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合并OSAHS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PTE合并OSAHS的认识.方法 对2例PTE合并OSAH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及药物基因组学等方面进行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 分析本文的PTE合并OSAHS病例,存在以下共同特点:高龄及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肥胖、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PTE特征:大面积-次大面积多见,多肺段受累,华法林剂量增加,伴华法林基因VKORC1突变,血栓易复发;OSAHS特征: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重度低氧血症.结论 PTE合并OSAHS患者中,PTE与OSA HS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遗传、病理生理机制,并在病程中产生叠加效应,增加疾病的严重程度,对治疗产生“抵抗”,值得临床关注及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王卫民  李华  陈素芳 《山东医药》2008,48(13):32-33
选择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50例(OSAHS组)和健康志愿者44例(对照组),检测其空腹血清抵抗素、血脂、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OSAHS组测定睡眠呼吸暂停通气指数(AHI)及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①OSAHS组血清抵抗素、BMI、WHR及血脂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患者抵抗素高于非肥胖患者(P<0.05).②血清抵抗素与BMI、WHR、TG、TC呈正相关.③OSAHS组BMI与AHI呈正相关,与SaO2呈负相关.认为OSAHS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升高与肥胖相关,是导致OSAHS的重要因素,为临床治疗OSAHS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肺动脉栓塞(PTE)患者口服华法林首次达标时间(the first therapeutic-target-achieving time,TTA)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由CT肺动脉造影首次确诊的PTE患者151例,收集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血肌酐、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华法林剂量调整等情况。追踪观察90天内INR动态变化、抗凝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始剂量、BMI、肝功能、心力衰竭与首次达标时间均有一定相关性;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出:初始剂量、BMI、肝功能才是首次达标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华法林的抗凝强度常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工作中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血脂异常的关系及OSAHS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患者270例,其中OSAHS组235例,对照组35例。经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脂检查及PSG监测。结果 OSAHS组的血脂异常发生率为78.297%,对照组为5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OSAHS组的发生率为83.333%,轻中度OSAHS组为70.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OSAHS组与对照组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OSAHS组与对照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围、血氧饱和度(SaO_2)低于90%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进入模型(OR=0.030、1.026,P=0.046、0.020)。结论 OSAHS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随着OSAHS程度的加重,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增加,慢性间歇缺氧是OSAHS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冠心病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睡眠呼吸监测,分为冠心病并发OSAHS患者90例(OSAHS组),冠心病不并发OSAHS患者30例(非OSAHS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一般情况调查,身高、体质量指数(BMI)、颈围的测量,睡眠呼吸监测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测定。结果:OSAHS组患者与非OSAHS组比较,BMI、颈围显著增加(P0.01);有吸烟史和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加(P0.05);BaPWV显著增快(P0.01)。结论:肥胖、吸烟、高血压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均为冠心病并发OSAHS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熊畅  戢艳琼 《临床肺科杂志》2014,(10):1804-1806
目的分析肥胖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睡眠打鼾患者2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OSAHS组、单纯肥胖组、OSAHS+肥胖组。对患者的血压、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血脂水平、血清hs-CRP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OSAHS+肥胖组患者的BMI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OSAHS+肥胖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单纯OSAHS组(P0.05);只有BMI(β=0.516)可纳入多元回归方程(P0.05)。结论肥胖是引起OSAH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脂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脂质代谢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打鼾患者为观察对象,均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按PSG结果将其分为鼾症组16例、轻度OSAHS组21例、中度OSAHS组27例、重度OS-AHS组36例。