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收集5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病例,经过一年以上的随访,对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实行微创技术,创伤小,恢复快,能够早期下地,并发症少等特点。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只要选择好手术适应症、术中方法正确、可大大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刘晓帆  刘润  曾日祥 《吉林医学》2012,33(17):3702-370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观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8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随访8~12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对比研究,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我院在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一共收治了7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52例),在对照组中:对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并采用DHS内固定治疗;在治疗组中: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对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恢复的时间快,出现的并发症少。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了加长骨水泥柱的方法,加强了股骨柄的稳定性,有利于患者的早期活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超  赵敏  吕仁发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8):1001-1003
目的: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临床方法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利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结果:对3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后平均通过10个月的随访,进行6~24个月的随访比较,比较标准为受伤前的关节功能,有21例恢复到手术前功能水平,通过透视显示假体位置和好,没有下沉和松动现象发生。结论: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安全、效果不错、创伤不大、对于粗隆间股骨的恢复具有恢复快的特点,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赵军  张自林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2):1198-1198
目的 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加长柄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6-36个月随访,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法,优良率达82.61%.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尽早恢复肢体功能,卧床时间短,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性和可能性。方法:分析我院骨科室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72例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法治疗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的特点。随访已经出院患者,随访期均在7~26个月,治疗效果均满意。以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自理情况,关节活动能力为具体指标,治愈优良率达到84.72%。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治疗时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法具有关节恢复快,创伤小的特点,可以较快治愈,并且能够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该方法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收集108例老年粗隆间骨折,随机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和DHS治疗的方法,经过2年以上的随访,比较两组间手术过程,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 置换组手术实行微创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关节功能恢复较快,并发症少.结论 对于老年粗隆间骨折的患者,手术创伤小,固定牢,能够早期下地活动,改善晚年生活质量,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合并偏瘫患者的可行性。方法严格选择适应症,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病人术后1周可扶拐下地行走,4周后完全负重,随访关节活动范围可达80~110度。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在选择好适应症的情况下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应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应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18例。结果手术时间50~75min,围手术期失血200—350mL。术后16例平均随访9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假体无松动下沉,基本恢复到术前髋关节功能状态。结论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问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李建军  余金胜  杜贵忠 《吉林医学》2014,(24):5347-5348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4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DHS内固定)和观察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功能恢复满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股骨粗隆周围各种类型骨折的内固定方法,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动力髁螺钉(DCS)、粗隆支持钢板(TSP)治疗股骨粗隆周围各种类型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方法:整理从1 998年1月至2 0 0 4年6月应用DHS、DCS、TSP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共89例,其中男49例,女40例,平均年龄65岁。结果:89例患者术后有1例手术失败(螺钉断裂) ,3例内固定失败,1例术后伤口感染,其他84例疗效理想,功能恢复满意。DHS对A3型粗隆周围骨折内固定不可靠,1例内固定失败;按黄公怡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良84例,尚可4例,差1例。结论:对A1、A2 .1、A2 .2型骨折用DHS内固定是非常有效的,对A2 .3型用DHS加TSP内固定较为满意,对A3型用DCS内固定疗效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2.
