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朱丽  侬光彪 《疑难病杂志》2010,9(2):105-106
目的观察维生素E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7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7例按常规治疗,治疗组3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E,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等指标的的改变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清Scr、BUN、LN、HA、PC-Ⅲ、Ⅳ-C水平均降低,Ccr均提高,且除LN外,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E能抑制肾纤维化,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当归补血汤对培养在高糖条件下系膜细胞(GMC)增殖及细胞上清液中层粘连蛋白(LN)、Ⅳ胶原纤维(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DN)防治中的意义。方法: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经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在各种处理因素的作用下上清液中LN、Ⅳ型胶原及FN的表达情况;②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动态观察各种处理因素的作用下各组GMC增殖情况。结果:高糖能明显刺激体外培养的GMC增殖,同时促进GMC分泌FN、LN和ColⅣ(P<0.05或P<0.01)。而当归补血汤能抑制GMC增殖及GMC分泌FN、LN和ColⅣ,并呈一定量效关系(P<0.05或P<0.01),即随糖或药物浓度的增加,GMC增殖、GMC分泌FN、LN和ColⅣ的能力也相应增加或减少。结论:高糖可促进GMC增殖、细胞外基质(ECM)蛋白分泌,当归补血汤能明显抑制高糖条件下GMC增殖、及其分泌FN、LN和ColⅣ,说明当归补血汤能直接抑制GMC增殖及分泌ECM,从而发挥预防肾小球纤维化及硬化的发生、发展,进而延缓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相关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各面指标,包括: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及层黏连蛋白(LN)。结果:观察组血清HBVDNA水平及HA、PCⅢ、CⅣ、LN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V-DNA水平不同范围的患者HA、PCⅢ、L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Ⅳ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V-DNA与HA、PCⅢ、CⅣ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与LN呈正相关关系(r=0.29,P<0.05)。结论: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及控制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对延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进程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消渴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和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加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hy,DN)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24只DN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沙坦组和中药组。中药组予加味消渴康灌胃,氯沙坦组予氯沙坦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每日灌服等量蒸馏水,共灌胃12周。各组大鼠于第12周末处死取出肾脏,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肾组织FN、LN和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加味消渴康能降低肾组织FN、LN及Ⅳ型胶原的表达。结论加味消渴康对DN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加味当归补血汤预防干扰素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补血汤对干扰素导致的骨髓抑制及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干扰素治疗的慢性肝炎患者121例,随机分为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组61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应用干扰素治疗的同时口服加味当归补血汤,对照组仅使用干扰素。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血小板(PLT)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疗程为4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加味当归补血汤可有效降低干扰素骨髓抑制及不良症状的发生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当归补血汤为预防干扰素副反应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12月新蔡县中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给予对照组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清白蛋白(Aib)]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ⅢP)、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ALT、TBil、AS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ALT、TBil、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i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A、LN、PⅢP及Ⅳ-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LN、PⅢP及Ⅳ-