所有患者于清晨睡眠醒后采外周血,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分析各组血脂水平的变化,将患者血脂水平分别与睡眠呼吸监测指标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OSAHS组与健康对照组体质量指数(BMI)、T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重度OSAHS组BMI明显高于轻、中度OSAHS组;中度、重度组与健康对照组的T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胆固醇(CHO)、LDL-C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显著正相关(r=0.275,r=0.209,P0.01),与最低脉博容积血氧饱和度(LSpO2)呈负相关(r=-0.211,P0.05;r=-0.203,P0.05)。结论:OSAHS可能导致血浆脂质代谢紊乱,慢性间歇性低氧血症及血浆脂质代谢紊乱,有促进动脉硬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相关高血压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经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为OSAHS老年患者609例,按血压水平分为非高血压组174例和高血压组435例,比较2组PSG各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组体质量指数(BM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氧饱和度(SaO_2)90%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年龄、BMI、最长暂停时间、SaO_290%时间、SaO_290%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TG、血糖、尿酸等与高血压呈正相关,HDL、总胆红素、平均SaO_2与高血压呈负相关(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BMI、AHI、尿酸、糖尿病和总胆红素是OSAHS相关高血压的影响因素(OR=1.087、1.014、1.003、3.438和0.951,P0.05,P0.01)。年龄为女性相关高血压的影响因素(OR=1.103,P0.05)。结论 BMI、AHI、尿酸和糖尿病是老年OSAHS相关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总胆红素是其保护因素;增龄是此类女性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细胞色素P450酶(CYP2C9)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VKORC1)基因多态性,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的影响。方法:200例初次服用华法林的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基因组和对照组(非基因对照组),基因组根据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结果推荐剂量范围,从最低推荐剂量开始服用华法林。对照组按照华法林常规给药方式给药。计算服用华法林后INR值达2~3时两组所需的时间,及INR首次达标时华法林日平均剂量等指标。结果:两组INR达标时所需时间相比,基因组为(8.92±2.09)d,对照组为(11.91±2.18)d,(P0.05)。在基因组中,VKORC1-1639A/G或G/G的患者INR达标时华法林日平均剂量比VKORC1-1639A/A的患者多[(4.74±0.88)mg∶(3.42±0.60)mg,P0.05]。基因组中INR达标时的华法林日平均剂量与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推荐范围相似。结论:VKORC1和CYP2CP基因检测指导可以缩短INR达标(INR 2~3)所需时间,对华法林平均日剂量的确定有一定作用,对指导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初始抗凝阶段,个体化应用华法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NVAF)患者长期应用华法林的剂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老年NVAF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5年以上患者110例,按年龄分为3组:≥80岁组35例、70~79岁组40例、65~69岁组35例。比较3组患者长期口服华法林的安全用药范围及INR,观察影响华法林的影响因素。结果 3组患者服用华法林期间均未发生急性脑梗死及其他血管栓塞发生,出血事件发生率3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80岁组华法林剂量(2.89±0.52)mg/d、INR(2.15±0.31)与70~79岁组华法林组剂量(2.99±0.41)mg/d、INR(2.21±0.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5~69岁组华法林剂量(3.39±0.61)mg/d,INR(2.55±0.60)明显高于≥80岁组和70~79岁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影响老年华法林剂量调整及INR值的主要疾病为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异常及应用抗菌素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结论严密监测INR下,对于70岁老年NV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INR控制在1.5~2.5是安全有效的,影响华法林的因素有很多,新增用药时要注意监测INR,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女性患者血压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90例2009至2011年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睡眠中心的女性打鼾患者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成4组:非OSAHS组、轻度OSAHS组、中度OSAHS组和重度OSAHS组,比较这4组患者的一般特征、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指标及血压的差异,并分析不同OSAHS严重度组血压影响因素。结果:非OSAHS组43例,轻度OSAHS组52例,中度OSAHS组30例,重度OSAHS组65例。随着AHI升高,各组血压值呈升高趋势。各组血压比较,重度OSAHS组收缩压与非OSAHS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重度OSAHS组舒张压高于非OSAHS组及轻度OSAHS组(P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旁路术对体质指数(BMI) <28 kg/m2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接受胃旁路手术治疗的27例血糖控制不佳的非肥胖T2DM患者的术前资料,对其进行电话和(或)门诊随访,了解术后患者BMI、腰围、血糖、血压、血脂、术后并发症、饮食习惯及手术满意度等.