.00%;死亡2例,占1.33%,其中1例死于不可逆感染性中毒性休克,1例死于手术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148例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绞窄性肠梗阻不是肠梗阻手术治疗的唯一适应症,急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最多不应超过1周,如无效应积极手术,早期及时手术处理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肠外营养支持,抗生素等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肠梗阻1号方,1剂/d,水煎分服,不能口服者从胃管注入或经肛管保留灌肠,以每日排便2-3次为宜,大便次数超过3次则减少服药量;每日足三里新斯的明或维生素B,封闭,见效后再用2天,但不超过5天;此外芒硝外敷,3次/d。结果:对照组痊愈18例(45.0%),有效15例(37.5%),无效7例(17.5%);治疗组痊愈27例(67.5%),有效10例(25.0%),无效3例(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肠梗阳缓解时间、通便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炎性肠梗阻安全可靠,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2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有病例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肾宝方1剂/d,2次/d,口服;1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西医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检测指标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子宫肌瘤患者服用米非司酮联合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桂枝茯苓丸后临床疗效。方法:经妇科检查及B超确诊的42例早期子宫肌瘤适合保守治疗的患者,给予月经周期第1天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月经干净后同时服用桂枝茯苓丸每次3粒,每日3次,3个月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子宫肌瘤大小及症状变化。结果:子宫肌瘤平均体积缩小,症状减轻。结论:西药抗孕激素药配合中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治疗早期子宫肌瘤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即辨证应用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西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硼替佐米后出现不完全性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联合应用硼替佐米化疗后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辨证中药保留灌肠,以大承气汤为主方,随证加减。而对照组予0.2%肥皂水保留灌肠。观察两组综合疗效、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症状、体征均有改善,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62.5%(P<0.05),且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应用中药灌肠结合西医对硼替佐米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不完全性麻痹性肠梗阻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缓解梗阻症状、缩短病程,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