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进程,控制病情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常规疗法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11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浆微循环障碍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内皮素-1(ET-1)、血栓素(TXB2)]水平、血浆肾脏纤维化指标[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水平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FIB、ET-1、TXB2、LN、PCⅢ和CⅣ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微循环障碍指标和肾脏纤维化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68例轻中度慢性乙肝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阿德福韦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阿德福韦组在对照组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治疗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浆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 Ⅲ)、Ⅳ型胶原(Ⅳ C)、层粘蛋白(LN)]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TGF-β1、TNF-α、HA、PC Ⅲ、Ⅳ C、LN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HG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能促进HGF的表达,减少肝组织中TGF-β1、TNF-α分泌,进而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促进其分解,从而起到抗肝纤维化和减轻肝组织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肝炎平抗兔血吸虫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炎平对兔血吸虫肝纤维化血清中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制备兔血吸虫肝纤维化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肝炎平治疗组(E组)及血吸虫肝纤维化模型组(D组)。对3组兔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查;采用放射免疫法对兔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板层素(LN)及Ⅲ型前胶原(PCⅢ)进行检测。结果肝炎平组HA、ⅣC、LN及PCⅢ分别为(2484.3±384.9)、(1181.9±375.6)、(3791.8±1053.9)及(936.4±218.3)μg/L。模型组分别为(4823.1±969.2)、(1619.7±405.1)、(5425.9±1859.2)、(1250.0±403.6)μg/L。两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炎平能降低血吸虫肝纤维化兔血清中的各项肝纤维化指标,有抗血吸虫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泼尼松和麦考酚酸酯联合治疗Ig A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96例Ig A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吗替麦考酚酯片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细胞外基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尿素氮、肌酐、胱抑素C、TGF-β1、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IV型胶原、VEGF和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浆清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泼尼松联合麦考酚酸酯能明显改善Ig A肾病患者肾功能和肾间质纤维化,防止肾血管硬化,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不同提取方法的当归补血汤对化疗贫血模型小鼠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IL-2浓度、骨髓和肾组织EPO浓度、肾组织TGF-β1浓度的影响,选取具有最佳生物效应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环磷酰胺建立化疗贫血模型,正常组、模型组胃饲蒸馏水,各给药组以不同萃取方法制备的当归补血汤胃饲小鼠,连续14天。血细胞计数仪测定外周血细胞计数,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骨髓白介素2(IL-2),肾组织EPO,骨髓EPO和骨髓TGF-β1浓度。结果:不同萃取方法制备的当归补血汤均提高小鼠外周血细胞计数(P〈0.05),提高骨髓IL-2浓度,肾组织EPO浓度和骨髓EPO浓度(P〈0.05),降低骨髓TGF-β1浓度(P〈0.05),其中氯仿组优于其他给药组。结论:不同萃取方法制备的当归补血汤对环磷酰胺所致骨髓抑制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以氯仿组效果最优。推测当归补血汤中有效物质在氯仿萃取液中含量最多,生物效应最佳,为筛选该方的提取工艺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邓巧娟  刘娜 《中外医疗》2014,(32):24-25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ALB)及肝纤维化指标(HA、LN、IV-C)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ALB)均有改善,治疗后ALT平均水平(50.12±14.45)U/L,AST平均水平(45.32±12.26)U/L,TBIL平均水平(21.48±5.74)umol/L,ALB平均水平(37.86±3.93)g/L,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纤维化指标(HA、LN、IV-C)均有改善,治疗后HA平均水平(15.48±3.46)ng/L,LN平均水平(56.92±14.05)ng/L,IV-C平均水平(83.56±27.38),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肾病患者血清及尿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9月慢性肾病患者60例为病例组,根据肾脏功能情况将病例组分为慢性肾病肾功能正常组(Ⅰ组,n=27),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组(Ⅱ组,n=18),慢性肾病肾衰竭组(Ⅲ组,n=13),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调查对象血清及尿中的HA及LN水平,比较对照组与慢性肾病患者的血清及尿HA、LN含量水平差异,同时比较不同肾脏功能状况的慢性肾病患者间血清及尿HA、LN含量的差异。