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成功随访21例(77.8%),平均随访时间(2.7±1.1)年,无l例死亡,2例术后出现吻合口溃疡.术后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较术前明显改善[FPG:(6.4±1.5)比(8.2±3.2)mmol/L,t=2.787,P<0.05;HbAlc:(6.6±1.2)%比(7.8±1.9)%,t=2.473,P<0.05].手术前后体重及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5±12)比(77±10) kg,t=4.474,P<0.05;(22.8±4.6)比(25.1±2.3)kg/m2,t2.756,P<0.05],术后腰围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8)比(93±12)cm,t =3.133,P<0.05].术后13例(61.9%)患者糖尿病缓解,5例(23.8%)疗效改善,无效者3例(14.3%).糖尿病缓解者与未缓解者相比,术前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此外,胃旁路术后高血压缓解率为54.5% (6/11),血脂异常缓解率为66.7% (10/15),所有患者对手术平均满意度为(83±17)%.结论 腹腔镜下胃旁路术对于BMI<28 kg/m2的T2DM患者是较为安全和有效的,在减轻体重及改善血糖的同时还具有控制血压和调节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老年ACS患者209例,被分为两组:ACS合并糖尿病组(观察组,73例),ACS无糖尿病组(ACS对照组,136例)。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其冠脉病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三支病变(50.68%)、弥漫性病变(27.22%)以及Gensini积分(24.21±4.37)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0.15%,16.09%,(18.53±3.59)分,P〈0.05~〈0.01]。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观察组高血压的合并风险比值(OR)为1.455,P=0.013,甘油三酯OR为1.930,P=0.003,总胆固醇OR为1.552,P=0.006,均为其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复杂、严重,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合并高血压病史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祛湿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祛湿化瘀方组(观察组,49例)和水飞蓟宾胶囊组(对照组,47例),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体质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68.0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AST[(43.39±5.49) U/L∶(86.52±10.44) U/L]、ALT[(48.61±7.23)U/L∶ (95.03±12.27) U/L]、TC[(4.66±0.83) mmol/L∶ (5.93±1.0) mmol/L]、TG[(1.57±0.44) mmol/L∶ (3.79±0.62) mmol/L]、BMI[(24.61±3.17)∶(26.80±4.22)]、HOMA-IR[(1.74±0.24)∶ (3.46±0.43)]均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仅AST[(58.35±6.16)U/L∶(85.71±9.93)U/L]、ALT[(61.18±8.54)U/L∶(95.14±12.40)U/L]有所降低.[结论]祛湿化瘀方具有改善血脂代谢、护肝降酶、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是治疗NAFLD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5.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入选2009年7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73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组(DM+CAS组,71例)和单纯糖尿病组(DM组,102例),并入选同期在我院进行查体的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HbA1c、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硬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M组、DM+CAS组患者HbA1c[(5.23±0.72)mmol/L比(6.98±0.69)mmol/L比(9.45±0.79)mmol/L]、IMT[(0.68±0.27)mm比(0.93±0.42)mm比(1.42±0.51)mm]、TC[(4.53±0.79)mmol/L比(4.76±0.86)mmol/L比(6.12±0.92)mmol/L]、TG[(1.28±0.57)mmol/L比(1.43±0.62)mmol/L比(1.89±0.67)mmol/L]、LDLC[(2.64±0.77)mmol/L比(2.98±0.86)mmol/L比(4.35±0.97)mmol/L]、Lp(a)[(179.62±98.76)mmol/L比(211.37±109.38)mmol/L比(294.63±118.24)mmol/L]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DM+CAS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DM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bA1c、TC、TG、LDL-C、Lp(a)与IMT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398~0.642,P均<0.05);与HDL-C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314,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是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肺动脉高压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组(MCT组)和槲皮素预防组(预防组),每组10只。MCT组及预防组给予野百碱造模,对照组仅以等量0.9%氯化钠液注射,预防组在造模同时每天给予槲皮素100mg/(kg.d)灌胃,21d后测肺动脉压力并计算右心肥大指数,肺组织切片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观察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Bcl-2)情况。结果:MCT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力[MCT组(42.13±6.28)vs.