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新型髌骨抓复固定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观察自行研制的新型髋骨抓复固定器的临床疗效,对26例髌骨骨折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用该固定器固定后患膝关节即刻可以屈伸90°以上者23例,占90%;1周内可屈伸膝关节90°以上者24例,占96.67%,治疗优良率达98.94%。表明新型髌骨抓复固定器治疗髌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可免于或少用X线透视、不需其他辅助设备)创伤小、固定后骨折稳定、可即刻或早期进行患膝关节活动等诸多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臂带式鹰嘴钩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臂带式鹰嘴钩治疗尺骨鹰嘴骨骨折的最佳方案,选用12具防腐配对肘关节模拟尺骨鹰嘴的三种骨折类型,测量肘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时骨折断端的应力,数据以SPSSV7.5.1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以寻求不同类型骨折的最佳固定点.结果显示,三种骨折的中点组固定,骨折端应变均较远、近点组小,有显著性差异;在20~25N固定力时出现临界应力;肘关节在60°~100°之间行功能锻炼时,骨折端的应力相较屈肘90°时的应力变化范围在25%之内.表明鹰嘴钩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固定点应选取在骨折块中点,固定力量在20~25N之间,肘关节功能锻炼最佳范围在屈肘60~90°之间,此时骨折端的应力符合生理压力的区间,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切开复位鹰嘴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 2005年至2009年应用切开复位鹰嘴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患者17例,采用Broberg&Morrey评分对术后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出院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结果:17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4.7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检查显示骨折均愈合,术后Broberg&Morrey评分优10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8.2%.结论:应用切开复位鹰嘴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能够很好达到解剖复位,骨折固定牢固,术后愈合快,患肢功能恢复好,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带孔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治疗闭合性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闭合复位带孔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术治疗闭合性尺骨鹰嘴骨折患者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0 ~ 57岁,中位数37岁;左侧14例,右侧9例.骨折Mayo分型,IA型5例、ⅠB型7例、ⅡA型10例、ⅢA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6h,中位数3.5h.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12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 10周,中位数8周.参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18例、良4例、可l例.无感染、断针、内固定松动、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闭合复位带孔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治疗闭合性尺骨鹰嘴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钳夹加压固定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1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钳夹加压固定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130例,经3个月~8年随访,解剖及近解剖复位率达96.9%;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8.0 4%。观察认为:该器械可用于各类型尺骨鹰嘴骨折,大型号者还可用于膑骨骨折。关键在于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取适当固定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28例采用手法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28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参照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断端对位对线良好,未出现骨折块再移位及骨不连;28例患者均获得临床愈合,平均8周;术后3,6,12个月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2.1%,85.7%和92.8%.结论:手法复位结合微创内固定治疗鹰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不影响美观等优点,是一种治疗鹰嘴骨折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尺骨鹰嘴骨折是一种波厦肘关节面的常见骨折,治疗尺骨鹰嘴骨折,临床上有多种方法,目前多主张手术内固定治疗。如果复位夏固定不当,将影响肘关节的活动功能。我们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自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对105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通过精心的治疗、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使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有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形状记忆合金鹰嘴钩接骨板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7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形状记忆合金鹰嘴钩接骨板内固定,并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12+月,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功能满意,鹰嘴钩接骨板无断裂及脱落结论:尺骨鹰嘴骨折应用形状记忆合金鹰嘴钩接骨板治疗固定牢靠、可早期活动、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钩型钛钢板配合中药治疗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钩型钛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31例,术后配合中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18个月。采用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20例,良9例,优良率93.55%。结论:采用钩型钛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骨折复位准确,固定牢靠,有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配合中药治疗,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是目前治疗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目前使用的髌骨骨折复位固定器所存在的固定力度小、下极骨块不易固定的问题,研制了钳夹式下极爪分叉型髌骨骨折复位固定器(髌骨钳)。经96例临床应用观察,结果显示,固定后病人即刻可下床行走并主动屈膝90°以上者占73.96%,3日内可下床行走并主动屈膝90°以上者占88.54%,1周内可下床行走并主动屈膝90°以上者占94.79%,治疗优良率达98.96%。认为,髌骨钳治疗髌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固定力度大、固定力可靠、适应证广泛、不需X线透视、不需其他辅助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等诸多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报告12例同侧孟氏骨折合并盖氏骨折,均采用闭合发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小夹板铁丝托外固定的方法治疗,平均随访21个月,结果优8例,良3例,可1例.认为该类损伤是肘关节外直前臂旋前位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沿前臂纵向传导所致。其漏诊原因主要有临床医师对此类损伤认识不足、拍X线片时报照位置不佳及损伤后找骨小头自动复位等.治疗上,手法复位后单纯应用外固定不可靠,主张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并结合有效的外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克氏针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2009年12月手术治疗的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78例,克氏针组38例,均采用切开复位两枚克氏针内固定,3~4周去石膏托后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拉力螺钉组40例,均采用切开复位1枚拉力螺钉内固定,2周去石膏托后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参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术后3个月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克氏针组:优23例,良7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78.9%;拉力螺钉组:优30例,良8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力螺钉组疗效明显优于克氏针组。结论:切开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能在较短时间内使患儿肘关节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行设计的万向加压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3 例,经1 ~5 年,平均3 年6 个月的临床观察和随访,功能恢复优良率92 .3 % ,其中优9 例,良3 例, 可1 例。结果表明该固定器能从纵向、横向等多方向加压固定,其设计科学, 结构合理,固定效果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固定困难的问题,经长期研究,设计出一种以改良传统前臂背侧长夹板和腕部牵引套及拉力牵引装置组成的前臂骨折牵引固定器,。经210 例治疗观察,随防6 个月~2 年,治疗前后X 线检查及临床疗效评定优186 例,良18 例,可6 例。认为该固定器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有持续牵引作用,能使骨折局部固定和持续牵引相结合,且不介入体内,疗效可靠,是一种治疗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比较新颖和理想的外固定器具。  相似文献   