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及对照组血清HA平均值分别为(80.16±11.49)、(114.55±10.74)、(206.78±26.84)、(40.69±8.16)μg/L,LN平均值分别为(136.43±20.45)、(196.68±39.15)、(234.12±33.96)、(102.36±10.94)μg/L,HA、LN水平在4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尿中Ⅰ组、Ⅱ组、Ⅲ组及对照组的HA平均值分别为(90.70±11.94)、(73.19±24.67)、(40.31±33.84)、(102.54±22.64)μg/L,LN平均值分别为(21.48±13.64)、(29.64±18.67)、(53.16±35.16)、(20.34±6.48)μg/L,HA、LN水平在4组间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及尿HA、LN水平能够反映慢性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可以为慢性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当归补血汤通过miR-27a调控HK-2细胞纤维化的机制。  方法  HK-2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空白血清组、高糖+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纤维化相关因子波形蛋白(Vimentin)、Ⅳ型胶原(COL Ⅳ)、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p-Smad3/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 qPCR法检测miR-27a及纤维化相关因子mRNA的表达情况; 通过转染miR-27a抑制剂及Smad3-siRNA并向培养基中加入TGF-β1, 观察miR-27a的表达和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的情况。  结果  MTT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高糖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 < 0.05, P < 0.001), 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作用24、48 h后细胞增殖率明显提高(P < 0.05, P < 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明显抑制高糖诱导的HK-2细胞纤维化相关蛋白COL Ⅳ、α-SMA、Vimentin、TGF-β1、p-Smad3/Smad3的表达(P < 0.05, P < 0.01)。qPCR结果显示, 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明显抑制高糖诱导的HK-2细胞COL Ⅳ、α-SMA、Vimentin、TGF-β1 mRNA和miR-27a的表达(P < 0.05, P < 0.01)。TGF-β1处理细胞后, 细胞纤维化加重, miR-27a的表达升高(P < 0.05, P < 0.01), 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可明显降低TGF-β1诱导的纤维化细胞中miR-27a的表达升高(P < 0.001)。转染miR-27a抑制剂及Smad3-siRNA可明显降低TGF-β1诱导的细胞纤维化蛋白COL Ⅳ、α-SMA、Vimentin、TGF-β1、p-Smad3/Smad3表达的升高(P < 0.05, P < 0.01)。  结论  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可促进HK-2细胞增殖, 并通过miR-27a/TGF-β1/Smad3信号通路调控HK-2细胞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体外造血微环境中小鼠肌源性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肌源性干细胞并培养鉴定。制备含有不同剂量当归补血汤的大鼠载药血清及对应剂量的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基。将肌源性干细胞随机分为8组:正常大鼠血清组、当归补血汤载药血清1~3组、正常大鼠血清条件培养基组、条件培养基1~3组,免疫组化法检测CD45的表达情况。结果:培养的肌源性干细胞呈desmin染色阳性;培养3天时载药血清3组、条件培养基两组及3组阳性细胞与正常大鼠血清组之间相比CD45表达量有显著性差异;随当归补血汤载药血清浓度增大CD45表达量增多,10倍剂量载药血清作用效果最佳,条件培养基也呈同样的变化趋势,经10倍剂量载药血清干预的条件培养基作用效果显著。结论:当归补血汤载药血清及含载药血清的条件培养基可促进肌源性干细胞向造血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一体化西药治疗及慢病随访管理基础上,加以温阳化瘀方治疗脾肾亏虚血瘀型慢性肾脏病3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脾肾亏虚血瘀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各31例,两组均予以肾脏病一体化西药治疗及慢病随访管理,中西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温阳化瘀方,疗程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客观指标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尿总蛋白/尿肌酐及主观指标中医证候积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客观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中西医治疗组较西药治疗组血清白蛋白[(44.05±3.25)g/L比(41.65±3.75)g/L,P<0.05]、血肌酐[(128.68±25.46)μmol/L比(143.55±25.10)μmol/L,P<0.05]、肾小球滤过率[(51.83±12.04)mL/min比(42.95±9.58)mL/min,P<0.05]、尿总蛋白/尿肌酐[(686.65±457.10)mg/g比(971.81±619.41)mg/g,P<0.05]均明显改善;主观指标:与治疗前比较,中西医治疗组[(13.42±4.23)分比(21.84±4.37)分,P<0.05]、西药治疗组[(19.23±3.90)分比(21.61±4.29)分,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显著下降,中西医治疗组较西药治疗组改善更明显[(13.42±4.23)分比(19.23±3.90)分,P<0.05];与治疗前比较,中西医治疗组[(627.95±104.10)分比(487.78±125.18)分,P<0.05]、西药治疗组[(557.94±92.71)分比(507.08±100.68)分,P<0.05]治疗后SF-36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明显上升,中西医治疗组较西药治疗组改善更明显[(627.95±104.10)分比(557.94±92.71)分,P<0.05];62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与SF-36生活质量总评分负相关(P<0.05)。