陈世友  张超  何宝丰  张达辉 《西部医学》2012,24(10):1907-1908,1911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本组35例老年股骨颈粉碎性骨折病人,骨折类型按AO分型,A2型25例,A3型10例。患者多合并内科疾病,相关内科协同治疗后,对所有患者采用标准人工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结果 35例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手术并发症死亡.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6例,良14例,优良率85.6%。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可早期下地行走、关节功能恢复快、近期效果满意,是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但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操作要点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曲: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观察,骨密度(BMD)和生物力学测定,分析加锁髓内针和普通髓内针固定时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情况。方法:3个月龄雌性Wistar处鼠50只,体重(250+20)g,根据股骨骨折固定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加锁髓内针组)和对照组(普通髓内针组)。每只大鼠随机选择一侧股骨,行开放性截骨制作横行骨折,并行内固定术。术后即刻、2,4周对全部大鼠进行X—ray检查,第4周断颈处死所有大鼠,取术侧股骨进行大体标本和组织学观察,BMD和生物力学检测,分析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比同期对照组的纤维性骨痂小,骨性骨痂大,骨性愈合时间提前;实验组骨折局部BM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侧股骨的最大负荷、最大桡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锁髓内针较普通髓内针能提供抗旋转稳定性,增加骨量,促进骨性骨痂形成和骨折愈合,同时能提高骨折愈合后股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2例,采用PFNA内固定(A组)2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B组)24例。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实际失血量、术后不良事件、Harris评分的差异。结果:A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实际失血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rris评分在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它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术后不良事件少,功能恢复良好,疗效肯定,是理想的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5例。年龄63~87岁,平均72.6岁。EvansⅡ型8例,Ⅲ型12例,Ⅳ型3例。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10个月,平均3.5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定根据Harris疗效标准进行评定,优14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固定牢靠,骨折愈合时间短,可早期床上或离床活动,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并发症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人工髓关节置换术早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826例人工髓关节置换术病例,其中股骨头置换组664例,全髋关节置换组162例。总结了早期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结果 35例(4.2%)患者出现早期并发症,其中早期伤口浅层感染2例;脱位2例;股骨上段劈裂5段;下肢深静脉栓塞26例。结论 严格手术适应证,正确手术操作,强调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是减少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采用胸骨钢丝捆绑和钢板固定大转子方式的疗效,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52例高龄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依据大转子处骨折粉碎程度分为胸骨钢丝捆绑组(采用胸骨钢丝捆绑固定大转子,n=28)和钢板固定组(采用钢板固定大转子,n=24)。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患者初次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结果:胸骨钢丝捆绑组患者手术时间少于钢板固定组(P<0.05);出血量少于钢板固定组(P<0.05);术后引流量,患者初次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板固定大转子比较,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采用胸骨钢丝捆绑固定大转子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势,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部位的骨折阈值测定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Qiu GX  Chen B  Weng XS  Wang ZY  Sun TS  Zhang BZ  Xu L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6):1113-1116
目的 统计北京地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骨密度(BMD)值,探讨国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阈值。方法 研究组选择50岁以上髋部、肩部、腕部骨折的男女病人共300名,对照组选择50岁以上腰部疾患男女患者共150名,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BMD,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研究组和对照组BMD值进行t检验;以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对BMD进行分析得出骨折危险阈值。结果 BMD与年龄呈负相关。研究组L2 4的r值为-0 .267,股骨颈的r值为-0 .284,Ward三角的r值为-0. 368,大粗隆的r值为-0 .314(均P<0 .01);对照组股骨颈的r值为-0 .383,Ward三角的r值为-0 .476,大粗隆的r值为-0 .305(均P<0. 01);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B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男性Ward三角的BMD诊断界定值为0 .732g/cm2,此时敏感度为91 0%,特异度为56 1%,漏诊率为9%,误诊率为43. 9%;女性Ward三角的BMD诊断界定值为0. 577g/cm2,此时敏感度为72. 6%,特异度为64 5%,漏诊率为27 .4%,误诊率为35 .5%。结论 以Ward三角处BMD测定作为男、女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阈值更科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6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并发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2例,1例行LISS钢板固定,1例行围关节钢板固定。术中股骨干骨折3例中,2例行捆绑带及钢丝固定,1例行钢板及捆绑带固定。其余11例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患者,按Vancouver假体周围骨折分型标准,2例(A型)1例采用牵引行保守治疗,1例行大转子骨折切复张力带固定治疗,5例(B型)应用加长柄全髋关节翻修术及钢缆捆扎治疗,4例(C型)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1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22月(6个月至4年),11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断裂发生。关节置换组患者无假体松动、下沉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日常能生活能自理,效果满意。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并发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比较困难,应根据患者的骨折部位,骨质质量及身体状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最终减少骨折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