15.
三种不同方法在肱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讨3种不同固定方式在治疗肱骨干骨折中的疗效,将247例病人按来诊顺序分成3组,分别采用杉树皮夹板外固定治疗(82例)、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83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82例),平均随访10个月.从愈合率、愈合时间、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杉树皮外固定组治愈时间最短,单臂外固定支架组治愈率最高,杉树皮外固定组治愈率也明显高于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而3种不同治疗方法对肩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均无明显影响.认为肱骨干骨折除非有明显的手术指征,否则采用杉树皮夹板外固定治疗,不失为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若必须手术治疗首先考虑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  相似文献   

16.
成人胫腓骨骨折130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并分析了成人胫腓骨骨折130例的治疗效果,其中切开复位内固定74例(为A组):手法整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跟骨牵引小夹板外固定56例(为B组);治疗结果为优良率A组占89.48%、B组占75.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认为普通钢板适用于胫骨干任何部位的开骨折内固定,保留骨膜的血 对骨愈合有重要意义;另压钢板地上1/3至下1/3段形骨折;单仙以架地开放性,污染严重的横形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比加压钢板结合注射用人工骨及外固定治疗陈旧性C型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探讨两种方法治疗的优缺点。方法:2009年2月-2011年3月收治24例单侧C型陈旧性桡骨远端闭合骨折患者,其中闭合复位有限切开外固定治疗(外固定组)14例,切开复位加压钢板结合人工骨治疗(加压钢板组)10例,对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愈合后腕关节活动范围以及握力,应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法进行评分进行临床评定。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组为(10.6±2.1)周,加压钢板组(11.6±2.0)周,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外固定组掌倾角6.2°±2.0°、尺偏角17.0°±4.1°;加压钢板组8.6°±2.7°、尺偏角21.3°±2.1°,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外固定组:优8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78.6%;加压钢板组:优8例,良1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0%.结论:外固定组与加压钢板组比较,骨折愈合时间无差异,且均可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但加压钢板组能更好的恢复桡骨远端的解剖结构,坚强固定、并发症少、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杉树皮夹板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预防肘内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根据已矿名老中医张绍富的经验,采用手法整复、杉树皮夹板屈肘前臂旋前位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20例。经18个月随访,结果优良率达83.34%,肘内翻发生率为15.2%,明显优于文献报道的各种疗法。运用传感器对不同固定体位下骨折断端间内外侧皮质骨处的压力变化进行测量,证明屈肘旋前位时夹板固定效力最大,断端最稳定,移位倾向最小,能有效预防肘内翻的发生。认为屈肘前臂旋前位固定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最佳  相似文献   

19.
无应力遮挡外固定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自行研制的尺骨鹰嘴骨折无应力遮挡外固定器的性能及临床疗效,应用WD-10E型万能电子力学试验机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并对运用该外固定器治疗的笠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术后随访3个月~1.5年,结果22例骨折均解剖对位愈合,功能完全恢复,无任何并发妒和后遗症。表明本外固定器具有微创、固定可靠、早期关节活动、无须行内固定取出术、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还具有设计原理新颖、拓展性强等特点。从骨折治疗的进展看,无应力遮挡外固定器疗法将成为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作者使用经皮钢针撬拨复位及穿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难于复位和固定的肘部骨折55例,并且详细介绍了操作方法,适应症的选择和临床效果。本方法具有使用方便、创伤小,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及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产生的特点。经12—18个月随访,肘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3.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