结论西药治疗联合慢病随访管理基础上辅以温阳化瘀方,可以更好地减少尿蛋白、提高血清白蛋白,延缓肾功能进展,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当归补血汤不同配比组方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黄芪、当归不同配伍比例(5:1,1:1,1:5)的当归补血汤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对肝脂质过氧化的作用特点。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归5:1方组、芪归1:1方组、芪归1:5方组及N-乙酰半胱氨酸对照组(NAC组)。以四氯化碳(CCl4)与高脂低蛋白饮食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造模之日起各药物组予灌胃6g/kg相应药物。干预6周后,观察肝组织炎症与脂肪变性及肝组织胶原沉积;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以及肝组织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Westem印迹法分析肝组织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模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与总胆红素(TBIL)含量明显升高,白蛋白(Alb)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脂肪变性与胶原沉积明显,GST活性增强,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各中药配比组均能改善模型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与胶原病理沉积,降低肝组织Hyp含量,提高血清Alb含量和SOD活性;其中芪归5:1方组较其他配比组的综合疗效较佳,在改善模型大鼠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MDA含量、SOD与GST活性)、抑制肝脏Ⅰ型胶原表达、改善血清肝功能(ALT水平与TBIL含量)等方面优于其他两种配伍比例组。结论:黄芪当归5:1,1:1,1:5不同配比的当归补血汤均有良好的抗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作用,但以黄芪当归5:1的经典配比方剂综合效果较好;其作用机制与抗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评价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效果,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分为A、B两组,各31例,A组给予口服复方鳖甲软肝片2g,tid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片0.5mg qd或阿德福韦酯片10mg qd),B组单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观察治疗6个月后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及其它相关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6个月后血清PDGF-BB及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IV型胶原(Ⅳ-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A组血清PDGF-BB及HA、LN、Ⅳ-C治疗前后差值均显著大于B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门静脉内径及脾脏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PDGF-BB与HA、LN、Ⅳ-C水平均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能够有效降低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PDGF-BB及相关肝纤维化指标的水平;复方鳖甲软肝片可能通过影响血清PDGF-BB水平来达到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Jiang P  Zhao JM  Zhang ZT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8):3440-3443
目的 观察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大鼠接受门腔分流手术后,经门静脉输入肝营养因子(促肝细胞生长素、胰岛素)对肝脏功能、病理改变及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人正常对照组、肝硬变模型组、生理盐水(NS)治疗对照组、促肝细胞生长素(HGF)治疗组、胰岛素(INS)治疗组、促肝细胞生长素+胰岛素(HGF+INS)治疗组.各治疗组大鼠行门腔静脉端侧分流术后给予相应肝细胞营养因子,治疗结束时,取血测定肝功能,取肝组织进行肝硬化分级.结果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HGF治疗组(42.0±9.5)U/L、HGF+INS治疗组(30.1±4.1)U/L明显低于NS组(56.5±12.4)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HGF治疗组(172.9±42.8)U/L、HGF+INS治疗组(133.7±21.2)U/L明显低于NS组(266.9±81.5)U/L;血清透明质酸(HA):HGF治疗组(435.4±127.7)μg/L、HGF+INS治疗组(322.5±52.3)μg/L明显低于NS组(563.0±146.4)μg/L,层粘连蛋白(LN)较NS组明显降低(均P<0.05);各治疗组肝脏纤维化评分、Masson染色胶原沉积面积均较NS治疗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 肝硬变大鼠接受门腔分流手术后,经门静脉输入肝营养因子(促肝细胞生长素+胰岛素)可以有效的改善大鼠的肝功能及肝细胞损害,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静脉高压大鼠的肝脏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