对照组(14.57±1.59),P0.05;MCT组(42.13±6.28)vs.预防组(20.32±3.85),P0.05]、右心肥大指数[MCT组(0.593±0.100)vs.对照组(0.241士0.050),P0.05;MCT组(0.593±0.100)vs.预防组(0.290±0.065),P0.05]、肺组织细胞的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MCT组(0.964±0.009)vs.对照组(0.684±0.014),P0.05;MCT组(0.964士0.009)vs.预防组(0.849±0.009),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及预防组;同时预防组大鼠肺动脉压力[预防组(20.32士3.85)vs.对照组(14.57±1.59),P0.05]、右心肥大指数[预防组(0.290±0.065)vs.对照组(0.241±0.050),P0.05]、肺组织细胞的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预防组(0.849±0.009)vs.对照组(0.684士0.014),P0.05]高于对照组。结论:槲皮素具有减缓MCT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糖尿病前期人群血脂谱、临床指标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选择体柃的2212例有完整OGTT试验结果人群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三组,对体检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比较各组血脂谱变化及其他临床指标。结果糖尿病前期组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正常组增高(5.18±1.15vs4.96±1.04,3.17±0.93vs3.00±0.93,均P〈0.01),糖尿病前期组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正常组降低(1.27-1-0.34vs1.30±O.29,P〈0.05);糖尿病前期组血甘油三酯较正常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3±1.19vs1.67土4.70,P〉0.05)。糖尿病组血脂异常较糖尿病前期组更明显,并与其变化趋势一致。除糖尿病家族史外,糖尿病前期组年龄、高血压病史、BMI、腰围、血压与正常组比较都明显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结论糖尿病前期即合并脂代谢异常,需尽早加强调脂治疗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1800名体检者体检资料,其中T2DM患者360例(20%),再分为NAFLD(T2DM+NAFLD)组(280例)和单纯T2DM(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血脂、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合并症进行分析。结果:T2DM主要分布在中青年人群。同时有T2DM和NAFLD者的患者,男性(180例)比女性(80例)明显增加(P0.001),检出高峰在中、老年人群。NAFLD组患者BMI[(27.1±2.1)kg/m2∶(22.9±2.0)kg/m2]、WHR[(1.4±0.1)∶(0.9±0.3)]、FBG[(10.1±2.2)mmol/L∶(8.9±2.3)mmol/L]、总胆固醇[TC,(6.3±1.5)mmol/L∶(5.8±1.6)mmol/L]、ALT[(59.6±33.1U/L)∶(27.4±11.7)U/L]、HOMA-IR[(5.1±1.3)∶(3.4±1.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NAFLD组患者合并肥胖症(53.1%∶27.9%)、中心性肥胖(80.3%∶44.7%)、高血压(58.9%∶4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IR(OR=2.58,P0.01)、WHR(OR=2.66,P0.01)、BMI(OR=1.28,P0.05)是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主要见于中、老年人,男性高于女性,糖、脂代谢障碍严重,其独立危险因素是胰岛素抵抗、中心性肥胖和体重指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至2013年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共239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表、体感诱发电位与神经传导速度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采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诊断糖尿病肾脏病变(DN),采用眼底检查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并依次分为DPN组(97例)和非DPN组(142例)、DN组(74例)和非DN组(165例)、DR组(87例)和非DR组(152例),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相关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3-硝基酪氨酸.采用独立t检验、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HbA1c、OASHS均是DPN患病与否的独立相关因素(OR=1.12、2.93、3.54,P<0.05),糖尿病程、HbA1c、收缩压、OASHS均是DN患病与否的独立相关因素(OR=1.11、3.23、1.67、9.58,P<0.05),糖尿病病程、HbA1c、OSAHS是DR患病与否的独立相关因素(OR=1.17、2.89、2.54,P<0.05).OSAHS组血浆3-硝基酪氨酸高于非OSAHS组[(121.6±9.3)比(87.5 ±9.1) nmol/L,t=4.36,P<0.05].结论 T2DM患者中OSAHS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存在独立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浆凝血因子Ⅶ(FⅦ)活性的关系。方法:选择103例PTE患者(PTE组)及61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进行hs-CRP及FⅦ活性的测定,hs-CRP、FⅦa、FⅦ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FⅦc采用一期血凝法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TE组患者hs-CRP[(19.25±7.65)mg/L:(29.59±11.77)mg/L,P0.01]、FⅦa[(71.27±26.83):(209.80±87.89),P0.01]、FⅦag[(75.12±19.35):(96.11±21.68),P0.05]水平均显著升高。相关分析显示,FⅦa、FⅦag与hs-CRP呈正相关(r=0.982,P0.01),FⅦc与hs-CRP无明显相关性(r=0.18,P0.05)。结论: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出现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FⅦa是肺血栓栓塞发病的危险因素,可能较FⅦc或FⅦag更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